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阅读活动的引导

饶珍燕
【内容摘要】历史教学中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活动。如何阅读关系到阅读的质量,以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对学生的阅读活动进行引导,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来获得知识和深化历史规律的认识。
【关键词】高中历史 阅读 方法 引导
一、引言
阅读是学生进行学习的最基本的活动,也是一种最基础的学习能力。作为文科类学科,历史教学中也应重视学生的阅读活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规定:要“在掌握基本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的能力”。从高中历史的特点来说,篇幅多、时间跨度广、阅读量大,远胜其他学科。例如人教版必修2“第一次工业革命”中,除了正文、楷体小字外,还有两则资料、五幅插图、一幅地图、一幅饼状图、一个普通表格,课后还有材料解析题。如果学生不具备与教学要求相应的阅读能力,就会影响教学进度和教学放果。所以,高中历史教学中需要教会学生如何阅读,更好地把握历史知识、规律。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在教学中,要依据高中历史的特点、教材内容的不同、章节设计的差异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
1.“提纲式”阅读法
历史教科书中有的章节往往对历史事件描述的很“松散”,给学生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在阅读前帮助学生列好提纲,对重要知识点进行梳理。如在学习“商鞅变法”内容时,运用“提纲式”阅读,列出阅读提纲:(l)商鞅变法的背景;(2)商鞅变法的时间和支持者;(3)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4)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原因。按照这样的思路去阅读,学生就能对商鞅变法这一事件一目了然。
2.“问题式”阅读法
就是教师设计问题提纲,将课本知识转化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边阅读边思考和回答问题。比如在学习“鸦片战争”时,指导学生阅读“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数量激增表”,引导学生思考:该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目的和根本目的分别是什么?对中国的直接影响和深远影响有哪些?采用这种方法,使学生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偶然性与必然性,“培养学生解读、判断、运用史料的能力以及历史思维能力”。
3.“地图式”阅读法
作为一种特殊教材,地图也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工具。最常见的就是历史地图册,以及历史实物插图、示意图、统计图、文字说明和相关链接,它以空间形式为主,主要反映人类的历史活动及其相关地理环境,包括历史疆域的变化、民族的分布、战争的进程、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等。学生通过阅读、分析、记忆历史,能从地图中获取历史知识、历史信息,能够做到图文转换,应用地图说明问题。比如,在学习“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时,地点(区域)变化特别多,把地图制成动画形式,利用多媒体演示变化情况,由学生照图去说,形象、直观而且容易掌握这些知识点。
4.“比较式”阅读法
对于同类事件,同代人物,同时事件等史实,为避免混淆,强化记忆或者归纳异同,掌握规律,可以釆取比较阅读法。比如在复习必修l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时,可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签订情景(图片)放在一起。提问:三幅图分别反映哪些重大历史事件?这些重大事件反映了中国近代历史的什么特征?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表述“不平等条约下,近代中国如何由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过程,最后得出“列强侵华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历史结论。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阅读活动的引导
1.引导学生认识并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首先要准确把握历史重大事件。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留下一系列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进行历史阅读,首先就是要清楚认识到每个历史事件中包含的原因、经过、结果、影响(意义)四个部分,以及每个历史事件中的时、地、人、事四个基本要素,即历史现象或事件的发生时间、空间、重要人物、基本过程。这些是历史事件的精髓,必须准确、精要和完整把握。其次,要从整体上掌握历史的发展。人类社会是一个渐变的发展过程,许多看起来孤立的事件之间却有必然的内在联系。往往A事件的结果是B事件的原因,B事件的结果又是C事件的原因。同时,人类社会的发展又是立体的,多方面进行的发展过程。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互相制约,互相影响。因此必须把历史发展过程看作一个整体,而且是动态的整体。
2.引导学生正确阅读
教材是学生学习历史的重要本本。它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是历史知识的集大成者。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教材、阅读教材,以获得知识。首先,学会阅读教材的目录。历史教材中的目录不仅只起到索引的功能,更能提示学习的内容,体现了知识的内在结构和联系。通过阅读目录可以了解章、节之间的关系,这也理清了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之间的基本关系以及本章构建的知识体系,以便从宏观上掌握历史发展的线索。其次,注意阅读单元(章)的引言部分。历史教材中每一单元的引言部分是一单元的“内容提要”,也是单元的“中心思想”,突出了重点。通过阅读引言部分,可以初步了解单元的主要内容。此外,还应阅读教材中所运用到的史料(包括文字史料和图片史料)等。史料是附属于课文内容的,往往是对课文内容的补充和佐证。有了历史史料,更能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所阐述的观点。
3.鼓励学生在阅读时敢于质疑和探究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疑问不仅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动力。在历史学习过程中,要避免所学知识的教条化、绝对化,鼓励学生多思考,敢于质疑,善于探究,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如在学习西安事变时,可以让学生去讨论蒋介石的“去与留、生与死、关与放”,甚至大胆设想“如果当时杀死蒋的后果又会怎么样”等问题。以此来拓宽学生的思维,培养良好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习惯。
【参考文献】
[1] 周霖.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J].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2] 张洁. 新课改下历史学习中阅读能力的提高[J]. 剑南文学,2011年05期.
[3] 原玉波.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教育研究,2012年11期.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唐江中学
相关文章!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新课改条件下化学教学的创新与

    王爱宁摘 要:素质教育对高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高中化学教学要在坚持以生为本的基础上,从多个角度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从而达

  • 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

    索志伟【摘 要】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当中,语文阅读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不管是现代文阅读还是文言文阅读,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或多或少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