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档案整理出版的特征
【摘要】民国是我国近代历史发展中非常重要的时期之一,这一时期的档案资料也是我国档案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国时期的档案数量众多,内容庞杂,具有重要的现实利用价值和长远的研究价值。目前,民国档案整理出版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与大量沉睡在档案馆中的原始史料相比,这些出版的档案资料仅仅是极小部分。本文试图在梳理民国档案出版特征的同时,引起相关研究者及出版者重视民国档案的出版价值,促进民国档案整理出版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民国档案;整理出版;特征
【作者单位】宋淑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民国时期是我国历史发展转变较为明显的时期,同时也是我国档案整理及出版的重要阶段。我们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在现阶段民国档案整理中,相关研究者对民国档案的整理情况进行了分析,在公共图书馆OPAC中对出版书目、书商征订目录等出版内容做了系统性的梳理。目前,我国的档案出版逐渐走向繁荣阶段,相关人员应该认识到档案资源管理的重要意义,通过对民国档案管理的科学性分析,构建系统性的档案出版解决策略,从而为档案整理出版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一、档案整理出版的优势分析
第一,民国时期档案内容庞杂,原始性、史料性较强,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例如在第二历史档案馆整理出版的《北洋政府档案》和《南京临时政府遗存珍档》中,《北洋政府档案》是北洋政府档案全宗中最具研究价值的历史材料,而《南京临时政府遗存珍档》收录了南京临时政府珍档700多件。又如在辛亥革命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在2011年共出版3种辛亥革命的档案材料,其中包括《辛亥革命稀见文献汇编》45册、《辛亥革命杭州史料辑刊》10册等。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民国时期档案的重要性,这就要求管理者将档案的资源规范性作为基础,将档案管理科学性作为信息保护的核心内容,并在此基础上为档案信息的整理及出版提供促进性的依据[1]。
第二,民国时期档案数量较多且保存相对集中。我国现存民国档案1000万卷以上(不含台湾地区),除中央机关的160万卷集中保存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外,其余分藏于全国各级地方档案馆中。相对集中的保存方式便于出版社合作影印出版。这些民国档案是民国时期各级国家机构、各党派和社会团体,以及企事业单位和著名民国人物从事各项活动的直接记录,反映了民国时期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和社会生活多方面的情况,具有重要的现实参考价值和长远的研究价值。目前民国档案已出版整理的部分仅占我国各级档案馆所藏档案中很小一部分,还有大量可出版的史料亟待出版人和档案管理者去挖掘整理。
第三,档案整理工作具有传承性。民国时期保存的材料经过历任相关工作人员整理编号,为影印出版提供便利。各级档案馆通过对档案的整理和及时性的发布,可以使很多历史学家认识到档案史料记载的重要意义,并使历史内容得以及时记载,这对民国时期档案的记录、整理及出版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在档案信息编撰及出版中,人们可以通过档案的分类、编写以及资源的利用,实现对民国时期历史动态全新的理解,可以有效提高档案资源的整理及出版的效率[2]。
二、民国时期档案整理工作的基本特征
1.档案整理工作的价值问题
档案整理工作构建存在史料的价值问题,例如《公文档案管理办法》的出版,对档案整理的内容、整理的方法以及整理的现状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为档案整理工作提供了明确的发展方向,为档案资源的有效管理及出版提供了依据。通过对民国时期档案资源的整理及研究,可以将档案资料作为最基本的研究资料,为档案资源的数据获取提供有效依据,充分彰显档案整理工作的重要价值,促进档案整理工作的系统性发展。
2.档案整理工作的学术性
在档案整理工作构建的过程中,离不开专业性的学术语言,通过其专业性的分析,可以为档案整理及出版提供有效依据。例如在傅振伦《公文档案管理法》中,对档案整理的基本流程进行了分析,将档案的点收、分类、编号以及编码、编辑等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其中的编辑主要是根据国外的先进经验所引入的整理概念,这一概念为我国档案整理工作的优化指明了科学、稳定的发展方向。又如美国档案整理中的政府公文报告、档案汇编报告以及公报、指南等内容,都在一定程度上为档案资源的整理及出版提供了科学依据。因此,在民国档案资源整理中,相关的整理者应该认识到档案整理工作涉及的学术问题,通过对档案编辑工作专业性的分析,进行档案工作的整理及出版,从而实现民国时期档案整理工作构建的科学性发展[3]。
三、整理出版的民国档案分期特点
1.20世纪80—90年代民国档案的整理及出版
在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以及档案管理的资金的增加,民国时期档案的影印、汇编资料逐渐增多,使民国档案得到了有效的整理及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第二历史档案馆成为研究国民党统治时期最为重要的资料整理机构,通过史料及档案的科学化整理为档案出版提供了系统性的依据。例如第二历史档案馆通过对《中国现代政治史资料汇编》的分析,修订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丛刊》以及《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二历史档案馆还通过与其他机构合作,整理并编制了专题性的史料,例如通过与会计部门的合作,出版了《中国会计史料选编》4册,其中收录了民国会计档案史料300多件, 为该时期会计工作的研究以及档案资料的编辑提供了系统、有效的资料依据[4]。
2.2000年之后的民国档案整理及出版
在民国档案资料整理的过程中,相关研究者对民国时期不同部门的资料进行了收集,具体内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民国政府公报及文件档案整理。民国政府的公报以及档案文件在整理的过程中,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例如第二历史档案馆通过对《北洋政府档案》的资料分析,总结了北洋政务的相关资源及政务信息。
(2)民国外交档案资源整理。在民国外交档案资源整理过程中,相关研究者通过对民国外交信息的档案整理,将各个区域中的图书馆信息进行了资源整合,例如西藏地区图书馆在对银行、邮电等资料收集中,实现了国民档案资源的科学化管理,并在此技术上实现了外交文献的科学管理。
(3)民国经济档案整理。民国时期档案整理工作的构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的综合性发展。例如《民国时期西藏及藏区经济开发建设档案选编》中,对西藏的问题进行了记载,并在此基础上出版了一系列学术著作,显示在民国时期的社会运行及发展中,西藏地区的经济逐渐成为民国时期经济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为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4)民国革命抗战档案的分析。在民国革命时期,通过档案内容的整理及出版,可以为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缩微中心以及地方政府等对档案内容的整理提供帮助。例如在辛亥革命档案整理中,通过对资料的收集出版了《辛亥革命稀见文献汇编》共45册、《辛亥革命浙江史料汇编》共10册。又如在日本侵华档案整理及出版中,通过对这类档案的资料和文献的分析及汇编,对整个抗战时期的资料进行了科学性的整理,实现了档案的科学管理,同时也为文献的出版提供了系统依据,为民国时期档案资料的收集及获取提供了有效依据[5]。
(5)地区性民国时期历史档案的整理与出版。边疆省份的历史档案资料内容体现了民国时期国民政府对边疆地区的掌控及政务处理的方式,对了解民国时期边疆问题的历史渊源有很大研究价值。如《民国时期西南边疆档案资料汇编(广西卷)》共30册、《民国时期西南边疆档案资料汇编(云南卷)》共80册、《民国时期西南边疆档案资料汇编(云南广西综合卷)》共96册,这些边疆省份的民国档案资料的整理出版为研究边疆史和边疆问题的学者提供了原始资料。
总而言之,民国时期的档案整理工作既是档案实体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供研究者使用的要求,民国时期的研究著作和文章层出不穷,民国档案资料的历史价值也随之凸显,这与民国时期的档案资料整理工作进展缓慢形成了较为矛盾的局面。因此,促进民国档案资料的整理出版不仅是档案管理者的职责,也是各个出版机构的责任。
[1]蔡迎春. 民国档案整理出版的分期及特征[J]. 出版发行研究,2015(12).
[2]张江义,吴红玲. 试析王可风的民国档案整理思想[J]. 档案,2014(2).
[3]张少敏,郭晓华,周彤. 《民国江苏司法档案整理研究》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立项纪实[J]. 档案与建设,2015(8) .
[4]陆琳,王雅戈,杭亚杨. 苏州民国档案整理与开发利用研究[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5(8).
[5]刘宏亮. 从整理民国时期军队档案看如何优化档案整理工作[J]. 兰台世界,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