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老区养老机构老年人幸福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高红英+冯寿林+胡坤敏+李亚丽
[提 要]对革命老区养老机构的老年人进行现场问卷调查,考察不同养老方式老年人幸福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找到提升老年人幸福感的路径。采用自编问卷,随机对不同类型养老机构的178名的老年人进行调查,采用EXCEL和SPSS软件等进行数据整理。结果表明:1.养老机构中老年人幸福感水平较高。2.敬老院和政府出资养老院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和社会幸福感都比社会出资养老院老年人更高。3.影响养老机构老年人幸福感的主要因素有子女数量、家庭和睦状况、饮食满意状况和身体健康状况等。结论 引入社会工作,采取多种措施丰富老年人的机构生活,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感。
[关键词]养老方式;幸福感;老年人;老区;
[作者简介]高红英(1972—),女,井冈山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社会医学;冯寿林(1979—),女,井冈山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老年社会工作与心理;胡坤敏(1991—),女,井冈山大学医学院本科生;李亚丽(1994—),女,井冈山大学医学院本科生。(江西吉安 343009)
[基金项目]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江西省城市老年人养老模式对幸福感影响的研究”(11GL42)
一、前言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推进及现代化、人口流动和计划生育政策等因素造成了老年人群体的养老问题。民政部发布《2015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6.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5%。我国以“4-2-1”家庭结构为主的现状和老年人养老观念的变化[1],使得当前养老方式呈现多元化。随着老年人口和养老需求不断增加,养老机构容量不斷扩大。2015年,全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11.6万个,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30.3张(2014年,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27.2张)[2]。养老机构养老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学者们对养老机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主观幸福感进行研究,得出的结果不尽一致。心理幸福感和社会幸福感相关的研究也不多见。由此,本研究从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和社会幸福感三个模块十四个维度,探讨老区养老机构老年人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找到老区养老机构老年人的幸福感提升之路。
二、方法
1.调查对象
选择政府出资的养老院、农村敬老院和社会出资高龄老人养老院三种养老机构,随机抽取178名常住60岁及以上老年人。获得养老机构和老年人知情同意之后,由调查人员询问并记录的方式进行现场问卷调查。
2.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调查前对调查人员进行现场调查技术和问卷使用培训,由调查人员一对一询问并记录的方式进行调查,以减少问卷理解不同导致的偏倚。
自编《一般信息问卷》包括个人基本特征、身体健康状况、家庭状况、饮食状况、养老满意状况等;《综合幸福感问卷》包括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和社会幸福感三个模块,生活满意、正性情感、负性情感、生命活力、健康关注、利他行为、自我价值、友好关系、人格成长、社会整合、社会认同、社会贡献、社会实现、社会和谐等十四个维度。该量表在老年人群中使用, 内部一致性信度和分半信度良好,可用于老年人幸福感测量。[3]
3.统计学分析
运用EXCEL软件录入数据,采用双录入进行审校。运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对一般人口学特征和基本信息进行描述性分析;幸福感指数和各个维度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幸福感影响因素采用逐步回归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1.养老机构中老年人基本情况
养老机构中老年人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情况。共调查60岁及以上老年人178人,平均年龄81.4岁,年龄最小60岁,最大106岁。男女性别比例为1.74:1。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93人(52.2%),初中13人(7.3%),高中28人(15.7%),大专27人(15.2%),本科及以上17人(9.6%)。平均月收入151.15元。
身体健康及活动状况。主观感觉身体健康状况不好的38人(21.3%),感觉一般的66人(37.1%),良好及以上74人(41.6%)。患慢性疾病情况,没有患病23人(12.9%),患一种疾病的70人(39.3%),两种51人(28.7%),三种16人(9.0%),四种及以上18人(10.1%)。
身体锻炼有规律的148人(83.1%),无规律的30人(16.9%)。每天没有身体锻炼的27人(15.2%),每天锻炼10分钟左右11人(6.2%),30分钟左右50人(28.1%),30-60分钟63人(35.4%),60-90分钟15人(8.4%),90分钟以上12人(6.7%)。
社会关系状况。无亲密朋友49人(27.5%),有一个亲密朋友51人(28.7%),两个42人(23.6%),三个14人(7.9%),四个以上22人(12.4%)。子女数量,平均2.7人,无子女59人(33.1%),一个子女18人(10.1%),两个子女42人(23.6%),三个子女30人(16.9%),四个及以上子女29人(16.3%)。子女探视情况,无探视61人(34.5%)。一月一次探视37人(20.9%),一月两三次43人(24.3%),一周一次21人(11.9%),一周多次15人(8.5%)。家庭和睦状况,认为不好的8人(4.5%),一般59人(33.1%),和睦103人(57.9%),非常和睦8人(4.5%)。
对养老环境满意状况。饮食满意状况,不满意的12人(6.7%),认为一般46人(25.8%),满意109人(61.2%),非常满意11人(6.2%)。活动场所满意状况,不满意24人(13.5%),一般43人(24.2%),满意103人(57.9%),非常满意8人(4.5%)。对住宿条件满意状况,不满意17人(9.6%),一般35人(19.7%),满意105人(59.0%),非常满意21人(11.8%)。养老环境满意状况,不满意的20人(11.2%),一般35人(19.7%),满意104人(58.4%),非常满意19人(10.7%)。
2.幸福感指数总体情况
本次调查感到幸福6分及以上的148人,占83.1%。幸福感指数平均水平7.07±1.53(南昌6.36±1.44),政府出资养老院幸福感指数平均为6.26±1.70,敬老院8.35±0.56,社会出资养老院6.86±1.00。敬老院老年人幸福感指数最高(F=44.25,p=0.00)。
3.幸福感各维度情况
(1)主观幸福感。
心理幸福感模块包括生活满意、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三个维度。三种养老机构老年人在主观幸福感三个维度均存在差异。生活满意敬老院老年人分值最高6.06,政府和社会出资养老院分别为4.84和4.74。正性情感敬老院老年人分值最高6.14,政府和社会出资养老院分别为4.85和4.99,负性情感政府出资老年人分值最低1.76,敬老院和社会出资养老院分别为2.08和2.90。
(2)心理幸福感
心理幸福感包括人格成长、自我价值、生命活力、友好关系、利他行为和健康关注六个维度。人格成长维度,社会出资养老院老年人分值最低4.10,政府出资养老院和敬老院分别为4.46和4.66。自我价值维度,社会出资养老院老年人分值最低3.96,政府出资养老院和敬老院分别为4.94和4.67。生命活力维度,政府出资养老院老年人分值最高,4.11,敬老院和社会出资养老院分别为3.57和3.29。友好关系维度,政府出资养老院老年人分值最高4.19,敬老院和社会出资养老院分别为3.73和3.24。利他行为维度,政府出资养老院老年人分值最高4.26,敬老院和社会出资养老院分别为3.98和3.49。健康關注维度,敬老院老年人分值最高4.76,政府和社会出资养老院分别为4.50和3.72。
(3)社会幸福感
社会幸福感包括社会实现、社会和谐、社会整合、社会认同和社会贡献五个维度。社会实现维度,敬老院老年人分值最高6.34,政府和社会出资养老院分别为5.29和5.26。社会和谐维度,社会出资养老院老年人分值最高4.92,政府出资养老院和敬老院分别为4.16和4.41。社会贡献维度,敬老院老年人分值最高5.36,政府和社会出资养老院分别为4.60和4.70。社会整合和社会认同维度,三种养老机构老年人分值均无统计学差异。
4.幸福感影响因素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兴趣爱好数量(F=4.236、P=0.003)、亲密朋友数量(F=6.043、P=0.000)、身体健康状况(F=21.059、P=0.000)、慢性疾病患病情况(F=15.223、P=0.000)、子女数量(F=10.005、P=0.000)、子女探视(F=8.629、P=0.000)、家庭和睦状况(F=13.517、P=0.000)、饮食满意状况(F=19.511、P=0.000)、身体活动时间(F=13.927、P=0.000)、身体活动规律(F=13.085、P=0.000)、身体活动场所满意状况(F=15.807、P=0.000)、养老环境满意状况(F=16.239、P=0.000)、住宿环境满意状况(F=21.012、P=0.000)等方面对老年人幸福感指数有影响。
兴趣爱好达到三种、亲密朋友数量一个或两个、身体健康状况良好、无子女或者有两个子女、有子女,子女探视每个月两到三次、家庭非常和睦、饮食非常满意、每天身体活动时间为半小时到一小时、每天身体活动有规律、住宿环境满意、对养老环境满意的老年人幸福感指数最高;患慢性疾病四种及以上的老年人幸福感指数最低。
对数据进行逐步回归分析,选入变量的显著性水准为0.05,结果进入模型的有子女数量,家庭和睦状况,饮食满意状况,身体健康状况(F=39.392,P=0.000)。R=0.724,R2=0.524,调整R2=0.511。标准回归系数提示,对幸福感指数影响从大到小分别是子女数量、家庭和睦状况、饮食满意状况和身体健康状况。可以解释总变异的52.4%。
四、讨论
本研究选择三种现阶段较为常见的养老机构,政府出资养老院每月需要交纳600元费用,因床位有限,办理入住需要申请和等待床位;农村敬老院不需要缴纳任何费用,“三无”、“五保”老人才可以入住;社会出资高龄老人养老院每月需要交纳2600元费用。2015年,老年人口男女性别比例为1:1.09,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老年人口为71.1%。2014年,我国城镇老年人年人均收入达到23930元,农村老年人年人均收入达到7621元。本调查养老机构中老年人与全国老年人口在性别结构、受教育程度和人均收入等方面都存在差异。男女性别比例近1.74:1,与全国老年人口性别相比较,养老机构中男性老年人是女性老年人口的1.74倍;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52.2%,比全国老人口受教育程度更高;人均收入仅为1813.8元,远低于全国水平。
1.幸福感水平
2015年,全人群60.8%的老年人感到生活幸福。[4]本次调查养老机构中,有83.1%的老年人分值高于等于6分,感到幸福,高于全国老年人水平。幸福感指数平均水平较南昌市社区老年人幸福感指数(6.36±1.44)[5]更高(u=7.484,P<0.05)。本次调查的养老机构老年人幸福感水平较高。
本次调查老年人平均年龄81.4岁,69.1%老年人对养老环境满意。三分之二及以上的老年人对养老机构的饮食、住宿条件和活动场所都满意或者非常满意。与上海市调查结果一致,高龄老年人更愿意选择养老院或老年公寓等养老机构养老,他们比较满意机构养老的方式。[2]其他多项研究也表明,养老机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较高。[6-8]而西安市的研究显示,老年人最幸福的养老方式应该首推社区养老,其次是家庭养老,养老院养老是老年人的一种无奈选择。[9]机构养老模式下,不同地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主观幸福感不同, 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10]不同地区调查结果不一致,可能与各地经济状况、老年人养老观念、年龄等不同有关。
2.幸福感各维度
敬老院老年人认为自己各方面的需求和愿望得到满足,体验到的积极情绪更多,对自己生活状况满意。他们更加珍爱生命,关注健康,保持良好的生活与行为方式。这可能与他们都是无子女老人、由政府赡养有关。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感,具有较高自尊。对社会未来发展有信心,相信自己对社会的重要性,能够为社会创造价值。
政府出资养老院老年人体验到的消极情绪更少,他们充满活力、拥有生命热情、精力更充沛。具有较好的人际关系。愿意帮助他人,富有爱心,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使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能够悦纳自我,不断发展,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相信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感,具有较高自尊。
社会出资养老院环境、住宿和其他配套条件比敬老院和政府出资的养老院好,收费较高,因而,入住的老年人经济收入和受教育程度都相对较高。表现出更关心社会,理解周围社会发生的事情,愿意使生活更有意义。但是,他们平均年龄为86.76岁,大多是高龄老年人,在心理幸福感各个维度都较其他老年人分值更低。
社会的归属感和人性友善及对他人的信任等方面三组老年人无差别。
3.幸福感影响因素
影响养老机构老年人幸福感的主要因素有子女数量, 家庭和睦状况、饮食满意状况、身体健康状况等。无子女或有两个子女、家庭和睦的老年人幸福感指数较高。本次调查的养老机构中老年人,平均子女数量2.7人,与2015年全国老年人口平均子女数量3.0人无明显差别。无子女的敬老院老年人幸福感指数最高,无子女的老年人对养老机构的群体生活状况满意,体验到更多的积极的情绪,缓解孤独等消极的情绪,可以获得较高的幸福感。有子女的、家庭和睦的老年人,子女一个月探视两到三次,幸福感水平较高。四川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对养老院老人主观幸福感总分有显著影响因素的是年龄和子女个数。[11]
饮食满意、身体健康状况良好的老年人幸福感指数较高。本次调查老年人饮食满意率为67.4%,三分之二的老年人对养老机构的饮食满意。身体健康状况对生活质量有显著影响。[10]2015年,56.9%的城乡老年人享受过免费体检,医疗保障制度基本实现老年人全覆盖,老年人健康状况整体改善,32.8%的城乡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好”。本次调查的养老机构老年人,41.6%主观感觉身体健康状况良好。老年人一种及以上慢性疾病患病率高达87.1%,高于郑州养老机构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水平。[12]与北京市城区养老机构中的调查结果一致,养老机构老年人年龄普遍较高,慢性病的患病率达 86.6%。[13][14]
[参考文献]
[1]民政部.2015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P].民政部门户网站[EB/OL]:http://www.mca.gov.cn/article/sj/tjgb/201607/20160700001136.shtml.,2016-07.
[2]崔丽娟,徐硕,王小慧.老年人的养老观念与养老模式[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0,(1).
[3]苗元江,高红英.综合幸福问卷在老年人群中应用分析[J].新余高专学报,2008,(3).
[4]民政部等.三部门发布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狀况抽样调查成果[P].民政部门户网站,2016年10月.[EB/OL]:http://www.mca.gov.cn/article/zwgk/mzyw/20161020161000 001974.shtml.
[5]高红英,苗元江.影响老年人幸福感的因素探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8,(11).
[6]王黎,寸待丽,谢红.养老机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J].护理管理志,2015,(4).
[7]廖晓春.养老机构高龄老人生活满意度及主观幸福感调查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0,(5).
[8]陈惠英,李红.养老机构老年人幸福度调查与相关因素分析[J].护理研究,2014,(28).
[9]刘连龙,赵越,郭薇,胡明利.3种典型养老方式下老年人心理状态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20).
[10]李小平,桂莹,张忆雄,马佳,李黎,俞平.不同地区机构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生活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4).
[11]韩玉果,王琼,赵李梅.养老院老人主观幸福感的调查分析[J].重庆医学,2016,(25).
[12]邢华燕,孟令杰,鲁晓娟,牛琳,何俐.郑州市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23).
[13]罗敏,张利岩,韩盈,王英,李卉,赵彦功,李蓉.北京市城区养老服务机构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3).
[14]余杰,MarkW.Rosenberg,程杨.北京市老年人居家养老满意度与机构养老意愿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15,(12).
[责任编辑:上官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