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提问艺术的运用

赵 萌 桂思强 杨 静
提问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法,在课堂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创设疑问情景,可以点燃学生的好奇之火,激发其思维的主动性;同时,问题的不断创设和解决,增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改变了教师只管讲,学生只管听的单一教学模式,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变成了主动的参与者,充分调动了其学习的积极性. 下面就如何做到恰当设疑和释疑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谈几点体会.
1 精心设计问题
课堂提问要想获得最佳效果,问题的设计和选择非常重要,它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1 紧扣教材内容
提问是启发学生思考,从而获取知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 如果脱离了教学中心主线,即使问题新颖有趣,也不能达到教学目的,难以发挥其应有作用. 因此,必须针对教学目标要求,围绕教学内容进行问题的设计和组织,使问题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1.2 难度要适中
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问题既不能太难,也不能太易. 面向全体同学的提问,要能够引起大多数同学的共鸣,力求得到大家的积极回应;针对某个学生的提问,要考虑到该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在启迪学生思维的同时,对学生回答问题中的可取之处及时予以肯定,使学生获得学习的自信.
1.3 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维特点,激发其兴趣
如何使设计的问题能够抓住学生的心理,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是问题设计环节的重要课题. 笔者的做法是:(1)贴近生活,联系实际. 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往往使大家感到抽象和枯燥,很难激发学生积极地思维. 因此,应注意联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所触及到的情景进行问题的设计. 如果提出的问题正是大家所关注的,就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思考探索的积极性也自然高涨. 如初一年级在方程的教学中,先列举一个引题“鸡兔同笼,有头36个,脚100只,问有鸡兔各多少?”这个引题别致风趣,学生顿时兴趣勃发,急切地表露出对答案的渴求. (2)多角度多方向设计问题,培养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 同一知识点可以有不同的设计问题的方式,设计问题方式的多样化,可以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创设悬念性情景. 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新问题,设置新矛盾,采取悬念激发的手段,引起学生认知的冲突,使学生产生好奇心,从而激发他们探究新知的欲望. 心理学研究表明:“认知矛盾是动机的根源”. 课堂上,教师创设认知不协调的问题情境,以激起学生探索问题的动机,通过探索,消除剧烈矛盾,获得积极的心理满足. 如在讲分类讨论的必要性时,可举例“一个正方形,锯掉一个角,还有几个角?”个别学生毫不犹豫地回答“三个!”,也有的想了想回答“五个!”,也有的学生发现,只有四个角. 教师否定了每一个同学的答案,同学们都感到茫然,通过实验发现,每个人都只答对了三分之一,于是由惊讶转而欣喜,理解了讨论的必要性.
2 采取不同的方式提问
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问题所发挥的作用不同,提问的方式也不同.
2.1 有些问题适合在教学之前提出
使学生通过预先对几个问题的思考,对教学目的和教学意图做到心中有数,听讲时便能够避免盲目性,能够快速而准确地理解教学内容. 如笔者在讲相似形一章时是利用世界著名的埃及金字塔的测高问题来导入的. 开场白是讲如下故事:在十九世纪的一天,一位德国数学家到了埃及金字塔脚下,在当地热情的村民的陪同下,他开始参观附近的十几座金字塔. 从与村民的谈话中他得知,村里教堂的神父出了这样一则悬赏告示:能测算出法老胡夫金字塔(最大的一座)的塔高的人将得到神父的重赏. 这位数学家略加思索,马上胸有成竹地表示能迅速地得到答案. 他叫人找来一根竹竿,一根皮尺,把竹竿竖直插在地面上,在阳光的照耀下,竹竿拖出一条长长的影子,他用皮尺量出了竿长和影长,然后又量出金字塔的影长,不一会儿,他就准确地报出了金字塔的高度,最终得到了神父的重赏. 故事讲得有声有色,学生们沉浸于美妙的情景之中. 笔者又用洪亮的提问方式将同学们拉回到现实中来:你知道这位数学家是用什么方法测算出金字塔的高度吗?笔者用多媒体展示:一轮鲜红的太阳,金字塔AB及影长BC,竹竿A′B′及竿影B′C′. 指出这位数学家就是在测得BC,A′B′、B′C′的长度后,利用比例式:AB∶BC=A′B′∶B′C′求出塔高的得出塔高之后笔者提出了关键性的第二个问题:为什么AB∶ BC等于A′B′∶ B′C′呢?就在学生们想弄明白却又茫然无措的情况下向他们指出:我们通过本章的学习,就会彻底明白上述问题,并且可以用这一方法测算出顶部不能到达的高大建筑物的高度,那时,在坐的每一位同学也就都成为“数学家”了. 应该说,那两个问题的提出收效甚佳.
2.2 有些问题的提出可穿插在教学过程之中
问题与问题相互衔接,从而形成一条思考的线索,在解决一系列问题之后逐渐形成对某个概念或某个观点的完整认识. 例如“求证:顺次连结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一般学生解决这个问题是不困难的,顺题深入还可以提出以下问题:①顺次连结梯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什么? ②顺次连结矩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什么? ③顺次连结菱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什么?④顺次连结正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什么?⑤顺次连结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什么?⑥顺次连结对角线相等且垂直的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什么?这样逐步精心设问,使学生思维逐渐活跃,思路豁然开阔,心情愉悦地掌握了知识,并从中找出了规律.
2.3 有些问题概括了整堂课教学内容的要点
提问可以在课堂总结这个环节进行,即对一堂课的教学内容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这将使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记忆更加深刻.
3 让学生参与提问
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爱因斯坦也曾高度评价提问的意义,他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从新的角度去看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的进步.”可见,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就是创造的过程,即使有时是不恰当的甚至是错误的,但只要提出问题,就说明他们动过一番脑筋,这过程本身就蕴涵着创造思维的火花. 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从各个方面尽量鼓励学生参与,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 问题的解答要适时且适度
问题的解答应注意为学生留有思考和探索的余地. 教师不应代替学生思考,也不应将自己的思维强加给学生,要给学生以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允许学生以不同的方式理解问题,鼓励多侧面多角度解决问题. 教师的解疑要重在启发和引导,抓住学生思维障碍的症结,给予提示或点拨使学生茅塞顿开. 切忌在一些不着边际的问题上喋喋不休,导致学生如在云里雾里,不得要领. 在释疑时机的选择上,教师要善于猜测和判断学生的思维动向,把握和捕捉启发的时机,以求启而能发,方能达到最佳效果.
“思维总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提问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善于运用提问这门艺术激发学生的兴趣, 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作者简介:赵萌,女,1975年5月生. 先后被评为曲阜市级教学能手,曲阜市级优秀教师. 参与济宁市级课题《数学概念、规律教学中教与学行为转变的研究》.
相关文章!
  • 物理教学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

    潘木清摘? ?要: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这六大素养。物理教学中蕴含着丰

  • 水文地质勘察在岩土工程勘察中

    祁芙前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水文地质勘查在岩土工程勘查中的作用十分巨大。其能够让水文地质的勘查效率得到全面的提升。本文主要针

  • 质谱法测定水中溶解氙的含量及

    李军杰+刘汉彬 张佳+韩娟+金贵善+张建锋<br />
    <br />
    <br />
    <br />
    摘要 利用设计的一套水样中提取并分离Xe的装置,与稀有气体质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