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琅琊榜》中所蕴含的侠士文化

    索云婷

    【摘 要】电视剧《琅琊榜》开播以来好评如潮,甚至有网友大赞其为国产古装剧中的良心大作。本文就侠士文化为切入点,以剧中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为基础,试论剧中所蕴含的中国古代侠士文化。

    【关键词】琅琊榜;侠士;文化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3-0169-02

    “遥映人间冰雪样,暗香幽浮曲临江,遍识天下英雄路,俯首江左有梅郎。”《琅琊榜》一剧不同于其他以感情线为主线的古装剧,其以“麒麟才子”梅长苏为主要人物,讲述了他以病弱之躯搅弄风云、智搏奸佞、昭雪冤案、重整朝纲的传奇故事。其中又贯穿着多方势力谋略与权术的博弈,从而塑造了一个个忠肝义胆的侠义英雄。而这忠、义、情又正是中国古代侠者、士者所倡导的。

    一、一诺千金,意气为重——侠

    (一)侠的社会基础和政治势力

    一叶扁舟,江上横笛;雾散人去,杳无踪迹。剧中一开篇便是梅长苏带着飞流在江面上与双刹帮对峙的场面。据《史记·季布传》中淳注云:“相与信为任,同是非为侠。所谓‘权行州里,力折公侯者也”。[1]“侠”皆是各霸一方的人物,都有自己明确的势力范围,并且他们的活动无不标明着自己的地望。剧中江左盟与双刹帮同属江湖势力,有不同的势力范围,因此双刹帮的季帮主会因进入江左盟的势力范围而惶恐不已,甚至不敢搭救近在眼前的买主就喝令手下撤退。同时,各地区的“侠”也互相尊重彼此的势力范围,即所谓的“江湖规矩”。《史记·游侠列传》记载,大侠郭解曾调解洛阳的两户仇家化干戈为玉帛,却因自己是河内轵人而不愿居功,暗中将此功归于洛阳当地“贤豪”。此例即能看出地域豪侠之间的相互尊重。

    汉代初年,侠的发展趋于鼎盛,不仅拥有巨大的社会势力,在政治上也举足轻重。当时著名的豪侠有朱家和剧孟,朱家居鲁,使关东庶士“莫不引颈愿交焉”。剧孟居洛阳,周亚夫平吴楚之乱时,曾以为得剧孟“若得以敌国”。侠虽然身在江湖,可其名望远及于庙堂之上。所以身为江左盟宗主的梅长苏被誉王引上大殿后,梁王对其赏识有加,特指梅长苏为霓凰郡主的招婿大会出笔试的题目,并尊称其为客卿。由于侠有称霸一方的势力,故也成为朝臣贵族所必须争取的对象。

    (二)侠的主要活动

    侠的活动一般有两种:个人的和集团的。就个人活动而言,刺杀与藏亡纳死便是典型。《刺客传》中就记载有聂政为严仲子刺杀侠累的故事,《后汉书·党锢何颙传》中亦有记载何颙“以躯借友报仇”的故事。剧中不乏许多刺杀的行为,天泉山庄卓家父子在谢玉的算计下,先后刺杀的人不计其数,另外誉王身边的秦般若也曾命人刺杀过梅长苏,就连宫羽的父亲都曾受刺客组织的命令去刺杀还在襁褓中的孩子。由此可见刺杀的行为实为侠的主要活动之一。就集体活动而言,《史记·信陵君传》所记载的信陵君窃符救赵、两破强秦的故事就是典型的侠的集体活动。剧中赤焰军副将卫铮被悬镜司抓走后,作为江湖势力的药王谷在梅长苏(赤焰军少帅林殊)的策划安排下,与靖王联合,冲进玄镜司救人的场景无疑是侠的集体活动的体现。除了个人活动与集体活动,藏亡纳死也是侠的主要活动之一。《后汉书·党锢张俭传》中张俭“投门望止”的故事便是如此,这与剧中玄镜司首尊夏江被通缉后藏匿在璇玑公主的余孽家中如出一辙;又如剧中身为朝廷缉拿的重犯赤焰余孽卫铮被救出之后,梅长苏将其藏在穆王府,也是典型的藏亡纳死的行为。

    (三)侠气精神

    《史记·游侠列传》云:“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这段描写侠的论述,道出了侠之真精神。侠者,是为慷慨赴义、尽忠效死的真武士,更是一剑酬恩、九死无悔的真豪杰。与士不同,侠不需要通过一套形式化的“礼”存在,主要凭借的是一种无形的精神气概,例如田横五百士的事迹就是侠气精神的体现。

    二、君子不器,此身为道——士

    孔子曰:“士志于道。”孟子曰:“士尚志。”士者,遵循“道”之谓也,他们不仅是朝堂上的政治家,更是社会道德的捍卫者,有“澄清天下之志”的崇高理想者和践行者,是“社会的良心”。孔子有云:“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这句话是说,用者,用其“道”,能用其道,则出身行道;不能用其道,则藏道于身,宁退不仕,以求全其道而传之后世。故士可以用,可以不用;可以仕,可以不仕。而社会有士,则其道乃得光昌传播于天地间。剧中有极为典型的人物可以展现士之风采,大致可分为入世之士与出世之士。

    (一)入世之士

    历史上有许多入世之士,例如王安石、管仲、范仲淹等等,尤其是范仲淹所倡导的“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为后世的读书人提供了出仕准则。剧中户部沈追与吏部蔡荃便是入世之士的典型,在私炮坊爆炸一案中可见端倪。剧中梁朝有明令,私人不得制作售卖炮火,但太子为了一己私利,私自经营一家私炮坊。沈追作为户部尚书,不畏太子的强权势力,走访民间,致力于私炮坊的调查,甚至在太子派人刺杀他之后依然坚持,毫不退缩,最终掌握了详密确凿的证据。这种不畏强权、坚持正义的精神便是士之体现。

    这种精神在吏部尚书蔡荃身上体现得更加鲜明。同样是私炮坊爆炸案,蔡荃发现爆炸的原因实际上并不是偶然走火,而是誉王为了拉太子下马刻意为之。蔡荃为了炸伤炸死的百姓而彻查此案,并有确凿的证据证明此事是誉王一手谋划,甚至不顾新年未过便将此事面奏梁王。梁王听后,竟全然不顾无辜枉死的百姓,而是为了平衡各方势力、稳固皇权,仅仅斥责了几句誉王罚他闭门反省而已。蔡荃当下便不满梁王的决定,言辞犀利直顶梁王,若不是沈追在一旁拉住他,恐怕他维护正义心系百姓的理想信念会惹得龙颜大怒。

    事后,蔡荃对沈追说:“虽然我知道皇上历来如此,可是想想那枉死的六百余人不由的心寒啊。”从这里可以看出,蔡荃虽是一介儒生,但并不是只知一味听从皇上的朝臣,他为了自己心中的“道”不惜触犯龙颜,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此乃真士也。

    (二)出世之士

    不得不说,历史上得到重用之士并不多。孔子一生,颠沛流离,政治抱负始终未曾实现。孔子去世后,孔门弟子大多蒙受各方之重视,然而无一人获得上层政治之大用。纵观中国历史,真为士,即不得大用。获大用者,或多非真士。如公孙弘、董仲舒即为实例。这种现象,与中国重士统(即道统)多于政统有一定关系,士者的人生追求往往高于为政做官。例如《史记·伯夷列传》所记载的伯夷饿死首阳山的故事便是士者“舍之则藏”的极端例子。又如东晋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开创田园诗派,虽无丝毫政治上的贡献,然其诗其人影响后世深远。由此可见,出世之士,皆非求于当世,乃求表于后人。

    三、情深义重,心系天下——侠士

    就起源来说,中国的“侠”是从古代的“士”阶层逐步演变而来的。商、周的士大致都是文武兼资的,到了春秋以后才开始有文武的分化。所以,从起源上看,士与侠是同源的。到了汉朝初年,侠和士通过分化,各自发展了新的社会基础。但由于自汉武帝起汉廷便开始致力于摧毁各地的游侠势力,西汉后晚期到整个东汉时期,侠逐渐趋于儒,豪族士化的现象非常普遍,侠与士又渐渐趋于一体,侠士不分了。东汉以下,由于“文”已凌驾“武”之上,士的地位远比侠的地位高出很多,然而侠的一套伦理规范和精神并未因此消失,依然存在于士族的生活方式中。豪族和豪侠实为一体的两面,不过因时而异,乱世时,豪族便是豪侠。

    (一)侠士之林殊

    江左梅郎,一介白衣,运筹帷幄,气血精竭;战神林殊,银衣少将,鲜衣怒马,狂傲不羁。主角林殊是最典型的侠士。从身份地位上看,林殊身为将门之后,官位赤焰军少帅,与父亲林燮一起统帅七万大军,征战四方,为梁国立下汗马功劳。家世门第更是显贵,母亲是梁王的妹妹晋阳公主,姨姨林乐瑶嫁给梁王,生下皇长子被册封为宸妃。同时,林殊少年得志,名动天下,是所有孩子中太皇太后最喜欢的,也是全金陵城最耀眼的少年。不仅如此,他与皇长子祁王相交甚好,在政治上颇有抱负,在这个时候林殊主要是士。一朝风云变幻,七万赤焰军枉死梅岭,林殊死里逃生,化名梅长苏,用十三年的时间成为威震一方的江左盟宗主,拥有庞大的江湖势力,成为琅琊榜首,这个时候林殊是侠。

    从思想精神上看,不论是林殊还是梅长苏,他们都可以说是一个人的两面。身为少帅的林殊,虽为名门贵族,朝廷重臣,侠义之心颇重,他与祁王靖王交好,绝不是因为地位或名望,而是少年的肝胆相照,一起练剑一起议论国事。少年时的林殊从来不把权贵放在眼里,身为率军征战的少将,没有人比他更懂战场,没有人比他更有“武”之意气,看似贵族,实为豪侠。经历巨变的林殊,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放浪形骸的少年,火寒之毒让他不得不终日缠绵病榻,连剑都握不住。虽然拥有庞大的江湖势力,可他心系的是家国天下,是昭雪旧案告慰英灵。他时常梦魇,所做之梦无非就是当年梅岭的惨烈场景和父亲林燮那句:“小殊,活下去,为了赤焰军。”所谓“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为了父亲,为了七万英灵,此时的林殊更具有儒家的“忠义”精神。林殊在辅佐儿时的玩伴靖王一步一步接近权力中心的同时,实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过程。从己出发,林殊重返金陵,就是为了实现当年的夙愿,纵使林殊已经死去十三年,但是当旧案得以昭雪,靖王稳坐江山的时候,林殊依然选择出征北疆,回到当年赤焰军覆灭的地方,回到当年的梅岭,与他来说战死梅岭才是对自己的告慰。于家而言,他尊崇父志,为了七万赤焰军不惜忍受刮骨之痛,只为重审当年旧案,还家父与赤焰军的清白。于国而言,林殊进入金陵之后,搅弄风云,不选实力强劲的太子和誉王,而选择被梁王冷落多年的靖王,只求重整朝纲,还政治清明。就天下而言,林殊忧国忧民,所做之事,无一不是为了天下百姓,在他为己为家为国的同时,无一不渗透着对天下人的关怀。在这里士与侠早已趋于融合,统一于林殊的身上。

    (二)侠士之霓凰

    霓凰,披上战袍是守卫南疆的将帅,带上步摇是风华绝代的郡主。从身份地位上看,霓凰独自一人支撑穆王府,驻守南疆,举手投足尽显大将风范。同时,她又是世袭的贵族,有郡主的高贵身份,是皇亲国戚的一分子,因而梁王一边依仗一边忌惮。同时,身为一名女子,她的秀美中带着英气,女子的长情与将军的豪迈都集中在她的身上。在思想精神上,霓凰与林殊、靖王、祁王从小一同长大,与林殊更是自小许下婚约。长大后征战四方,行军之艰苦、杀敌之残酷使得霓凰从骨子里就带着侠气。这一点在霓凰为了保护梅长苏,与靖王相约如若午时梅长苏未出必起兵逼宫时彰显得淋漓尽致。同时,霓凰身为皇亲国戚,心怀天下,为国事而殚精竭虑。尤其是当她得知林殊为了出征北疆不惜以命相换,她也毅然决然地尊重林殊的选择并回到南疆击退敌军。身为一个女子,等待心爱的人十三年,却能因天下苍生而放手,这样的情怀与大义如何不让人为之倾倒。风起云涌,乱世起惊澜。

    热血仍殷,誓破长夜天。

    可惜红颜,肠断不复留。

    江山如画,是我赤子心。

    注释:

    ①余英时.中国文化史通释[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5):245.

    参考文献:

    [1]余英时.中国文化史通释[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5):238-245.

    [2]钱穆.国史新论[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2,(7):179-181.

相关文章!
  • 生活命题的表现范式及其艺术意

    杨锋文学艺术中关于生活的主题,似乎无法避开人的基础生存层面。只有物质基础足够充实,才能建构起“生活的主题”;而“生活的主题”往往聚焦

  • 谈声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摘 要】在我国的声乐教学中,教育实践很受重视,而情感体验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对课程产生

  • 18世纪朝鲜后期实景山水与中国

    陆怡佳摘要:文章将研究重点放在18世纪后期,朝鲜后期(1700-1850)相当于中国清代,试图以“真景山水”画风代表人物的郑鄯的山水画为主要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