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教学中的问

    邓秀平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分享;问题设计

    一、体验式教学的定义与问题设计的意义

    体验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进程中有意识地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和特点,创造真实的或者模拟的情境或机会,使教学内容得以还原或再现,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在亲身经历中更好地理解所学到的知识。该教学方式主要强调学生是参与者而不仅仅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和旁观者,强调学生对知识的实际领悟和体会。由体验式教学的定义可以得知,体验式教学重视活动体验,活动设计的形式多种多样,有情景体验、游戏体验、角色扮演等。学生通过参与体验来达到改变认知、领悟成长的目的。

    在体验式课堂中,体验虽然很重要,但是升华体验,化感受为认知与行为的改变才是体验式课堂的最终目的。升华的关键,便是体验活动之后的分享,而这里的分享,笔者将其定义为学生对于体验的思考的交流,是一种情感交流,也是一种经验交流。青少年时期的成长除了自我了解,还需要通过同伴之间的彼此模仿学习、分享和回馈。体验活动后的分享能让青少年在与同伴交流的过程中,发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并从他人的成长历程中找到共鸣与自我成长的契机。分享主要是通过围绕主题活动,安排并设计问题来引发。问题来源于体验,同时又可以让体验得到升华。因此,体验式活动后的问题设计,既反映了活动设计者对于活动设置目的的表达,同时还体现了活动设计者对于体验式教学中主题活动设计的理解。下面,笔者通过一些课堂实例来谈谈体验式教学中分享环节的问题设计。

    二、问题的设计

    在体验式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接收者,而是引导者与主动学习者。因此,教师在面对体验活动之后的问题设计,不能过于直白或者直接通过活动来教育学生,需要根据主题互动和学生的体验一步步铺设,最终让学生通过自我思考,达到认知的领悟和行为的改变。笔者认为,体验活动后的问题设计,可以分“顺、透、化”三个阶段来探讨。

    (一)顺

    顺着活动进行问题设计,着重关注学生对于体验活动的感受以及自己在活动中采取的做法。参与过体验式活动的人,一定有一种很深刻的体验,那就是活动结束后,特别希望能与他人交流自己在活动中遇到的有趣、难过、开心等各种让自己有强烈情绪的事情。这时的交流多数是比较浅层的,集中于自己在体验活动中看到的行为、自己的表现和情绪等。因此,第一阶段的问题设计,必须给予参与者或者观察者一个发表内心体验和寻求同盟与共鸣的机会。有了第一阶段的分享,找到了与自己相似的同盟,参与者就能更好地打开心扉,放下内心防御,进入更深层次的思考与分享。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如何面对唠叨的父母时,给学生设计了一个唠叨妈妈不能理解女儿夜归的情景体验,部分同学参与角色扮演和情景体验,其他同学观察。在第一阶段的问题设计时,首先让参与者分享在角色体验的过程中,自己的做法与心情,然后再让旁观者分享令他们印象深刻的部分。这样一个浅层的分享,顺应了活动的主题,同时也打开了话题,让学生从活动做法与情绪体验开始分享,逐步深入进入下一个阶段——“透”,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二)透

    透过活动发现自身优势和自身可发展之处。通过上一阶段的分享,引导学生由外向内转换自己看问题的角度。第一阶段的焦点在于“我所看到的,我所感受到的”,那么第二阶段的焦点则需透过参与者看到的、感受到的指导自我认识。以一个如何面对、处理朋友之间的矛盾为主题的活动设计为例,在这个活动中,两名参与者要在绑着脚的情况下,分别在黑板的两端完成一幅教师指定的画,画得漂亮的为赢。活动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到竞争与合作的关系。通过第一阶段的分享后,这一阶段的问题可以如下设置:(1)作为参与者,你认为自己为赢得比赛做得好的地方是什么?(2)作为参与者,请想一想,假设活动重来一次,自己会不会有不同的做法,为什么?(3)作为旁观者,你看到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做得好的地方是什么,不好的是什么,为什么?(4)作为旁观者,如果由你来挑战任务,你会怎么做?通过这样一个问题设计,让参与者和旁观者去反思自己的优势,反思自己对于竞争与合作的认识。透过活动的初步分享来更深层次地反思自己的行为以及自己可以做出的改变和成长。因为第二阶段已经把第一阶段的浅层分享带入了更深刻的自我反思,那么最后一步就是要把自己的反思融入现实生活。

    (三)化

    化感想为行动,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任何体验活动的设计,最终目的都是能用以指导现实生活,改善参与者学习与生活的身心环境。因此,最后一阶段是整个分享的升华,也是分享的重点,前面两个阶段的分享都是为最后一个阶段做铺垫。仍然以如何面对、处理朋友之间矛盾的主题活动——竞争与合作为例,在这个阶段,分享的目的在于引导参与者和旁观者都能通过前两个阶段的分享来指导现实中的行为。问题可以如下设置:(1)问所有人,通过刚才的体验以及分享,想一想,现实生活中,你面对竞争与合作的态度是怎么样的?(2)说一说你的态度对于你与同学之间的相处有什么影响?(3)通过本堂课之后,想一想,日常生活中你做得好的方面有哪些?如果现在让你来看待和处理这些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和做法吗?为什么?这些问题的提出,目的是让学生能学以致用。笔者通过实践总结得出,第三阶段的问题分享,更适合小组讨论,小组总结,再进行全班或者大组别的分享,这样有利于一些值得学习的做法、想法、反思得到分享、交流,也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在分享中得到认可与进步。

    三、总结

    问题的设置只是好的分享的一个前提,教师对安排好的问题的提出方式,以及对于学生分享的回应同样影响着学生对更深层次问题的思考,这考验着一个教师的专业能力。因为,很多时候,分享的问题并不是写在纸上来让学生看,而是通过教师来提问。因此,教师不但需要有较高的专业能力,更需要有良好的观察力,能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及时提出。也由此可以得出,问题设置的阶段性是不变的,但问题的提出却可以根据教师在观察中看到的情况而改变,以更贴合学生的实际。

    体验式教学,考验着教师的应变能力、观察力、引导分享的能力、对问题的理解能力、对主体目标的把控能力。在这些能力上,笔者也仅是一个成长中的体验者,要本着一颗积极、投入的心,方能与引导的对象共同成长。

    (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山市桂山中学,中山,528463)

    编辑/王晶晶 终校/于 洪

相关文章!
  • 感受诗歌的美

    摘 要: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诗歌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诗歌阅读教学不仅可以带领学生感受语言之美,还能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 谈输出理论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

    曹荣海作为英语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语法学习向来都是英语学习难点。很多高中学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学习语法,但效果却不理想。当前

  • 论赫哲族鱼皮民间艺术在小学美

    高恒一摘要:赫哲族鱼皮民间艺术独特的艺术元素为小学美术教育课程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与可供利用的资源。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教师除了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