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态学视角看湖南省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状态发展与对策
张哲元
摘 要: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体与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当前,湖南省高职院校教师科研发展随着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步伐越来越快,教师科研已经逐渐成为高职院校教师关注的热点。本文从生态学视角寻求对湖南省高职院校教师从事科研的生态状况发展进行深刻的认知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高职教师;科研生态学;教育生态学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课题《湖南省高职院校教师的科研生态状况发展与对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准号:XJKO13CZY146.
1 教师科研的生态位
教育生态学是将教育及其生态环境相联系,并以其相互关系及其机理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把教育与生态环境联系起来,以其相互关系与作用机理作为研究对象。教育生态学所强调的关联性、系统性等核心理念改变了过去狭隘的教育理念——以教育论教育,而是将教育置于一个更加系统的关系中,更利于教育问题的解决。
教师科研生态是教育生态学中重要的一个子系统。我们将教育系统看作一个生态系统,那么,教育生态系统既是一个包含学校、教师、学生等生态因子的完整的生态系统,又是整个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生态系统的子系统或生态因子。因此,教师科研也既是教育生态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又与学校、教师、学生等多个生态因子相互关联。教师科研的生态系统作为其整个教育生态系统的生态因子,它的研究成果必然地作用和辐射到系统的其它因子,从而影响到教育生态系统的整体效应和动态平衡。由此可见,教师科研生态处于教育生态系统的重要位置,并对我省高职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我省高职教师科研生态发展的现状
教师科研生态是与教育生态系统内所有生态因子——学校、学生和教师都会产生相互关联,只有在这些因子之间彼此关系和谐融洽,教师科研才能最大效率地发挥其作用,才能有效作用于整个教育生态系统,实现教育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发展。事实上,我省高职院校教师的科研生态发展过程中因与其他生态因子间产生了一些互相不适应的状况,进而导致目前教师科研生态发展的现状不符合快速发展的湖南省高职教育事业。
2.1 生态链脱节:教师科研与教育教学相脱离
一直以来,我省高职教师科研与教育教学实践呈两条平行线的状况发展。原本,教师科研与教育教学实践有着紧密的生态关系,一定意义上说,教育教学实践是教师科研的起点,更是其归宿。教师科研存在的主要目的便是改进和提高教育教学实践的质量,教师科研的价值就是要体现在教育教學实践中,他们从事教科研工作的源动力也是用来服务教育教学实践。但现在,二者的脱节直接导致许多高职教师出现被动科研或不研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高职教师专注于教学实践,认为教师的主要精力和任务就是教学,科研有时间和精力就搞,无则顺其自然。由此,从生态学角度看,教师科研与教育教学实践的脱节将不断派生出各种相互关联的问题。
2.2 生态失衡:科研成为教师成长的负重
据调查,我省高职院校教师普遍排斥科研、惧怕科研。但目前做科研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教师的必修课,无法逃避。于是,科研成为了高职院校大多数教师成长的负重,高职教师科研生态严重失衡。一类科研生态状况是我省高职教师的科研能力本身不足,将科研看成洪水猛兽,自觉无力承担,产生望而生畏的心理。还有一类就是教师评职称型。这部分占高职教师的95%以上,科研的目的就是为了职称,因此,老师们都全力以赴。但在调查中发现,在进职讲师副教授教师中又有69.7%的教师科研结题选择以论文为科研成果表现形式。如此一来,科研和论文又成为了教师繁重的教学任务外又多了的负担,因此许多教师一旦结题交差,就再也不谈课题;一旦评上职称,就再也不碰科研。
2.3 生态规律的悖行:教师科研对于学生发展的作用少
据调查,教师科研成果最终转化为教学实践应用于学生很少,甚至于可以说,教师科研的成果对于学生的发展毫无作用。与本科院校相比,我省高职院校培养的对象不同、目标不同,对科研工作的要求也不同。因此,高职院校许多教师为科研而被动科研的现象很多,科研脱离教育教学实际,科研的成果作用于学生也就很少或没有了。甚至于有些教师抢占各种政治热点,盲目跟风而忽略学生的独特性,选择一些时下流行的主题进行课题研究,更是违背生态规律。这些忽略教育生态系统规律和生态机制,都将破坏整个教育生态系统的和谐平衡。
2.4 学校科研生态环境的缺乏
目前我省的高职院校都是教学型的,教学科研并重的高职院校几乎没有,因此,这也是我省高职院校在职业教育教学发展很快,教师科研发展滞后甚至于低效用性的根本原因。首先学校领导的重视不够。在调查中,许多职业院校的相关科研会议的召开几乎没有。其次学校科研宣传不到位,学校没有营造出和谐融洽的科研氛围,少数高职院校会在年终大会上宣读一下本年度的科研表彰。再次从事科研工作,离不开中国期刊网、万方等数据库,离不开必要的科研经费支持,离不开必要的实验条件,更离不开做科研的学术氛围,而这一切,在高职院校中是相当缺乏的。同时,从事科研的高职教师在科研过程中,各自独立研究,缺乏合作和共享意识。从生态学角度来说,学校作为教育群体系统,教师作为因子,群体系统本身缺乏,因子动力又未能与群体系统充分联系结合,从而导致教师科研的低效用性出现和生态状况发展滞后。
3 生态学角度的应对措施
3.1 加强教师科研生态因子联系
加强教师科研生态因子联系就是加强学校、教师与学生间因子的联系,其实际就是要改变当前教师科研与教育教学实践脱离的状况。我省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师科研管理部门必须在引导学校和教师的科研方向上下功夫,各级主管部门在课题立项上要大量增加高职教研项目,允许也应该提倡教学与科研并重的高职院校。其实我省高职院校的教师对于职院教育科研比起本科院校的教师而言有更大的科研优势,这种优势把教师科研成果转化为教育教学的实践性而作用于学生。这样,从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炼理论研究形成研究成果,再作用于教育教学实践,形成一整套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也就是学校-教师-学生间因子的联系运用。通过教师科研把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的融合,拉近理论与实践的距离,是优化教师科研生态状况的有效方法。
3.2 量力而行的科研机制保障了教师科研生态的和谐与平衡
量力而行的科研机制,即不同的教师科研主体根据自身能力开展不同类型的课题研究,提高他们的科研兴趣,让其充分感受到科研的意义。对于评职称型教师,就是要消除其对科研的畏难情绪,鼓励教师个人根据自身教学问题,提倡问题即课题的理念去尝试学校的课题研究;对于已经为副教授层面的教师,学校层面可以组织科研团队开展省级以上较大的课题研究。这正是运用了量力而行的科研机制,为每位教师都提供了适当的科研机会和成功机会,让教师认识到科研与教学实践的实质,实现了学校科研生态环境和教师科研生态状况之间的平衡发展。
3.3 保障科研生态链中的过程环节
课题研究过程是研究成果的保障。在科研生态链中,应对各级课题进行了严格的过程管理,还要对科研教师进行个别指导,也要对课题的定期开题,中期检查,结题检查等过程都要进行指导。特别是对具有阶段性研究成果的课题进行观摩和指导,使课题研究成果作用于学生,让教师与学生發展紧密联系,实实在在地将课题研究的过程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科研与教学实践真正融为一体,达到科研生态链中有机衔接。
3.4 优化学校科研生态环境,多样评价机制激发生态群体动力
首先领导重视,大力宣传教师科研。其次增加科研经费的投入,通过高津贴、高配套经费资助、高奖励等各种途径改善科研人员的待遇;再次高职院校既要开通必备的科研信息途径,加强科研的信息交流;并聘请科研经验丰富的教师进校,加大学术交流;也鼓励高职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使其能及时掌握国内外最新学术信息,加强科学研究工作。这样既改善了学校科研生态环境,又创设了良好的科研生态氛围。
同时,学校必须配以多样的评价机制激发生态群体动力,才能产生实质的效果。从生态学的角度,是用联系系统的眼光去看待教师科研,分析当前教师科研生态状况面临的问题和困境,并从维护教育科研生态系统和谐稳定,进而保持教育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这也是教育科研生态的核心要义。通过多样的评价机制,在规范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同时,也改变了单一的成果评价方式,增加了学校和教师参与科研工作和课题研究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吴鼎福,诸文蔚.教育生态学[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2、吴林富.教育生态管理[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
3、陈娟.从生态学视角看一线教育科研的问题与对策[J].北京.基础教育参考.2010.
摘 要: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体与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当前,湖南省高职院校教师科研发展随着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步伐越来越快,教师科研已经逐渐成为高职院校教师关注的热点。本文从生态学视角寻求对湖南省高职院校教师从事科研的生态状况发展进行深刻的认知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高职教师;科研生态学;教育生态学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课题《湖南省高职院校教师的科研生态状况发展与对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准号:XJKO13CZY146.
1 教师科研的生态位
教育生态学是将教育及其生态环境相联系,并以其相互关系及其机理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把教育与生态环境联系起来,以其相互关系与作用机理作为研究对象。教育生态学所强调的关联性、系统性等核心理念改变了过去狭隘的教育理念——以教育论教育,而是将教育置于一个更加系统的关系中,更利于教育问题的解决。
教师科研生态是教育生态学中重要的一个子系统。我们将教育系统看作一个生态系统,那么,教育生态系统既是一个包含学校、教师、学生等生态因子的完整的生态系统,又是整个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生态系统的子系统或生态因子。因此,教师科研也既是教育生态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又与学校、教师、学生等多个生态因子相互关联。教师科研的生态系统作为其整个教育生态系统的生态因子,它的研究成果必然地作用和辐射到系统的其它因子,从而影响到教育生态系统的整体效应和动态平衡。由此可见,教师科研生态处于教育生态系统的重要位置,并对我省高职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我省高职教师科研生态发展的现状
教师科研生态是与教育生态系统内所有生态因子——学校、学生和教师都会产生相互关联,只有在这些因子之间彼此关系和谐融洽,教师科研才能最大效率地发挥其作用,才能有效作用于整个教育生态系统,实现教育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发展。事实上,我省高职院校教师的科研生态发展过程中因与其他生态因子间产生了一些互相不适应的状况,进而导致目前教师科研生态发展的现状不符合快速发展的湖南省高职教育事业。
2.1 生态链脱节:教师科研与教育教学相脱离
一直以来,我省高职教师科研与教育教学实践呈两条平行线的状况发展。原本,教师科研与教育教学实践有着紧密的生态关系,一定意义上说,教育教学实践是教师科研的起点,更是其归宿。教师科研存在的主要目的便是改进和提高教育教学实践的质量,教师科研的价值就是要体现在教育教學实践中,他们从事教科研工作的源动力也是用来服务教育教学实践。但现在,二者的脱节直接导致许多高职教师出现被动科研或不研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高职教师专注于教学实践,认为教师的主要精力和任务就是教学,科研有时间和精力就搞,无则顺其自然。由此,从生态学角度看,教师科研与教育教学实践的脱节将不断派生出各种相互关联的问题。
2.2 生态失衡:科研成为教师成长的负重
据调查,我省高职院校教师普遍排斥科研、惧怕科研。但目前做科研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教师的必修课,无法逃避。于是,科研成为了高职院校大多数教师成长的负重,高职教师科研生态严重失衡。一类科研生态状况是我省高职教师的科研能力本身不足,将科研看成洪水猛兽,自觉无力承担,产生望而生畏的心理。还有一类就是教师评职称型。这部分占高职教师的95%以上,科研的目的就是为了职称,因此,老师们都全力以赴。但在调查中发现,在进职讲师副教授教师中又有69.7%的教师科研结题选择以论文为科研成果表现形式。如此一来,科研和论文又成为了教师繁重的教学任务外又多了的负担,因此许多教师一旦结题交差,就再也不谈课题;一旦评上职称,就再也不碰科研。
2.3 生态规律的悖行:教师科研对于学生发展的作用少
据调查,教师科研成果最终转化为教学实践应用于学生很少,甚至于可以说,教师科研的成果对于学生的发展毫无作用。与本科院校相比,我省高职院校培养的对象不同、目标不同,对科研工作的要求也不同。因此,高职院校许多教师为科研而被动科研的现象很多,科研脱离教育教学实际,科研的成果作用于学生也就很少或没有了。甚至于有些教师抢占各种政治热点,盲目跟风而忽略学生的独特性,选择一些时下流行的主题进行课题研究,更是违背生态规律。这些忽略教育生态系统规律和生态机制,都将破坏整个教育生态系统的和谐平衡。
2.4 学校科研生态环境的缺乏
目前我省的高职院校都是教学型的,教学科研并重的高职院校几乎没有,因此,这也是我省高职院校在职业教育教学发展很快,教师科研发展滞后甚至于低效用性的根本原因。首先学校领导的重视不够。在调查中,许多职业院校的相关科研会议的召开几乎没有。其次学校科研宣传不到位,学校没有营造出和谐融洽的科研氛围,少数高职院校会在年终大会上宣读一下本年度的科研表彰。再次从事科研工作,离不开中国期刊网、万方等数据库,离不开必要的科研经费支持,离不开必要的实验条件,更离不开做科研的学术氛围,而这一切,在高职院校中是相当缺乏的。同时,从事科研的高职教师在科研过程中,各自独立研究,缺乏合作和共享意识。从生态学角度来说,学校作为教育群体系统,教师作为因子,群体系统本身缺乏,因子动力又未能与群体系统充分联系结合,从而导致教师科研的低效用性出现和生态状况发展滞后。
3 生态学角度的应对措施
3.1 加强教师科研生态因子联系
加强教师科研生态因子联系就是加强学校、教师与学生间因子的联系,其实际就是要改变当前教师科研与教育教学实践脱离的状况。我省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师科研管理部门必须在引导学校和教师的科研方向上下功夫,各级主管部门在课题立项上要大量增加高职教研项目,允许也应该提倡教学与科研并重的高职院校。其实我省高职院校的教师对于职院教育科研比起本科院校的教师而言有更大的科研优势,这种优势把教师科研成果转化为教育教学的实践性而作用于学生。这样,从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炼理论研究形成研究成果,再作用于教育教学实践,形成一整套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也就是学校-教师-学生间因子的联系运用。通过教师科研把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的融合,拉近理论与实践的距离,是优化教师科研生态状况的有效方法。
3.2 量力而行的科研机制保障了教师科研生态的和谐与平衡
量力而行的科研机制,即不同的教师科研主体根据自身能力开展不同类型的课题研究,提高他们的科研兴趣,让其充分感受到科研的意义。对于评职称型教师,就是要消除其对科研的畏难情绪,鼓励教师个人根据自身教学问题,提倡问题即课题的理念去尝试学校的课题研究;对于已经为副教授层面的教师,学校层面可以组织科研团队开展省级以上较大的课题研究。这正是运用了量力而行的科研机制,为每位教师都提供了适当的科研机会和成功机会,让教师认识到科研与教学实践的实质,实现了学校科研生态环境和教师科研生态状况之间的平衡发展。
3.3 保障科研生态链中的过程环节
课题研究过程是研究成果的保障。在科研生态链中,应对各级课题进行了严格的过程管理,还要对科研教师进行个别指导,也要对课题的定期开题,中期检查,结题检查等过程都要进行指导。特别是对具有阶段性研究成果的课题进行观摩和指导,使课题研究成果作用于学生,让教师与学生發展紧密联系,实实在在地将课题研究的过程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科研与教学实践真正融为一体,达到科研生态链中有机衔接。
3.4 优化学校科研生态环境,多样评价机制激发生态群体动力
首先领导重视,大力宣传教师科研。其次增加科研经费的投入,通过高津贴、高配套经费资助、高奖励等各种途径改善科研人员的待遇;再次高职院校既要开通必备的科研信息途径,加强科研的信息交流;并聘请科研经验丰富的教师进校,加大学术交流;也鼓励高职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使其能及时掌握国内外最新学术信息,加强科学研究工作。这样既改善了学校科研生态环境,又创设了良好的科研生态氛围。
同时,学校必须配以多样的评价机制激发生态群体动力,才能产生实质的效果。从生态学的角度,是用联系系统的眼光去看待教师科研,分析当前教师科研生态状况面临的问题和困境,并从维护教育科研生态系统和谐稳定,进而保持教育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这也是教育科研生态的核心要义。通过多样的评价机制,在规范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同时,也改变了单一的成果评价方式,增加了学校和教师参与科研工作和课题研究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吴鼎福,诸文蔚.教育生态学[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2、吴林富.教育生态管理[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
3、陈娟.从生态学视角看一线教育科研的问题与对策[J].北京.基础教育参考.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