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传统图形现代化演绎的思考
武彦如+郭雅婷
摘要:文章分析了图形演变与科学技术发展的关联性,提出传统图形的现代化演绎是与科技进步相匹配的需要;阐释传统图形的传承、创新、发展与民族文化基因可持续发展及国家文化安全的关系,论述传统图形现代化演绎的紧迫性;进而从图形形式创新和内涵更新两个相依存的方面,总结出方法参考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传统图形 创新 文化基因 国家文化安全
引言
在社会迅速现代化的进程中,我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在综合国力指标体系中,文化的发展还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传统图形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符號和载体也面临着同样的境况,具体表现为传统图形的现代化演绎在内容和形式方面还不完善和成熟,不能与当前的科技、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需求,使民族文化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相形失色,面临着民族文化基因断裂和国家文化安全的威胁。
十八大召开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成为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目标,而“弘扬中华文化”正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指标和途径。传统图形中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信仰、美德、审美情趣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区别于其他民族的身份印记,对传统图形进行现代化演绎,是从图形和视觉的角度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
一、变革了的科学技术呼吁与之匹配的图形形式
分析人类社会文化形态的演进史,科学技术作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决定因素,其发展路径和发展程度是支撑各文化形态的外在形式的内在成因。图形作为最早的记录人类文明的符号,是文化资源系统中最形象直观又最寓意深刻的部分,完整和清晰地反映了科学技术的历史发展轨迹,以不同的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社会经济类型,对应着不同的图形表现形式(主要指技法方面,包括工具、材料、载体等)和题材内容。
在图形的表现形式方面,早期人类利用木、石刻划来做记号,利用植物汁液、动物血液、矿物粉末等配制颜料,在山洞中、岩石上留下了最早的图形符号;农业社会里,纺织技术的发展使图案被表现在了布帛上,造纸术的发明又使纸张成为图形表现的主要介质,印刷术的发明则使知识得以广泛传播;工业文明的时代,图形突破了时空限制,由胶片和电影带来了全新的表现形式一“影像”;今日信息社会里,屏幕取代纸张成为“显示”图形的主要载体,图形信息得以无限复制、即时传播的时代全面来临。
在题材内容方面,图形表现着人对现实社会的认知和对未知世界的想象,这也都基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的人类文明进步。据图形的现实与想象属性可将图形内容分为神话和现实两大类,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与图形中神话题材的数量成反比,与现实题材的数量成正比。饕餮纹、云气纹、人物故事纹这几类图形分别对应着中国历史上青铜、铁器、瓷器时代,从统治阶级的威吓,到求仙问道之风盛行,再到歌颂现实,反映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的思想的逐步解放。
今日信息社会中,互联网对传统生产生活方式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并基于网络构建起一个与现实生活不可剥离的人类生存新空间,人的社会性有了新的内涵和表现。在新的技术背景下,传统图形的内容需要信息时代的表现形式去描绘,新的表现形式也需要传统图形提供内容支撑。
二、传承传统图形是民族文化基因可持续发展和国家文化安全的需要
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日益增加,文化产业的规模和产值逐年增长,然而目前我国的文化产品的数量、种类、质量还不能够满足因不同年龄、经历、性别等而形成的多元文化消费需求。尤其是入世后,文化贸易逆差—直存在,我们生产的文化产品没有产生有效的对外输出,甚至也不能满足本国人民的文化消费需求。近几年综艺节目和真人秀节目异常火爆,各制作单位纷纷买进国外节目版权,复制国外节目的中国版,就是一个真实的例证。究其原因,文化产品制作水平欠缺不可忽视,但更重要的是没有找到自己的文化定位,没有切中消费需求的内容。由此导致的文化贸易逆差表面看来是经济问题,实则涉及到民族文化基因断裂和国家文化安全的威胁。
绵延数千年的中华文明正面临着由文化贸易逆差而造成的民族文化基因断裂的威胁。内涵丰富的传统图形体系是民族基因序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各文明空前开放、共享、交流的今天,任何优秀的外来图形都可以被借鉴以发展我们的民族图形语言体系,但如果青少年的认知里只留下了欧美日韩的英雄形象和动漫文化,没有写入我们的民族图形符号,那么这一部分的基因将发生断裂和变异。人类永远面临着我们要去向哪里的问题,但这个问题的解答,无法脱离我们从何而来的记忆。鉴于此,传统图形的广泛、有效的创新和传播是当下迫在眉睫的文化产业发展命题,是保持文脉的延续与文化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在日益升级的国际竞争中,文化作软实力越来越成为衡量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文化竞争力和国家文化安全水平成正比。国家文化安全,首先是一个国家传统的和现存的价值观在当代社会和广大国民,尤其在青年人中合理而有效地得以保持与延续。四百多年中,西游题材的故事及人物形象为戏曲、版画、电影、电视、网络游戏这些不同时代的文化产品提供了丰厚的滋养,在全球化和现代化浪潮中,体现出鲜明的特色和丰富的内涵,这一传统文化题材长期鲜活地存在于人民的民族记忆和日常生活中,实现了有效的传承。在这个意义上,传统图形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源,其表现形式和内容题材是文化产品创作、开发的灵感宝库,同时也是文化产业在面临价值观碰撞时必须坚持的选择。
2017年春节《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创下了收视率佳绩,在“泛娱乐化”的时代里,以丰富的内涵、优美的意境触动了大众内心深处的传统文化基因,使本就存在于社会中的传统文化需求通过实际数据和全民参与的氛围显露了出来。传承和演绎传统图形,并实际应用到生活日常中去,将使热爱传统文化的群体的文化消费需要得到满足,并藉由他们的影响,把传统文化传播到更广泛的群体中去。
三、传统图形现代化演绎的方法
在当代语境中,传统图形的现代化演绎要在保持中华文化正统性的前提下,充分体现应用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和适应当下社会生产生活的时代新风,即从形式上应用新技法、新工具、新媒体,内容上体现新思想、新发展、新境界。
(一)传统图形的形式创新
传统图形形式的创新,可以大胆地尝试借鉴一切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习近平总书记访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时发表的“文明互鉴、文明和谐”的主题演讲,阐释了中国对待世界文化发展新格局下的文明观,以文明互鉴推动文明的创新发展。近代传统中国绘画在西方绘画的影响下,先有林风眠先生探索出了一条中西结合的现代中国绘画创新之路,继而有吴冠中先生在艺术创作中将水墨画的技法、意境和西方构成艺术的形式结合表现,将水墨画带向了现代,带向了世界。
传统图形形式的创新,要积极应用科学研究的新成果,身处信息时代的图形设计应体现最新的计算机软硬件技术进步。在众多版本的西游题材作品中,《大闹天宫》中的2D桃心脸美猴王形象是国人心中无法逾越的经典,而《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应用3D动画制作技术,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桀骜不驯、充满人情味的孙悟空形象,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视觉感受,体现了将新技术应用于弘扬传统文化的积极探索,在好莱坞3D动画电影充斥院线的市场里,受到了观众的认可。
(二)传统图形的内涵更新
传统图形的内涵更新,要从更大的时空范围去发掘资源,构架起内涵丰富、结构完善的民族图形语言体系。除了古代四大名著、四大神话故事、四大传说等经典题材外,有更多的传统题材还有待文化行业从业者去发掘和应用。例如三皇五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除了名字和传说,在历史上也留下了关于他们的图形图像,山西運城稷益庙壁画就描§会了他们为民造福、被人民爱戴的故事,重新诠释这个题材,在市场层面可以为当地的旅游产业增色,带来经济效益,在文化发展层面,可以促进我国文化资源体系的完善,使中华文化保持完整的形态和鲜活的生命力。
传统图形的内涵更新,也在于将原有的图形巧妙地用作新的用途,带给人们更多的思考和想象空间。历史已证实,同一题材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其内涵是动态发展的,只有做到与当下社会生产生活紧密结合才可能被广泛接受和传播。传统图形的内容正是在不断被解读、重构的过程中,获得了其绵延千年的内在生命力。以饕餮纹为例,在青铜时代里,饕餮纹庄严、凝重的形象带有强烈的神秘、威吓色彩,今天的设计界则充分发掘了这一古老的图形中蕴含的设计智慧和想象力,保留其大气、威严,加以适当的现代化演绎后应用在设计作品中,使饕餮纹设计又被奉为年轻一代的时尚。分析饕餮纹的再次流行,其含义已由于社会的进步而发生了演变,剥离神秘、威吓的含义,结合了当今无论长幼都崇尚的“酷”文化色彩,传承的是几千年历史积淀形成的对这一图形的民族认同感。
传统图形的内涵更新,还须特别注意正确处理商业利益和文化发展的关系,讲好中国故事,以中国故事激励中国梦的实现。在有计划的文化事业迅速向市场主导的文化产业转变过程中,许多传统题材的再创作还并不精准和成熟,同时也由于资本的介入和利益的驱动,使得对传统题材的利用有误读和粗制滥造的现象。如何即利用资本的力量去传播文化,又能站在文明发展的高度去打造文化,是从业者必须深入思考和正确处理的命题。
结语
图形的演化反映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轨迹,传统图形的现代化演绎,是满足人民文化消费需求的需要,是发展文化产业经济的需要,是民族文化基因可持续发展和国家文化安全的需要。以反映最新科学技术成果的表现形式和契合当下时代语境的内涵去演绎传统图形,使传统图形真正焕发常新的蓬勃生命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一切图形视觉相关行业的重要发展契机和重大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