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立春》
王 莎
摘要一部非常有爆发力和震撼力、冲击力的电影,一场波折、悲怆的艺术梦想之旅,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社会体制、新旧思想等等矛盾体的碰撞与摩擦,一股强有力的力量流过观众的心坎,久旱逢雨的惊喜却又让人神色凝重,感叹所有的烟花在坠落的霎那间的凄惨、悲悯。舞台即将谢幕,女高音铿锵有力“理想之梦不灭”的片尾曲,穿过市井街衢,飞过神州大地,让淡漠的人耳膜鼓胀,让沉默的人发出一声叹息。
关键词艺术月亮现实勇气仰望
艺术:理想和现实的龃盛
影片主人公王彩玲就是生活在其中的一个代表。受尽众人冷落、嘲讽、排斥、异化,毅然咬紧牙关、孤军奋战、用血和泪的脚印追寻着心中的月亮,却倒尽辛酸苦楚。
当理想照进现实,却一次次被一种无形的体制击碎,一切皈依镜花水月。艺术就像一朵带刺的玫瑰,一个让热爱她的人热血沸腾的词汇:一个让一个人的一生从平淡到悲怆的词汇:一个漫漫乌托邦之路上的充满赤诚者鲜血的词汇。在没有开放的时候枯萎,让一颗怀着哪怕一丝希望都要追寻的心凋零破碎。
有这么一句话,人生就像在一条未知的路上行走,理想无异于是你明确的指示牌。让你不会迷失方向。但最痛苦的莫过于,生活展示给你理想的光环,散发着魅惑的七彩光芒,当你翻山越岭,历尽艰辛。执着的想把她采摘下来的时候。却发现,已枯萎。
王彩铃不甘平庸,倔强的与这个社会抗征着,继续追寻着她的艺术之梦。爱情,父母亲情。友情,以及社会淡漠的人情。在这个片子里全部体现出来,影片以王彩铃的视野和经历,让我们看到了追求高雅艺术的个体在封闭环境中的一种不得志的生存状态,理想与现实的抗争中的不屈与执着。
艺术:丑是一种极致的美
没有花前月下的轻声细语,没有艳若桃李的西施美目盼兮,却有愚公移山般的坚定力量、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万般勇气。在艺术之梦的旅途上,盛开着人生最美的鲜花。
一无所有,艺术是她唯一的精神支柱,炼至如钢铁般硬朗的内心。支撑着自己在梦想的国度里艰难的蹒跚步履。在一次次希望来临时的紧要关头,渴望奋力杀出一条通往辉煌的血路。却发现一个人抗争不了集体,艺术抗争不了社会体制。
丑是艺术美的现实体,就像水中的盐,花中蜜,就如同《月亮和六便士》里的查理斯·思特里克兰德,为了心中的月亮。依然把一个银行职员的潇洒整洁,变成最后的胡子拉碴,衣不蔽体。却用单薄的身体挥写生命最后一笔色彩,完成了惊世骇俗的创世巨作,在火焰弥漫的天空,闪耀着无以伦比的美,在此刻,丑是美的极致。
艺术:无言胜有声的抗争
芭蕾和歌剧是一种高雅的艺术,擅长并热爱这门艺术的人是真正的艺术家,她就是王彩玲。然而她却成了那个时代众人眼中的“怪物”。
当时社会体制中,这些所谓的高雅艺术是被鞭笞和否定的,源于城市的封闭与落后,所以人人都向往开艺术先河的大都市:北京,于是才有了其中人物的悲欢离合、内心的孤傲、炽热与外表的冷漠。备受压抑的环境。使艺术也披上了一层灰暗的光环,让痴迷于此的人不免怀疑、继而抗争、最终屈从。从倔强的十头牛都拉不回,到最后消磨的无棱无角,一切狂风暴雨之后归于平静,悲戚的不留一点痕迹。
另外一个芭蕾舞者胡老师昏天黑地的歌唱,昏天黑地的跳舞。一根筋沉浸在自己艺术之梦里。恍然醒来,这个社会仍没打开宽阔的胸膛来迎纳他,反之嘲笑,辱骂,排斥。芭蕾特有的紧身装束,以及幽雅轻快的动作被异化,辱骂为“姨娘”“变态”。“我觉得自己是个怪物,看到那些看他表演时的那些人的表情,我就想一头撞死。”被周围的环境逼的走头无路的他选择了犯罪入狱,“我一直以为,时间长了这个城市会习惯我。但是我发现。我一直像根鱼刺一样,扎在很多人的嗓子里,我真是个怪物。像六指一样。我厌恶我自己”。
每个人都被囚禁在一座铁塔里,在它的外围又有一层社会的堡垒,而语言、舞蹈、歌剧是我们传达思想的符号载体,我们非常可怜的想把自己心中的财富传送给别人。却发现他们竟没有接受的能力,所以我们只能选择孤独的行走。内心却毅然希冀。
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却会激起看的人悲愤和崇敬。在一场腥风血雨的天空中,呼吸理想残留的气息,重新燃起人奋发向上的激情。
影片结尾,又是一年春来到,乍暖还寒,这些为理想而忙碌的勤劳的人们,是否已经在新的一年里,在自己的心里种下一颗春天的种子,兴许在明年的春天它就会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