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美术鉴赏力和提升审美观
田映华
【摘 要】美术鉴赏力并非是从事美术行业者所特有的,也是大众所应具备的艺术素养。美术鉴赏力不是天生的,可以通过后期培养,随着生活经验的积累和相关知识的学习,美术鉴赏力就会随之相应提高。美术通常是反映现实生活的,培养美术鉴赏力可以使人们通过一些美术作品来认识和了解社会,提升审美观可以让人们得到美的愉悦和享受。
【关键词】美术;鉴赏力;审美观
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3-0226-02
一、大量鉴赏优秀作品
正如多听音乐可以培养乐感,多读文学作品可以提高文笔一样,只有大量地鉴赏优秀的美术作品才能够从实践中领悟美术的魅力,从而逐渐地培养美术鉴赏力。大量鉴赏优秀作品,可以找到它们的共同点,吸取其精华部分,对人们艺术修养和鉴赏力的提高有直接的利好。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艺术作品多种多样,其中不乏掺杂一些质量稍差的作品,作为初学者来说,无法判断哪些才是优秀的作品,这会阻碍人们对真正美的艺术的追求。因此,我们需要有专业的老师来选择和指导对优秀艺术作品的鉴赏实践。
培养美术鉴赏力就要提高眼睛感受形式美的能力,鉴赏名画可以有效地提高这种能力。中外名画是艺术家呕心沥血的代表作,经过多年的沉淀和升华流传至今。其中包含的不仅仅是美术能力的精湛,更是千百年来精神文化的传承。我们在欣赏名画的过程中,要仔细观察,学习名家在绘画上的细节处理以及他们对色彩、形体和构图的构思,通过长期锻炼,对美术作品的辨析力和领悟力会逐渐丰富和提高,眼睛感受美的能力也会逐渐增长。优秀的美术作品会引来许多人临摹,因此出现了大量的复制品,虽然对原作品的临摹相似度很高,但还是很难将原作的审美和精神准确的地传达给观看者。所以我建议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还是应该到美术馆、画廊或者博物馆去欣赏原创作品,与艺术大师通过作品进行面对面的触碰。
由于每个人的个性特点不同以及天生审美观的差异,会对美术作品的风格有不同的喜好。例如有人喜欢雄浑的山河作品,有人喜欢清秀的花植作品,还有人喜欢抽象的思维作品,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美术作品进行鉴赏,不过对于其他风格的作品也应该有所涉猎,不能轻易地排斥,更不能贬低,要培养全面的美术鉴赏力。美术作品也有高雅的格调和低俗的趣味之分,对初学者来说,要根据老师的建议选择个性鲜明、有独创精神的作品,尤其是那些经过岁月的筛选流传下来的古今中外名作,一定要避免让平庸粗劣、格调低下的作品影响初学者的第一印象。
二、学习相关艺术知识
美术鉴赏力不是个人天生的能力,需要经过后天的培养,学习相关的艺术知识是其中的重要内容。相关的艺术知识不仅包括中外的美术发展史、技法理论和艺术概论,还包括相关的文学、哲学、宗教信仰和民俗文化等。首先,对我国美术发展史上出现过的绘画大家及作品要十分熟悉,包括吴道子的“吴带当风”,黄荃、徐熙的“黄家富贵,徐熙野逸”,董源、巨然的“照耀古今,为万代师法”,还有吴门画派的唐寅和文征明,扬州画派的郑板桥、李蝉。此外,从我国美术的发展历史来看,各个朝代所呈现的画风也有所不同,唐朝雍容华贵,宋朝严谨精细,元朝淡然清幽,明清两朝则以水墨为上。对于西方的美术发展史需要了解的是在不同时期产生的不同绘画流派的风格和特点,要知道西方几种典型的绘画风格,如古典主义、印象主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和抽象主义。对于中西方的美术发展史要了然于胸,当看到一幅艺术名品时,在欣赏形式美的同时要联想到其创作背景,这样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从而深刻地领悟作品中所蕴含的精神真谛。
要想更好地鉴赏一幅美术作品,了解和掌握美术的基本知识和规律是必不可少的,了解美术的表现形式、艺术特征是学习美术的基本素养。美术从广义上来讲包括雕塑、绘画、建筑和工艺美术等,单从绘画来看,以使用工具、材料和技法来划分可分为油画、水粉画、中国画、素描等;以画面形式和社会功能来划分可分为:漫画、年画、宣传画、壁画、插图和连环画等;以描绘对象来划分可分为:风景画、人物画、历史画、风俗画等,每个画种还可以分为更加细化的种类,如中国画按照描绘题材还可以分为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等等。通过相关美术知识的学习,可以清楚地分出美术作品的题材,感受不同的美术形式带给我们的不同艺术感受。此外,根据不同美术作品的不同表现形式,需要掌握不同的鉴赏方法,例如鉴赏工艺美术时要带有触觉上的感官;鉴赏建筑艺术时要带有运动上的感觉。掌握这方面的基本知识,可以帮助人们正确地把握作品,准确地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在上文中我们提到过艺术作品反映的是现实生活,因此为了更加准确地领会原创作者的创作意图,学习相关的宗教、民俗和哲学是有必要的。一个民族和时代的艺术和这个民族和时代的哲学是密不可分的,许多流传至今的艺术名品、美术著作中都蕴含着深刻的哲学观念。以中国的美术艺术为例,讲究诗以言志、文以载道、画以立意,这种高度的写意性、表现性就是与哲学相联系的表现方式。通过学习哲学可以更好地理解文艺作品的精神,同时也可以通过对文艺作品的研究来得到哲学方面的启示。不仅仅是中国,西方的美学艺术也深深受哲学、时代和宗教文化的影响。在中世纪,绘画大部分是为基督教服务的,文艺复兴之后也有许多绘画是以宗教为题材的。同时绘画还与文学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例如诗经通过绘画的图解,顾恺之也曾经用类似连环画的形式再现曹植的文学作品《洛神赋》。阅读文学作品还可以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培养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为提高美术鉴赏力服务。
三、注重结合审美体验
著名的雕塑家罗丹曾经说过: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提升审美观就是在为自己寻找一双能够发现美的眼睛,那么如何才能提升自身的审美观呢?首先,要多看一些名家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经过时间的检验,在今天仍然称得上不朽之作,可以充分地验证其艺术造诣和成就。在观看这些艺术作品的时候要充分调动自己的感性直观,细细品味作品中的色彩和构图,经过长期的实践,自己的感悟力和辨析力就会慢慢丰富起来。其次,要带着审美的态度去体验生活。我们知道许多知名的画家和诗人都是十分感性的,他们会带着细腻的情感去理解周围的生活和自然环境,写出“春江水暖鸭先知”的千古绝唱。在美术作品中也有许多描绘大自然、描绘日常生活的作品,正是因为他们有一双发现生活美的眼睛。
提升审美观还要培养开放的艺术观念。所谓艺术观念,指主体对不同流派和风格的美术作品的观念和看法。培养开放的艺术观念就是不仅要懂得欣赏美的、具象的作品,还应该懂得欣赏丑的、抽象的作品,其实作品的美与丑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划分,要想全面地理解和把握作品的实质,就应该以开放的艺术观念、用一种欣赏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个作品。此外,许多人会将绘画看作是对实物临摹和复写,将其逼真程度作为评价它的唯一标准,这种做法在鉴赏美术作品当中是有极大误区的。随着照相机的普及和流行,绘画逐渐丧失了其记录和存录的作用,但是绘画并没有因此而衰落,就是因为绘画不仅有其“写物”的特征,还有其“写心”的重要功能,也正是这项功能才使得绘画的艺术境界更高一层。画家在创作艺术作品时,不仅仅是对事物的一种复写,还渗透了自身的情感,这也正是许多著名艺术作品经久不衰、耐人寻味的原因。所以用开放的艺术观念去欣赏艺术,才能鉴赏更加丰富多彩的美学艺术。
美术鉴赏能力和审美观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够培养出来的,需要我们长期实践,不断地积累艺术知识和提升艺术观念,培养良好的审美观。如果有兴趣的话,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试着练习一些绘画,对眼睛感受形式美有非常好的作用,并且要学会用审美的态度去感受生活,带着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去体味生活,这也是培养美术鉴赏力的最终要求。
参考文献:
[1]孙清予.论高效美术课堂对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作用[J].戏剧之家,2015,(01):137.
[2]何岩.关于中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思考[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11):136-137+157.
[3]康志群.美术鉴赏教学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探讨[J].美与时代(中),2015,(11):95-96.
[4]哈斯巴根.探析美术教学中学生艺术素养的形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8):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