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的创新与发展
余丽
中图分类号:G22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4-136-01
摘 要 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的模式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我国总承包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必须顺应国际工程项目管理发展的大趋势,加快国际工程项目管理创新,着力增强自身的文化软实力,利用多种途径做好融资难的破解工作。核心是加快从实践中培养拔尖人才,靠“师带徒”的有效形式源源不断为企业培养各种需要的人才。
关键词 国际工程项目 管理 创新与发展
近年来,我国全方位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再加以“一带一路”倡议的有效推广,对外合作工程项目的迅速增加,使“走出去”企业对国际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创新和提高,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一、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现状与发展趋势
国际工程项目是一种跨国经济活动,具有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相关利益方多等特点,经历了传统管理模式和现代管理模式两个阶段。传统管理模式即人们所熟悉的设计—招标—建造(DBB)模式,这是国际上通行的工程项目管理方式。分阶段发包的建筑工程管理方式(CM)模式,则采取完成一部分分项设计后即对该部分进行招标,业主直接与承包商签订承包合同,前提是有施工经验丰富的咨询人员参与进来。
近年来,国际工程总承包成为国际工程企业项目管理的主流模式。根据美国设计建筑学会的统计,国际设计施工总承包比例从1995年到2005年的10年间上升了20个百分点,欧美发达国家的工程企业大多采用这种模式。这种模式包括设计—建造(DBM)与交钥匙(TKM)、建造—运营—移交(BOT)以及项目承包(PMC)模式等。还有一种Partnering模式,即在考虑各方利益的前提下,成立项目工作组,共同解决项目中的问题,共同承担项目风险和成本。
现有国际工程项目的发展有以下几个趋势:
一是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传统的模式下,业主从设计、建造全过程都要管,而近年来实行的新模式,业主日益从繁杂的业务工程管理中解脱出来,越来越倾向于寻找能够解决全过程的专业承包服务。
二是承包方越来越倾向于提供全产业链的工程项目管理和服务。尤其是近年来兴起的BPT、Partnering等模式,除了决策阶段外,在工程项目的建设阶段乃至使用维护阶段,承包商的业务范围日益扩大。
三是共同解决问题的趋势日益明显。一个复杂的工程项目,会涉及各方利益,尤其是国外的工程项目,单纯靠一方很难有效解决问题。新模式更倾向于共同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弱化各方在国际工程项目中的利益冲突。
二、我国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差距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实施,国内工程企业全面向总承包模式转型,积极开拓国外承包市场。但与国外先进管理相比,我国国际工程项目管理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
一是竞争力不强。大多数国际工程都是耗资巨大的工程。国际上知名的总承包商大多具有从可行性研究到交付业主使用的全产业链的咨询服务能力,而我国的总承包商的设计、施工、监理大多分别进行,与国际总承包市场上的集设计、咨询、施工于一体的全方位、全过程服务需求有很大差距。
二是融资困难。我国对外承包的项目大多集中在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大多资金不足,难以满足国外大型工程项目的流动资金需要。由于商业信誉总体不足,国内信贷额度限制以及信贷利率普遍高等,国内工程总承包企业融资难度加大。
三是缺乏复合型国际总承包管理人才。目前,国内总承包企业富有经验的项目经理、设计、采购、施工、国际工程融资、工程造价估算和评估、合同管理、国际谈判、法律、风险评估以及翻译等人才十分短缺。
三、我国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的创新与发展
我国工程承包企业走出去是大势所趋,加快我国国际工程项目管理创新,对于提高我国工程承包企業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着力提高国内总承包企业的综合实力。突出抓好软实力提升,注重人文交流。特别是总承包企业要把诚信履约放在突出位置,在国际工程承包市场上逐渐树立自身的诚信形象。信誉是最好的品牌,这是国内总承包企业立足国际市场的根本。
2、着力破解融资难的问题。加快改革外汇管理制度,发展担保及保险事业,构建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国内总承包企业要准确把握国家的金融政策,下功夫做好可靠的融资性分析,多从融资角度选择项目,针对需要融资的信贷项目,在项目开发初期做好分析。对国外金融资源不熟悉的企业,可以通过聘请融资顾问的方式,做好融资前期的准备工作。
3、加快培养国际工程项目复合型人才,建立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破除唯学历选拔人才的传统观念,把现有各专业的人才安排在项目第一线,交叉学习、专业互通,让他们在实战中得到锤炼,在实践锻炼中发现拔尖人才,并在职称、待遇、晋升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鼓励带出更多的“徒弟”,形成复合型人才培养和成长机制。
参考文献:
[1] 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FIDIC).施工合同条件Conditions of contract for construction[N].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5).
[2] 李实,余占环,丁志斌.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山西建筑,2008(3):229.
[3] 邱鸿.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模式及发展趋势[J].建设监理,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