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本科生公共选修课教学改革探索

杨希祥+郑伟
[摘 要]公共选修课是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通识教育的主要途径。结合承担本科生公共选修课的教学经历,可以深入分析公共选修课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总结在提升公共选修课教学效果方面的改革探索实践,包括精选课程内容、丰富“解”的方法、引入实践环节、畅通师生交流机制等,为本科生及研究生公共选修课程教学效果改良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本科生;公共选修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11-0018-02
高等教育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四大任务,其中,人才培养是核心。本科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基石,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加强本科生素质教育,优化本科生知识结构,促进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塑造,培养一专多能的博雅型高素质毕业生,是现代大学教育的重要发展特点,公共选修课的开设正是顺应这一趋势的具体举措之一。
欧美高校高度重视公共选修课建设工作,美国部分高校公共选修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所占比例高达50%。[1]自20世纪80年代实施学分制以来,我国高校开始设置公共选修课,且开设数量日益攀升,在整个本科课程体系中的比重持续提高。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是直属中央军委的综合性大学,是我军工程技术的最高学府,是“985工程”、“211工程”和军队“2110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全校2014年秋季学期开设选修课达到80门,涵盖政治理论、人文社科、军事基础、领导管理基础、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基础等五大系列。各高等院校积极探索公共选修课教学实施和教学管理改革路子,课程教学质量不断提高[2] [3] [4],但总体来看,仍存在很多共性突出问题和困境,值得广大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关注和改进。
本文结合作者在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近年讲授公共选修课天文学基础、航天技术的经历,对公共选修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对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实施的教学改革方法进行系统总结。
一、公共选修课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近十年来公共选修课教学实践来看,本科生公共选修课教学存在的问题表现在很多方面,涉及课程设置、课程讲授、课程考核、课程评价监督、教学过程管理等诸多方面,但核心问题是学生“学”的问题和教师“教”的问题。
(一)学生重视程度不够,学习态度消极
虽然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已深入人心,但受传统观念影响,大部分本科生往往把必修课尤其是专业必修课学习放在头等重要位置,将精力和时间(包括课余时间)基本上投入必修课学习中,很多学生甚至在公共选修课课堂上仍在进行必修课学习,而将公共选修课当作“凑学分”的途径,抱着“及格万岁”的思想,学习态度消极,加之我国高校目前本科阶段课程学习任务仍然偏重,学分要求偏高,有些学生确实没有精力顾及公共选修课学习。同时,很多高校关于公共选修课的制度设置对学生形成错误引导,如公共选修课成绩不纳入综合成绩排名范畴,公共选修课考试不及格不需补考(仅没有学分),规定公共选修课不能采用闭卷考试,等等。
(二)讲授内容缺乏论证,偏离公共选修课开设初衷
公共选修课开设的初衷是满足本科生求知兴趣,扩展知识范围,优化知识结构,培养科学精神,提高综合素养。同时,公共选修课的讲授学时一般不会太长,以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为例,公共选修课一般为18学时。开设初衷和学时限制对公共选修课的课程内容选择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很多教师对公共选修课讲授内容建设投入和重视不够,讲授内容过多,如自然科学类选修课包含大量定量内容,甚至有个别老师直接将名称类似的专业课内容搬入选修课,这对于专业跨度较大的学生来说,理解极其困难,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信心。
(三)授课方式单一呆板,难以引发学生兴趣
对于公共选修课,很多教师采用传统的理论课教学方式,更有甚者当起“幻灯片”解说员,采用单一枯燥的灌输式教学方式,缺乏或根本没有师生互动[5],无法激发学生基本的学习兴趣,一定程度上也导致课程出勤率低,加之前述学生对于选修课本来不积极的学习态度,造成选修课教学效果较差。此外,很多教师上课才来,下课即走,课后更不通过电话或者邮件等方式与学员交流,师生“零沟通”,不给学生基本的答疑解惑的机会,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特别是本身具有学习热情的学生的积极性。值得一提的是,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除教师教学态度外,还有教学能力的因素,有些教师自身对于所授公选课也不是科班出身,又不注重加强学习,缺乏讲授“吸引性”课程的能力水平。
(四)采用纯理论教学方法,缺乏必要实践环节
目前,在公共选修课的教学中基本上都是信息直接传输式的纯理论教学,无论是从学校教学要求来说,还是从自己主观能动的角度来说,教师都极少考虑在公共选修课中开设实践教学环节。而事实上,知识传输的方式很多,无论是自然科学系列选修课,人文社会科学类选修课,还是军事基础类选修课,很多公共选修课恰恰是通过实践方式才更有利于知识接收,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公共选修课教学改革的探索实践
近年来,作者承担或参与了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天文学基础、航天技术等公共选修课的教学工作,也参与了航天时代的天文学这样具有公共选修课性质的新生研讨课教学,针对上述面临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方法改革,取得一定成效。
(一)精心论证,精选课程讲授内容
在公共选修课内容选择上,组织教学小组人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多轮研讨,慎重取舍,精心确定课程教授内容,并在历年讲授过程中根据实际教学情况逐步更新和调整。以天文学基础为例,其属于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系列选修课,内容涉及天体位置与运动、时间与历法、天文观测、太阳系、恒星、星系等诸多内容,在天体运动、时间等部分会涉及大量专业的球面坐标上描述天体运动的内容,天文观测包含的天体性质测量部分则包括天体距离、质量、大小等很多性质的定量测量,这些内容对于天文学专业的学生是十分关键的,但对于非天文学专业的学生,考虑公共必修课的教学目的,则必要性不是很充分。为此,在内容规划上,我们选取了着重讲述基本概念、基本现象、基本原理、与人们所观所感相对更加密切的内容,实现无预修课前提下,学生易于接收,便于理解。
(二)大力在“解”上下功夫,提升课程教学的趣味性
本科生公共选修课具有全校自由选课性质,授课对象遍布全校各专业,由于我国教育体系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不重视通识教育,除数学、物理、化学、地理、生物外,其余自然科学学科中的很多概念和理论学生往往感到陌生,知识接收难度相对显大,因此,教师在“讲”的同时,应特别注重对内容的理解,尽量用灵活的方式、形象的语言、丰富的外延知识吸引学员,促进他们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关键知识点的理解。
(三)综合运用图、文、声、实物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
在课程教学中,我们下大力气对教学课件进行了设计,除教学内容外,还对显示风格进行了专门设计,使其具有视觉冲击感;结合重难点知识点,引入了大量视频类科普教育片进行强化教学,如天文学基础课程教学中引入了中央电视台的《斗转星移》系列片等。在理论教学的同时,结合课程特点,我们适当设计了实践教学环节,仍以天文学基础为例,天文观测是天文学最基本的研究方法,为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学员具备最基本的天文观测能力,我们专门购买了两台天文望远镜,安排2个学时的观星实践,还专门安排2个学时讲授功能强大的星图观测软件知识。这样,使学生可以在足不出户的条件下,观测上下几千年、世界上任意地点的四季星空,教学效果良好。
(四)注重建立与学员的畅通交流渠道,促进学员学习
除课间交流外,注重通过教学网论坛、邮件、电话等多种方式与学员进行沟通交流,及时回答学员的各种问题,包括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和学习生活其余方面的问题。以天文学基础为例,我们除上述所提途径外,在有重要天文现象的时候,还邀请和组织学员一起观看,如我们起观看了2014年10月8日的月全食。通过努力探索,教师建立了与学员良好的沟通交流渠道,拉近了与学员的距离,也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员学习的兴趣。
三、结束语
公共选修课是高等院校本科生整个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通识教育的主要途径,在培养本科生综合素质[6],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公共选修课教学质量提升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课程建设、教师队伍、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态度与学习热情、教学监督与评价、考核方式等诸多方面。本文结合笔者在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承担和参与公共基础课的教学经历,对此进行了初步探索。高等学校的广大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要把本科生公共选修课教学放在重要突出位置,加强调查研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健全教学管理机制,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提升公共选修课教学质量。
[ 注 释 ]
[1] 刘小庆,明庆华.大学生对待公共选修课态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高等理科教育,2014(2):49-56.
[2] 贡福海,胡效亚.改进公选课教学管理,推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J].中国大学教学,2007(2):65-66.
[3] 刘婕.高等师范大学公共选修课的研究与分析[J].科教导刊,2014(23):8-9.
[4] 靳娟,斯扬.高校公共选修课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99-103.
[5] 曹玉慧.大学公共选修课程质量保证研究[D].武汉:中南民族大学,2013.
[6] 蒋湘祁,魏书敏,夏丹凤.高校公共选修课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关系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3):116-118.
[责任编辑:钟 岚]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及教

    摘 要:学生获取信息与提高自身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阅读。从小学阶段阅读教学的内容来看,其中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两部分都十分重要,这

  • “以小见大”引导学生作文中正确

    王燕《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

  • 信息技术支撑下的初中道德与法

    孙长石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全面推广,新课改理念要求课堂教学鲜活起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