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信息技术潜能 推动教育变革
苗逢春
信息技术对教育带来的挑战
首先,我想讨论一下教育信息化在实现过程中间面临的巨大挑战。
我们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对于发达国家我们主要是借鉴其经验。
从联合国教科文角度来讲,我们用关心教育本身的使命来考察教育信息化的潜力。一般从三个宏观的角度来考虑。
第一方面是教育机会。信息技术到底能不能给全民提供受教育机会的发展。
第二方面是教育质量。信息技术是否真能促进学习的质量。坦率说,目前世界上还没有通用的数据,证明信息技术促进了课堂教育质量的提高。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第三方面是教育公平。信息技术是否真的能够促进教育公平,能够给欠发达地区能够受教育的机会。
我们必须考虑到构建知识的阶梯,包括知识获取、知识的理解和知识的创造。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宏观应用,要求要和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课堂融合,以及相关政策的规划。而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考察的近200个国家的情况,关于这些问题仍然是处于徘徊阶段,中国的教育情况也不例外。
不容忽视的五大挑战
我本人曾经和40多个国家的教育学家以及众多教育制定者讨论过相关问题。我们总结了教育信息化的五大挑战。
第一,教育信息化的成本问题,包括持续的更新。互联网在不断发展和更新,现在又有了4G,这些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商业驱动,是商业部门在推动教育部门走。教育部门到底应该怎么办?
第二,能力问题,包括政策制定能力问题。
第三,教育公平问题。信息化是不是真的考虑了欠发达地区的需要。比如在普洱,许多教师没有电脑,常常是多人共用一台电脑。
第四,内容质量问题。信息技术加速了内容的分享,优化了内容的产生。实际上,信息技术也混乱了内容的产生。教师面临着内容选择的问题。内容本身的质量也是一个问题,因为MOOCs发源于全球的精英大学,一个最基本的前提是,精英大学的联盟产生的MOOCs。而当越来越多的二流和三流大学加入进来时,就已经不是传统的MOOCs了。事实是,只有像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这样的精英大学,才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第五,教育质量监控与质量保证。不光是内容的质量,还有到底怎么界定学习质量。现在教育质量有很多新的趋势,基于能力的教育质量界定,还有一种呼声是,从原来的为上大学的教育转向为了工作和就业的教育,现在大学生失业非常多。因此,怎么去鉴定学习过程的质量?
韩国一直是全球教育信息化领先的国家。2010年韩国提出一个全球最领先的政策,即所有学生上学都要背着平板电脑。这个计划听起来很美,然而,2011年韩国政府自己取消了这个政策。其中有两个主要原因。
首先是青少年网络沉迷问题。因为很多教材都放到网上了,这意味着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孩子们在网上干什么,家长根本没法监控。
其次是近视率上升的问题。基于这两个看似非常简单的原因,韩国重新规定不取消纸质教材,同时要求在小学三年级之前,学生仍以纸质教材学习为主。
切实帮助成员国进行信息技术发展规划
基于这些挑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长期致力于推进各个国家的教育信息化,帮助成员国充分驾驭信息技术为全民服务的目标,信息技术可以产生好的效果。我们将趋利避害,为优质的教育服务。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五大基本功能,基于五大基本功能以及有关的核心领域,我们来规划相关的信息化项目,包括政策制定、咨询和评估、教师信息能力培养、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资源开放,等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发了一个政策工具箱,目前已经组织了20多个培训活动,我们在亚太地区已经覆盖了20多个国家,每个国家都会经历全程的政策制定的路线。
首先是帮助这个国家成立国家委员会和领导小组。我们一般召集这个国家所有跟教育信息化有关的司局长,从基础教育、师范教育到财务司等各个部门,每个司局出2到3个人,培训5天,他们能够拿出自己国家的中长期教育规划的草稿。我们甚至给他们提供财政资助。我们提倡一种全民参与的模式。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一般会帮助成员国去通过教育信息化政策或者中长期规划,做出财务安排。我们有时候甚至帮助组织教育信息化的发布会,把亚洲开发银行、世界银行和企业界等都请过来,同时帮助他们完成募捐。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首先要谈的是教育需求,然后分析信息化的诺言,结合他们的准备程度。因为每个国家的信息技术的基础设施是不一样地,所以我们会帮助他们去掉那些对他们来说不现实的目标,最终确定整个教育系统的规划。
我们会给各个成员国提供一个政策制定工具。究竟要达到什么水平,让他们自己去衡量,比如是否给全体国民提供了一个真正的受益机会。另外,我们都在谈教育质量,如何界定教育质量呢?界定完了挚友,又怎么分布到各个学科和各个领域?在此基础上,怎么去考察信息技术的潜在应用?新的技术应用对于教师可以满足哪些需求?你们的教师做好准备了吗?有相应的职前教师培训吗?等等。这是一个大致的指导框架,下面会有很多更细的指标,能够真正而切实地帮助他们。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设定了一个教育信息化衡量的指标,同时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希望能够帮助各个成员国制定他们国家教育信息化的监控指标。
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教师培训。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做得项目最多的领域。首先,我们做全球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的框架,因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不能给各国制定标准,所以只能提供一个框架。比如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已经较早地制定了一个这个的标准,尽管还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相关内容可以在网上查询。
同时我们还有一个非常大的举措,就是帮助一些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欠发达国家,提高信息技术在教育应用方面的能力。这是我们所说的系统能力的建设图,你想走向哪里,你的目标是什么。可以帮助他们进行差距分析,同时提供给他们一个框架。
信息技术对教育带来的挑战
首先,我想讨论一下教育信息化在实现过程中间面临的巨大挑战。
我们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对于发达国家我们主要是借鉴其经验。
从联合国教科文角度来讲,我们用关心教育本身的使命来考察教育信息化的潜力。一般从三个宏观的角度来考虑。
第一方面是教育机会。信息技术到底能不能给全民提供受教育机会的发展。
第二方面是教育质量。信息技术是否真能促进学习的质量。坦率说,目前世界上还没有通用的数据,证明信息技术促进了课堂教育质量的提高。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第三方面是教育公平。信息技术是否真的能够促进教育公平,能够给欠发达地区能够受教育的机会。
我们必须考虑到构建知识的阶梯,包括知识获取、知识的理解和知识的创造。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宏观应用,要求要和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课堂融合,以及相关政策的规划。而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考察的近200个国家的情况,关于这些问题仍然是处于徘徊阶段,中国的教育情况也不例外。
不容忽视的五大挑战
我本人曾经和40多个国家的教育学家以及众多教育制定者讨论过相关问题。我们总结了教育信息化的五大挑战。
第一,教育信息化的成本问题,包括持续的更新。互联网在不断发展和更新,现在又有了4G,这些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商业驱动,是商业部门在推动教育部门走。教育部门到底应该怎么办?
第二,能力问题,包括政策制定能力问题。
第三,教育公平问题。信息化是不是真的考虑了欠发达地区的需要。比如在普洱,许多教师没有电脑,常常是多人共用一台电脑。
第四,内容质量问题。信息技术加速了内容的分享,优化了内容的产生。实际上,信息技术也混乱了内容的产生。教师面临着内容选择的问题。内容本身的质量也是一个问题,因为MOOCs发源于全球的精英大学,一个最基本的前提是,精英大学的联盟产生的MOOCs。而当越来越多的二流和三流大学加入进来时,就已经不是传统的MOOCs了。事实是,只有像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这样的精英大学,才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第五,教育质量监控与质量保证。不光是内容的质量,还有到底怎么界定学习质量。现在教育质量有很多新的趋势,基于能力的教育质量界定,还有一种呼声是,从原来的为上大学的教育转向为了工作和就业的教育,现在大学生失业非常多。因此,怎么去鉴定学习过程的质量?
韩国一直是全球教育信息化领先的国家。2010年韩国提出一个全球最领先的政策,即所有学生上学都要背着平板电脑。这个计划听起来很美,然而,2011年韩国政府自己取消了这个政策。其中有两个主要原因。
首先是青少年网络沉迷问题。因为很多教材都放到网上了,这意味着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孩子们在网上干什么,家长根本没法监控。
其次是近视率上升的问题。基于这两个看似非常简单的原因,韩国重新规定不取消纸质教材,同时要求在小学三年级之前,学生仍以纸质教材学习为主。
切实帮助成员国进行信息技术发展规划
基于这些挑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长期致力于推进各个国家的教育信息化,帮助成员国充分驾驭信息技术为全民服务的目标,信息技术可以产生好的效果。我们将趋利避害,为优质的教育服务。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五大基本功能,基于五大基本功能以及有关的核心领域,我们来规划相关的信息化项目,包括政策制定、咨询和评估、教师信息能力培养、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资源开放,等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发了一个政策工具箱,目前已经组织了20多个培训活动,我们在亚太地区已经覆盖了20多个国家,每个国家都会经历全程的政策制定的路线。
首先是帮助这个国家成立国家委员会和领导小组。我们一般召集这个国家所有跟教育信息化有关的司局长,从基础教育、师范教育到财务司等各个部门,每个司局出2到3个人,培训5天,他们能够拿出自己国家的中长期教育规划的草稿。我们甚至给他们提供财政资助。我们提倡一种全民参与的模式。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一般会帮助成员国去通过教育信息化政策或者中长期规划,做出财务安排。我们有时候甚至帮助组织教育信息化的发布会,把亚洲开发银行、世界银行和企业界等都请过来,同时帮助他们完成募捐。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首先要谈的是教育需求,然后分析信息化的诺言,结合他们的准备程度。因为每个国家的信息技术的基础设施是不一样地,所以我们会帮助他们去掉那些对他们来说不现实的目标,最终确定整个教育系统的规划。
我们会给各个成员国提供一个政策制定工具。究竟要达到什么水平,让他们自己去衡量,比如是否给全体国民提供了一个真正的受益机会。另外,我们都在谈教育质量,如何界定教育质量呢?界定完了挚友,又怎么分布到各个学科和各个领域?在此基础上,怎么去考察信息技术的潜在应用?新的技术应用对于教师可以满足哪些需求?你们的教师做好准备了吗?有相应的职前教师培训吗?等等。这是一个大致的指导框架,下面会有很多更细的指标,能够真正而切实地帮助他们。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设定了一个教育信息化衡量的指标,同时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希望能够帮助各个成员国制定他们国家教育信息化的监控指标。
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教师培训。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做得项目最多的领域。首先,我们做全球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的框架,因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不能给各国制定标准,所以只能提供一个框架。比如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已经较早地制定了一个这个的标准,尽管还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相关内容可以在网上查询。
同时我们还有一个非常大的举措,就是帮助一些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欠发达国家,提高信息技术在教育应用方面的能力。这是我们所说的系统能力的建设图,你想走向哪里,你的目标是什么。可以帮助他们进行差距分析,同时提供给他们一个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