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病混合感染对临床诊断的影响分析
田松祥
摘要:对猪病混合感染的主要影响及原因进行总结,根据猪病的主要流行特点,总结了猪病混合感染的常见方法和思路,为猪病混合感染防治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关键词:猪病;混合感染;临床诊断;流行特点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5)12-0029-01
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猪病的发生大都是多种疾病的混合感染,给疫病的防控增加了难度,给养殖户带来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混合感染在猪病中比较常见,一旦暴发疫情,将对猪养殖产生较大影响。针对猪病混合感染,临床要加以重视,并在此基础上对致病因素进行分析,进而制定猪病混合感染防控策略。
1 猪病混合感染的严重影响
混合感染症状表现复杂,虽然和单一病原之间存在某种密切的联系,但是在病理变化及感染程度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性的。针对混合感染,若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或处理不当,则会错过最好的治疗时机,进而无法发挥最佳的治疗和防控效果。不仅如此,还会给养殖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1]。
2 猪病混合感染的主要原因
2.1 养殖方法落后
很多养殖场往往只关注猪的生产管理,忽视养殖场的消毒、隔离等工作,且免疫流程不够规范。同时,很多养殖场空间分配不合理,导致生猪活动空间逐渐缩小,且环境差、通风条件不良,为疾病发生留下安全隐患。另外,部分养殖场的猪舍季节性温差较大,加之生猪养殖户盲目加大疫苗使用的剂量,甚至存在抗生素滥用现象,这些也是造成猪病混合感染的主要因素[2]。
2.2 疫病种类增多
随着我国生猪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和国外种猪的引入,打破了传统圆环病毒、蓝耳病毒、流感、喘气病、传染性胸膜肺炎等猪病的格局,这些外源性传染病的大量滋生,导致很多异地病原在生猪养殖场内蔓延,进而引发严重的疫情,给养殖者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3 猪病混合感染的防控对策
3.1 猪病混合感染的流行特点
首先,在老疫病未彻底消除的同时,新的混合感染疫病不断增多,如猪增生性肠炎病、多系统衰竭综合征、仔猪黄痢、流行性腹泻等。多种病原造成的混合性感染,不仅给临床诊断带来困难,也会影响到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3.2 改善养殖场环境,加强日常管理力度
作为生猪养殖场的管理者,要重视养殖场周围的环境建设。首先,制定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和措施,并对免疫流程进行规范。与此同时,对养殖场内部空间进行优化,为生猪提供良好的活动空间。加强对养殖场的日常管理,定时为猪舍进行通风处理,有效控制混合感染疫情的扩散[3]。另外,要对猪舍的季节性温差进行调控,发现温度不合理时,要及时进行调节。发现疫情后,养殖者要尽快查找原因,并做好处理工作的配合。针对疫苗使用剂量,要科学合理,同时避免出现抗生素滥用的现象,为进一步预防和控制猪病混合感染夯实基础。
3.3 增加检疫流程,做好无害化处理
针对外引种猪问题,引种前进行实地调查,确定无疫病才能购进。同时,生猪调运时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对新引进的猪应隔离观察15d左右,确认健康后方才混群。对于养殖场管理者来说,坚持自养自繁、避免外购种猪非常必要,如此一来,既可充分减少疫源外入,也能进一步减少其对养猪场环境的破坏程度。对于生猪疫苗注射问题,除了要坚持“一畜一针”原则,还要防止出现共用针头现象。一旦生猪养殖场发生比较严重的混合感染疫情,首先要对猪舍执行全面消毒,并对其进行隔离。根据相关规范和要求对病猪做好无害化处理,避免混合感染疫情扩大。
3.4 转变传统养殖模式,树立科学饲养观念
养殖场要根据自身的发展实际,不断对传统养殖模式模式进行创新,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新型管理制度,有效应对粗放式管理方法的制约[4]。同时,为进一步改善生猪饲养环境、提高生猪养殖过程中其自身的免疫力,要混合感染进行有效控制。为此,养殖场管理者要重视生猪疫病混合感染现状,从防疫方面加大力度。
4 小结
综上所述,对于生猪养殖场在遵守防疫法相关规定的同时,尽量减少外购种猪,并做好猪舍内部管理工作。在实际工作中,要不断强化混合感染的防疫措施,当发生大规模猪病混合感染时,要做好无害化处理。根据实践经验认为,重视日常管理也是减少猪病混合感染发病率及传染的主要方法。与此同时,管理者要关注养殖场和猪舍的常规消毒情况,并养成良好消毒、隔离习惯,进一步对防猪混合感染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进行强化,为生猪养殖场提高自身经济效益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淑清.猪圆环病毒2型和副猪嗜血杆菌4型混合感染致病性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1.
[2] 赵福义.某猪场猪链球菌感染病例诊断及防治[D].长春:吉林大学,2014.
[3] 刘月月.鲁中地区猪高热性疾病主要发病情况调查分析及免疫防控措施的研究[D].山东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3.
[4] 吕家翔,吕连会,朱志华,等.猪病混合感染对临床诊断的影响[J].吉林畜牧兽医,2013(12):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