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全面教育质量观 切实提高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的水平与质量

刁玉华
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国家和我省教育规划纲要第二个五年的起始年。做好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工作,就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适应新常态,明确新要求,采取新举措,开创新局面。
一、“十二五”期间工作回顾
5年来,全省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系统深入贯彻国家和我省教育规划纲要,始终坚持育人为本、提高质量、促进公平,凝心聚力,攻坚克难,使我省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得到了较大发展,成效显著。圆满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的目标任务,谱写了我省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新篇章。
一是基础教育普及水平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普及水平大幅提升,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3.2%,较“十一五”末增加30.4个百分点,提前7年实现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得到全面巩固和提升,进入了由普及到均衡发展的新阶段,全省有57个县(市、区)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验收;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0.3%,较“十一五”末增加1.2个百分点。
二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效推进。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政策措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课程育人、文化育人和实践育人之中。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体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在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上,我省做了典型发言。
三是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学前教育以实施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迅速扩充资源。2015年,全省独立设置幼儿园发展到1.75万所,比2010年增加0.98万所,增幅达127%。覆盖城乡、形式多样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初步建立。义务教育以促进均衡发展为重点,协调推进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学校标准化建设,省政府分4批评选、表彰了67个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市、区)。注重统筹兼顾,切实解决城镇“大班额”问题。2014年,省政府出台了《关于优化城乡基础教育资源配置、解决城镇基础教育资源不足问题的意见》。城镇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扩充,城镇小学、初中“大班额”问题自2014年以来逐年缓解。教育部充分肯定了我省的此项做法,全文转发了此《意见》,并在全国推广我省的经验。普通高中教育以持续实施薄弱高中改造项目为契机,争取中央和省级扶持资金16亿元,有效改善办学条件。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均衡分配到初中的比例在50%以上。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示范性评估和标准化创建工作持续推进,新型教师继续教育体系初步构建。组织实施了全省中小学食堂等级量化评定工程,一千多所学校被评为一级食堂。
四是教育公平迈出新的步伐。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贫困地区学生的体质健康得到改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不断完善,实现了“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目标;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基本做到了“应入尽入”。实施了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和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工程。民族教育体系和政策不断完善。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农村教学点和紧缺学科师资培养培训力度不断加大,初步建立了省级统筹指导的乡村教师补充体系。
五是基础教育质量全面提升。启动实施了多样化发展试点项目和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推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贯彻落实,指导幼儿园和家庭实施科学的保育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全省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形成了以“国培计划”为引领,以“校本研修”为基础的“国培”“省培”“市培”“县培”“校培”五级联动培训机制,培训教师近100万人次;中原名师培育工程持续推进,培育中原名师40人、省级名师两千余人、省级骨干教师近两万人。
六是基础教育改革持续深化。我省作为承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省,坚持系统设计、试点先行、重点突破、点面结合,在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创新等5个方面进行试点,省市县分级分类开展实践探索,完成了我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优秀案例汇编》。课程改革日益深入。首批遴选确定109所普通高中生涯教育试点学校,我省成为全国较早开展生涯教育试点的省份。
七是基础教育治理能力不断提升。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健全治理体系,推进地方立法,省人大常委会和省政府分别颁布了新修订的《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和《河南省实施〈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办法》。全面贯彻《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加强学校管理,完善治理体系,学校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法治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回顾5年来的工作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大力支持是推动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科学发展的根本保证;注重统筹协调、分类指导是推动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方法;注重改革创新、攻坚克难是推动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动力;注重优化配置、加大投入是推动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科学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省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还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坚定信心,强化问题导向,一以贯之切实解决。
二、“十三五”时期的目标任务和2016年的重点工作
今后5年,我们要努力实现的重要目标是: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整体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实现上述目标,要坚持以下五大发展理念。
一是坚持创新理念,不断增强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发展动力。创新是全面发展的第一动力和新的源泉。创新就是对权威的挑战,只有打破常规的理念、方式、方法等,才可能创新。创新的精神、创新的意识、创新的能力应从小培养,我们从事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的同志必须有这种意识和担当。要紧紧抓住创新这个龙头,在教育理念、育人方式、工作方法、体制机制、保障要素等方面进行创新。要倡导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终身学习、人人成才的教育理念。要创新基础教育体制机制,调动学校、教师、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教育活力。要深化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改革,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学水平,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提升教师和学生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二是坚持协调理念,提高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整体发展水平。协调是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既要协调好教育内部关系,又要协调好教育外部关系,更加突出基础教育的全局性、战略性和先导性地位。要协调好区域间、城乡间、校际间的关系,推动基础教育均衡优质发展;要协调好基础教育规模、结构、质量与效益的关系,优化基础教育结构,使规模与效益相统一,提升办学水平;要协调好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的关系,实现有机融合,以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要协调好公办与民办的关系,推动共同发展。同时,也要协调好学校、家庭、社会的关系,促进全方位育人格局的形成;要协调好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提高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提升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发展的支撑力度。
三是坚持绿色理念,促进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可持续发展。绿色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和必要条件。绿色发展就是按规律办学、按规律育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动基础教育可持续发展。在基础教育各阶段要深入开展绿色教育,建设绿色校园,加大节约型校园建设力度,科学规划、精准投入、精细使用,合理用好有限的人、财、物资源,以绿色发展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要建立科学合理、全面衡量学生、教师和学校的评价体系,以学业水平测试和综合素质评定为主要指标综合评价学生,注重发展性、过程性评价;以综合师德表现、教学质量、工作态度、工作实绩等方面评价教师;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完善学校治理制度、人民群众满意度等方面评价学校。
四是坚持开放理念,激发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发展活力。开放是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办出特色、办出水平的重要途径。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教育发展内外联动问题。要有开放的胸怀,以开放发展开阔办学视野。要不断扩大基础教育内部开放,校校协同、城乡统筹、教科结合、中小学幼儿园有机衔接。要深化与社会的联系,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资源主动有序地对社会开放。要把握趋势,深化高校与地方、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教育交流合作。要鼓励境内外的组织和个人依法捐资或出资建设中小学和幼儿园,投资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事业。
五是坚持共享理念,有效增强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获得感。共享是教育全面发展的根本目的和社会公平的本质要求。共享的理念对教育公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呼声,不断提高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的水平和质量,保障特殊困难群体接受教育的权益,以共享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使人民群众在教育改革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把教育公平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政策,更加突出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学前教育注重普惠,义务教育注重均衡,高中教育注重多元,特殊教育注重兜底,教师教育注重保障。教师是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关键,应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要完善教师参与治校治学机制,切实保障和改善教师待遇,提高教师社会地位,逐步建立健全农村地区和偏远地区教师生活补助制度、周转房和公租房制度,采取多种形式改善农村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
2016年和“十三五”期间,我们要按照“提高教育质量”的总要求,围绕大局、整体谋划、突出重点、开拓创新、强化保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起好步、开好局。
我们今天强调的教育质量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目标下的教育质量,是实现教育现代化新要求的教育质量。当前最根本、最迫切的,是要切实增强全面教育质量意识,树立全面教育质量观和正确的教育政绩观。衡量一个地方教育办得好不好、一个学校办得好不好,关键看给国家和社会提供了多少高素质人才和高质量成果。要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不能只看学生的考试成绩,更要看学生是否具有高尚的情操、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人文素养。更根本的,是要看学生是否具备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要面向全体学生,牢固树立人人成才的观念、人才多样化的观念。提高教育质量,必须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力落实促进公平、优化结构、深化改革的重大任务,切实转变思维定式,不断增强提高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质量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紧迫感。
为落实上述要求,今年要重点做好以下8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着力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二是着力扩充基础教育资源,优化基础教育结构;三是着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四是着力加强学校体育美育工作,提升体育美育水平;五是着力加强基础教育教研和信息化工作,为全面提升基础教育质量提供有力支撑;六是着力深化基础教育改革,不断创新体制机制;七是着力保障特殊群体接受教育的权益,促进教育公平;八是着力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创建平安校园。
三、提升素质能力,保障工作实施
第一,用新精神武装头脑,保持政治清醒。一是学习新精神,掌握新要求。全面系统地学习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指导教育工作,贯彻落实“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等一系列新精神、新要求。要深化学习内容,领会精神实质,做到真学真用。二是全面提升思想政治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干部的首要素质,是管方向、管大局、管灵魂的。要把握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善于从政治大局和战略目标上谋划基础教育工作,善于用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基础教育质量的提升。三是做政治上的明白人。政治上的明白和清醒是领导干部成熟的基本标志。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系统的同志,要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讲政治纪律和规矩,做到理想信念不动摇,大是大非不糊涂。
第二,用好作风强化责任,做到清正廉洁。一是切实加强基础教育系统政风、行风、学风建设。作风是最好的形象,带头是最好的落实。认真贯彻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扎实推动“三严三实”常态化、长效化,将严的要求、实的作风贯穿工作全过程,努力营造良好作风。二是全面落实“一岗双责”。要认真抓好学校党建工作。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做到标准不降低、要求不放松、措施不减弱。要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管好分管领域,带好分管队伍。三是做廉洁自律的模范。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科学的发展观,心存敬畏、以上率下、勤政廉政、严于律己、公正严明。认真学习和落实《廉洁自律准则》和《纪律处分条例》,牢固树立党规党纪意识,坚持理想信念宗旨“高线”,守住纪律“底线”,自觉做守纪律、讲规矩的模范。
第三,用好机制推动发展,抓好工作落实。一是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好的机制是事业改革发展的有力保障。继续坚持并完善调研总结机制、政策推动机制、经费引导机制、监督评估机制、表彰激励机制、舆论引导机制等,有力推动各项工作。各地要把五年规划、年度任务、重大项目推进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进行分解,落实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具体到分管领导和责任人。二是全面提升工作能力。要提升教育专业素养和管理能力,注重掌握新动态,了解新趋势,开阔视野,提升能力。要提升调研能力、执行能力和保障能力。抓住主要矛盾,创新工作方法,优化工作流程,推动事业发展。三是做落实上的带头人。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负责同志要在落实上起到示范表率作用。要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攻坚克难的决心、敢于担当的意识,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治理庸政、懒政、怠政现象,做到有部署、有督促、有落实、有奖惩,形成不浮躁、不浮华、不拖拉的良好工作氛围。
(责 编 再 澜)
相关文章!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同伴关系、学业成绩对中学生心

    冯金洪摘 要:在了解中学生心理弹性、同伴关系和学业成绩的现状和特点和探讨中学生心理弹性与同伴关系、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基础上,探索

  • 基于思维导图以“追问”方式激活

    王江锋【摘 要】针对学生平时积累虽多,写作时却无素材可用的尴尬现象,可基于思维导图,运用追问方式,定向激活,盘点素材,提取素材,优化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