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作图法在初中化学解题中的实际运用
康居路 李玲玲
化学是探究世界起源和生命组成的学科,它不仅具有理科的逻辑性,还具有文科的联想性和探究性,而初中化学对于学生今后的学科学习和习惯养成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因为化学的特殊性和综合性,很多学生在学习时都很难产生兴趣.尤其是化学题目的解答需要学生既有专业知识的积累又要能灵活运用化学公式,如果找不到有效的解题方法,会让整个学习过程变得很困难.因此,我们提出作图法来解决化学问题,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率,为后续理论学习和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一、简化复杂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化学的知识繁杂,在解题的过程中很多学生不得要领,无法在学习中获得兴趣和成就感,和其他学科相比显得比较枯燥.面对很多综合性的化学问题,学生无法找到合适的切入点,理不清头绪,久而久之,便提不起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影响自己的学习成绩.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通过设计教學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作图法的一大特点就是能够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使学生不再对学科产生惧怕和排斥的心理,能够以轻松的心态面对化学题目,更好地对题目进行分析理解和解答.
比如,在进行物质溶解度的题目讲解时,教师可以利用不同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课堂上进行教学.溶解度曲线是学生在进行溶解度内容学习中接触到的一项知识,同时也与其他知识有着密切联系.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该物质在相应温度下的溶解度情况.当把不同的物质溶解度曲线画在同一个曲线图上时,我们可以明确观察到两条曲线的交叉和分离情况.如果物质溶解曲线出现交点,则表示当前情况下两种物质溶解度相同.溶解度曲线图能够帮助学生对比理解不同物质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度的情况.像这样的问题中,涉及的变量以及变量之间的关系比较多,如果教师用文字进行表述很容易造成混淆,通过作图法就能明晰形象地体现各项变量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学生解答题目.
二、优化解题思维,深度理解知识
现阶段我国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方式基本是通过书本和文字,学生常常会出现计算错误或者混淆题目条件的情况,究其原因,大多数是因为化学题目常采用文字叙述的形式.由于化学题目涉及的因素和变量都比较多,文字叙述显得信息过于繁杂,导致学生很难从大段的文字叙述中快速地提取出有效的解题信息,所以容易出现计算的遗漏和失误.为了有效避免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利用作图法培养学生对于图标信息的理解和提取能力.由于作图法解题比较直观,条件清晰,题目理解容易,因此,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很容易提取有效的数据信息从而形成缜密的思维,这对于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比如,在解决溶液和溶质问题时,学生经常出现在溶液公式的分母或者分子上少加或者多加的情况,很少有学生能够完整地填写数据,这就是由于审题不够准确,忽略了题目中的有效信息.但是,如果教师能够结合题目信息画出相应的图,学生对于题目信息和条件就会一目了然,很少出现这样的错误情况,突破了思维的局限处.教师也要教会学生作图的方法和思维,让他们能够在遇到同类问题时优化自己的解题方式,久而久之形成自己的解题逻辑思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培养实践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中学是青少年很重要的学习习惯养成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是每个中学办学的根本理念和教育核心.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运用作图法对题目进行解答,不仅能够将复杂的化学问题简单化,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对于学科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够从多方面培养学生能力.通常在利用作图法解答题目时,不仅需要学生理解图中的信息,还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做出辅助图像来帮助自己理解和分析题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知不觉锻炼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在对图表进行分析和操作时,学生会对本章甚至本学期化学内容进行一个有效的回顾和总结,对于化学学科中所涉及的概念和定理都会有一个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综上所述,将作图法充分运用到初中化学的解题过程中,不仅能够简化题目,帮助学生找到知识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优化学生的解题步骤,使学生形成严谨的学习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对化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有效促进教学目标的充分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