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南部山区水库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的研究
王帅帅 王博涵 金文 韩洁 曹龙智 谭璐
摘 要:于2014年春季对济南南部山区的5个水库的底栖动物特征进行了调查,共采集到底栖动物6目14种,以双翅目为主,双翅目的种类和密度均为最高。底栖动物可划分为刮食者、滤食者、收集者和捕食者4种功能摄食类群,代表性类群为收集者,收集者种类和密度均高于其他类群。水库中出现的耐污染物种较多,说明水库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
关键词:济南;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
研究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一直以来是淡水生态系统中的热点问题,通过分析其在水体中的密度、多样性、耐污种、敏感种及功能摄食类群都能很好地判断出水体的好坏[1-2]。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这一概念是由Cummins等人提出来的,按照底栖动物的食性,将底栖动物分为五种功能摄食类群:刮食者、撕食者、滤食者、收集者和捕食者[3-4]。研究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已经得到越来越多专家学者的认可[5]。
目前国内针对济南南部山区水库中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的报道不多,因此,本研究于2014年春季济南南部山区的水库进行了野外研究,分析水库中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的特征,为济南南部山区水库底栖动物的检测和调查提供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水库点位设置
济南南部山区共采集五个水库,分别为八达岭水库、黄巢水库、锦绣川水库、东阿水库和钓鱼台水库(见图1)。
1.2 底栖动物样品采集
在每个水库岸边采样点的100 m范围内,底栖动物样品用索伯网(网口尺寸为30 cm×30 cm)和铁锨采集,用镊子将底栖动物样品与杂质分开,将底栖动物样品放入100 mL样品瓶中,用75%酒精固定保存,在解剖镜和显微镜下对底栖动物分类并计数,依据相关资料进行底栖动物的样品鉴定[6]。图1 南部山区水库采样点分布
1.3 数据统计分析
底栖动物群落特征及功能摄食类群特征柱状图用Excel 2003生成,采样图在ArcMap上完成。
2 结果
2.1 水库中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
济南南部山区五个水库中共鉴定出底栖动物6目14种,以节肢动物门为主,主要以双翅目为主,双翅目物种数为7种,基眼目和蜻蜓目各2种,蜉蝣目、真瓣鳃目和颤蚓目各1种。双翅目密度最高,其密度占总密度的87.48%,蜉蝣目密度占总密度的9.46%,颤蚓目密度占总密度的161%,蜻蜓目密度占总密度的0.89%,基眼目密度占总密度的0.37%,真瓣鳃目密度占总密度的0.19%(图2)。
2.2 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特征
根据Barbour等人[3-5]对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的分类方法,将南部山区水库中共发现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划分为4类,分别为刮食者、滤食者、收集者和捕食者。刮食者主要以黏附性的螺类为主,收集者主要以双翅目的摇蚊幼虫为主,捕食者主要以蜻蜓目的蜻蜓幼虫为主,滤食者主要以水丝蚓为主。各摄食类群物种角度来看:收集者物种种类最多为7种,捕食者为4种,刮食者2种,滤食者1种。从各摄食类群密度角度来看:收集者密度最高,其密度占总物种密度的8750%,捕食者密度占总密度的10.54%,滤食者密度占总密度的1.16%,刮食者密度占总密度的0.36%。
图3 济南南部山区水库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种类和密度比较
3 讨论
对济南南部山区水库中底栖动物的调查得出,鉴定出底栖动物6目14种,双翅目种类和密度较高,双翅目均以摇蚊幼虫为主,摇蚊幼虫是典型的耐污染种类,说明南部山区水库受到了一定的污染。5个水库中出现刮食者、滤食者、收集者和捕食者4类动物功能摄食类群,收集者种类密度最高,收集者以双翅目的摇蚊幼虫为主,且摇蚊幼虫密度较高。八达岭水库和钓鱼台水库出现摇蚊幼虫相比其他三个水库密度较少,耐污种克拉伯水丝蚓仅在锦绣川水库出现。下一步要进一步系统的调查南部山区水库底栖动物群落特征。
参考文献:
[1]
殷旭旺,李庆南,朱美桦,等.渭河丰、枯水期底栖动物群落特征及综合健康评价[J].生态学报, 2015,35(14):4784-4796
[2] 殷旭旺,徐宗学,高欣,等. 渭河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與环境因子的关系[J]. 应用生态学报,2013,24(1):218-226
[3] Bode R W, Novak M A, Abele L E . Quality assurance work plan for biology stream monitoring in New York state . NYS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 Albany, NY, 2002
[4] Barbour M T, Gerritsen J, SnyderB D,Stribling JB . Rapid bioassment protocols for use in streams and wadeable rivers : periphyton , benthic Macroinvertebrates and fish (second edition).Washington, DC : U . S .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Office of Water, 1999
[5] Cummins KW.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stream ecosystems[J]. BioScience , 1974, 24:631 -641
[6] 王桢瑞. 中国动物志—软体动物门—双壳纲[M].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2
(收稿日期:2016-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