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教学点发展的一点思考

    李永胜

    摘 要:小学是义务教育的起始阶段,也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奠基阶段,小学教育的好坏对以后各个高级阶段教育的影响至关重要。农村地区作为我国教育的相对薄弱地区,需要引起国家和社会的关注,也需要农村教师深入思考教学中的问题,并且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小学教育;农村地区;教学思考

    一、农村教育发展背景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正值青春年少的我们,走出师范学校的大门,踏上了一生钟爱的三尺讲台。当时,乡村学校办学规模大,每个乡镇都有500人左右的中心校,每个村子也有200人左右的完全小学,人口稍多的村子也有1~2所村学。那时候,学校没有电,老師、学生点着煤油灯工作学习;学校没有水,学生轮流抬水,供应老师生活、教室洒地;学校没有灶,教师上完课,放学后老师在火炉上生火做饭;学校没有老师,全校只有校长可能是唯一的师范毕业生,其余都是初中或高中毕业的民办教师;学校没有经费,教案、粉笔、墨水、沾笔等办公用品不能满足正常工作需要。

    2010年前,一个完全小学六个年级共50人左右,教师无法配备,课程无法开设。2010年,撤乡并校,村完全小学向乡镇集中,农村教学点形成。例如:2017年,我们这一个自然村有村民27户,其中9户因上大学在异地城市就业,11户因有一技之长(医生、开车、做生意、电焊、开饭馆、装潢、汽车维修、打工)在县城购房,他们的孩子随父母在异地入学。其余还有7户人家没有适龄儿童,在本村教学点就读的也只有2个孩子。今年春季,全乡共有学生588人,其中中心小学478人,4个教学点共110人,校均27.5人,设1~3三个年级。

    二、农村教学点的现状分析

    1.农村教学点的优势

    学校硬件设施好。由于全面改革工程的实施,教学点道路、操场都是混凝土、渗水砖硬化,校舍安全坚固,教室、教师宿舍均采用电暖,全部做到水通、电通、网通,图书、仪器、文体器材、电子白板等都按标准配足配齐,学校食堂、灶具、炊事员的配备均能满足师生需求。

    2.农村教学点的不足

    (1)生源相对较差。近三分之二聪明、有才智的家庭因升学、技术迁往城市或县城,其余三分之一的家庭,或因病、或因残或因贫留在农村。这些家庭的孩子父母对子女学习关心支持不够,有些家庭年轻人外出打工,爷爷奶奶对孙辈管理方式不当。

    (2)师资力量相对薄弱。2010年并校初,小学按师生比1∶23核编教师,教学点三个年级最多只有2名教师,大多数教学点实行复式教学,音、体、美、英语课很难开设。目前,教学点三个年级能配备3名教师,取消了复式教学,语文、数学、英语能按要求开足课程。然而,年龄偏大的教师,现代教学设备不会用,知识老化、教法死板。新招教师,无法进入角色,加之教学点人数少、氛围不浓、管理不严,缺少相应的锻炼,缺少奉献精神,很难一心扑在工作上。

    (3)办学氛围相对不足。一是家长攀比心理强,稍有条件的家长千方百计地把孩子向中心小学或县城转学。二是一个教师一个班级,闲余时间有限,教学点面积相对较大,加之学生太少、年龄太小,清洁、除草难度较大,显得有点荒凉。

    (4)近几年招考的教师专业太单一,不能适应农村小学教育教学需要,缺乏必须的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体育、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储备。农村医院需要什么病都能看的全科医生,农村小学同样也需要什么课都能教的全科教师。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普通师范生就是最好的小学师资,盼望大学也能设置同样的专业,用同样的教育模式培养更多更好适合农村小学发展的合格教师,为农村小学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改变教学现状的思考

    农村小学,尤其是农村教学点,连基本的教学需要都不能满足,更何况育人呢!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又怎能办好高质量的学校。农村小学及教学点的问题,也许正是我们教育扶贫的重点所在、困难所在。因此,国家应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支持力度,从政策、资金、基础设施等多个层面给予资助,鼓励师范院校毕业生到农村支教,改善农村教学条件和师资力量,促进农村教育更好的发展,进而提高农村小学的教育水平。

    2000年前后,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学生留级现象逐步减少、消失。此外,由于计划生育国策的全面落实,在校学生人数逐年下降,农村村学逐步撤并到完全小学,学校校舍、图书、仪器、教师配备走上了规范化轨道。学校管理也逐步规范化、科学化,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教师工资大幅上涨,工资发放机制得到保障,教师教书育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得以最大限度发挥。这十多年,农村学生考上重点大学的人数倍增,人口素质的提高,也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农村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基石,改善农村小学教育状况,提高农村小学教育质量,对于我国的教育发展、经济发展、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这还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思考和探索。

相关文章!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同伴关系、学业成绩对中学生心

    冯金洪摘 要:在了解中学生心理弹性、同伴关系和学业成绩的现状和特点和探讨中学生心理弹性与同伴关系、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基础上,探索

  • 基于思维导图以“追问”方式激活

    王江锋【摘 要】针对学生平时积累虽多,写作时却无素材可用的尴尬现象,可基于思维导图,运用追问方式,定向激活,盘点素材,提取素材,优化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