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材中“测量重物下落加速度”实验的思考
杨福松
在人教版物理教材必修1中,有这样一个实验:如图1所示,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纸带一端系着重物,另一端穿过打点计时器.用手捏着纸带,启动计时器,松手后重物自由下落,计时器在纸带上留下一串小点.仿照前面对小车运动的研究,测量重物下落的加速度.
改变重物的质量,重复上面的实验.
笔者在物理实验室按照教材要求把该实验做了一遍,得到清晰的两种重物质量的纸带分别如图2、图3所示.
利用逐差法,可以分别求出两条纸带的加速度为:
教材想通过此实验,让学生知道所有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为一定值,通过测出的数据可以验证这一点.但是测出的加速度的数值与9.8 m/s2相差较大,为什么相差如此大,教材还会选用打点计时器测量重物自由下落的加速度呢?
首先,我们对本实验进行误差分析.
(1)纸带和重物的阻力,重物在下落过程中,重物和纸带不避免的要受到空气阻力的影响,可通过增加重物质量,缩短纸带及更为规范的操作来减小影响;笔者尝试过上述方法,但对重力加速度的结果影响不大.
(2)长度测量的影响.学生用的刻度尺的精确度为0.1 cm,在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要估读到下一位,如1. 59 cm,根据加速度计算公式△x= at2,如果读数相差0.01 cm,根据公式算出的加速度的误差为0. 25 m/s2,如果读数相差0. 02 cm,根据公式算出的加速度的误差就要达到0.5 m/s2,而学生用的刻度尺读数相差0. 01 cm、0.02 cm甚至是0. 03 cm,都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读数的误差是造成测量误差的主要原因;甚至有时候,读数稍不当心,测量出的重力加速度会比9.8 m/s2还要大.
为减少纸带阻力的影响,为什么不采用频闪照片的方法呢?
笔者利用智能手机拍摄一段硬币自由落体的视频,然后每隔0.1 s截了图片.从对图片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得到:硬币自由落体的加速度恒定,约为10 m/s2,这数据虽然能说明白由落体加速度恒定,但是误差也较大,误差较大的原因是:硬币自由落体速度快,拍摄视频的每帧曝光时间相对较长,所以在图片上我们看到的是一段模糊的阴影,且越往下,速度越大,阴影拉的越长,这样就会对长度的测量带来误差.如果想提高精确度,必须利用高质量的频闪仪,这在一般的学校不能满足,更不方便每組同学一套去测量.
笔者认为,因为仪器的原因,才是教材不选择频闪仪拍摄频闪照片区测量加速度的原因吧.
在人教版物理教材必修1中,有这样一个实验:如图1所示,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纸带一端系着重物,另一端穿过打点计时器.用手捏着纸带,启动计时器,松手后重物自由下落,计时器在纸带上留下一串小点.仿照前面对小车运动的研究,测量重物下落的加速度.
改变重物的质量,重复上面的实验.
笔者在物理实验室按照教材要求把该实验做了一遍,得到清晰的两种重物质量的纸带分别如图2、图3所示.
利用逐差法,可以分别求出两条纸带的加速度为:
教材想通过此实验,让学生知道所有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为一定值,通过测出的数据可以验证这一点.但是测出的加速度的数值与9.8 m/s2相差较大,为什么相差如此大,教材还会选用打点计时器测量重物自由下落的加速度呢?
首先,我们对本实验进行误差分析.
(1)纸带和重物的阻力,重物在下落过程中,重物和纸带不避免的要受到空气阻力的影响,可通过增加重物质量,缩短纸带及更为规范的操作来减小影响;笔者尝试过上述方法,但对重力加速度的结果影响不大.
(2)长度测量的影响.学生用的刻度尺的精确度为0.1 cm,在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要估读到下一位,如1. 59 cm,根据加速度计算公式△x= at2,如果读数相差0.01 cm,根据公式算出的加速度的误差为0. 25 m/s2,如果读数相差0. 02 cm,根据公式算出的加速度的误差就要达到0.5 m/s2,而学生用的刻度尺读数相差0. 01 cm、0.02 cm甚至是0. 03 cm,都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读数的误差是造成测量误差的主要原因;甚至有时候,读数稍不当心,测量出的重力加速度会比9.8 m/s2还要大.
为减少纸带阻力的影响,为什么不采用频闪照片的方法呢?
笔者利用智能手机拍摄一段硬币自由落体的视频,然后每隔0.1 s截了图片.从对图片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得到:硬币自由落体的加速度恒定,约为10 m/s2,这数据虽然能说明白由落体加速度恒定,但是误差也较大,误差较大的原因是:硬币自由落体速度快,拍摄视频的每帧曝光时间相对较长,所以在图片上我们看到的是一段模糊的阴影,且越往下,速度越大,阴影拉的越长,这样就会对长度的测量带来误差.如果想提高精确度,必须利用高质量的频闪仪,这在一般的学校不能满足,更不方便每組同学一套去测量.
笔者认为,因为仪器的原因,才是教材不选择频闪仪拍摄频闪照片区测量加速度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