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证过程的四步法

    【摘要】议论文教学中,学生对认证过程的分析感到难以接受,本文试图用四步教学法理清学生的思路,让学生更好地学好议论文。

    【关键词】议论文教学 认证方法 教学模式 语文教学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议论文教学是困扰师生的难题。有的学生在提出论点之后苦于找不到论据,于是泛泛分析一通,如隔靴搔痒;有的学生找到了论据又因没有使用好而使论证的力量不强,功亏一篑。请看下面的习作,题目是《敢为天下先》,文章在提出论点“要敢为天下先”之后第一段写道:

    “敢为天下先,社会才能进步,中国社会每前进一步,就是因为有一批敢为天下先的人们。当秦王施行暴政,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时候,陈胜、吴广首先发难于阡陌之间,带着对‘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疑问,向貌似强大的秦王朝发动了巨大的冲击,终于使之土崩瓦解”。

    此文该段可谓观点明确,承接自然,论据恰当,含有论证论点的有力因素,但因没有使用好而使论证缺乏说服力。表现为没有用论据去证明论点的过程。其实这段话只有两部分组成:分论点和论据,就象水和油一样分离开来,也就是观点和材料没有有机地结合起来。

    那么如何才能恰当地运用论据,尤其是事实论据,有效地证明论点,加强论证过程的说服力量呢?我觉得“论证过程四步法”可以一试,这就是:(1)概述事例;(2)就事论事;(3)呼应观点;(4)因事而发。具体说来:

    (1)概述事例。就是提出论点之后,用简炼的语言,叙述事例要点。以习作《逆境出人才》为例,该文在明确地提出观点“良好生活学习环境对有志者的成才更加有利”之后,举例道:

    孟母三迁为的啥?为的是孟子成长的一个好环境;苏轼兄弟出身书香门第,耳濡目染,“三苏”齐名后世;杨振宁西南联大毕业去美国深造,获得诺贝尔奖与那里的安定的学习环境和良好的实验条件有较大的关系”。

    概括事例时要有侧重点,即概述事例中侧重于观点的那些因素,让人明显地感到作者的倾向性。

    (2)就事论事。就是分析、提炼上述事例中与论点有关的东西,进一步佐证观点。如上文接着写道:“他们之所以成功,除个人努力外,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或实验条件为其提供了可靠的保障,试想,如果孟母听凭儿子学祭祀之仪,杨振宁生活在兵荒马乱的三四十年代,那恐怕孟子有可能成为一个出色的司仪。“华北之大,已放不下一张书桌”,杨振宁将为生计而奔走,三四十年代许多知识分子的遭遇不正说明这一点吗?”

    以上分析中就提炼出事例中与观点相同的东西:外界条件对个人成功很重要。为下文二者“挂勾”打下基础,当然,这要建立在论据恰当,含有证明观点的成份的基础之上。

    (3)呼应观点。就是将材料和观点“挂勾”,防止“油水”分离,使论证严密,仍以上文为例。文章接着写道:

    “由此可见,要想成功,个人努力固然重要,但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会促其早日成才”。这样,论点和论据就得以有机地结合,而论据的潜力就得最大限度地发挥。

    (4)因事而发。就是在一个论述层次结束后,作深入阐述,可假设反面,可引申归谬,目的是增强说服力,使论据结构臻于完整、严密。如上文写道:“目前国家正在大力投资教育,改善办学条件,兴建‘希望工程,不正是为那些希望成功的人创造良好的环境吗?现在城镇重点小学(中学)爆满,不正是优质教育资源使然?我想总不至毁掉已有的良好条件而去到深山中隐居苦读吧。”

    至此,文章第一段的论述,观点更加明确论证更加有力。

    由此可见,同样的论据,正确使用,就会改善论证效果。

    如果是这样,那么本文开头的习作可在概述事例之后,再行“三步”,论证效果就会“焕然一新”:“陈胜、吴广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一个“敢”字,他们振臂一呼,天下云集响应,秦政权顷刻解体,强盛的西汉出现了。可见,“敢为天下先”,功垂千古。如果陈胜吴广等屈从于威压,黄巢安于做顺民,洪秀全只是在课堂上发发议论,那中国历史恐怕要有另一番模样。”

    当然,要写好议论文,仅去完“四步”是不行的,还要有充分地说理,严密的结构,准确的语言。但在论证过程中尤其是例证,我认为行好这“四步”十分重要。再说,议论文最常用的方法就是例证法,所以大力提倡并推行“论证过程四步法”,对中学生议论文写作指导将有很多好处。

    ★作者简介:乔慧兰,安徽省蒙城第一中学教师。

相关文章!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打造中学语文与物理学科融合的

    肖惠珠 吴钟成摘 要:探讨中学语文和物理学科,如何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进行学科之间的融合,从而提升教育效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培

  • 贯彻核心素养,激活语文课堂

    姜俞红【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高中语文教学迎来全新的挑战,传统“以考定教”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用,核心素养引领下的教学课堂成为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