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旅游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建议

    李佳欣 孙悦

    摘要:当前,吉林省正处于结构性调整和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抓住国内释放消费潜能的机遇,发挥吉林省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快速推进吉林省旅游产业的发展,并使其形成新势头、新热点、新品牌,是吉林省转型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吉林省旅游产业为研究对象,借助SWOT分析法,找出了吉林省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吉林省;旅游产业;SWOT分析;旅游产品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07(2018)03-0029-08

    吉林省旅游产业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国内旅游和入境旅游相互融合、互补互促的发展格局。旅游综合产业体系不断完善,旅游经济收入逐年提高,对吉林省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逐步得到体现。2016年,吉林省接待海内外游客16578.7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2800亿元大关,连续7年保持了25%以上的高速增长,已成为促进吉林省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作为我国旅游资源大省,吉林省生态资源丰富,具有资源总量大、类型全、功能多、组合好、特色明显等特点。但作为新兴产业,吉林省旅游产业的开发还处于初期阶段,旅游经济效益仍然不高,资源优势未能得到充分发挥。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对吉林省旅游产业的优势、劣势、机会与挑战进行综合分析,并针对吉林省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未来吉林省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吉林省旅游产业发展SWOT分析

    SWOT分析法也称为态势分析法,即对研究对象的各种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进行全面分析,从而得出相应的结论,这种结论通常带有一定的决策性。在吉林省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的分析中运用SWOT分析法,有利于更好地认清吉林省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从而制定出符合吉林省实际的旅游产业发展战略及对策建议。

    (一)吉林省旅游产业发展的优势条件(S)

    1.旅游资源优势。吉林省冰雪旅游资源品质最佳;是东北唯一拥有对俄、对朝两条边境线的省份,边境口岸资源开发后发优势明显;以长白山为代表的山岳森林景观资源突出,尤其是山岳垂直景观首屈一指;是我国唯一的朝鲜族聚居区,朝鲜族文化旅游在国内占据垄断地位;高级别旅游资源拥有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从旅游市场的未来发展方向看,吉林省所拥有的“原生态自然和人文、舒适凉爽气候、冰雪温泉”等休闲度假组合优势,能够使其上升为具备顶级品牌资源的旅游区域。从未来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来看,避暑度假旅游和冰雪旅游市场需求将显著增长,吉林省避暑旅游和冰雪旅游资源价值会得到极大提升。同时,吉林省边境、生态和后发优势都十分突出,具备建设新兴特色旅游大省的潜力。此外,依托工业、生态、气候和城市商贸等形成的新型旅游资源也使吉林省在参与全国旅游市场竞争时更具优势。

    2.旅游开发态势优势。近年来,吉林省在建旅游项目增长迅速,综合型休闲旅游度假区建设如火如荼,投资超10亿元的旅游项目比比皆是,百亿级别的旅游项目持续增加,重大项目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如我国投资额最大的旅游度假项目之一——长白山国际度假区,一期项目已竣工并投入使用,包括国际品牌五星级酒店、度假小镇、文化中心、国际滑雪场、高尔夫球场等在内的场所纷纷投入运营,大大提升了吉林省旅游接待水平,扩大了吉林省旅游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改变了吉林省旅游格局。围绕长白山、松花湖、北大壶等旅游区在建的诸多大型休闲度假类旅游项目的投资与建设,使旅游景区和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得到了开发与建设,接待条件明显改善。通过扩大投资规模、推进项目建设,使产业要素得到了整合和提升,已成为吉林省旅游产业的重要支撑,进一步地增强了吉林省旅游产业的整体实力。这正是吉林省的“后发优势”所在,为吉林省下一阶段优质快速地提升旅游产业的竞争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跨国合作区位优势。吉林省地处由中国东北地区、朝鲜、韩国、日本、蒙古和俄罗斯远东地区构成的东北亚地理中心位置,具有发展东北亚区域旅游合作的优越区位条件。随着东北亚经济、文化、交通等合作的深入开展,日本、韩国等经济发达、人均消费能力强的东北亚国家将为吉林省带来大量的入境旅游客源,吉林省将成为我国重要的对外旅游合作发展通道。

    4.红色旅游资源与绿色旅游资源地域分布趋同优势。吉林省红色旅游资源与绿色旅游资源分布趋同,为探索建立红绿融合旅游发展模式奠定了基础。吉林省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共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遗存239处,“四平——吉林——敦化——延吉——白山——臨江——通化——集安”线被列入国家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这些红色旅游资源中最为独特、最为丰富、最具价值的当属东北抗联革命历史资源。当年,活跃在吉林省境内的抗联队伍,为躲避敌人优势兵力的“围剿”。多选择在深山密林里打游击,由此留存下来的遗址、遗迹等红色资源,现多位于吉林省景色秀美的生态保护区。如红石国家森林公园内的杨靖宇最后战斗的蒿子湖密营遗址,集安国家自然保护区附近的河里抗日根据地和河里会议遗址,松花湖畔的吉林市革命烈士陵园,珲春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附近的大荒沟抗日游击根据地遗址,长白山天池附近的王德泰将军墓、李学忠殉国地,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附近的镇赉县烈士陵园,龙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附近的马驮子沟密营遗址,等等。据统计,吉林省29个自然保护区内或其附近都有各类红色资源留存。这些地区的红色资源文化内涵和绿色资源自然禀赋浑然一体,为吉林省探索建立红绿融合的旅游发展模式提供了现实条件。

    (二)吉林省旅游产业发展的劣势条件(W)

    1.旅游产业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吉林省旅游产业整体发展水平与北京、上海、广东、海南等国内旅游强省相比仍处于落后状态。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旅游基础设施较差。首先,交通不畅。当前,交通不畅仍然是制约吉林省旅游产业发展的瓶颈。省内各景区之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游客“进不来、出不去、走不动”的问题。其次,相关旅游配套设施不足。高等级酒店相对数量偏少且主要集中在长春市和长白山旅游区,其他景区的星级酒店发展较为缓慢;度假型酒店、汽车旅馆、房车营地等新业态旅游配套设施的发展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旅游市场需求。再次,景区的基本旅游接待服务、标识系统、环卫设施等普遍落后,旅游标准化建设不足,5A级旅游景区数量少,发展缓慢,落后于全国诸多省份,影响了吉林省旅游产业基础配套设施的整体提升。二是旅游产品结构单一,难以满足市场多样性需求。旅游产品供给不足和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绝大多数景区仍处于低水平初级开发阶段,旅游产品结构单一,观光旅游一枝独秀,长白山和长春市仍以大众观光旅游为主。与国内旅游发达城市相比,吉林省旅游产业的康体健身旅游、运动体验旅游、自驾车旅游等新兴旅游产品相对缺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休闲度假和专项旅游市场的需求。三是对旅游资源挖掘不足,旅游产品开发整体水平不高。吉林省森林、湖泊、湿地、草原等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但同质性旅游资源未能开发出异质性旅游产品,仍停留在对资源的粗放式利用层面,旅游产品的精细化、差异化、本土化开发不足,形成了“千湖一面”的重复建设局面。如以民族风情为主题的景区,挖掘民族文化内涵的程度不够,体现民族民俗文化的方式过于静态化、程式化,缺乏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动态展示方式,互动性和游客的参与性较低。

    2.缺乏鲜明的旅游形象。吉林省与黑龙江省、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地区地理相近、气候相似、文化类同,冰雪、森林、湿地、边境和民族文化等特色旅游资源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和替代性,旅游品牌形象容易受到周边省份同类资源的“形象遮蔽”。如吉林冰雪旅游形象面临以亚布力为代表的黑龙江冰雪旅游形象的遮蔽;长白山森林旅游品牌受到黑龙江大、小兴安岭的品牌的“形象遮蔽”;莫莫格和向海草原湿地品牌则受到黑龙江三江平原、松嫩平原的扎龙自然保护区和内蒙古科尔沁大草原的“形象遮蔽”;吉林边境旅游品牌受到来自黑龙江中俄边境游和辽宁中朝边境游的“形象遮蔽”;吉林省民族文化旅游品牌则受到辽宁满族文化和内蒙古蒙古族文化的“形象遮蔽”。如何挖掘吉林省品牌资源的优势,突出旅游形象的唯一性、独特性和地域性,是吉林省旅游品牌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3.旅游开发与运营管理缺乏效率。一是旅游管理部门有待进一步强化事权。吉林省在发展旅游产业的过程中,存在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相互牵制、决策分散以及行业管理力度不够等问题。省、市(州)、县各级旅游管理部门缺乏对所管辖区域内旅游资源开发和宾馆、酒店、餐饮、娱乐场所等的统一监管体制,难以对旅游业形成全面的引导和管理。二是各部门、各区域间的统筹协调机制有待进一步优化。吉林省及各市县的农业、水利、交通、国土等部门虽然支持旅游产业的发展,并形成了良好的旅游发展环境,但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旅游资源和产品难以形成合力,导致出现了重复建设和低水平开发等现象。此外,对旅游开发缺乏全省“一盘棋”的整体开发思路,市(州)县之间在冰雪旅游、生态旅游和民族民俗文化旅游等方面重复建设严重,甚至出现了恶性竞争趋势。三是诸多景区产权不清晰,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尚不完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旅游企业管理制度发生了深刻变革,“政企分离”成为旅游产业的重要经营管理模式。但当前,吉林省仍存在多数景区产权不明晰,大多数旅游企业虽拥有管理权和经营权,却并不拥有景区财产权的问题。旅游产业是一项创造性产业,需要调动国有旅游企业和民营旅游企业在内的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旅游产业的市场化,因此,吉林省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加快制度创新,进一步明晰产权制度,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制度。

    4.长白山旅游辐射带动能力不强。一是长白山旅游管理体制尚不健全。目前,长白山旅游资源由长白山管理委员会、延边州和白山市共同拥有和开发,三者之间缺乏统一管理,尚未建立长效的协商机制。分散和交叉的旅游行政管理体制使长白山旅游在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时受到了一定的制约,不利于长白山旅游竞争力的增强,也不利于长白山旅游对周边地区辐射带动作用的增强。二是观光旅游遭遇生态容量瓶颈,旅游“分流”作用有限。长白山森林生态是亚洲东部保存最为完好的森林生态系统,有着重要的生态价值和科研价值,环境资源极其珍贵也极易受到破坏。目前,长白山旅游在开发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破坏自然生态的现象,尤其是在旅游旺季,人满为患造成了环境容量的严重超载。此外,观光旅游发展遭遇瓶颈,对周边地区的客源分流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三是长白山旅游遭遇季节瓶颈,淡季旅游辐射有待增强。长白山旅游淡旺季明显,每年的11月至次年4月,长白山旅游客源骤减,景区、宾馆饭店、旅行社等收入明显减少,周边配套景区也受到“冷遇”。随着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近年来,长白山及周边地区涌现出了温泉度假区和冰雪旅游度假区等冬季旅游产品,冬季旅游逐渐“升温”。但总体而言,长白山四季旅游发展仍不均衡,如长白山西坡景区冬季日均游客量不到千人,远低于夏季的万人以上。

    (三)吉林省旅游产业发展的机会(O)

    1.国家发展战略的机会。一是生态文明建设与吉林省旅游产业发展。党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旅游产业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途径和载体,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可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公众对生态环境的责任感,进而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区域。近年来,吉林省各级政府更加重视旅游产业的社会职能,注重旅游产业的社会效益和综合带动效益,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力争改变以往旅游资源粗放式的开发模式,更加重视旅游发展对区域经济、生态等带来的消极影响,从而采取有效的开发和管理方式,强调旅游对资源和环境保护的促进作用,严格旅游开发项目的环境审核,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旅游建设新格局。二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吉林省旅游产业发展。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战略,为吉林省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机遇。首先,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必将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促进吉林省与国内主要客源市场以及日本、韩国、俄罗斯等东北亚国家开展更加广泛的合作与交流,能够加快吉林省旅游产业的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有利于吸引外资投资。其次,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不仅促进了吉林省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且使城市建设、通信、电力、供水等基础设施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为旅游产业的发展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此外,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将带来大量的商务旅游和会展旅游客流,能够推动城市旅游发展,促进吉林省旅游产业升级转型。三是长吉图战略与吉林省旅游产业发展。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被确定为国家重大战略,已成为东北地区国民经济发展的新轴线,将形成具有较强实力的经济增长带,这必将带动吉林省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2.产业地位确立的机会。《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实施以来,吉林省委省政府对旅游产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吉林省旅游产业壮大计划》明确提出:“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素质和核心竞争力,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我省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吉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新的支柱产业。目前,吉林省市州县各级党委、政府都把加快旅游产业发展摆在了重要位置,长春市、延边州、长白山管委会等先后出台了支持地方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文件,为吉林省旅游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3.东北亚旅游合作的机会。目前,吉林省借助对俄、日、韩三国独特的区位优势,在实现多国同游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开通了中国、朝鲜、俄罗斯三国免签证旅游线路,还将开通一个具有地域特色的环日本海旅游线路,把中国、韩国、日本、俄罗斯和朝鲜等5个国家连在一起,实现东北亚陆海联运环海游轮旅游。在此背景下,吉林省特殊的区位优势尤其在充分利用日、韩资金和客源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

    4.吉林省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的机会。综合来看,一方面,吉林省经济发展已经跨入了工业化中期阶段,但经济总量和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5-10年后,吉林省将进入工业化后期,根据世界经济和旅游产业的发展经验,工业化的中后期是旅游大发展的黄金时期,如果在工业化中期,采取后工业化的发展模式,以旅游业为重点,加快展现代旅游服务业,就会抢占发展机遇,提升省域经济的竞争力。

    (四)吉林省旅游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T)

    1.区域同质竞争的挑战。吉林省旅游产业正面临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挑战,尤其是来自辽宁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等周边省区的同业竞争。从区位上看,吉林省旅游产业面临“南北夹击”的挑战。易受辽宁省和黑龙江省旅游“形象遮蔽”的消极影响。辽宁省城市旅游较为发达,良好的接待设施、优良的服务水平、较完善的旅游管理体制对吉林省旅游产业造成了强有力的冲击。东北三省生态环境的相似性导致了观光度假旅游产品之间的雷同,所处“关东文化圈”的一致性导致了文化民俗旅游产品的同质。吉林省西部草原湿地旅游资源和民族民俗文化资源与内蒙古自治区相比,在资源的品质和旅游形象认知上都不具有优势。因此,吉林省在发展旅游产业的同时,面临着来自周边省区的强有力的竞争。

    2.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协调的挑战。吉林省不仅拥有一批生态价值与旅游价值都很高的自然旅游资源,还拥有一批品质与文化价值都很高的文化旅游资源,但这些旅游资源对环境变化的敏感性较强,特别是长白山生物圈保护区作为联合国确定的“人与生物圈网”,其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大规模游客的到来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对吉林省的旅游环境造成了不利影响。一方面,扩大旅游产业规模要求修建道路、宾馆、饭店、商场、娱乐场所以及其他服务设施,这些设施的兴建不可避免地会使旅游景区(点)的环境发生变化;另一方面,旅游开发使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居民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随之改变,给少数民族地区和文化遗产地的保护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如何在发展旅游产业和旅游经济的同时实现对旅游环境的保护,充分落实生态省建设要求,是吉林省旅游业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

    3.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挑战。吉林省旅游产业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实现旅游产品的升级换代,以满足日益变化的休闲度假和高端、专项的旅游市场的需求。这需要从全省旅游产业的发展大局出发,谋划全省旅游产品的转型升级、基础配套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强化城市旅游功能,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体系、产业发展体系和旅游营销体系。这对于经济基础薄弱、产业发展水平不高的吉林省旅游产业来说,是一次“提增量、促转型”的双重改革任务,时间紧、任务重,可以说,吉林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任重而道远。

    4.旅游产业均衡发展的挑战。一是区域不平衡:东部资源丰富、西部资源缺乏。总体而言,吉林省区域旅游发展不均衡,各地区旅游发展存在较大差距。长春市、吉林市、延边州、长白山、通化市等东部地区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集中了吉林省绝大多数山岳型生态旅游资源、品质最优的冰雪旅游资源,最具品牌影响力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最丰富的朝鲜族满族民族民俗文化资源,最优质的城市旅游资源和全部边境旅游资源,如此众多的高等级旅游资源使得中东部地区成为吉林省旅游产业发展的重心,以长白山、高句丽遗址、鸭绿江风光带、伪满皇宫等为代表的东部景点景区发展走在了全国的前列。相对于东线较为成熟的旅游产品,包括松原、白城、四平、辽源在内的吉林省西部地区旅游资源较少,尤其是具有唯一性、垄断性的高等级旅游资源相对匮乏,整体发展较为滞后。二是季节不平衡:夏冬产品丰富、春秋产品缺乏。鲜明的季节性特征一直是困扰吉林省旅游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依托凉爽的气候资源,消夏避暑旅游一直是吉林省主要的旅游产品类型。近年来,吉林省以“22℃的夏天·清爽吉林”等主题推出了众多避暑旅游产品,长白山避暑、长春消夏节和吉林松花湖国际度假区成为在海内外市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消夏避暑旅游品牌。随着国内反季节旅游的兴起,以“滑雪、雾凇、冬捕”为主要资源特色的吉林省冬季旅游市场逐渐升温,长白山万达滑雪场、吉林雾凇、查干湖冬捕等冬季系列旅游产品发展迅速,深受游客喜爱。然而,与夏季旅游一枝独秀、冬季旅游蓬勃发展相比,吉林省春秋两季是明显的旅游淡季,旅游产品发展滞后,不能很好地满足不断增长的旅游市场的需求。此外,吉林省丰富的花卉林海景观资源也未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开发,丰富独特的四季旅游资源未能充分转化成深受游客欢迎的全季旅游产品。如何在做大做强夏季避暑旅游产品的基础上,做优做特冬季冰雪旅游产品,大力开发春秋两季旅游产品,消减旅游季节性差异,促进四季旅游均衡发展,是吉林省旅游转型升级进程中亟待破解的难题。

    二、吉林省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快旅游管理部门体制机制创新

    吉林省旅游管理部门职能单一,产业调控缺少抓手,开发与保护矛盾突出,好资源变不成好产品,已成为阻碍吉林省旅游业健康发展的最大瓶颈。目前,旅游管理机构改革已经开始,今后应更加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破解体制机制障碍,树立大旅游意识和“旅游+”思维,逐步建立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旅游工作推进机制。一是要统筹兼顾。应高度重视、强力推进,不断加强旅游产业的顶层设计,谋划旅游产业发展思路,出台产业扶持政策,进而形成强大合力。二是要部门协同。全省各相关部门要主动出击,深度参与,持续发力,全面推动产业融合,形成大规划、大产业、大发展的浓厚氛围。三是要深化改革。加快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把旅游部门的职能更好地体现在产业调控、资源整合、统筹协调、综合服务上,理顺工作机构,增加行业职能,释放发展活力,实现从单一的行业部门向综合经济部门转变,从小工作格局向大旅游格局转变。四是创新旅游产业投融资体系。设立省级旅游产业发展基金,广泛吸引社会资本的参与,充分利用当前的金融发展新模式,创新吉林省旅游资产管理方式,扶持、打造提升一批优质旅游大項目,进而推向资本市场。此外,依托互联网金融,获取新兴旅游项目的资金支持。

    (二)深度开发旅游产品,精心打造旅游精品

    产品是旅游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应依托吉林省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着重打好冰雪旅游、避暑休闲和红色旅游产品三张品牌,实现“冬夏联动、带动春秋、驱动全年”的产业发展格局。一是做大做强冰雪产业。着实推动冰雪产业发展,在投融资机制、土地利用、税费减免等方面释放政策红利:将“雪博会”打造成为中国最著名的冰雪品牌,开展高端品牌推广活动,将北国冰雪推销到南方市场。二是壮大避暑休闲产业。吉林省夏季气候的舒适度全国最优,应进一步推广消夏避暑文化,让“22℃的夏天·清爽吉林”的美誉传遍全国,享名世界。做到冬有“冰雪博览会”,夏有“避暑休闲季”,使吉林省旅游产业四季皆旺。三是提升红色旅游影响力。深入挖掘以杨靖宇为代表的十四年抗联英雄史料,开发四保临江、四战四平、抗美援朝等红色旅游元素,整合培育红色旅游产品,推动红色旅游进机关、进军营、进校园、进社区;制作开发以红色抗联文化为背景的各类出版物、游戏、动漫、微电影等;拍摄以吉林抗联事迹、地方历史、民俗文化等为题材的电影作品,促进相关旅游产品的传播和品牌塑造。此外,将吉林省红色旅游与绿色生态旅游产品有机组合,提高产品丰富程度,增强体验性和吸引力,实现寓教于乐、寓教于游。加强红色旅游基地建设。将杨靖宇密营、杨靖宇殉国地、四保临江战役纪念馆、四平战役纪念馆等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打造成“双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

    (三)建立政府旅游产业基金,引导大资本进入

    旅游产业先期投资大,回收周期长,公益属性强,带动辐射面广。从发达省份的经验看,大多都是政府负责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竞争性经营项目交由政府主导的旅游投资平台运营。如四川省、湖北省旅游专项资金规模3亿多元,旅游产业股权投资基金超百亿。政府用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的资金作为引导,吸引社会更多的资金进入。吉林省应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建立政府旅游产业发展基金,搭建政府投融资平台,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市场。形成政府引导基金、民间专项资金、金融租赁、企业债、传统贷款业务等多种融资方式全面活跃的新局面,以助力吉林省旅游产业健康发展。

    (四)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重点改善景区道路,使其具有可进入性。5A级景区直通高速公路,4A级景区在高速公路留出口。尽快开通龙嘉国际机场、长春站、长春西站至伪满皇宫博物院、长春世界雕塑公园、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长影世纪城四个5A级景区的直通车。二是全力破解航空瓶颈。落实“航线辐射全国及周边国家的新体系”的要求,积极吸引国内外航空公司在长春机场增加运力投放,加快过夜运力和第二基地引进速度。一方面,继续支持南航吉林分公司扩大运力规模及大机型更换,进一步发挥主运营基地作用;另一方面,积极引入春秋航空等国内外低成本航空公司参与市场竞争,对增量突出的地方机场,给予当地航线开发部门奖励,激励航线开发的积极性。

    (五)全面提升服务品质

    一是严格践行诚信承诺。褒扬诚信、惩戒失信,加大对违法失信行为的惩处力度,保障域内外游客合法权益。游客在景区购物执行“七天无条件退货”“假一赔三”及“黑名单”制度。二是实行“最严”准入门槛制度。凡是经营项目与法律法规相抵触的,或是有欺客宰客行为被录入“工商信用监管体系异常名录”的,都将被严格禁止进入旅游行业。三是加快启动“两项基金”。具体而言,建立奖励基金,对于游客举报的违规商户,一经查实,即给予现金奖励;建立“先行赔付基金”,对游客在辖区内购买到假冒伪劣产品要求退货的,进行先行赔付。四是完善信用信息公示制度。依托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平台和吉林旅游政务网“旅游经营服务不良信息公示”平台,及时公示旅游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和旅游经营服务不良等信息。

    (六)大力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一是扶持旅游企业,通过政策措施鼓励旅游企业做大做强,壮大市场主体,提升核心竞争力。二是加大对旅游人才的培训和培养力度。一方面,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训和培养模式,面向东北乃至东北亚区域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职业经理人队伍和复合型人才。同时,全面提升吉林省导游队伍素质,培养、选拔一批专业素质过硬,适应市场需求的“吉林名导”。另一方面,继续实施人才引智工程,落实旅游人才奖励政策和相关待遇,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三是规范市场经营秩序,全面提升吉林省旅游服务水平。加强市场监管,建立并完善旅游综合协调、旅游案件联合查办、旅游投诉统一受理等长效机制,全面规范旅游市场,统一全省旅游投诉受理平台。各职能部门协调联动,开展专项执法监管行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监督,全面规范旅游企业经营行为,坚决遏制旅游市場各类乱象。

    (责任编辑:刘丹)

相关文章!
  • 国有企业纪检监察有效性提升策

    王强中图分类号:D630.9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4-132-01摘 要 纪检监察是国有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随着国企反腐

  • 区级档案馆利用服务工作初探

    付永革摘要:本文以平谷区档案馆为例,就区级档案馆利用工作中存在跨区档案馆之间同类档案利用制度不统一、档案馆(室)之间的档案利用不

  • 环保工程“害民”根在以邻为壑

    何勇海小孩无故“流鼻血”、上百学生转学、居民半夜被臭醒……在深圳、惠州交界处,一边是深圳坪山环境园,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污泥脱水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