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夏洛特烦恼》的身体阐释

    武磊磊

    圣经中的隐喻系统以身体阐释切中人对神的具象化的认知,并以此作为沟通导引信仰与生命的纽带,在影视作品之中,针对身体可以进行非常感性化的形诸于影视语言的极妍尽态的描摹,然而深究其中的身体阐释,我们看到其中亦蕴含了较为深刻的理性的光辉。[1]就美学而言,身体维度饱含着原初原态的基于身体阐释的具身认知,某些影视作品对于身体语言的过度阐释,反而造成了身体概念与思想意识的一定程度上的剥离,思想意识游离于身体还能谈何心灵与精神?哲学意蕴中的身体概念其实不仅仅只是笛卡尔灵肉意义上的身体,其中更包含着源于身体意象的潜意识心理与意向性特质,诚然,身体的存在论,将身体阐释赋予了基于自我关照与自主本体的真我。

    一、 身体阐释的意象解析

    (一)身体阐释合理的现实意象

    梦是《夏洛特烦恼》中无论如何都无法回避的部分,梦其实是潜意识中的欲望,与现实中梦想的欲望,由紧张态而松弛态下的一种尽情的释放,梦中的身体阐释完全追随赤裸裸的欲望的拨弄,《夏洛特烦恼》中夏洛的身体阐释,及其在现实生活中所遭遇的烦恼,其实在影片的开篇即已由夏洛一语道出,“有的人吧缺铁,有的人呢缺钙,而我最缺的——是面子”,无论是“缺铁”还是“缺钙”都是身体方面所出现的问题,而更为严重的直接导致夏洛“特”烦恼的“缺面子”,则事实上是夏洛对于其现实身体的最无力的阐释,同时亦是夏洛在现实中对其身体的一种迫于现实无奈下的对比歧视,这种对比歧视是夏洛在与其他同学,以及与社会中其他人的境遇对比过程中所产生的,以身体阐释所表现的现实意象。现实中的身体呈现,可以透过服装、表情、角色等社会道具加以伪装,唯有身体阐释的现实意象最难以掩饰。

    (二)身体阐释不合理的梦境意象

    影片中的夏洛试图极力去掩饰最难以掩饰的身体阐释的现实意象,于是乎,现实中的悲剧在影片中转化成了其梦境中的意象,人类梦想中的较大成分其实皆缘于对现实命运的迷茫,夏洛在入梦前所说的那句,“我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其实已经一语道出了现实世界中许多普通人的心声,思想追求甚至是心灵的空虚使得身体变得如同行尸走肉一般无二,因此,针对身体的阐释就成为现实世界中夏洛的一种强烈的诉求,进入梦境之后的夏洛立即充分地渲泄了现实生活中的压抑,其行为亦出现反常,“带头暴打老师”“激情强吻女同学”“纵火焚烧教室”“热烈拥抱母亲”,直至“舍身跳下教学楼”等超常规行为为其后续的一改初衷完成了铺陈,同时,亦将夏洛潜意识中的不合理的身体阐释以其梦境中的这些意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身体阐释的哲学意象

    在传统的哲学中,刻意地将认识论进行了思想与身体的剥离,这就直接造成了还原论的流蔽,具身认知则以融合式的和谐视角开辟了一条身体阐释与思想意识联通的哲学坦途,身体阐释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亦可对思想意识产生一定的影响与反噬,与弗洛伊德及柏拉图等的视觉中心主义的对于身体阐释的某种程度上的忽视不同,伊利格瑞与福柯的哲学身体论与基本人学倾向亦充分体现了对身体阐释的回归,以更多的关注面向个体生存与身体经验,以自我关照挣脱传统哲学的意识束缚,从而获得身体阐释的觉醒。[2]《夏洛特烦恼》中夏洛在异时空中的身体阐释恰恰印证了这一点,正如尼采以其独特的视角对身体的观察所产生的谱系学阐释一样,所谓的先验、所谓的永恒、所谓的客观在时空异变之后,可能就被颠倒而变成谬误,正如夏洛的时空被颠倒前后的表现的天壤之别一样,传递了基于身体阐释的哲学意象。

    二、 梦境中的身体阐释

    (一)梦境中潜意识的身体阐释

    一方面,由于人类主观意识在同一时刻所能并行处理的讯息十分有限,而另一方面,人体即便是一个细微的动作亦需向神经元发送数以千万计的讯息,于是乎,这些讯息就只能借由潜意识来支配,事实上,科学已经揭示,人体中的绝大多数动作的活动均由潜意识来主宰。潜意识既是解开人体密码的一把钥匙,亦是我们可以提前了解自己,甚至是遇见一个未知自己与未来自己的一面魔镜,梦境中的主观意识亦由潜意识所支配。《夏洛特烦恼》中的夏洛在进入梦境之后,潜意识即完全处于掌控地位,此时的夏洛无论是初入梦境的异常举动,还是其事业飞黄腾达中的春风得意,均可以归结为一种梦境中潜意识下的身体阐释,这就与现实的主观意识下的身体阐释提供了参照系,由此可以进行针对其主观意识的批判与反思,影片中的梦境事实上以身体阐释为夏洛赋予了新的希望。

    (二)梦境中意向性的身体阐释

    不仅我们的生命本体存在着意向性,而且我们的身体与意识亦存在着意向性,此三者之中,显然,以身体阐释为核心的身体意向性更接近于生命本体,意识意向性则存在着囿于现实的不可反转性与不可逆性,以及其渲泄于梦境之中的可反转性与可逆性的二元化特质,《夏洛特烦恼》中夏洛所暗恋的秋雅的出场方式即体现了夏洛的这种意向性的身体阐释,镜头由秋雅的胸部升起的方式,即是对这种意向性身体阐释的最佳例证,在梦境中的夏洛更以其意识意向性行为充分印证了这一点。身体意向性与生命意向性,以及意识意向性不同,身体意向性体现的是身体意志与身体倾向特质,身体意向性与潜意识的联系相对而言更为紧密,这就使得基于身体意向性的身体阐释,能够更佳地实现深入影视作品之中人物内心世界的作用,同时,亦更利于深刻探析影视作品的实质。

    (三)梦境中扭曲与畸形的身体阐释

    在《夏洛特烦恼》这部影视作品中,梦境中的身体阐释不仅突出地表现在夏洛潜意识的身体阐释与意向性的身体阐释上,而且,亦充分表现在其扭曲与畸形的身体阐释上。梦境中的去现实化性,必然使得梦境中的夏洛出现一些与现实中的处世原则相左乃至相异的极端情形,这些与现实中的情境相异的情形,从影片的效果来看,反而更加拟真化地表现了夏洛梦境的真实性。诸如在入梦初期,夏洛的“激情放纵”与“燃烧青春”,以及入梦中期,夏洛的“务实奋进”与成功后的“灯红酒绿”。与夏洛入梦初期相对应的入梦后期,亦出现了扭曲与畸形的表现,其中之一就是夏洛现实中的小舅子的60岁的女友这一情形,在入梦之后映射成了,夏洛同学张扬的娶夏洛母亲的畸形扭曲的身体阐释。由此可见,入梦后的扭曲与畸形的身体阐释实际上亦是梦境对于现实的回归与映射。

    三、 自主本体的终极阐释

    (一)社会物欲影响下的身体包裹的自我游离

    社会物欲在身体阐释方面全方位地延伸出了由欲望引领着的知觉、情感、意识以及体验,从身体阐释的哲学视角来看,对于由梦境重构观众心目中的夏洛形象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不仅是对叙事的社会素材的完整补充,而且更是对现实中的迷失的一种反塑造式的颠覆。身体的不由自主的自我游离,显然从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影片中夏洛的真实的本体,由此产生的直接结果就是夏洛在影片开头的一系列表现,这些表现形诸于语言的“我最缺的是面子”充分说明了社会物欲对夏洛本体的层层包裹。层层包裹之下的夏洛出现了本我的自我游离,“要面子”的社会性物欲已经远胜于现实世界中的物质生活,这就导致了夏洛现实世界中的游离于本体的意识,与本体阐释之间的严重失衡,针对失衡现象的解决,一方面创造了救赎本体的造梦过程,另一方面则以真我回归实现了本体的再次完整。[3]

    (二)梦境中的身体经验与自我关照

    影片《夏洛特烦恼》中的梦境,与其他影片中的梦境有所不同在于,《夏洛特烦恼》中的梦境不仅解离了现实中的物欲,而且亦为夏洛最终获得超越现实的身体经验与自我关照提供了完美的过渡,夏洛在其无意识的梦境之中,既充分满足了现实所无法给予,亦无法满足他的所谓的“面子”与梦想,同时,亦在潜意识之中,与明线并行着一条暗线,这条暗线越接近影片结尾越趋于明朗化,那就是仍保有于夏洛本体之中的那份本真,夏洛的本真无法透过现实的途径充实完形,因此,回复本真只能以梦境的超越文化、知识,乃至意识的形式实现。夏洛本真的最终回归亦是基于意识下的“我思我能”与“能受一体”的生命自体在身体阐释上的一种超越,一旦梦境觉醒,则身体阐释即会产生一种生命本体之于所依附的潜意识的彻底的皈依。

    (三)梦境觉醒后的身体自主本体的终极阐释

    诚然,现实永远无法与梦境等量齐观,梦境只能是对于现实的一种渲泄、释放与弥合,所幸的是在《夏洛特烦恼》这部影片的梦境之中,还为观众提供了梦境对于现实的顿悟价值与启迪作用。身体自主本体,在现实生活之中,有时的确如影片中所展现的那样,其梦想无法完美得以实现,现实生活中的希望实在是醒着的梦,因此,影片才将其设计到梦中加以实现,梦境觉醒之后,才会醍醐灌顶般地重新回归至对于身体自主本体的关照中来,片中的夏洛在现实生活之中,与现实中的许多大众一样,因了物欲对身体的层层包裹而迷失了真实的自我,然而,却在梦境中获得了以身体经验所深切感知到的人间真情,在打开并突破物欲的层层包裹的枷锁之后,形成了身体阐释理念下的自我升华,进而重新构建并修正了积极正确的爱情观与人生观,也完成了对自主本体的终极阐释。[4]

    结语

    选择以身体阐释的视角论述影片中的基于影像文本的内涵,旨在将本体这一客观世界中的存在对象置于看似虚幻的梦境之中,并在梦境之中循迹求证与模拟体验,从而由梦境这一载体将身体阐释由寄居转而成为一种身体对于生命的烙印,进而成为身体的解放与身体的觉醒。梦境中的潜意识与意向性为本体由现实的压抑中挣脱出来提供了自主性,冲破社会物欲的层层包裹与本体的自我游离,生命的本体体验与自我关照得到修正,进而成为一种基于本体觉醒的终极阐释。

    参考文献:

    [1]王娟萍.西方电影中的隐喻修辞[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6-7.

    [2]于青青.真实的现实[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7:43-44.

    [3]冯亦凡.日落桑榆[J].中学生,2006(36):17-18.

    [4]高跃吉.她们的旅程:寻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08:50-51.

相关文章!
  • 生活命题的表现范式及其艺术意

    杨锋文学艺术中关于生活的主题,似乎无法避开人的基础生存层面。只有物质基础足够充实,才能建构起“生活的主题”;而“生活的主题”往往聚焦

  • 谈声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摘 要】在我国的声乐教学中,教育实践很受重视,而情感体验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对课程产生

  • 18世纪朝鲜后期实景山水与中国

    陆怡佳摘要:文章将研究重点放在18世纪后期,朝鲜后期(1700-1850)相当于中国清代,试图以“真景山水”画风代表人物的郑鄯的山水画为主要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