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漫卷西风:红军长征西征中的六盘山

    杨红星

    六盘山是我国最年轻的山脉之一,地处宁夏、陕西、甘肃三省交会之处,位于西安、银川、兰州三省会城市所形成的三角地带的中心腹地。六盘山脉基本呈南北走向,绵延近千里,为关中西北重要屏障,其主峰为宁夏固原原州区与隆德、泾源二县交界处的米岗山,海拔2,942米。六盘山古来即是人文荟萃之地,历史文化熠熠生辉。民国时期把元代开通的六盘山古道拓展为西(安)兰(州)公路,由此其军事、政治与文化地位陡然提升。[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六盘山,成为红军长征后期的关键枢纽和中国革命的圣地。1935年8月至1936年10月,长征和西征中的中国工农红军在这里高举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大旗,坚韧不拔、勇往直前,挥洒革命激情,开辟革命道路,拓展革命事业,壮大革命力量,书写了不朽的历史篇章。2016年7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宁夏考察时,首站即来到宁夏西吉将台堡参观三军会师纪念馆,并提出要缅怀先烈、不忘初心,走好新的长征路。在历史与现实的交响中,六盘山继续书写辉煌,记录着回汉民众团结奋进的坚定步伐。

    一、勇往直前过六盘

    根据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的资料可知,1935年8月,红二十五军率先进入六盘山地区,并于同年9月到达陕北苏区,与陕北红军共同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团。这一消息为徘徊中的中央红军传递了新的希望,注入了新的力量。9月27日,榜罗镇会议决定把党中央的落脚点放之于陕北,决定以陕北为基地扩充革命力量。榜罗镇会议后,中央红军开始向陕北挺进,10月初进入今宁夏南部的六盘山地区,在周密部署后准备翻越六盘山,以打开进军通道。在当时的情境下,六盘山是红军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必经之路,也是红军长征途中面对的最后一座高山,翻过此山,到陕北再无崇山峻岭阻隔。这一目标确定后,六盘山战役关乎成败大局。但当时六盘山的情况异常复杂,敌人的围追堵截似有不断加剧之势。为了阻止中央红军和陕北红军的胜利会合,国民党军队在六盘山一带驻守重兵,严阵以待。当时,国民党军毛炳文第二师李英部在六盘山西麓的隆德县城附近严密盯防;而东北军何柱国骑兵第七师门炳岳部陈兵于六盘山东麓的泾源县和尚铺一带;与此同时,毛炳文第八师陶峙岳部也在六盘山周边徘徊游荡,宁夏地方军阀马鸿宾部还率队在固原县城等地形成强力阻拦之势。此外,国民党军队又在西兰公路、六盘山以东的瓦亭、开城、平凉一带严密布防,形势异常严峻。

    面对强敌,红军避敌主力,在运动中灵活推进,连续突破敌军多路防线,最终成功脱险。据相关档案资料记载,1935年10月3日凌晨3时许,红军以三路进击的高昂姿态向前推进。其中林彪部所在的右路一纵队首先靠近静宁水岔地区,之后向四河、红寺一线挺进,并随时准备与县城方向之敌交锋。不出所料,3小时的行军之后,国民党派出的游击侦察团与红军遭遇,红军以雷霆万钧之势打退敌人。叶剑英部隶属于左路军三纵队,其行军方向为义岗川到会宁县的候川、陇西川等地,并准备迎击会宁方向之敌,此路红军未遇大股敌军,只在途中与小股民团有过短兵相接。彭德怀部所在的中路二纵队基本一路通畅,在成功躲过敌机的两次骚扰后,最终宿营于甘肃界石铺。[2]两天后的10月5日,中央红军离开界石铺等地继续向前,当天下午二、三纵队已经进驻公易镇、上村、新合庄、撒家湾一带;毛泽东、张闻天等中央领导随一纵队经显神庙、长尾河、团庄等地,当晚宿营于兴隆镇、单家集。第二天,毛泽东等人离开单家集后,继续与一纵队同行,中途经过新店子、什子路、杨家磨、黄河湾等地,是日晚宿营于毛家宅子。10月7日清晨8时左右,在主力部队登上六盘山后,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从驻地出发,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由东南绕隆德县境,沿小水沟前行,于下午14时许登上了牛头山。应该说,六盘山战役是关乎长征成败的重要枢纽,翻越六盘山既是军事策略的需要,也是当时情境下的重要战略要求。

    二、《清平乐》中不畏难

    中央红军翻越六盘山后,毛泽东写下了气壮山河的词作《清平乐·六盘山》:“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毛主席的这首词豪情满怀、气势磅礴,既书写了雄浑豪迈的六盘山,更歌颂了开天辟地的革命事业。它抒发了作者革命到底、直捣黄龙的果决的革命意志和革命必胜的乐观主义精神。长缨已在手,苍龙终受缚;二万长征路,长城好汉书。后来,几经辗转,这首词作毛主席手书的墨宝于1982年被中央档案馆收藏。结合红军翻越六盘山前后所遭遇的艰难险阻,不难看出,这种义薄云天的革命豪情其实是红军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的另类表达,是“风雨之后见彩虹”的革命历程的生动写照,是举重若轻的革命智慧和革命气魄的真实再现。六盘山的阶段性胜利来之不易,是党和红军团结一心、百折不挠的结果。但甘苦皆化之于对未来革命的无限期许,革命之路,路在脚下;革命之希望,在于矢志不渝,奋斗不息。

    毛泽东为什么会在《清平乐·六盘山》中抒发如此澎湃的革命豪情呢?又为什么在翻越六盘山后有笃定革命必胜的信心呢?当然并非空穴来风,这与六盘山本身的自然特征、文化特质和六盘山战役的重要地位和价值有着密切关联。首先,六盘山具有卓尔不群的文化标签。六盘山区域曾为“伏羲故里”,是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历史上中原文化、草原游牧文化与西域文化的交汇处,是丝绸之路东段北道的咽喉要冲。在长征的漫漫征途中,六盘山以其独特的钟灵造化和历史底蕴而成为一个别具一格的自然文化符号,于是征服六盘山不仅仅在于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而且是一种内在力量和信心的获得,有着一种不同凡响的象征意义。征服了六盘山,可以高唱“不到长城非好汉”;掌握了这一文化高点当然可以豪情满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再者,六盘山古来即是“秦陇锁钥”之地,大散关与萧关镶嵌于南北两端。六盘山“山川险阻,旁扼夷落,中华襟带”,险峻奇绝。“峰高华岳三千丈,险居秦关百二重”。六盘山历来即是兵家必争之地,金戈铁马,刀光剑影。西周时期,北方猃狁民族曾在此与周王朝大动干戈。此后秦始皇、汉武帝都曾出巡此地并建立要塞。盛唐时期又专设六盘关,使之成为西域与中原的重要屏障。蒙元时期长期经略六盘山,成吉思汗曾驻跸于此并命陨于斯,其后继者在灭金亡宋过程中更是将六盘山打造成牵动蒙古统治中枢与西南战局的军事纽带。正因如此,如是神秘而富有传奇色彩的六盘山在重兵围堵的情形下本身就是对红军胆识和智慧的一次重大考验,能否通关脱险,关键在于是否具有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和不畏艰险的胆魄与雄心。历史已经证明,壁立千仞也挡不住红军的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由是才出现了“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的壮观场面。

    此外,从长征的整体进程来看,六盘山是红军长征最后阶段的重要关节点,得失成败关乎全局。因六盘山是红军长征所翻越的最后一座高山。如今回望红军长征史,六盘山是红军长征的最后一个天然屏障,越过即柳暗花明,长征胜利在望。六盘山也是一次关键性战役,一次关乎长征命运的决战。1935年中央红军翻越六盘山后,十余日之后即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北吴起镇,同红十五军团会合,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力量有了新的落脚点和战略基地。至此,中央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长缨在手,缚龙有期。

    三、三军会师西征险

    翻越六盘山之后,中央红军于1935年10月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但就红军整体而言,长征并未结束。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3+1”式的长征,其中的“3”是指中央红军(即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1”指的是红二十五军,其中红二十五军在到达陕北后与红一方面军合并。因此红军长征的完全胜利也应是“3+1”式的胜利,应以最终的三军会师为重要标志,这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时空坐标定格在1936年10月的甘肃会宁和宁夏西吉将台堡。[3]无论是甘肃会宁还是宁夏西吉,都属于六盘山区域和六盘山文化圈,都是六盘山精神的重要承载。

    为策应红二、红四方面军北上,为红军三大主力实现会师创造条件和扫清障碍,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策划和部署了西征行动。1936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一军团和十五军团组成“中国工农红军西方野战军”,由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委,开始了继东征之后著名的西征。

    按照党中央和中革军委的战略部署,西征红军运用灵活策略一路攻城夺寨,至1936年10月初基本扫清了六盘山地区特别是静宁、会宁地区的重重障碍,控制了界石铺至会宁的百余里地段,为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北上打通了道路,赢得了地域空间。与此同时,红二、红四方面军也克服重重障碍,积极向预定会师区域挺进。1936年10月9日,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到达会宁县城,实现了与西征红军的胜利会师。10月22日,红二方面军在今宁夏西吉的将台堡与西征红军一军团二师成功会师。[4]至此,继红一方面军之后,红二、红四方面军也胜利地完成了长征,红军三大主力历经两年的艰难困苦、浴血奋斗,终于全部胜利会师,[5]为开辟新局面和巩固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三军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的胜利完成,从而成为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中央为庆祝一、二、四方面军大会合通电》中指出,三大主力红军会师后,已经进入抗日的前沿阵地,这无论是对于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还是对国内政治关系的发展,都将起到举足轻重的决定作用。三大主力红军的会师,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集团消灭红军的阴谋破产,极大地增强了全国各族人民抗日救国的信心。[6]红军长征历经两个寒暑,跨越15个省市,进行了600多次重要战役战斗,渡过了近百条江河,征服了约40座高山险峰,经过了10多个少数民族地区。长征的艰苦卓绝在人类历史和战争史上是极其罕见的。

    红军的三大主力会师,让蒋介石集团为之震惊。他们不顾民族危亡和中共正确的抗日主张,迅速调集二百六十个团的优势兵力,妄图乘红军立足未稳之际进行强势围剿。国民党军队制定了“三面夹击”的计划,意欲从东、南、西三面打击会师后的红军。当时的静宁、会宁地区是敌人的严密布防地带,他们集中了五个军的兵力,分四路向北进犯。一路是敌三十七军毛炳文部,一路是第三军王均部,另两路分别为胡宗南主力第一军四个师,以及东北军第六十七军王以哲部和骑兵军何柱国部。尽管面临强敌如林的危境,红军采取正确战略战术,仍然以最小牺牲换来了最大胜利,成功化解了艰难的处境。值得一提的是,1935年11月,会师后的红军取得了山城堡战役的胜利,“对于稳定和开拓三大红军主力会合后的陕北新局面有重大意义。”

    四、理想信念高于天

    长征是伟大的革命史诗,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清平乐·六盘山》是这一伟大史诗的生动书写。“毛主席诗词是无产阶级革命理想和革命精神的艺术结晶,是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为共产主义而斗争的嘹亮战歌。”[7]毛泽东在《清平乐·六盘山》一词中,恰当地反映中国革命斗争的蓬勃生机,弘扬了摧枯拉朽的革命力量,同时也表达了对新民主主义革命事业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在这一内涵丰富的伟大作品中,毛泽东将革命现实与革命理想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从中国革命所处的环境出发,正视现实困境和复杂形势,又从时代的高度高瞻远瞩,把握错综复杂的社会变迁,把革命理想融化在社会现实当中,站在历史和现实的结合点上指出中国革命的光明前途。一句“不到长城非好汉”,抒发了兼具革命家与浪漫诗人双重身份与气质的作者的坚韧不拔的革命追求和远大理想抱负。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山河破碎,民族危亡,“何时缚住苍龙?”表达了毛泽东同志收复河山、重整家园的战斗激情。这样的宏伟志向,鲜明地体现了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理想光辉,生动地展示了其崇高的理想追求。[8]

    三军会师并不代表中国革命从此走向坦途,敌人依然强大,周遭环境仍然危机四伏,但红军“有坚定不移的共产主义信仰,有为全国工农大众翻身解放的迫切追求”。[9]三军会师更坚定了党中央和红军革命必胜的信念,这是革命胜利最恒久的原动力。红军在危境中成长,克服千难万险终取得阶段性胜利,这是红军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和“万水千山只等闲”的大无畏英雄气概的集中反映。在长征胜利之时,红军军事力量已不到三万人,不足长征前的十分之一,无数先烈在长征中书写了不屈不挠的慷慨悲歌,长征的胜利,不仅是这三万人最终的胜利,也是所有红军将士的胜利,是坚不可摧的革命理想信念的胜利,也是包括六盘山精神在内的中国革命精神的胜利。

    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一部伟大的革命英雄主义的史诗。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言,“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传奇经历是人间奇迹,“是靠着对党和在党领导下在中国实现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10]红军长征向全中国传播了革命信念,在全中国范围内孕育了革命的火种,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六盘山是红军长征的福地,是中国革命的里程碑,六盘山精神的坚韧品质,彰显着理想信念的光辉,书写着奋勇拼搏的革命意志。

    *本文为201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专项任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叙事教学的理论与实践”项目(项目编号:15JDSZK048)的成果。

    参考文献:

    [1]薛正昌.成吉思汗与六盘山——兼论成吉思汗病逝地问题[J].西夏研究,2014(3).

    [2]赵雄飞,崔晓明.漫漫征途过雄关——纪念毛泽东长征路过静宁至六盘山[J].档案,1993(6).

    [3]石仲泉.红军长征和长征精神[J].中共党史研究,2007(1).

    [4]李喆.关于红军西征几个问题的再认识[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6(1).

    [5]邵予奋.党史中鲜为人知的重要史实——红军最后会师于将台堡[J].宁夏画报,1996(5).

    [6]潘富盈,王德孝.红军西征述略[J].西北师大学报,1983(3).

    [7]陈惇,何乃英,李修生.崇高的理想伟大的诗篇——毛生席诗词学习体会[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77(5).

    [8]薛正昌.气壮山河的诗篇雄浑豪放的艺术——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词及其手书长卷[J].固原师专学报,1994(4).

    [9]萧克.发扬红军长征精神加快中西部开发[J].中华文化论坛,1996(1).

    [10]杨得志.横戈马上[M].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85:161.

相关文章!
  • 基于企业文化的国企思想政治工

    陈广梅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4-081-02摘 要 新形势下,党对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

  • 一次为中国革命延续火种的伟大

    朱强今年11月12日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在孙中山先生早期的革命生涯中,有一段流亡海外的经历,这段经历见证了

  • 周强:在县域治理中发挥好司法

    大数据时代,司法案件运行情况成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法院将海量案件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从刑事案件判断治安状况,从民商事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