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的四维度信用体系构建

王维平 靳永茂
〔摘要〕 信用体系构建是信用经济时代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维系虚拟经济合理发展的关键举措,其构建是一个系统性过程,可以从政府、社会、企业、个体四个维度展开对信用体系的构建。政府是信用体系构建的主导,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和市场信用信息体系建设,加强信用法律制度建设力度,确保虚拟经济有序运行。社会是信用体系构建的中介,要推进社会信用中介行业协会或组织的发展,发挥优秀文化的育化作用,开展全社会诚信教育实践活动。企业是信用体系构建的重点,要积极推进企业同金融机构的联动发展,加强企业内在信用品质的培育,加快企业外部信用环境的打造。个体是信用体系构建的关键,要加强个体信用教育,着力推进金融管理人才信用建设力度,加快个体信用品质的培育。
〔关键词〕 虚拟经济,实体经济,信用体系
〔中图分类号〕F1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175(2018)06-0082-07
德国经济学家布鲁诺·希尔布兰德(Bruno Hildbrand)曾依据人类交换方式将社会以信用取代货币为主导的经济发展阶段称为信用经济时期。这一时期在信用核心元素的推动下,现代经济生活的主流从制造业领域转移到金融业等虚拟经济发展领域。在信用经济时期,经济的协调发展关键在处理好虚拟经济同实体经济的关系问题。虚拟经济是信用经济时代经济特征的重要体现,是经济发展的一种客观存在形态,其同虚拟资本关系密切,是以虚拟资本的金融系统为依托而展开的较为独立性的循环运作,是“虚拟资本的运行形态及其规律” 〔1 〕68。虚拟经济的存在及发展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但它的发展是建基并服务于实体经济的。两者关系的合理处理关系到经济社会的有序发展,更关联着世界经济发展秩序的有效维持。资本主义周期性金融危机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折射出的问题就是虚拟经济同实体经济关系处理的失当。除了根本性制度因素的制约,信用对这一关系运作的危险趋向起着关键诱导作用。众所周知,信用在虚拟资本及虚拟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它为社会生产方式的历史进步提供关键动力。然而,信用作用的合理体现并非自动生成,如若任由其自主扩展,信用必将在资本导向中走向滥用并孕育出危机,信用对经济发展的调节作用将逐渐异变为虚拟经济过度扩张并最终同实体经济彻底分离的帮凶。因此,要规范信用关系以维持经济社会的有序发展,就要在根本制度保障的前提下,合理构建信用体系。同时,也只有在虚拟经济同实体经济关系协调运作过程中,信用制度的成效性才得以彰显。就此而言,虚拟经济同实体经济协调发展是信用体系构建的重要目的和有效性基础。在当下开放型经济发展中,市场经济即为信用经济,其虽不具有制度属性,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却具有制度优势。它能够克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根本制约良好信用关系发展的限制,回归信用同制度并行不悖的发展状态。信用体系的构建既有赖于强制性举措的实施以有力规范信用行为,如信用制度,即“通过法律与经济手段,规范受信方的信用,保证施信方的信任的安全的一种制度,其目的是为了促进信任行为(包括投资、赊欠、借贷、授权等)的实现” 〔2 〕。信用制度在经济发展中起着规约主体行为及关系的关键作用,其存在能够有效提升对虚拟资本合理发展的保障度,进而有效防范经济衰退及金融危机的发生。同时信用体系的构建也离不开非强制性举措的运用以逐渐涵养信用行为,如社会诚信文化氛围的营建等。因此,信用体系的构建是一个系统性过程,需要多方合力共同推进。
一、政府维度:信用体系构建的主导
政府是信用体系构建的主导。政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引导、调节和保障经济有序运行的重要作用,尤其处于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整体调控作用深刻影响着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市场经济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形式,虚拟经济的历史存在又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不断适应虚拟经济的发展趋势,加强对资本的引导及监管力度,才能在全球经济发展大潮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信用经济是市场经济发展的突出特征,在虚拟资本作用越發凸显的当代,对信用体系的建构就显得尤为必要。进入新时代,市场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因信用缺失导致经济损失、资源浪费等挑战依旧严峻,尤其是金融全球化背景下发达国家信用滥用致使虚拟经济过度膨胀而诱导金融危机给后发国家以加强信用建设的深刻启示。因此,在继续大力深化金融改革的背景下,政府要加强信用监管制度的构建和完善,充分发挥政府在促进虚拟经济适度发展、加快信用信息体系构建以及加强信用制度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一)加快金融体制改革,促进虚拟经济适度发展
信用同虚拟资本的发展紧密相关,前者在经济运行中体现为一种经济关系,后者的运作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前者发展关系的承载。信用同虚拟资本在经济发展中呈现出互动性运作轨迹,也就是说,信用的发展程度同虚拟资本以及虚拟经济的发展程度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正相关联系。因此,虚拟经济的发展程度也会影响信用行为及信用关系的合理建立。虚拟经济发展不足与过度都对信用关系的建立具有负作用,只有虚拟经济同实体经济协调发展,才能有效推进信用建设进程。在虚拟经济发展初期,丰富性及创新性欠缺的金融衍生品制约信贷活动的正常开展,在信贷选择性及金融产品市场竞争力不足的同时,还为金融垄断以及信用风险的存在提供了条件。因此,虚拟经济的发展构成了信用关系建立并完善的重要前提。当下,我国虚拟经济发展程度远不及发达国家,相比发达国家虚拟经济的过度发展,我国虚拟经济发展显现出的状态是相对不足,虚拟经济在经济合理运行范围内尚存在较大发展空间。面对现状,促进信用体系的构建,首当其冲要加强虚拟经济的发展。首先,要加快金融体制机制改革进程,消除制约虚拟经济发展的不合理制度因素,适当扩大金融产品的市场准入,积极借鉴发达国家金融发展中的先进技术及经验。其次,要加大金融衍生品的市场开发力度及创新程度,提升虚拟资本的市场化程度,积极为经济主体及投资者提供丰富的金融产品及投资项目。再次,要把控好虚拟经济的发展程度,将虚拟经济的发展度同实体经济的承受力有机融合。信用关系有效性的关键保证及体现是虚拟经济的合理发展,即只有在虚拟经济同实体经济协调发展的运作中,信用的经济活动效应才得以充分展现。然而,虚拟资本的逐利冲动不会在优势制度中自动抑制或消失,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的持续存在为经济风险的产生埋下隐患。金融机构为追逐私利不惜盲目授信,将信用主体的负债率大幅提升,更多投资就随之涌向证券等金融市场,导致虚拟经济过度扩张,给实体经济的存在及发展构成威胁。在此现实发展背景下,要合理把握政府同市场的关系,加强政府对资本运作的有效监管力度,确保资本在合理范围内运作,推动虚拟经济适度发展。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指出的:“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同时要“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3 〕34,在确保实体经济基础性地位的前提下带动虚拟经济发展,这是虚拟经济适度发展的同义表达。
(二)加快市场信用信息体系建设,促进虚拟经济发展中信贷行为有的放矢
信用关系的维持离不开对信用信息的有效掌握。信用经济时代,市场主体进行经济活动,在信用关系建立之前,授信者首先要对受信者进行信用评估,然后决定信用关系的建立与否。这是经济活动中避免失信的关键环节,良好的信用记录也往往是信用关系得以维持的重要原因。然而,此环节的核心在于信用信息的对称。信用信息的不对称是经济行为中失信现象持续存在的主要原因,在经济主体历史交往信息缺乏且现实信用信息获取困难的双重阻力下,信用关系的建立往往具有较大风险。影响较深远的“次贷危机”发生的直接原因就是金融产品对信用真实信息的深层次掩盖,以致环环相连的金融系统间对信用低下的抵押物不断虚拟化,最终信贷无力偿还,资金信用链断裂,危机产生。当然,危机的产生不能忽视虚拟经济的过度扩张,但即使在虚拟经济适度发展的态势下,对信用信息的准确及时掌握也显得非常重要。一则虚拟经济同实体经济协调发展的状态保持需要信用信息对称状态的跟进;二则虚拟经济的适度发展提出信用信息对称的要求。2014年,国家层面的首部关于信用体系建设的规划,即《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发布,其中对信用信息提出要求,指出到2020年要促使以信用信息资源共享为基础的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基本建成 〔4 〕。这也充分体现了信用信息共享在经济交往中的重要性。“普惠金融”也是基于信用信息共享,追求信贷投放精准性目标而提出的要求。因此,信用体系构建过程中对市场信用信息的有机管控就显得十分重要且必要。首先,要加强金融行业统一征信平台建设与服务,加快信用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及完善进程,促进金融机构间信用信息的互换共享,为虚拟资本在经济活动中的有效运作提供条件。其次,要加强市场重点行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建设,借助大数据时代发达的信息处理技术大力提升行业信用数据的精准化及有效性,促进信贷业务精准性投资的顺畅。再次,要加强适当政务信用信息同银行等金融机构信用信息的联动合作,进一步提升市场经济主体信用信息参考的全面性,为市场信用关系的持久性准备条件。最后,要加强对市场信用信息经营的合理规划,避免因信息垄断而出现信息造假,最终扰乱金融市场的现象。与此同时,一方面市场信用信息的开放还要按规则进行,切实规避信息开放同隐私权的冲撞,为信息的查询限定权利范围,比如杜绝合法信用交易等金融业务或法律规定之外的市场主体资信调查等,能够妥善化解可能或已经出现的矛盾;另一方面,要将优势价值信息的充分流动及有效利用作为对信息使用程序及付费等规划时的主要参考指标,以促进市场秩序的有效维持。总之,在掌握市场经济主体资信状况的基础上选择信用关系的建立,能够很好地规避信用关系建立的盲目性及资本投资的盲从性,从而不断维系虚拟经济同实体经济的协调关系,有效地预防虚拟经济发展中危机的出现。
(三)加强信用法律制度建设力度,确保虚拟经济有序运行
法律是信用体系得以构建及有效运行的有力保障。法律的强制性能够为市场经济中信用行为的建立、运作及维持提供强有力支持。信用经济时代,经济交易活动的开展过程,同时也是信用关系的构建过程,其中信用评估、信用建立及信用履行作为这一过程的基本环节,其有效性的保证离不开信用法律制度的存在。试想,在经济活动中,如果加强对信用法律制度的构建,加大对失信主体的管制力度,并掌控好虚拟经济同实体经济发展的节奏,确保两者关系的协调运行,信用危机是会大幅减少的。这同时就是市场经济交易成本理论的内涵所在,如果失信行为的代价小于其收益,那么失信行为就会存在;反之,失信行为将会明显减少。“虽然我国的《民商法》《经济法》《民法通则》《合同法》等法律法规都涉及到了信用问题,但都没有对信用信息的采集、公开等关键问题作出具体明确规定。” 〔5 〕因此,要加强信用法律制度在信用活动开展进程中的有效性建设。首先,要加强对信用信息获取途径、方法及范围等方面的规范及立法,为经济主体在市场运作中对信用信息的合理获取及公正评估提供便利。其次,政府要以市场经济运作中出现的信用问题为导向,将市场主体建立的信用授受关系在法律层面进行加强和完善,明确经济主体在信用关系中的权利义务,加强经济主体的契约意识。再次,政府要加强和完善对失信行为的法律建设,在信用奖惩评估机制构建的基础上,提升违约成本,加强信用履行度。同时,政府还可以在法律之外对失信行为进行经营性处罚等行政性处理。因此,政府要提升立法的合理性和及时性,确保经济活动中信用关系的有序存在,有效维持并规约虚拟经济的合理发展。
总之,政府主导信用体系建構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的特色优势,它在根本确保虚拟经济同实体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上,主导经济社会发展中信用体系的构建,为经济活动的持续展开发挥引领作用。
二、社会维度:信用体系构建的中介
社会是信用体系构建的中介。社会出于其自身涵盖面广、潜在影响性强等特征,在信用体系构建中置于联通政府及市场经济主体等的中间环节。社会的中介定位从社会信用组织及社会环境氛围等因素在推进信用体系构建中的作用层面入手考察。社会中介信用组织能够对政务及非政务信用信息进行有效整合,促进生产信用信息的全面性;社会信用文化氛围的形成是推动信用体系构建的软约束,能够就长远意义上发挥其对信用关系维持的潜在作用。社会信用信息的有效整合及社会信用文化的内在涵养推进信用体系的构建,为信用社会中经济的协调运行准备条件。因此,社会作为信用体系构建的中介,要加强社会信用组织对信用服务质量的提升,加快推进社会信用文化的培育,加大对社会诚信风尚实践养成的推动。
(一)推进社会信用中介行业协会或组织的发展,提升信用服务质量
社会信用中介组织机构是为经济活动中信用行为的需求而建立的信用服务机构,其涵盖金融中介机构、征信机构、信用评级机构、信贷担保机构、服务资质认证机构以及其他信用服务机构。社会信用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是“联系政府和企业的自律性组织,肩负着行业服务和自律管理的重要职能,具有联系、影响广大会员单位的特点,以行业协会商会为切入点推进信用建设,对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既是行业协会商会发展及管理的重要方式,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也担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6 〕行业协会等社会信用中介组织的建立,不仅能够预防或打破信用服务业垄断的不利局面,激发征信中介机构间的竞争动力及活力,从而为经济活动提供优质信用服务,将信用服务业不断推动向前,而且有政府宏观层面的调控进行积极引导及保障,各社会征信机构能够在此基础上形成潜在监督体系,共同推进社会征信中介机构在对信用信息的收集、筛选、评估、传递、运用等一整套环节中的重要作用。同时,社会信用中介组织鉴于其自身具备的规模效应及对信用信息的专业化处理,能够有效应对信用交易中由于信息不对称所致的“逆向选择”“道德风险”等失信问题,正如卢曼所言:“通过社会分化,角色分离,交往屏障以及信息控制——简言之,通过社会组织,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防止这种风险。” 〔7 〕19因此,要加强和完善社会信用中介机构的建设。首先,要加强社会信用中介组织的合理化发展,既能够有效提升中介信用机构在信用业务交流中的统一程度,又可以避免信用中介组织在资源上的重复以致浪费。其次,要加强社会中介信用组织社会化发展,在积极同其他社会组织的交流中形成互补效应,并进一步构建社会监督机制,在他律的社会环境中加强组织自律建设,不断提升社会中介信用组织的服务质量。再次,要完善政府在中介信用组织建设中的指导及保障作用,积极促进社会中介信用组织朝着组织规范、运行有效、资源共享、开放自律方向发展。立足新时代,信用经济发展如火如荼,确保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协调发展成为经济社会有序运作的重要任务,“缺乏这种责任性机构或它们没有效率则会向行动的任意性敞开大门” 〔8 〕167,彼时信用危机又将如影随形。故此,社会中介信用组织的加强建设及完善也成为信用建设的重要依托。
(二)发挥优秀文化的育化作用,推进信用文化的社会养成
社会信用文化侧重对经济主体内在诚信品质的培育及提升,是信用社会建成的内在约束和指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优秀传统文化启示信用的可贵,进入现代信用经济时代,虽然信用内涵有所出入,传统人际间信任逐渐向非人际信任、制度信任等形式转变,但交往的实质依旧是信任。现代市场经济中的契约精神,归根结底是信任在支撑。因此,要加强对社会信用文化的培育,加大对信用文化内在理念的积极弘扬。信用环境构建及信用氛围营造能够提升社会的诚信素养。首先,要加大对优秀传统文化中信用精粹的汲取,用优秀传统文化涵养诚信品质、提升内在修为。其次,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优越性,在全社会积极宣扬核心价值观,营造诚信为本的社会氛围,涵育社会信用文化。再次,要加强社会公德教育,增强社会诚信自律意识,使讲诚信守信用逐渐成为大众的生活习惯。在金融全球化逐渐深入的时代背景下,市场经济的逐利本性以及西方一些腐朽思想的影响诱使自私背信等违背伦理道德的现象一再出现,扰乱市场秩序,使虚拟经济发展中出现市场授信的盲目性及还贷周期的延期性,甚至导致银行呆账坏账的时常出现,这就影响了实体经济的发展进程,出现虚拟经济同实体经济发展的不协调。因此,面对虚拟经济发展中的严峻挑战,将优秀文化同时代发展相结合,将传统道德伦理同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相统一,以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好地防范金融风险、应对金融危机,持续推进经济的协调发展。
(三)开展全社会诚信教育实践活动,形成社会崇尚诚信的良好风尚
以文化人,沁人心脾,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社会信用文化教育促使诚信价值观深入人心,但要推进信用行为在具体经济生活中得以体现,尚且需要具体社会实践的不断培育和养成。首先,要加强信用文化同社会具体领域的实践结合,在现实生活中推进诚信行为的普遍化,促进人与人之间信任度的逐步提升,不断推进社会诚信风尚的养成。其次,要加强全社会信用典型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大众媒介积极传播守信典型案例及信用模范人物,加大榜样引领社会风尚塑造的力度,推动社会潜在诚信意识向信用行为过渡,从而逐渐养成社会信用文化。同时,还要加大对信用反面典型的社会曝光,催生社会信用舆论场的形成,使背信弃义成为社会嗤之以鼻、千夫所指的不屑行径。再次,要加强信用法律法规在社会中的普及度,加深社会对经济交往行为信用底线的明晰,减少违约失信现象的发生。当诚信上升为社会风尚,社会内在自觉将形成经济活动中信用交易行为恪守诚信的督促力量,信用运作模式将在信用内在自觉及外在强制的双重力量推动下持续作用。现代经济活动中诸多失信行为并非对信用道理的无知,而是多出于诸如逐利欲望、监督缺场等因素的诱导及纵容。其中,经济主体内在信用自觉的薄弱无疑是主要因素,经济活动中诸多因失信行为导致的发展失衡现象多源于此。因此,在全社会形成崇尚诚信的社会风尚,对经济活动中信贷行为的合理性引导起着关键作用。
总之,信用体系构建的社会维度在虚实结合中不断推动信用中介机构的完善、推动社会信用文化的养成,为信用经济时代信用关系的持续作用及信用体系的有效构建提供了重要条件。
三、企业维度:信用体系构建的重点
企业是信用体系构建的重点。企业是现代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其顺畅运作是经济发展程度评测的重要标准,信用关系的长久维持又成为企业持续运作的核心指标。在经济活动中,如果企业信用低劣,将会发生一连串经济灾难,银行的贷款质量随之下降,大量银行呆账坏账紧随发生,银行资金难以回流,资金无法如期周转,这使银行在高收益诱因下提升利率,而为银行高利率买单的资本往往存在信贷质量及运行可行性问题。同时,问题信贷又挤占了实体经济发展的资金空间,进一步加剧了虚拟经济偏离实体经济发展的程度,使经济失衡状态更加严重。当信用膨胀导致经济泡沫破裂,系列经济效应将逆向而动,信贷抵押物在虚拟资本价值回归后大幅缩水,银行也难以回收利息及本金,高利率的问题信贷加重了银行呆账坏账的程度,虚拟经济过度发展引发经济失衡终究招致危机。随着金融市场的连锁反应,系统性金融风险就发生了。可见,企业作为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主体,其信用的优劣将直接决定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局。因此,加强企业信用体系的构建成为推进信用发展的重中之重。企业以盈利为目的,在着力发展虚拟资本的同时,应自觉守护实体经济发展的承载界限,提升企业内在信用品质,改善企业外在信用环境,把企业资本的扩张限制在合理信用关系所接受的范围内,确保信用关系在企业经营中的正常维持。
(一)积极推进企业同金融机构的联动发展,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企业是经济活动中实体经济发展的具体承担者,同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联动发展是实体资本同虚拟资本、实体经济同虚拟经济协调交融发展的现实展现,也是经济合理发展的迫切需求。两者的联动发展能够便利实现彼此信用信息的共享,显著提升信贷信息的对称水平,增进经济活动中信用关系存在的时效性。首先,要持续加强企业同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联动发展,规范彼此间的业务合作。在具体联动中,彼此都可以参与各自运作的投资项目,在信用信息彼此交汇基础上积极运作发展。其次,要继续拓展企业同金融机构间风险防范及共担的路径及渠道。企业能够分担金融机构市场投资的部分风险,银行等金融机构在为企业正常运作提供资金支持的同时,“也可以借助券商经营手段,对不良贷款企业实行兼并、收购、托管和资产重组等,盘活不良贷款、提高贷款质量,从而增强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 〔9 〕。同时,以企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的良性发展能够提升金融机构信贷的积极性,从而扩大金融機构的信贷规模,而信贷的良性发展为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提供保障,这是促进虚拟经济同实体经济协调发展的现实需求。再次,要继续推动企业同金融机构间在经济协调发展中监督机制的构建。银企联动对彼此的发展能够形成一种有效的监督机制,在间接性推进各方信用建设及防范系统风险的同时,有助于促进虚拟经济同实体经济的协调发展。
(二)加强企业内在信用品质的培育,提升企业自律能力
要加强企业内在信用品质的培育,着力推进企业内部信用管理机构的持续建设,为企业经营者信用品质的提升、企业信用交往规则的完善、企业信用氛围的营造以及企业信用文化的涵育提供必要基础。首先,要加强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对企业进行信用建档管理,将企业资信评估指标纳入企业综合考评体系中,并将其信用信息透明化、公开化、共享化,在自我考评的同时,接受社会监督。其次,要加强企业信用交往规则的建立及完善,增强企业的市场契约意识,尽力杜绝虚拟经济发展中企业在失信的诱导中走向危机。再次,要持续加强企业内在诚信品质的培育。企业诚信品质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像2007年轰动世界的次贷危机,其始作俑者就是华尔街一群缺失信用的中介公司。他们为谋私利,在多样性金融工具的掩饰下转嫁危机,以致危机在金融系统链条中被成倍放大,最终导致金融系统性危机风险的持续存在,严重波及整个经济体的健康发展。因此,在虚拟经济发展进程中,要着力加强企业内在信用品质的培育,提升企业在应对虚拟经济猛烈发展势头时的自律能力,推进虚拟经济在实体经济能够承载的范围内合理发展。
(三)加快企业外部信用环境的打造,营造企业信用氛围
要加强企业外在信用环境的打造,着力推进国家对市场准入机制的改革完善,为企业自由进入金融市场、自觉运用市场机制、自主挑选信用形式、自觉防范金融危机清除必要路障。首先,要加强对企业信用法律及规范的颁布,为企业自由出入金融市场准备适度法律环境。法律法规规范企业的经济行为,为企业合理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是企业在经济运作中信用关系得以维持的关键因素,很大程度上能够减少企业失信行为。其次,要处理好企业同政府的关系,为企业自觉运用市场机制奠定制度基础。政府要在企业运用市场经济规则进行自主发展的同时,从宏观层面对企业航向进行引导。再次,要加强对企业信用服务工具体系的建立及完善,为企业自主挑选信用形式留足余地。随着虚拟经济的深入发展,市场为企业服务的信用工具也在逐步多样,融资渠道单一的局限在逐渐破除,但制约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的因素依旧不少,仍然需要继续拓宽服务于企业的信用工具,以从根本上扭转企业因资金限制而失信的趋向。最后,要加快对企业信用风险担保体系的建立完善,为企业自觉防范金融风险提供保障。加强政府对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扶持力度,扩大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资金规模,使企业因缺乏健全担保体系的支持而陷入信用危机的状况逐渐减少直至消失。
总之,企业置于信用体系构建的重要地位,涉及民生、关乎国运,是现代信用体系建设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将企业纳入信用体系构建的重要地位,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虚拟经济同实体经济协调发展的重点所在。
四、个体维度:信用体系构建的关键
个体信用品质的培育是信用体系构建的关键。信用体系的构建及作用,是基于信用社会旨在对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状态的促进及维持,其关键在于对经济生活中个体行为的有效规约。经济主体信用品质的培育是信用机制构建及制度完善的核心追求。对个体进行信用品质的培育能够促进社会关系的改善、推进经济有序发展,同时,在经济协调发展及个体信用品质的良性循环中能够不断促进社会主体的自由发展,这也是社会主义优势制度下经济发展中不断追求和趋向的核心目标。因此,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加快对“完备” 〔10 〕196信用的培育。完备信用侧重内在诚信修为及外在信用呈现的兼修过程,积极培育主体诚信品质,提升主体恪守信用的自觉度,增强信用主体信用意识及观念,并加强外在信用制度的规约监督,不断推进社会信用效应趋向“完备”。
(一)加强个体信用教育,提升个体信用自律意识
“社会是由无数的个体组成的,社会中每一个人的信用以及政府、企业等每一个主体的信用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信用状况与信用环境。” 〔11 〕因此,对个体进行信用教育对经济有效运作具有重要意义。虽然个体内在信用自律不构成市场经济条件下维持信用关系存在的充分条件,但却是虚拟经济同实体经济协调发展中的关键因素。个人信用自律能够持久影响经济活动中的信用行为,同时能够对信用双方产生引导力及感染力,就长远意义而言,个人信用自律对守信行为的影响远大于强制性的法律及制度约束力。众所周知,市场经济的运作主体是由单个主体及此基础上的组合构成的,个体信用状况的优劣直接影响经济活动中信用规则的遵守度。市场经济中诸多失信行为同经济活动中个体信用品质低下密切相关,加之市场经济中失信的诱导因素多样复杂,共同成为信用危机产生的诱导因素。因此,个体信用自律意识的提升在信用體现构建中处于关键地位。个体信用自律教育不仅要通过信用专门知识的灌输,更重要是个体自身内在领悟信用精神,并在信用自律意识提升的基础上,自觉作用于经济活动中。
(二)着力推进金融管理人才信用建设力度,奠定经济有序运作的前提基础
从事金融管理服务行业经济主体的信用状况直接影响经济活动中信用行为的建立及信用关系的持续。着力提升金融领域从业人员的信用意识,是合理规避信用经济时代失约背信行为的根本之策,也是推进虚拟经济同实体经济协调发展、有效防范虚拟经济发展中金融风险等现象产生的重要基础。首先,要加强对金融管理主体信用管理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建立专门个人征信组织或机构,在准确搜集个人信用信息基础上,对个人信用进行动态评估,建立并完善个人信用管理体系。其次,要强化对金融领域主体严格可行职业信用准则的实行,开展信用管理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认证,组织信用服务机构从业人员等积极参与信用管理职业资格培训和考试,培育专门从事信用领域的人才及队伍建设。诚然,金融发展以追逐利益为首位,但从事金融行业的专门人才在具备高信用的内在品质基础上会更加合理地权衡利弊,能够有效规避经济活动的盲目性及资本投资的盲从性。总之,金融领域专门人才的信用建设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的协调及合理化程度,加强对这一环节的建设是有效构建信用体系的关键。
(三)加快个体信用品质培育,推进个体在信用经济运行中自由发展
“信用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所产生的一种经济现象,是社会经济的一种高级形式。” 〔12 〕在信用经济时代,讲信用已经成为社会有序发展、经济合理运行、个体自由进步的必要前提。然而,由于信用品质的缺失及相应信用约束制度的缺场导致失信行为时常发生,而个体的自由发展也相应受到制约。经济运行中信用关系的建立不仅是对经济利益的维系,也是經济主体个人价值的一种体现。当经济主体将对信用品质的追求同经济生活中对利益的追求进行内在有机结合,合理把握守信同逐利之间的关系,并从发展角度考察这一关系时,我们发现,事实上经济活动中守信同逐利是不必然冲突的,相反,就根本而言,守信同逐利存在一致性。而失信何尝不是对经济利益的巨大损失。金融危机的发生除了信用关系建立前信用信息的对称问题,经济主体对短期巨额利润的疯狂追逐而逾越信用底线是其直接原因,而危机不仅使利润无望获取,更招致利益严重受损,还会陷经济发展于失衡状态。因此,经济活动中,守信同逐利实质上是一致的。经济主体只要在信用经济发展中坚守信用同利益的内在一致性,失信行为发生几率将大幅降低,而经济主体将在信用同利益一致性理念中逐步实现自由发展。
总之,信用体系构建的最终指向在于人自身信用品质的培育、社会信任关系的复归及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立足虚拟经济持续发展的时代背景,将信用理念同逐利思维进行深度融合,促使市场主体在虚拟资本扩张过程中为信用留存思维空间,始终将实体经济基础及其同虚拟经济的协调发展作为对后者盲目扩张欲望的内在约束,最终达到信用同利益的深度结合,实现虚拟经济同实体经济的协调发展。而这一图景中最核心的是个人信用品质的培育,它既是基础,又是关键。
参考文献:
〔1〕杨继国.虚拟经济: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新释〔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6.
〔2〕罗 玮,谢 熠,罗教讲.论资本主义发展与危机中的信任与信用——基于马克思经典著作的分析〔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4(6):96-107+127.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4〕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发布〔EB/OL〕.http://www.chinanews.com/gn/2014/06-27/6328207.shtml.
〔5〕杜丽群.信用体系建设视角下共享经济发展的瓶颈与突破路径〔J〕.新视野,2018(1):38-42+49.
〔6〕毕俊杰,张 靖,谢 瑶.行业协会商会信用体系建设研究〔J〕.宏观经济管理,2018(4):80-85.
〔7〕尼克拉斯·卢曼.信任——一个社会复杂性的简化机制〔M〕.瞿铁鹏,李强,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社,2005.
〔8〕彼得·什托姆普卡.信任——一种社会学理论〔M〕.北京:中华书局,2005.
〔9〕王 琼,褚俊虹,陈金贤.信用关系对虚拟经济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82-85.
〔10〕希法亭.金融资本〔M〕.福民,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
〔11〕吴晶妹.在公平与信任中推进信用建设〔J〕.人民论坛,2017(10):88-90.
〔12〕相均泳.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靠什么〔J〕.人民论坛,2017(10):90-91.
责任编辑 于晓媛
相关文章!
  • 中国应对特朗普减税法案冲击的

    贾康〔摘要〕特朗普减税法案注定会产生全球性影响,中国在这样的外部竞争压力之下,应该是变压力为动力,顺势有为,做好自己的事情。中美两

  • 新中国70年公民政治参与的历史

    蒋国宏摘 要:政治参与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节约行政资源,提高行政效能,促进政府规范运作,减少和预防权力腐败,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新

  • 简析法律正义和道德正义的关系

    关键词 法律正义 道德正义 社会正义 辩证关系<br />
    作者简介:张熙悦,郑州大学法学院。<br />
    中图分类号:D9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