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许可德
没有问题就没有思维.问题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质疑,还能帮助学生从中探求新知、习得方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以此来吸引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梳理知识、提出质疑,最终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一、问题情境教学现状
在教学情境的设计中,运用问题情境,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在质疑“源问题”中生发出“衍生问题”,从而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当前的化学教学中,有部分教师将讲授的知识生搬硬套地放进问答环节中,虽有互动,但忽视了学生主体,互动流于形式,没有实际的效果;衍生问题缺乏合理性,无法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答疑解惑环节如同“走马灯”,过于简单的问题令学生应接不暇,过难的问题又挫伤学生的自信,令他们害怕学习.对话,离不开教师的有效引导与陪伴,教师要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点评阶段,教师可以多以鼓励、表扬的话语激励学生,让学生获取更多的自信心,但不要因为怕打击学生而都以“好话”来点评学生,这樣会让学生骄傲自满,无法真正地促进学生的认知提升.
二、激活思维,引发思考
学生只有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才会尝试着去探索和思考,才有可能迸发出灵感的火花.因此,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所学知识,教师要运用多样化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感知,吸引学生的参与,促使他们去探索和思考,让他们在快乐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为了实现这一效果,教师就要引导他们互动交流,为他们搭建平等、和谐的对话平台,让他们愿说、乐说,愿学、乐学.例如,在《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可以带领学生做“白纸显字与消字”“不怕烧的手帕”“魔棒电灯”等实验,让学生讨论交流,并让他们试着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行解释,最后教师再说出这些实验的原理,从而将学生带进化学的世界.又如,在《原子的结构》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播放上世纪60年代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的视频,并提出问题:“为什么原子弹的爆炸会产生如此大的能量?”从而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激发他们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问题,分层提问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能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让他们保持探索的热情.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需要教师深入研读教材、充分把握学情,依情设计源问题,这样才有助于学生在互动中探索衍生问题.如在《元素》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我们在电视节目中经常看到补铁、补钙的广告,这里的“铁”“钙”指的就是元素,缺钙易患佝偻病,缺铁易患贫血,那么缺什么元素会影响智力发育?缺什么元素会患大脖子病呢?通过这些问题,学生可以感受到元素与人的生命息息相关,从而积极查阅资料,了解相关知识.由此可见,教师只有以问激趣,以问引思,才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参与到问题的讨论和探索中.
学生之间存在差异,他们的基础水平不同,所以教师要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对后进生提出判断类题目,帮助他们识记基本概念、定理;对于成绩一般的学生要提出理解型的问题,帮助他们理解概念与定理;对于学优生要提出综合应用题,帮助他们整合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水平.
三、丰富教法,培育思维
单一的教法会使学生的思维产生局限,所以教师要拓宽教学思路,将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深入思考.如在复习“氧气”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改变过去板书、口述的做法,以生活中氧气应用的视频作为导入,带领学生复习氧气的化学性质.又如,在《水的净化》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作为导入,让学生说说诗中描述的是哪种物质(答案是水),水存在于哪些地方,这些天然水是不是纯的,河水、自来水、蒸馏水有什么不同……提出问题之后,教师可以同学生一起探索解决.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三种不同的水,让他们感受天然水中含有许多可溶或不可溶的物质,需要处理后才能供生活饮用,由此引入对如何净化水的思考,然后教师再用视频呈现自来水厂净化水的四种方法,让学生结合图片说说自来水厂净化水经过了哪些过程,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同学之间的讨论交流,了解水净化的过程.
总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平等、民主的交流氛围,以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促进学生的讨论交流,让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将学生的“学”与教师的“导”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深入,从而提升他们的综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