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教学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唐珊珊 李卫东

    

    摘 要:随着新课程标准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成为热点话题。文章作者基于项目式教学理论,以“力的合成”教学过程为例,主要从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符合学生物理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物理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和物理科学方法的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体现项目式教学应用于物理课程中的可行性,为物理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项目教学;科学思维;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24X(2020)29-0083-02

    一、项目式教学

    项目式教学是一种新兴的探究式教学模式,目前还没有严格统一的定义,但从它的三大理论基础——建构主义、杜威的实用主义以及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中可以总结得出,项目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张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强调以贴近实际生活的真实情景或问题为项目,使学习更贴近生活、更具有实际意义。教师合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教學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深化知识和建构知识,从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在新课改继续深化、新课标与新高考相继发展的背景下,探索将项目式教学应用于高中物理教学,从而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与全面发展的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项目式教学运用于物理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项目式教学流程可概括为:选择项目、项目设计、项目实施、项目展示、总结反思。而实验探究的一般步骤为:观察思考、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总结反思。可以看出,两者在思路上是相契合的,可见项目式教学应用于物理课堂是可行的,探究式的课堂模式也可以改变传统物理教学的枯燥乏味,让学生学得更有趣,学得更深刻,也学得更灵活。

    项目式教学既有教师的“教”,也有学生的“学”,每一个阶段教师和学生都共同参与。教师提供项目(项目可以是情景,也可以是问题),明确项目内容,合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既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又不使课堂拖沓冗长、效率低下。

    项目式教学的项目需要教师课前确定和精心准备,但在项目式教学过程中,教师一直是“助手”和“辅助”的角色,学生才是学习过程的“主角”,这充分体现了项目式教学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特征。相对于传统教师主导、主讲的传授,项目式教学更能给学生提供在学习过程中发挥自我价值的空间,能最大限度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也可以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学生通过了解、分析项目、合作探究、自评互评,可以完整地反映出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状态,从而对自己的学习有更清楚的认识和掌握。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反思自己的学习状况,从组员身上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这样的学习模式可以培养学生思考的意识,从而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力的合成”项目式教学设计和实施流程

    1. 教材编排

    本节课包括两个内容,人教版教材的编排顺序先是“力的合成”再是“共点力”,但实际上只有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几个力才能合成,也就是说“力的合成”是以“共点力”为基础的。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对教材内容顺序进行调整,在讲“力的合成”之前,先讲“共点力”的概念,使学习内容更合逻辑。

    2. 教学流程

    详细教学流程设计如下表所示。

    下表完整呈现了项目式教学下的“力的合成”课堂教学流程,以此为例,笔者对各个阶段中的问题和要点加以说明。

    (1)启动阶段,选定项目。在项目式教学中,项目主题的确定是教学的起点,为使学生清楚明了地确定项目主题,进而顺利地开展项目学习,如何引出项目主题就尤为重要。笔者认为教师应根据以下原则确定项目主题。①项目应贴近现实生活,最好是生活中简单常见的事物或情景。教师可以将“一人提水”和“两人抬水”的简单情景引入新课,该例子简单却能清楚且轻松引出“合力”“分力”的概念,明确二者之间的“等效替代”关系,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教师可进一步提问学生,引出本节课的探究主题“力的合成遵循什么样的规则”,从而确定项目主题。②课前教师应充分准备,在分析学生学情后,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知识储备确定项目,项目的难易水平要与学生的学习能力相符合,“力的合成”选自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三章第四节,本节课前学生学习了加速度、位移等矢量,又学习了常见的三种力,即重力、弹力、摩擦力,但“力的合成”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矢量合成,对高一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初中时期学生已经学习过共线力的合成,具备迁移到非共线力的合成的基础,另外,高一学生已经具备自主实验的能力,对本节课的主要实验用具——弹簧测力计也能熟练使用,可见自主探究是可行的。

    (2)项目计划。项目计划阶段需要将确定的项目主题进行详细分析,细化完成项目会遇到的问题,逐一解决,拟定项目计划,设计项目实验。项目设计是最能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阶段,通过自身积极思考、同学间合作讨论,组内成员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学习和成长。让学生开动脑筋设计实验,可以检测学生知识储备情况、考验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因此,教师注意适度引导补充,不要过多干涉,把思考的机会留给学生,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3)项目实施。这一阶段最能体现出项目学生在“做”中“学”的特点。在项目实施阶段,学生应已清楚实验如何进行,这是将前一项目计划阶段所得出的方案付诸实践的过程。但是计划与实际往往存在差距,且所有的实验都有误差,在实施的过程中就会有很多的问题,需要学生反复地实验和调整,若是有组内成员协商也无法解决的问题,就需要教师的辅助。教师针对问题进行协助,帮助学生设计合理方案,使实验顺利进行。这一阶段我们依然强调教师为辅、学生为主,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4)项目评价。项目式教学的评价应是多维度的,应更注重形成性评价,并将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教师在监督协助学生完成项目学习的过程中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记录,最后汇总反馈,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和缺点。学生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和组内成员互评,也可以设计评价量表进行打分,清晰地反映出每个人的优势与不足,让学生反思自我、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结语

    项目式教学本质上也是一种探究性教学模式,强调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其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同时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学生自主设计项目、合作实施项目、项目结束后自评互评、反思自我,可以在学习的各个阶段提高对问题的解决能力、锻炼动手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以及提高自我反思能力等综合素质,从而提高科学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胡庆芳,程可拉.美国项目研究模式的学习概论[J].外国教育研究,2003(8):18-21.

    作者简介:唐珊珊(1993— ),女,陕西商洛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物理)。

相关文章!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情境教学的

    陈广东【摘 要】在初中教育各学科中,语文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其中的写作更是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写作不仅是语文成绩的一大内容,而且

  • 小学数学教学中转化思想的渗透

    王志伟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关键时期,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有效地渗透转化思想。掌握了转化思想的渗透方法,能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