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解释在商务英语精读课中的教学探索
姬程斌
【摘要】商务英语精读课是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必修主干课,传统教学方法效果欠佳,需要教学方法的创新。自我解释(self-explanation)是一种要求学生基于自己原有的知识,去解读新知识的行为。经过实践发现,自我解释效果要好于传统教学法,但同时也面临五大挑战,能够解决挑战充分发挥自我解释的积极意义,对实现预期教学目标有积极贡献。
【关键词】自我解释 商务英语 精读课
商务英语精读课程是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必修主干课,是一门兼具内容(国际商务知识和语境)和工具(英语基础知识)的ESP(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在提高深入细致阅读、写作和翻译的专业英语技能同时又提升自身的商务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为日后的国际商务相关工作做好准备。
一、商务英语精读课目前存在的问题
商务英语精读课如果单纯采取传统授课方式,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只是教师的独角戏,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整个课堂气氛十分沉闷,笔者也尝试用过各种方法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兴趣,但收效甚微,受此影响教师的授课积极性和教学灵感受挫严重。根据Swain(1985)的理论,“输入”和“输出”都是语言学习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当学生接收到了教师“输入”的一定量的信息,教师就应该创造机会让他们把学到的语言知识“输出”。如果没有这个输出,广大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也会逐渐丧失学习积极性。
在此背景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被提出来加以推广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最早源自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生并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而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和学习的主体;教师并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而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那么落实到具体教学方法上,笔者通过实践,发现自我解释学习法比较适合商务英语精读课的教学。
二、自我解释的概念及特点
自我解释(self-explanation),指的是学习者拿到学习材料之后,向自己做出解释,试图理解新信息的活动。换句话说,自我解释是一种要求学生基于自己原有的知识,去解读新知识的行为。
自我解释成为一个研究领域还不到30年,Chi在1989年首次提出自我解释效应,属于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自我解释在国外是研究热点,研究者不仅有教学领域的学者,还有心理学领域的学者,但在国内研究自我解释的学者尚不太多。在教学过程中,怎样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知识点?英国心理学会(The British Psychological Society)网站介绍的一篇论文表示,比起老师讲解,让学生自己试着解释一遍知识点,学习效果会更好。这篇发表在《教育心理学评论》(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的论文,分析了涉及6000名参与者的64项研究,得出结论:自我解释是一种强有力的学习策略。
三、自我解释学习法在商务英语精读课中的实践探索
商务英语精读课所用教材为《新商务英语综合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王君华主编),本书有八个单元,每单元有两篇课文Text A和Text B,以Unit4 E-Business为例,Text A: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Electronic Commerce介绍了电子商务的概念和特点,讲解了语言难点和文化背景知识,是学生对电子商务有基本的认识。Text B:Important Factors to Consider in Customer Service是对Text A的补充和加强,B课文的生词和词组没有单列表,而是采用分栏的形式放在课文正文的旁边,便于学生阅读。
基于以上课本的文章排布特点和教学实践的磨合探索,笔者最终采取的教学方式如下:在学期伊始笔者就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要求1~6个人自由组合(实践证明没人愿意一人一组,但保持这一标准),Text A作为语言學习中的“输入”部分,主要由教师来讲解,当然在这阶段也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进行引导促进。而Text B则作为语言学习的“输出”部分,笔者把文章分解成若干部分,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然后分配给学生对词、句、段落等进行公开讲解,笔者的责任是组织、矫正、鼓励和提问。对于老师们来说,最好教学策略之一,是让学生试试看,他们能不能向自己解释一些知识点,而不是直接告诉他们答案,或者让他们查找书籍。分组完成任务的好处是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集思广益互通有无,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学生中走动,看他们是否遇到问题。学生可以提问,但需要事先将问题列出并与同学讨论。这样,他们就有机会讨论并加深理解。如果问题仍无法解决,可求助于教师。学生互相讨论彼此的理解和认识是很重要的。在学生进行讲解的同时,笔者会要求听课同学互动,笔者也会通过提问来测试讲解同学的理解深度或者对重点问题进行强调。
四、自我解释学习法教学中遇到的挑战及对策
1.输出对冲的挑战
所谓“输出对冲”,就是学生自我解释时的输出和教师基于备课的输出可能会形成矛盾形成对冲。
没有经历过自我解释教学法的教师可能会认为,这种方法可以大大减少教师本人的备课量,可以少备课不备课,甚至可能认为这是一个“偷懒”的教学法。实际过程中,教师如果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要摸透学生的真实理解程度,要所有学生都能吃透内容,一定要付出比传统单纯灌输教学法更多的备课量。原因有二:首先,每组学生对自己所分配的内容都进行了充分的理解和头脑风暴,时而会冒出他们自己独特的观点和看法,而且因为这是他们的“辛苦”所得,会千方百计维护辩解他们的观点,如果教师当场不能通过扎实备课说服学生,会非常影响教学效果。其次,学生自我解释过程中也会很容易暴露他们出人意料的知识漏洞和缺陷,如果教师只是常规备课,可能会措手不及,不能全面准确地修补漏洞,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说服力,造成教学遗憾。
2.敷衍塞责的挑战
有个别小组存在敷衍了事的行为,态度消极。针对这个问题,我首先改进了进行presentation的位置,由最初的在原座位进行,改为到前方讲台侧面进行,教师依然在讲台位置控制引导,同时一再强调讲解表现在期末量化考核中所占比重。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同学都好面子,叫到台上来大都不好意思,怕被同学笑话,加上课程量化考核的双重压力,促使他们改变敷衍态度,认真准备认真讲解。
3.依赖强者的挑战
小组在组合之初,学生就会依据私人关系和自身水平高低搭配,一方面能互通有无,先进带动落后,但也很容易造成基础薄弱学生对强者的依赖,在准备过程和讲解过程中纯粹是优秀学生在做实际工作,弱者仅是点缀“寄生”。我发现问题后,明确指出我会观察准备过程,在讲解过程中要求每个人都要有发言任务,每个人都有可能被提问,并依此进行期末量化考核评分;同时,我对“屡教不改者”会强行“掺沙子”“挖墙脚”,进行重组拆分。在实践中,此政策发挥了作用,真正起到了先进带动落后,落后也要努力的积极效果。
4.事不关己的挑战
经过几次自我解释教学法的尝试之后,我发现一个缺陷亟需解决:一组同学在台上讲解时,很多台下同学处于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左顾右盼根本不管台上在讲什么,这造成一种结果,就是每组只对自己分配的段落了解,对其他则知之甚少,根本与教学初衷相违背。在此之后,我修改了教学方法,从最初的集中关注讲解者的方式,转而面向台下或者巡视,基本单纯靠耳朵听台上讲解的教学方式,而且中间提问时也会涉及台下学生,尽量排除讲台下学生事不关己的想法,进而弥补缺陷达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全面了解。
5.网络翻译的挑战
近10年来,网络自动翻译水平越来越高,学生对网络的依赖也越来越大,这也是整个社会的现实,是阻挡不了的潮流,所以我的观点是不阻止学生在准备过程中利用网络,但这也同时也遮盖了学生的真实水平。针对此问题,我通过两种方式进行分析判断。第一,网络翻译还是存在缺陷和不足的,依据经验进行判断。第二,也是笔者更常用的,通过进一步提问进行测评,比如对某个单词或某个长难句要求学生进一步解释说明,学生如果翻译得很好,但对词句却不理解,就一下能判断真伪了。长此以往,学生在讨论准备过程中就会减轻对机器翻译的依赖,花功夫去真正理解。
五、结语
通过几年来自我解释在商务英语精读教学中的应用探索,笔者发现,当教师让学生自我解释时,学生们能够领会他们所读的内容。对教师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倾听学生,比如可以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时旁听。倾听学生,教师可以得到丰富的信息,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生,诸如他们的所思、所想、所好等,如了解他們是如何理解语言、语法和语用等,同时也能了解到我们没有预料到之前未能发现的知识漏洞。纵然教师会遇到重重挑战,但是在与挑战的斗争中,不仅学生得到了应有的提高,教师本人也在教学方法上得到了极大的自我提升。
参考文献:
[1]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Some roles of comprehensible input and comprehensible output in its development.Swain,M.Input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1985
[2]Three Functions of Output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Swain,M.1995
[3]桑妍蓉.自我解释训练用于提高学生推理能力的实践探索[D].南京师范大学,2018.
[4]康波.自我解释策略对概念学习的影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
[5]王山山.诱发自我解释的错误样例对学习迁移之影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8.
[6]李艳.具有自我解释能力的题库系统研究与实现[D].西南石油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