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策

肖陆军
高校是新时代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建设的着力点,是党在高等教育战线执政的支撑点,也是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阵地。高校在国家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历史和现实表明,国家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会影响国家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重要方针,党的十九大提出“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都为新时代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了方向。新形势下要有效提升高校师生思想道德水平,就必须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思想政治工作的全过程,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形成有利于传播和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情景、科研导向、文化氛围和交流场景。我们只有坚持不懈地研究、宣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有效提升高校师生的政治素养和道德情操,从而提升我國高等教育发展质量。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中国共产党成立近百年来探索核心价值观思想的最新理论成果,又是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党和政府在价值观层面凝练出的体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本质属性的思想价值观,形象生动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所形成的符合我国国情的价值规范及价值追求。[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十分丰富。
其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中华优秀文化的深层价值追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3]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孕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悠久,集中体现了人民群众在处理自身矛盾、自身与国家、自身与社会等复杂关系中的智慧,蕴含着中华民族独特的价值追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着人民群众对部分核心价值的理解。比如自秦统一六国之后,虽然朝代多次更迭,但人民群众对国泰民安的美好追求从未停止过。其次,中国革命文化熔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人民在前仆后继地开展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历程中形成了具有可歌可泣的革命文化,体现着中国人民对民族独立的执着追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对“站起来”的美好向往。最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内核,是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中创立的文化形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既反映了人民群众追求“富起来”和“强起来”的艰苦奋斗历程,又反映了人民群众对国家富强、社会进步、个人发展的价值诉求。可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本质上包含了人民群众所公认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
其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最大的价值公约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为了凝聚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和团结奋进的智慧和力量,尤其需要确立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因此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基本内容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总共24个字。从基本结构方面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宏观层面的国家价值目标、中观层面的社会价值取向和微观层面的个人价值规范,是实现国家繁荣、社会和谐以及个人发展的价值标杆。从基本功能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一个国家的价值导向,彰显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引领每个公民的价值选择。[5]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我国各行各业的逐步落细落小落实,我国的综合国力正在逐渐增强,共建共享的和谐氛围更加浓郁,国民的文明素养也在逐步提升。
二、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代强化高校文化陶冶能力的重要内容。在党的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后,中共中央办公厅、教育部等部门都对高校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了明确要求。为了有序有力有效地推进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战略任务,我们首先要充分认识其重要价值。
其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办好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的本质要求。我国高等教育既要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又要保持高校应有的特色,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自党的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来,大多数高校师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有初步了解,但大部分师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理论依据、实践逻辑、战略意义等方面了解得还比较粗浅。因此,为了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植根于高校师生的心灵,我们需要自觉地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阐释、研究、宣传和践行,唯有如此,才能确保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偏移,确保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含糊。
其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凝魂聚气的基础工程。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战略定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6]从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来看,一个国家能否实现国泰民安,一个民族能否实现伟大复兴,一个社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所高校能否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就在于这个国家、民族、社会、高校是否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7]如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一所高校形成了共同认可、共同信仰和共同遵循的核心价值观,就会形成高校师生同心同德、意气风发、对标对表的良好态势,最终形成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发展理念、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和发展局面。所以,我们必须顺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规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指导高校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文化传承与创新等各项工作,在多元中引领高校社会思潮,在改革中凝聚高校师生智慧。
其三,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抵御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渗透的客观需要。由于我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这就注定了我国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持久战。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从来没有放弃对我国人民群众尤其是对高校师生的价值观渗透,他们别有用心地宣扬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腐朽的价值观念,妄图对我国高校师生进行“和平演变”或“颜色革命”。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互联网的普及,西方国家对我国高校师生进行价值观念的渗透内容更加多元、渗透手法更加多样。对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险恶图谋,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和应有的警觉。为此,高校必须旗帜鲜明地学习、阐释、研究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提升师生的政治站位、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坚定师生的理想信念,坚决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意识形态斗争,从而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8]
三、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经历了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艰辛历程。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机制的渐进变革,高校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社团组织多样化等问题层出不穷,当下高校已然成为文化集散点、利益汇聚点、阶层分化点和社会稳定支撑点,这些都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诸多挑战。
其一,高校阶层分化引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分众化、异质化问题。一方面,随着近二十年高校的逐年扩招,高校大学生总量愈加增多,由于大学生来自不同文化程度和不同收入水平的家庭,事实上分别属于不同阶层,高校大学生的阶层结构自然就成了社会阶层结构的一个自然缩影,来自不同阶层家庭的大学生看待同一社会问题的立场和观点很可能不尽相同,他们对待高等教育的期望也不完全一样。另一方面,随着高校教职员工绩效分配体制改革的推进,教职员工之间的收入差距事实上在逐渐拉大,这就导致高校教职员工内部也有阶层分化,不同阶层的教职员工往往存在不同的利益诉求乃至不同的价值取向。因此,不同阶层的高校师生对高等教育发展目标和改革路径存在纷繁复杂的期望和诉求,那么如何面对异质性工作对象的不同利益诉求来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如何在坚持以师生为中心的发展导向的同时夯实师生共同进步的思想基础,如何阻断非主流意识形态在高校师生群体中的扩散和蔓延,这些问题无疑已经成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其二,高校社会组织多样化引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凝聚力问题。一方面,随着高校学科和专业的逐步丰富,高校教师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组建或参加了相应的学术组织,比如在重庆市就有重庆市政治学研究会、重庆市行政管理研究会、重庆市党建研究会、重庆市科学社会主义研究会等学术团体,不同学科的教师很可能对同一社会思潮有不同的解读,如何确保高校不同学科教师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精神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另一方面,随着高校学生社团的逐渐增多,许多在校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组建或加入了这样那样的学生社团,参加了相应的社团活动,然而各个学生社团的价值取向、活动主题、活动内容、活动方式不尽相同,如何确保高校众多大学生社团的各种活动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精神,也是当前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面对高校师生思想意识多元多变的新特点,如何发挥思想政治工作说服人、教育人、激励人、团结人的优势,如何统领高校的多元化社会思潮问题,如何最大限度地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说服力、亲和力、感染力,這些问题已经成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问题。
其三,高校矛盾复杂化引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疏导力、化解力问题。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逐步发展,高校积累的矛盾也越来越多,师生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价值准则不尽一致,对各种社会思潮的看法也不尽相同,思想文化领域的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严峻。事实上,这些思想领域的矛盾涉及的利益面比较广,不同的师生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和不同的利益诉求,同一师生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关注焦点,加之以网络为主渠道的利益诉求表达渠道日益多元化,导致高校矛盾呈现出多样化、社会化、复杂化的趋势。新形势下如何有效弥合高校师生在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价值准则方面的分歧,如何正确引领高校纷繁复杂的各种社会思潮,如何正确处理好主流价值与多元价值的关系,这些已经成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得不直面的新挑战。
四、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
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系统工程,要顺利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高校工作的方方面面,要实现高校师生在感知的基础上认知,在认知的基础上认同,在认同的基础上真信,在真信的基础上笃行,须臾离不开综合施策。
其一,教育引导是首位。首先,注重学校教育引导。高校教职工应该真学真懂真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精神和基本要求渗透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以及国际交流合作的各项基本职能之中,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植根校园。其次,关注家庭教育引导。家庭既是父母享受天伦之乐的温馨港湾,也是父母教育孩子的第一课堂。家长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直接影响子女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但凡负责任的家长都要时时处处给子女做向上向善的榜样,用正确思想以及模范行动教育引导子女树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符合的价值取向。最后,做好社区教育引导。每个大学生在寒暑假大都生活在特定的城乡社区,社区干部是社区文明的领头羊,只有社区干部带头树立榜样,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以优良的社区风气感染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全体社区居民。
其二,舆论宣传是前提。舆论宣传工作是高校党委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于高校的宣传思想阵地,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和持续坚守。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在进行一流大学建设、一流学科建设、课程改革等一系列重大的教育教学改革,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为此,我们必须牢牢掌握主流思想舆论,坚定不移地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激发高校师生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一是高校新闻舆论工作者要自觉做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信仰者、高等教育政策的传播者、高等教育改革的记录者、高等教育发展的促进者,这是做好高校舆论宣传工作的基本前提。二是丰富高校舆论宣传内涵,优化舆论宣传方式,拓展舆论宣传载体,充分利用传统媒介和现代媒介,对高校师生开展全方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形成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情景、研究情景、服务情景、管理情景、实践情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滋养高校师生,牢牢占领高校舆论阵地。三是定期宣传高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取得的最新教育教学成果、科研创新成果、校地合作成果、校企合作成果、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以及国际交流成果,定期宣传高校涌现出来的研究、宣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人物、感人事迹和成功经验,从而凝聚价值共识,引导师生刻苦专研,永攀科学高峰。
其三,文化熏陶是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是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9]高校师生的言行在一定意义上是由内在的文化基因决定的,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过程中,我们千万不能忽视校园文化发挥的“润物细无声”的独特作用。校园文化作为塑造人的灵魂的特殊载体,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文化背景和精神依托,校园文化的内容、品味和格调都会对师生精神状态和精神品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新时代推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遵循“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基本原则,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各个细节。与此同时,我们要注重顺应新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与时俱进地更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当前尤其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内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丰富多彩的征文比赛、演讲比赛、典型宣传等校园文化活动中,使高校师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其四,实践养成是关键。知行合一是教育的永恒追求,认知是前提,践行是关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但它并不是虚无缥缈的无根之物,而是深深地根植于高校广大师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实践之中。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且是检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效果的唯一标尺。如果脱离了高校的教学过程、科研活动、服务行动、文化活动、对外交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会沦为虚无缥缈的空洞说教。因此,在宣传和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高校要不遗余力地抓好实践养成环节,通过丰富有效的培育活动、阐释行动、传播行动和践行活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植根于师生内心,外化于师生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中。
其五,制度保障是重点。“价值观念是制度的灵魂和导向,制度是社会核心价值观的载体。”[10]因此,我们必须重视通过逐步完善体制机制来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的有效培育和自觉践行。一是完善相关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各级各类高校党委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定期研究和贯彻党中央的相关决定,不折不扣地将该项工作纳入高校改革发展规划,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指导,尤其要注重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协作、全体师生参与的长效机制。[11]二是科学完善高校治理体系。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精神和善治的基本要求,加快完善高校人才培养制度、教学运行制度、科研促进制度、学生治理制度、文化传承与创新制度、国际交流制度等高校行为准则,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高校师生日常工作生活的价值导向和基本规范,稳步提升高校善治水平,持续推动高等教育质量持续提升。三是依法推进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伟大事业。将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融入高等教育法律法规,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保护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言行并约束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言行,进而有序引领价值观念,规范高校师生行为,健全高校管理体制机制,确保我国高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四是完善相关工作绩效评估机制。高校党委行政部门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情况纳入学校各部门各院系工作绩效评估体系,制定包括重视度、投入度、规范度、参与度、满意度等指标的评估办法,定期对各部门各院系宣传和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作痕迹、工作机制和工作绩效进行系统评估,以确保高校各部门各院系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治任务真正落地生根。五是完善相关工作问责机制。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学校各部门各院系的重要政治任务,必须不折不扣地落小落细落实,为了督促各部门各院系党政干部不折不扣地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高校党委行政要按照“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失职须问责”的要求建立健全相关问责机制,明确规定问责主体、问责情形、问责程序、问责后果以及权利救济等环节。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10-15(2).
[2]朱琳.论承传中华传统美德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思想政治教育,2018(1):20.
[3]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2).
[4]冯刚.在坚定文化自信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思想政治教育,2018(5):53-54.
[5]李向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路径刍议[J].思想政治教育,2017(11):31.
[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63.
[7]石海兵,工苗.习近平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图景[J].思想政治教育,2018(1):13.
[8]石海兵,工苗.习近平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图景[J].思想政治教育,2018(1):15.
[9]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63.
[10]邱吉,朱舒坤.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变迁成因及启示[J].思想政治教育,2018(5):63.
[11]靳诺.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高校立德树人的中心工作[J].思想政治教育,2017(4):47.
作 者:重庆师范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刘小侨
相关文章!
  • “资产阶级权利的狭隘眼界”及其

    徐作辉〔摘要〕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以“资产阶级权利的狭隘眼界”指明了资本主义仅以交换价值作为平等的同一性尺度来审视和裁决人

  • 新中国70年公民政治参与的历史

    蒋国宏摘 要:政治参与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节约行政资源,提高行政效能,促进政府规范运作,减少和预防权力腐败,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新

  • 中国经济调整与再平衡:启示、挑

    【摘要】 当前,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失衡、社会内部及经济内部的结构性失衡等已经成为中国改革与发展所面临的独特背景。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