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企合作共同打造特色文化街区
卢伟
摘 要:特色文化街区肩负着展示和传承城市特色文化的任务,集中展现出城市的魅力。本文以合肥市罍街为例,通过对合肥市罍街建设的优势与劣势、发展机遇及遇到的困难进行分析后认为:理念创新是特色文化街区建设的核心,深度挖掘历史文化是特色文化街区建设的灵魂,企划营销方式的创新是特色文化街区建设的关键,政府引导是特色文化街区建设的动力,街区综合治理是特色文化街区建设的保障,等等,希望能够为打造更好的特色文化街區提供借鉴。
关 键 词:政企合作;特色文化街区;城市旅游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07(2017)10-0053-07
特色文化街区作为城市旅游的载体,是一座城市漫长历史过程的真实写照,是城市的“活文化”,它以街区这种特殊的物质载体来展现城市文化内涵,浓缩历史文化,体现地域特色。目前,我国特色文化街区的开发建设不再是单纯地以满足市民的休闲娱乐为主要目的,而是更加注重投入文化元素,以使其发挥文化功能。与此同时,各地政府保护文化遗产,建设特色城市的呼声越发强烈,并十分注重能够体现地域文化特色以及形式各异的特色文化旅游街区建设,旨在全面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品位和档次,宣传和发扬城市文化。这些做法对于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意义深远。
一、特色文化街区与开发管理模式
(一)特色文化街区
“街区”这个概念是“舶来品”。街区是商业和居住的集中融合,其既是20世纪中期国际上兴起的一种全新社区规划理念,也是欧美城市发展的最成熟模式,被称为“国际BLOCK”,其主要功能是商业和居住。笔者认为,所谓特色文化街区是指都市中文化主题鲜明、功能齐全、旅游基础服务设施完备、环境优雅、能吸引游客感知当地文化风情的街区。
2011年,我国“十二五”规划中就制定了“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方针;2012年,文化部印发了《“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2014 年,文化部与国家发改委又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目前,在我国一些大中城市已经形成了著名的特色文化街区。如北京的798艺术街区、南新仓文化休闲街,上海的新天地、田子坊,南京的1912时尚休闲旅游特色街区、夫子庙,成都的宽窄巷,杭州的南宋御街等,均已成为该城市一张靓丽的城市文化名片,极大地提升了城市的质感,带动了城市文化经济的发展。
(二)特色文化街区开发管理模式
⒈政府主导开发管理模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但在城市建设初期,人们对城市文化保护意识比较淡薄,一些城市的历史文化古迹都不同程度地遭到了破坏,千篇一律地盖起了缺乏地域特色的高楼大厦。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意识到城市中的历史文化古迹有着深厚的内涵,如古建筑、古街道、古树、古木等都是一个城市发展过程的历史见证者,是这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特色,蕴藏着巨大的城市旅游商机,是当地城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等等。在政府主导开发管理模式中,政府是建设开发特色文化街区的主体,为了使特色文化街区与城市整体布局相协调,整个特色文化街区的设计、规划、建设、管理、运营都由政府来主导。很多城市的特色文化街区在建设初期大多都采取了这种方式。虽然政府主导开发管理模式有利于开发与保护同步进行,但也会因地方经济状况不佳,资金短缺,市场化理念不强等受到不利影响。
⒉政府层面成立开发公司管理模式。在特色文化街区建设实践中,既要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古迹,又要使文化街区具有时尚感和吸引力。因此,往往是在政府层面成立开发公司,统一负责特色文化街区的设计、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并提供相应的资金和政策支持。这种运营管理模式有利于管理者与开发者步调一致,也有利于对开发措施的调控,而引进市场化的理念与运作模式, 可以使开发的特色文化街区既能很好地保护城市历史文化,又能满足旅游市场需求,使特色文化街区具有永久的生命力。合肥市罍街就是采用这种模式,即由合肥市包河区下属国有企业滨湖集团出资打造的安徽省最大的特色文化街区,但这种管理模式很容易受到政企不分等因素的影响。
⒊政府监督管理,开发企业实施开发管理模式。由于特色文化街区建设不同于普通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在建设过程中既要将其统一于城市整体规划中,又要凸显出其自身的特色;既要保留古色古香的历史感,又要引领时尚,使之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这就对开发者的专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部分城市在特色文化街区建设中均是由政府监督管理,开发公司实施开发,专业团队策划、引资,通过新建或改造城市建筑来打造主题特色街区。这种市场化的开发运营模式因为有充足的资金作保障,能够加快特色文化街区建设的速度,但这种管理模式也存在管理措施不易落实,容易出现开发与保护相脱节等弊端。
二、合肥市罍街特色文化街区建设的资源优势、劣势、面临的机遇及遇到的困难
(一)合肥市罍街特色文化街区建设的资源优势
合肥市罍街坐拥徽州大道,周边商业资源多、质量好。如紧临宁国路、马鞍山路高密度商圈,近旁为高铁商圈,周边商圈成熟,常住人口50万,客流量大且消费潜力巨大,资源优势明显,极具开发价值。在交通设施方面,罍街位于包河区主干道的交汇处,具有地理位置上的天然优势。该街区交通网络四通八达,能够快速到达马鞍山路高架南二环出口,地铁1号线也近在咫尺。距离市中心5分钟车程,距离高铁南站5分钟车程,距离滨湖新区15分钟车程,拥有多条公交路线经过,交通便利。在食宿设施与商业购物方面,罍街附近的商圈建有众多的中高端酒店,同时也分布着不同的快捷酒店,能够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罍街紧临宁国路美食街,众多的餐馆以特色餐饮为主,云集了各具文化特色的美食,极大地方便了游客就近食宿。罍街周边的宁国路、马鞍山路商圈作为合肥市成熟商圈,商品琳琅满目,销售服装、通讯产品的各种特色小店铺也不计其数,游客购物极为方便。
总之,罍街周边优势资源丰富且集中,组合度高,交通、购物、食宿均极为便利,旅游接待能力强,具备开发潜力。
(二)合肥市罍街特色文化街区建设的资源劣势
⒈密集的交通路线对街区形成切割,限制了其发展空间。罍街位于合肥市包河区宁国南路与水阳江路交口东北角,密集的交通路线对地理空间形成了限制。罍街一期与二期分割在路的两边,造成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等相关配套服务设施无处增设,使其开发难度加大。
⒉街区改造困难,配套设施有待完善。罍街处于包河区交通主干道,虽然周边商圈配套设施较完善,但在罍街建设前,这里曾是一片城中村,房屋破旧,居民众多。随着街区的建设和发展,周边的环境整治与老街区的改造困难重重。由于客观原因,周边没有大型停车场,相关的配套设施也有待继续完善。
⒊知名度不高,市民缺乏认同感。罍街周边的宁国路、马鞍山路商圈是合肥较早的、成熟的商圈,在合肥市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但是罍街的建设还处在初步阶段,知名度不高,尚未被广大合肥市民熟知,市民的认同感较为缺乏。罍街的品牌效应未得到充分发挥,市场认知度还需进一步提高。
(三)合肥市罍街特色文化街区建设面临的机遇
⒈合肥市经济持续增长。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GDP)5660.2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5%,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2298.93亿元,增长11.0%。2015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989元,比上年增长9.0%,人均消费性支出20049元,增长10.1%。全年入境旅游人数41.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0%;旅游外汇收入3.31亿美元,增长17.4%。国内游客7784.24万人次,增长19.1%。国内旅游收入953.22亿元,增长23.1%。合肥市近些年的GDP,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性支出、旅游收入等快速增长,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为特色文化街区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⒉政策法规的支持与引导。近年来,安徽省及合肥市人民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特色商业街区发展的政策措施,特别是2015年合肥市人民政府印发的《关于合肥市扶持产业发展“1+3+5”政策体系的通知》,加大了服务领域专项资金对特色商业街区建设的支持力度,运用补贴、贴息、政府采购、以奖代补等方式,结合土地政策、财政金融产品等各类财政奖补措施加大了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
(四)合肥市罍街特色文化街区建设遇到的困难
⒈特色文化街区竞争激烈。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然而千篇一律的高楼大厦让城市失去了原有的文化特色。特色文化街区能够集中体现地域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增加经济收益,所以,创建特色文化街区已成为各地发展的一个重要策略和地方经济新的增长点。东部沿海城市依靠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大力发展特色文化街区。如南京的夫子庙、杭州的南宋御街、成都的宽窄巷子等,这些成熟的特色文化街区早已名扬天下,成为该城市一张靓丽的名片。与之相比,合肥市特色文化街区起步较晚,在地理位置上处于几个大城市成熟特色文化街区的包围之中,文化底蕴远不及周边省会城市。因此,未来特色文化街区的经济竞争将极为激烈。合肥市要想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中抢得先机,必须要具备与其他街区相异的特色,创建属于自己的个性品牌,走市场差异化之路。
⒉街区环境承载容量的限制。一个地方或街区的发展与自身的环境承载量息息相关,尤其是环境与交通的容量将是特色文化街区发展的最大瓶颈。某一地区的环境承载量是有限的,超过环境承载量无限制地发展就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阻碍其可持续发展。罍街所处的宁国路是该地区的黄金地段,每天购物、聚餐的消费者络绎不绝,给周边街道交通带来了很大压力。与此同时,罍街处于交通主干道的交汇处,街区来往人流量众多,也给交通带来了非常大的压力。街区发展带来的大量游客还可能破坏环境,使街区景观环境保护面临挑战。
三、合肥市罍街建设状况及创新做法
罍街作为集餐饮、娱乐、休闲、民俗、创意于一体的特色文化商业街区,总占地面积约110亩,分三期建设:一期包括特色美食街区、早餐街和茶馆剧院;二期以超市、影院、宾馆、酒吧等业态为主;三期主要打造创客梦工厂。总体来看,合肥市罍街主要的管理创新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政府主导、企业运营的理念创新
包河区政府在罍街建设过程中只担当“导演”和监督角色,罍街由包河区国有集团合肥滨湖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管理、运营。合肥市包河区政府从创新和加强社会管理、顺应市场化竞争角度出发,努力探索符合新型特色文化街區的管理模式。从2012年罍街正式立项开始,包河区政府就对合肥市现存夜市及商业街区情况进行了调研摸底,并先后赴安徽全省及全国特色小吃所在地进行调研,对符合项目定位的业态进行分类招商。经过9个月时间的精心打造,于2013年7月罍街正式开业,经营至今,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罍街特色文化街区管理体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完善,已成为政府指导下的市场化运营特色文化街区的典范。利用国有企业通过政策指导及多方有效资源整合,将罍街的运作推向市场化,既有别于纯事业单位性质的管理,又有别于纯企业性质的运营管理。
(二)挖掘“罍”元素的文化创新
罍街从立项后的规划定位开始,积极挖掘本土文化并丰富街区的文化底蕴和内容,以安徽出土文物“罍“为载体,结合合肥“炸罍子”的风俗习惯,寻找合肥记忆、安徽特色、舌尖美味,充分挖掘“罍文化”,提出了“北京有簋街,合肥有罍街”的口号,定制了罍子酒和以“罍”为主题的酒具,搜集展示了各式各样的罍子模型,展示有关“罍”的诗词歌赋。罍街以拯救、挖掘安徽老字号餐饮为己任,以发展壮大安徽传统特色餐饮为目标,重在文化寻根,最终形成了逛罍街、“炸罍子”、吃天下的特色文化街区。
(三)“五个统一”的管理方式创新
罍街正式开街后,在现场运营管理方面与一般商业街不同,管理创新表现为“五个统一”。统一招商:政府对罍街街区主体享有所有权,所有商铺只租不售,滨湖集团根据街区定位及商家业态综合考虑,统一招商,坚决杜绝“二房东”及重复业态。同时利用政府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将即将消失的老字号及传统美食等进行拯救性挖掘并在罍街落户。统一形象:在街区形象塑造上主打“罍”文化,如打造了罍子喷泉广场、罍子形象墙、罍子历史介绍、罍子大舞台、罍街美食文化地图等,突出了具有浓厚合肥地域特色和民俗风味的“炸罍子”文化。统一硬件设施及软件服务:由罍街统一提供名小吃广场经营用的餐车、消费者就餐桌椅、钢架大棚等硬件;统一物业管理和排水、排烟、排油,定时消毒,24小时保洁、保安;在为商家服务方面,由政府出面协调工商、税务、卫生等部门的窗口单位,上门为商家提供办理证照、健康体检、政策咨询等软件服务,极大地方便了商家经营。统一食品安全管理:罍街高度重视商家在经营中的食品安全问题,一旦出现事故,一票否决,终止租赁合同;对街区商家使用的食用油一律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优质供应商,并强制规范商家采购食用油的进货渠道,以保证餐桌用油安全;不定期邀请区卫生部门对商家的卫生情况进行抽查,有问题的地方责令改正并形成长期有效监督体制。统一价格指导:罍街根据市场同类产品价格和合肥市各大美食街区的价格,实行定期跟踪比较,对商家的产品价格给予指导,对不合理的高于市场价的产品责令降价,打造广大老百姓消费得起的特色美食街区。
(四)打造创客梦工厂和大罍街的概念创新
随着罍街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不断扩大,包河区政府创新性地打造了大罍街概念。未来的罍街不是单独一条街而是一个区域,是一个文化创新、产业创业的聚集地,将对周边的老旧街巷、街道、城中村进行改造和提升。如罍街和安徽国际商务学院共同谋划打造创客梦工厂,利用老校区房屋,进行改造创新,打造创客集市、大学生创业、创意制造、创意教育、创新培训、工作室、公共交流平台等一系列创新创意产业及业态,使其成为安徽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梦工厂。
(五)延长产品线的业态创新
罍街前期的规划是以中餐、晚餐以及夜宵为主的产品线,但罍街开街以来吸引了大量消费者前往,从市场调研和消费者问卷调查结果来看,现有的业态已无法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因此罍街延长了产品线,改造建设了安徽早餐第一街——罍街早点并获得了空前成功,一时间成为合肥市乃至周边地区居民必到的地方,让人一站式体验各种特色美食和早餐文化。罍街还引进全省首家茶馆式剧场在早餐街开业,该剧场充分展示了传统相声、地方曲艺等传统文化的魅力,让人们充分感受最生活、最地道、最亲民的艺术形式,打造了一个体现合肥地域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综合平台。
四、罍街对于特色文化街区建设的启示
罍街自2013年开街以来,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先后获得诸多荣誉,已成为合肥市的新名片。笔者认为,罍街对于特色文化街区建设的启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理念创新是特色文化街区建设的核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特色文化街区建设是保留、彰显城市特色的重要内容,因而特色文化街区建设要着眼于历史文脉的传承、文化内涵的挖掘和文化價值的经营。安徽省周边发达省份的特色文化街区发展成熟,知名度高,合肥市的特色文化街区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就必须在发展理念、发展模式等方面进行创新。罍街在发展初期将特色文化街区与满足民生需求相结合,创新发展理念,围绕“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要求,将特色文化街区作为推动产业升级、丰富城市内涵、满足民生需求的重要抓手。罍街的一期、二期建设突出平民性、公益性,结合城中村和老旧巷道改造、城市环境整治,优先解决马路摊贩、困难职工和下岗职工就业问题。三期建设重点发展创意集市、创意制造、创新培训、创业辅导等业态,打造面向海归及高校毕业生的创客梦工厂,已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手工艺作品的聚集地,为每一个有梦想、有创意的年轻人提供了实现梦想的舞台。罍街创新性的发展理念为特色文化街区建设积累了经验。
(二)深度挖掘历史文化是特色文化街区建设的灵魂
从各成功案例可见,文化是灵魂和精髓所在,特色街区的文化既需要传承,也需要创新,传承立基,创新出彩。传承加创新,让人们更好地体验文化、感知文化,以文化带动消费,此类街区才有恒久的生命力。因此,特色文化街区建设应深入挖掘街区潜在的历史资源,保护历史文化,根据老街区文物点的文化内涵和街巷结构,利用具有代表性的古建筑,开发出展示街区历史风貌、人文景观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题场所,并贯穿成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传统文化展示体验线路。罍街正是突出了“罍”元素特色,以安徽出土文物“罍”为载体,寻找合肥记忆、安徽特色,深度挖掘“罍”文化,丰富了街区的文化底蕴和内涵。
(三)企划营销创新是特色文化街区建设的关键
特色文化街区建设除了在发展理念、发展模式、文化挖掘等方面创新外,企划营销创新是特色文化街区建设的关键。特色文化街区建设不同于其他城市设施建设,“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传统营销方式已经不适应现代市场的需求。特色文化街区在企划营销创新上整合各方资源的具体做法为:一是政府高度重视。在整个项目营销策划阶段,政府牵头,企业运作,召开新闻发布会。二是注重挖掘传统节日的丰富内涵,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如在腊八节、小年、端午、中秋、元宵等传统佳节里举行各式活动,放大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营销效果。三是加大新媒体信息化宣传力度。除传统媒体外,创新营销模式还充分利用O2O、B2C、C2C等网络营销模式,从微信、微博、官网、公交等多角度多方位扩大知名度。四是积极投身于公益事业,传播正能量。如捐助困难大学生、慰问劳模、解决瓜农卖瓜难问题等。
(四)政府政策引导是特色文化街区建设的动力
特色文化街区是城市建设的一部分,应统一于城市整体规划中并突出其特色。政府政策引导社会各种资源优化升级,让市场发挥基础性作用,具体做法为:一是协调解决现存的各种难题。如在土地利用方式、拆迁改造、政府补贴等方面出现的问题,政府积极地与各方面进行协调沟通,出台相应政策措施以保证特色文化街区建设的顺利进行。二是制定优惠扶持政策。即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对于特色文化街区建设的优惠政策,并结合本地区实际与财政收入,加大服务业领域专项资金对特色文化街区建设的支持力度。如加大对特色文化街区招商力度,加强对社会资金参与特色文化街区建设的引导,推动其投资市场化运作,利用市场机制多元化筹措资金,运用税收减免、资金补助和优惠贷款等多种方式吸引社会投资,培养龙头文化企业。三是保障资金运转。设立市级财政历史文化街区建设专项资金,运用补贴、贴息、政府采购、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方式加大对特色文化街区建设的投资力度。
(五)街区综合治理是特色文化街区建设的保障
特色文化街区建设要充分调动社区居民、自治组织、社会组织、专家学者等社会力量参与的积极性。探索多元主体参与街区治理,具体做法为:一是提升市民素质。如加强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借助传统节日组织各种主题活动,形成爱护文物、爱护街区的好习惯和文明出行的良好风尚,不断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形象。二是规范街区市场管理,统一形象。如街区经营人员统一服装,商户统一合法经营,努力打造干净、整洁的街区风貌等。三是优化街区绿化环境。改善基础设施,修整、翻建街巷,畅通道路,平整路面。结合文物古迹的修复,适当降低建筑密度,增加庭院绿化、街头特色小吃、文化活动等公共空间。四是做好街区亮化工作。街区人流量大,易形成夜市消费,对公园、商场、旅游景点、街道等人流量多的地方进行亮化,注重整体呈现效果,能够提升街区的整体形象。
总之,为使特色文化街区得到迅速发展,应从理念创新、文化寻根、企划宣传、政府引导、综合治理等多方面打破传统商业街区的管理模式,在政府指导下进行市場化经营,将地域文化、历史文物、旅游资源等多方资源有效整合,打造城市的文化名片。这样,才能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同提高,为人们提供新的休闲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张小稳.京沪深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建设经验对河南省的启示[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
[2]旺姆,吴必虎.拉萨八廓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发展居民感知研究[J].人文地理.2002,(02):128-133.
[3]丁绍莲,保继刚.传统商业街区风貌变迁的文化诠释——以中山市孙文西路为例[J].中国园林.2012,(01):53-56.
[4]王颖.城市文化特色街区旅游开发存在问题及优化对策——以南京夫子庙为例[J].江苏商论,2012,(08):114-117.
[5]苏静,陆林.城市文化街区功能演化研究[J].人文地理,2010,(02):70-73.
[6]刘伯英,黄靖.成都宽窄巷子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策略[J].建筑学报,2010,(02).
(责任编辑:牟春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