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演绎之《渔舟唱晚》的意境和技巧
耿苡
摘要:古筝是各种艺术演绎中最为主要的伴奏乐器之一,古筝的主要特点是音域宽广,音色优美动听,因此将其形象地称之为“众乐之王”或者“东方钢琴”。《渔舟唱晚》就是一首典型的古筝曲,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主要以《渔舟唱晚》的演绎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古筝演绎的技巧以及意境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期望能够对古筝演绎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古筝 意境 演绎技巧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古筝的专业性创作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其专业性的创作发展使得其在更多的作品中扮演着很大的作用。专业化的发展不仅仅使古筝的演绎题材得到了更大程度的扩展,同时专业化的发展对于古筝演绎的技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渔舟唱晚》中的古筝演绎成为最为典型的待变之一,本文以其为研究对象,对其演绎进行了较为全方位的研究。通过研究来探讨古筝这种音乐器具在艺术演绎中的演绎意境和演奏技巧。
一、《渔舟唱晚》的创作
《渔舟唱晚》是最为典型的古筝曲之一,在20世纪30年代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渔舟唱晚》是娄树华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创作的一首筝曲,其主要的创作素材是我国古曲《归去来辞》,作品中重点描述了夕阳映照万顷碧波,渔民悠然自得,渔船随波渐远的优美景象。这首乐曲从创作以来,以其典型的河南特色的,在当时我国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渔舟唱晚》的名字来自于唐代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 “渔舟唱晚,响穹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乐曲使用古筝独奏展现了心情喜悦的渔民悠悠自得,片片白帆随波逐流,渔舟满载而归的情景。《渔舟唱晚》的创作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通过艺术形式的演绎展现了当时我国社会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望。
二、古筝曲《渔舟唱晚》的结构调式特点
(一)《渔舟唱晚》的结构特点
古筝曲《渔舟唱晚》整个作品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三个部分之间相互联系在一起,共同演绎了一种和谐欢快的画面意境。
第一部分:是整个乐曲的“起”、“承”两个段落,乐曲开始是4/4 拍子的慢板,这与乐曲所描述的夕阳映照万顷碧波的画面是完全相符的,充分体现了古筝的特点。
第二部分:这部分在第一部分基础上,实现了画面的转折,也就是说这部分主要使用2/4 拍子。通过清角音转入下属调性,并逐层向下移位,表现渔人荡桨归舟的欢快情绪,同时也表现出了劳动人民积极向上的生活价值观念。
第三部分:是乐曲的“合”段,这部分的主要特点是旋律的变化,也就是说旋律实现了先递升后递降的变化,其演奏的速度随着情节的发展不断加快,最终形成了一个循环圈。
(二)《渔舟唱晚》的调式特点
乐曲的前半部分主要通过比较舒缓的演奏来展现了自然美景,旋律相对比较缓慢。紧接着开始使用66 116 逐层递降,使得相对比较平缓的音乐逐渐变得相对比较活动而富有情趣。通过反复的演奏,不断使用五声音阶的回旋,环绕 3561 552356 33 层层下落,通过不断的反复循环演奏勾勒出了一幅欢快的生活景象。
三、古筝曲《渔舟唱晚》的演奏技巧
《渔舟唱晚》突破了传统古筝曲的特点,是一首先对比较新颖的曲目。是通过对古曲的发展和再创作而来的一首古筝曲,在演奏技巧方面具有其独特的特点。
(一)左手托勾弹奏
在演奏的过程中,通过肉指的弹奏使得音乐的效果更加能够体现出乐曲中所描绘的生活景象,同时在弹奏的过程中,要左右手相互配合,通过左右手之间的配合能够产生一种对比效果,左右手相互配合的弹奏方式也使得整个音乐的弹奏更加具有魅力。但是在演奏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左手托勾弹奏的要领,要根据古筝弹奏的基本技巧保持弹奏的姿势,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演绎作品的意境。
(二)花指的演奏特点
《渔舟唱晚》的演奏中重点突出了花指演奏的特点,其主要是指在乐曲的演奏过程中要运用弹奏技巧装饰、润色旋律的技法。花指演奏在乐曲的演奏中的使用使得其与其他的演奏技巧以及演奏方法共同作用,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渔舟唱晚》整首乐曲演奏的后半段中,大量的使用了这种演奏技巧和演奏方法,旋律通过内部的节奏、旋律强弱等方面的控制使得整个乐曲显得更加自由和活跃,在演奏过程中通过旋律强弱的不断变化更加深刻的刻画出了乐曲中所要表现的场景。
四、结语
古筝是我国传统乐器中最为主要的一种乐器,在我国艺术演绎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在古筝演绎以及古筝曲的创作过程中,不仅仅要继承我国传统的艺术文化,同时要根据古筝曲的发展特点及时进行创新,这也是实现艺术再发展的生命源泉。《渔舟唱晚》中的古筝演奏具有很大的特点,不仅仅成功地将乐曲中所描绘的场景展现给观众,同时也使得古筝这种传统的乐器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而《渔舟唱晚》中通过古筝的演奏,为广大社会观众创造出了一场美妙的生活场景,也体现出了广大人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参考文献:
[1]皮晓彩.论民族声乐作品《渔舟唱晚》的艺术特色及演唱技巧[J].中国音乐,2005,(03).
[2]龚嵘,刘靖,孟子厚.弹拨乐音的特征区分度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11年.
[3]燕飞.当代中国民族器乐创作对新音响的探索与实践[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4]李雪林.在《中国哲学思想体系与民族传统概论》出版座谈会上的发言[A].李鼎铭哲学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摘要:古筝是各种艺术演绎中最为主要的伴奏乐器之一,古筝的主要特点是音域宽广,音色优美动听,因此将其形象地称之为“众乐之王”或者“东方钢琴”。《渔舟唱晚》就是一首典型的古筝曲,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主要以《渔舟唱晚》的演绎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古筝演绎的技巧以及意境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期望能够对古筝演绎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古筝 意境 演绎技巧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古筝的专业性创作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其专业性的创作发展使得其在更多的作品中扮演着很大的作用。专业化的发展不仅仅使古筝的演绎题材得到了更大程度的扩展,同时专业化的发展对于古筝演绎的技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渔舟唱晚》中的古筝演绎成为最为典型的待变之一,本文以其为研究对象,对其演绎进行了较为全方位的研究。通过研究来探讨古筝这种音乐器具在艺术演绎中的演绎意境和演奏技巧。
一、《渔舟唱晚》的创作
《渔舟唱晚》是最为典型的古筝曲之一,在20世纪30年代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渔舟唱晚》是娄树华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创作的一首筝曲,其主要的创作素材是我国古曲《归去来辞》,作品中重点描述了夕阳映照万顷碧波,渔民悠然自得,渔船随波渐远的优美景象。这首乐曲从创作以来,以其典型的河南特色的,在当时我国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渔舟唱晚》的名字来自于唐代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 “渔舟唱晚,响穹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乐曲使用古筝独奏展现了心情喜悦的渔民悠悠自得,片片白帆随波逐流,渔舟满载而归的情景。《渔舟唱晚》的创作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通过艺术形式的演绎展现了当时我国社会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望。
二、古筝曲《渔舟唱晚》的结构调式特点
(一)《渔舟唱晚》的结构特点
古筝曲《渔舟唱晚》整个作品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三个部分之间相互联系在一起,共同演绎了一种和谐欢快的画面意境。
第一部分:是整个乐曲的“起”、“承”两个段落,乐曲开始是4/4 拍子的慢板,这与乐曲所描述的夕阳映照万顷碧波的画面是完全相符的,充分体现了古筝的特点。
第二部分:这部分在第一部分基础上,实现了画面的转折,也就是说这部分主要使用2/4 拍子。通过清角音转入下属调性,并逐层向下移位,表现渔人荡桨归舟的欢快情绪,同时也表现出了劳动人民积极向上的生活价值观念。
第三部分:是乐曲的“合”段,这部分的主要特点是旋律的变化,也就是说旋律实现了先递升后递降的变化,其演奏的速度随着情节的发展不断加快,最终形成了一个循环圈。
(二)《渔舟唱晚》的调式特点
乐曲的前半部分主要通过比较舒缓的演奏来展现了自然美景,旋律相对比较缓慢。紧接着开始使用66 116 逐层递降,使得相对比较平缓的音乐逐渐变得相对比较活动而富有情趣。通过反复的演奏,不断使用五声音阶的回旋,环绕 3561 552356 33 层层下落,通过不断的反复循环演奏勾勒出了一幅欢快的生活景象。
三、古筝曲《渔舟唱晚》的演奏技巧
《渔舟唱晚》突破了传统古筝曲的特点,是一首先对比较新颖的曲目。是通过对古曲的发展和再创作而来的一首古筝曲,在演奏技巧方面具有其独特的特点。
(一)左手托勾弹奏
在演奏的过程中,通过肉指的弹奏使得音乐的效果更加能够体现出乐曲中所描绘的生活景象,同时在弹奏的过程中,要左右手相互配合,通过左右手之间的配合能够产生一种对比效果,左右手相互配合的弹奏方式也使得整个音乐的弹奏更加具有魅力。但是在演奏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左手托勾弹奏的要领,要根据古筝弹奏的基本技巧保持弹奏的姿势,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演绎作品的意境。
(二)花指的演奏特点
《渔舟唱晚》的演奏中重点突出了花指演奏的特点,其主要是指在乐曲的演奏过程中要运用弹奏技巧装饰、润色旋律的技法。花指演奏在乐曲的演奏中的使用使得其与其他的演奏技巧以及演奏方法共同作用,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渔舟唱晚》整首乐曲演奏的后半段中,大量的使用了这种演奏技巧和演奏方法,旋律通过内部的节奏、旋律强弱等方面的控制使得整个乐曲显得更加自由和活跃,在演奏过程中通过旋律强弱的不断变化更加深刻的刻画出了乐曲中所要表现的场景。
四、结语
古筝是我国传统乐器中最为主要的一种乐器,在我国艺术演绎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在古筝演绎以及古筝曲的创作过程中,不仅仅要继承我国传统的艺术文化,同时要根据古筝曲的发展特点及时进行创新,这也是实现艺术再发展的生命源泉。《渔舟唱晚》中的古筝演奏具有很大的特点,不仅仅成功地将乐曲中所描绘的场景展现给观众,同时也使得古筝这种传统的乐器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而《渔舟唱晚》中通过古筝的演奏,为广大社会观众创造出了一场美妙的生活场景,也体现出了广大人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参考文献:
[1]皮晓彩.论民族声乐作品《渔舟唱晚》的艺术特色及演唱技巧[J].中国音乐,2005,(03).
[2]龚嵘,刘靖,孟子厚.弹拨乐音的特征区分度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11年.
[3]燕飞.当代中国民族器乐创作对新音响的探索与实践[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4]李雪林.在《中国哲学思想体系与民族传统概论》出版座谈会上的发言[A].李鼎铭哲学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