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呼伦贝尔“三少”民族民间音乐

鄂明晶
摘要:生活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的“三少”民族都有各自的民间音乐文化。呼伦贝尔的“三少”民族在习俗、文化、宗教等方面有很多共同特性,所以他们的民间音乐存在相似的地方,但由于民族和民族习惯的差异,也使得他们各自的民间音乐都保持着独有的特色。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活环境的变化,“三少”民族的民间音乐受到了强烈冲击,其音乐文化艺术已经濒临灭绝。本文就主要探讨“三少”民族民间音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为“三少”民族民间音乐的保护与传承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三少”民族 民间音乐 个性特点
呼伦贝尔的“三少”民族是指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这三个民族没有文字只有语言,民间音乐具有各自的民族特色与文化内涵,可以说是呼伦贝尔文化艺术领域一道亮丽的风景。至今,这三个民族已经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三个民族存在着剪不断的关系,他们生活的地方毗邻交错,他们有着相同的原始萨满教信仰以及文化背景,有着反映各自民族历史生活的民间音乐。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三个民族的语言也逐渐流失,尤其是年轻一辈只会讲普通话,不会讲母语,可想而知民间音乐以及音乐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也在逐渐走向消亡。
一、“三少”民族民间音乐资源
“三少”民族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这就注定了“三少”民族民间音乐的多样性。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三少”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吸收了各个兄弟民族的文化资源,发展到现在,已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民间音乐。但鉴于“三少”民族属于兄弟族,在宗教信仰、生活方式、文化底蕴等方面都或多或少有相似之处,所以不论“三少”民族民间音乐如何发展,在传承上始终都具有很多相似性。
“三少”民族民间音乐资源是十分丰富的,歌曲种类、乐器种类、曲风种类都很多样化,就现有资料显示,仅算编撰选入集成的民间音乐就十分可观。具体如下:
达斡尔族民间音乐:扎恩达勒,代表歌曲有《心上人》、《春回大地》、《弯弯的树》等等;鲁日格勒,代表歌曲有《什么最美丽》、《五样热情的歌》等等;雅德根调,代表歌曲有《可耶库》、《沃顿蝉》等;萨满曲,代表歌曲有《祭山神爷》、《求神调》等。
鄂温克族民间音乐:赞达拉嘎,代表曲目《狩猎之歌》、《赞马歌》、《绿色深渊的草原》等等;萨满调,代表歌曲《黄萨满调》、《德喔很》等等;努克该勒,代表歌曲有《酒吉格聂洒那》等。此外还有宁恩阿坎、木库连曲等。
鄂伦春族民间音乐:赞达勒,代表歌曲有《约会》、《森林里的祖先》、《打猎之歌》等等;吕日格仁歌曲,代表歌曲有《衣贺如》等;萨满曲,代表歌曲有《德呀米德呀》、《叶戈也》;萨满调,代表歌曲有《祭神》等;尼莫罕,代表歌曲有《卡尖包》、《盖山莫日根》等。
二、“三少”民族民间音乐的共性
(一)体裁与称谓相近
“三少”民族民间音乐体裁都有山歌、歌舞和萨满调,称谓也很相似。达斡尔族的山歌小调歌曲称作扎恩达勒,可以翻译成“歌”;歌曲舞蹈称作鲁日格勒,可以翻译成“燃烧”的意思;萨满祭祀曲称作雅德根调或是雅德根伊若。鄂温克族的山歌称作扎恩达拉嘎,可以翻译成“唱吧”;舞蹈歌曲称作努克该勒;萨满祭祀曲称作萨满尼伊若勒。鄂伦春族的山歌称作赞达仁,可以翻译成“放声歌唱”;舞蹈歌曲称作吕日格仁;萨满祭祀曲称作萨满调。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三少”民族民间音乐的体裁以及称谓都是及其相近的。
(二)音乐歌唱内容相似
就音乐内容来看,“三少”民族民间歌曲都有劳动歌、情歌、儿歌、仪式歌、思乡歌、生活歌等,歌唱者常常都是触景生情,信手拈来,将内心的思想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一般来说,男子在放牧、狩猎、砍柴、劳作、赶车等时间会兴起歌唱,妇女会在野外摘菜时歌唱。如达斡尔族的歌曲《回娘家》、《我的黄骠马》等;鄂温克族的歌曲《为什么把我嫁给他》、《赞马歌》等;鄂伦春族的歌曲《我要唱有情意的人》、《森林里的祖先》等。此外,跟生产劳动紧密相连的质朴爱情歌曲也是“三少”民族的歌唱内容,萨满宗教的祭祀音乐也有很多赞美自然万物的内容,如赞美天地山河、祈求祖先诸神等,充分体现出人们的精神寄托、生存状态、自然环境三者紧密相连的关系。
(三)音乐歌词特点相似
“三少”民族民间音乐的歌词特点很相似,韵语基本上都是押头韵,而且是歌曲起兴和比喻的重要桥梁。如达斡尔族的歌舞歌曲《美露咧》,其中的歌词“跑着那野兽在杏树里真痛快”以及“走着那野兽在高山丛林里真痛快”就形成了对比,歌词头韵的比兴赋予了其特有的神韵。又如鄂温克族民歌《思念父母》,其中的歌词“花翅膀的水鸟哟,把湖沼的水搅动起来了”、“灰翅膀的水鸟哟,把河湾的水搅动起来了”就是起兴句,为后句歌词“想起父母双亲哟,儿女的心怎能平静”做起兴与比喻。在“三少”民族的民间歌曲中,衬词使用也有相似的地方,比较常见的衬词有介本介会、那依耶、讷耶尼耶等。这些衬词虽然不能直接体现歌曲内容,但却发挥着重要的修饰作用,尤其是在“三少”民族生活气息以及民间歌曲艺术特点的烘托下。
(四)音乐基本特征相似
“三少”民族民间音乐基本特征相似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民间音乐旋律发展方式相似。如达斡尔族的扎恩达勒《弯弯的树》、鄂温克族的扎恩达拉嘎《骏马》、鄂伦春族的赞达仁《站在高山顶上唱歌》,这些山歌的旋律发展方式都极其相似,歌曲的典型结构为单乐段的构成是两个纯五度关系的乐句,简单说就是后一个乐句是模仿前一个乐句的下属关系。2.歌舞曲节奏鲜明、节拍规整。就音乐功能层面来说,“三少”民族的歌舞曲都是载歌载舞的,通常都是在节日、庆典时使用,具有节奏鲜明、欢快、节拍规整的特点,大多数歌舞曲都是二拍子跟三拍子,很适合舞蹈,歌曲内容多数都跟妇女的生活息息相关。3.调式以五声音阶为主。“三少”民族民间音乐的调式以五声音阶为主,其中五声宫调式、五声徵调式、五声羽调式较多,五声商调式一般,五声角调式使用最少,只在萨满调中使用过。六声音阶通常都是以加入变宫的羽调式形式出现。在“三少”民族的民间歌曲中,常常出现这样的曲调:用变凡旋宫的方式向属方向以及下属方向旋宫,这种特殊的旋法使调式的变化更加丰富和新颖。4.民间歌曲结构短小。“三少”民族民间歌曲的结构通常都比较短小,由单句体、二句体、四句体构成,有时候还会有衬句。一般来说一段式乐曲可以构成单节歌或是多节歌,这种特点通常都在山歌、小调歌曲以及舞蹈歌曲中体现。叙事歌曲以及即兴歌曲除了上述特点外,结构还很自由,句式也长短不一。
三、“三少”民族民间音乐的个性特点
从“三少”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来说,各民族的民间音乐从来就不是单一性的,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吸收了很多兄弟民族的文化,这些文化融入民间音乐中就形成了各自特有的音乐艺术特色。所以,“三少”民族民间音乐也有各自的个性特点。
(一)达斡尔族民间音乐个性特点
达翰尔族民间音乐的音域通常都在十一度以内,部分民间歌曲的音域是五度或六度。民间音乐的主要特点就是高亢奔放,旋律十分流畅,大跳很少(最宽的大跳音程为七度或是八度)通常都是级进,如比较常见的毗邻六度连跳、四六度连跳、六度大跳、七度大跳等。
在民间音乐的演唱方面,装饰音的使用也很有特点,歌曲中全部长音的修饰都是用幅度比较大的慢颤音(tr~),在乐句结尾处使用上滑音、下滑音以及倚音,这种演唱风格是达翰尔族人特有的,并且世世代代传承下去,也进一步反映出达斡尔族人民比较独特的审美趣味。也正是这种十分常见的慢颤音成为了达翰尔族民间歌曲与其他民族民间歌曲区分的重要标志。如果是扎恩达勒以及说唱音乐乌春,其歌曲结尾句的长音通常都使用下滑音,使歌曲调式形成一种游移,也正是这种游移具备的模糊性给歌曲调式增添了一抹交替色彩。如在五声宫调式民间歌曲中,终止宫音下滑小三度到羽音,使五声宫调式淡化了兼有五声羽调式的色彩。
此外,从节拍来看,达斡尔族民间歌曲的节拍较为规整,比较常用的有二拍子、三拍子、六拍子等,在即兴性民间歌曲扎恩达勒中常常出现变换拍子,歌曲结构也通常是二乐句或是四乐句的单乐段。还有就是达翰尔族民间歌曲的衬词十分丰富,据现有资料统计大约有四十多种衬词,而且通常都是专曲专用。如在民间歌曲扎恩达勒中常用的衬词是讷耶尼耶;在民间歌曲鲁日格勒中常用的衬词有三十多种(美露咧、讷哟耶等);民间歌曲雅德根调中常用的衬词有十多种(扎美耶、德为德为可等)。这些衬词的使用也是各具特色,很多时候是用在唱词的前后,有时候也可以用在独立的段落里。
(二)鄂伦春族民间音乐个性特点
鄂伦春族的赞达仁旋律十分高亢悠扬、豪迈奔放,歌曲音域相较于达翰尔族和鄂温克族更为宽广,有时候会达到十三度或是十四度。就节拍节奏来看,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节奏自由、旋律奔放、字少腔长、结构不规则的山歌型民间歌曲,另一种是节奏规则、结构方整的小调类歌曲。歌曲调式通常是羽调式、宫调式和徵调式,在实际运用中调式的变化也很丰富,清角以及变宫通常都是作为换音或是经过音出现,比较常见的是加入变宫的六声调式。
鄂伦春族民间歌曲的节拍主要是二拍子和三拍子,也有一些变拍子和散拍子歌曲,歌曲旋律通常都是级进,跳进很少。就演唱方法来说,歌曲中的长音通常都是平直的,没有波音或是颤音,只是在句尾的地方加一些装饰音。在演唱装饰音的时候要用比较轻的鼻音假声,用喉音和鼻音交替的方式演唱出具有鄂伦春民族特色的民间歌曲。下滑音通常都是在萨满调以及述说式的摇篮曲与赞达仁歌曲中。
鄂伦春族民间歌曲的衬词使用也很特别,常常使用纳耶希纳耶等,在舞蹈歌曲中通常使用阿索呀、额呼兰德呼兰等。还有就是鄂伦春族的萨满调,音乐整体色彩显得很神秘和阴沉,节奏也有很多变化,歌曲中装饰音很多,都是用衬词作为歌曲的名字,如德呀米德呀。
(三)鄂温克族民间音乐个性特点
相较于其他两个民族,鄂温克族民间音乐的差异性比较明显,主要是因为鄂温克族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长期处于分离状态。鄂温克族山歌扎恩达勒噶旋律十分舒缓广阔,优美动人,歌曲歌词少但唱腔长,音域比较宽广,通常都超过十度。在演唱长音时以平直的拖腔持续,结尾时用回音式的装饰音结束,体现出了浓厚的草原牧歌特色。
鄂温克族民间音乐的调式通常都是宫调式、徵调式和羽调式,商调式和角调式一般在萨满调中出现较多。民间歌曲的节拍十分丰富,常用的拍子有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六拍子等,旋律通常都是由向上级进与向下跳进结合而成的。还有就是鄂温克族的仪式歌曲,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萨满调,就是萨满在各种神事活动以及仪式中歌颂的神歌祭词。萨满歌曲中有领唱和伴唱,伴奏乐器以萨满鼓为主,此外,萨满姓氏的不同其演唱曲调也有所差异。
鄂温克族的民间舞蹈歌曲努克该勒,歌词和乐曲的结构都很对称,节奏感强,很适合舞蹈,歌词有的时候只有呼词或是衬词,衬词以及衬句在歌曲中具有连接与扩展作用,山区和牧区的舞蹈歌曲主要使用句尾衬腔,如那依耶;猎户区的舞蹈歌曲主要使用哎呀呀等衬词。努克该勒舞蹈能较好地展现出鄂温克族人民狩猎时期的生活情形以及传承下来的特色,舞蹈动作以及内容直接来源于鄂温克族狩猎人民的生活、生产劳动以及原始的宗教祭祀动作,如比较典型的《篝火舞》。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三少”民族民间音乐资源是十分丰富的,经过四百多年的发展,各个民族民间音乐的特点越来越显著,但即便有各自的音乐特点也掩盖不了“三少”民族是兄弟族的事实,更掩盖不了“三少”民族民间音乐在体裁、称谓、歌唱内容等方面的相似性。虽说发展到至今,“三少”民族很多民间音乐以及音乐文化都流失了,但我们仍然可以从传承下来的民间音乐中探索到“三少”民族民间音乐的特点与艺术魅力。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提倡的是“民族团结”,只有民族团结起来的力量才能为我国的发展提供动力。为此,在信息化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我们不仅要保护好“三少”民族的民间音乐文化与艺术,将其传承下去,更要保护好其他民族的民间音乐文化与艺术,将各个民族璀璨的音乐文化艺术发扬光大,让各个民族的音乐文化与艺术都能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畅.关于“三少民族”音乐的保护与传承的措施[J].音乐大观,2013,(12).
[2]冯光钰,王桂芹.现代事业中的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达翰尔族传统音乐[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6,(01).
[3]苗金海.内蒙古鄂温克族民间音乐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13年.
[4]晨炜.达翰尔、鄂温克、鄂伦春民族民间音乐的异同及其成因[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07,(02).
[5]于继胜.变迁与再造——鄂伦春族“赞达仁”的生存现状[J].人民音乐,2014,(08).
相关文章!
  • 不服老的成龙

    董其明++郭奇在2016年略显低迷的暑期国内电影市场,《绝地逃亡》4天狂揽4亿票房的佳绩相当突出。在此之前,成龙曾先后拍摄了《警察故事2013

  • 从舞蹈诗《黎族故事》看海南黎族

    王晔菁【摘 要】海南黎族是一个勤劳智慧、积极乐观又能歌善舞的民族。黎族传统舞蹈来自于黎族人民的生产劳动和生活习俗,带有浓厚的生活气

  • 木质首饰的创意设计探究

    朱筱珂?刘新有?许诗尧摘 要: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转变,人们不再满足于由各类贵金属和宝石制成的首饰,而是开始注重首饰的独特性和文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