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参与精准扶贫的机制创新研究

周霞 付国柱
摘要:在政府主导精准扶贫的背景下,本文通过分析企业参与精准扶贫过程中存在的积极性有待提升、长效持续作用有待发挥、作用力量单一等问题,构建一套以动力机制、作用机制和协同机制为内核的企业参与精准扶贫的创新机制,推动企业全方位参与精准扶贫的步伐和实效。
关键词:企业 精准扶贫 机制 创新
中图分类号:C939 文献标识码:A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环节,消除贫困、改善民生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现广大贫困群众的“中国梦”。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展的大规模扶贫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仅最近五年,已实现六千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百分之十点二下降到百分之四以下,扶贫战略也由原初的区域扶贫战略转向精准扶贫战略。[1, 2]
为扎实推进精准扶贫,需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攻坚,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活跃主体,在精准扶贫中承担起不可替代的社会责任[3]。其中,国有大中型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骨干和命脉,在精准扶贫中具有带头性作用,民营企业也是社会扶贫的重要力量,各类企业通过到贫困地区投资兴业、招工捐资、技能培训等多种形式,参加村企共建、结对帮扶等扶贫工作,对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具有重要作用。系统探讨企业在精准扶贫过程中的机制创新,对于推动企业参与精准扶贫,优化相关流程,细化管理政策,具有积极作用。
1 企业参与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
企业作为精准扶贫的中坚力量,在成功打赢扶贫攻坚战,尤其是精准扶贫攻坚战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企业因其性质的多样和发展的不均衡等特征,在参与扶贫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
1.1企业主动参与精准扶贫的积极性有待激发
当前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将重心放在环境保护和社会公益等方面,企业虽参与扶贫,但更多限于救济式扶贫和开发式扶贫等方式,围绕精准扶贫这一方针制定相关战略及规划、并推广实施且取得长效的企业数量有限。究其原因具体如下:首先,企业和员工参与精准扶贫,多靠社会责任感和政策优惠所维系,但企业和员工其自身仍面临着生存需要和发展困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感和自我生存发展困境之间,常常会出现冲突和矛盾,致使只有少部分高盈利或高责任感的企业能相对稳定地参与精准扶贫,大大降低了精准扶贫的系统性,力量也相对有限和薄弱,未形成多元参与的良好态势。其次,部分企业也未能准确理解企业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社会的运转也会间接作用于企业。再次,企业与贫困地区及人口未能形成良好的双向互动,企业对于农村地区的资源难以整合利用,企业自身未能得到发展。而且在部分领域,由于相关政策体制不够完善,在运行过程中未能使企业真正在扶贫过程中获得实惠,扶贫成为了一种单项输出行为,对于看重效益产出的企业,形成了阻碍。
1.2企业在精准扶贫中的长效性与持续性作用有待提高
过去,企业扶贫模式多为救济式扶贫和开发式扶贫,在救济式扶贫模式中,企业不断地投入物质资源,贫困群体单方面接受物质资助,无法产生自我脱贫的新能力和新动力,企业也难以从中实现效益增长,因此常常成为一种“良心”式行为。开放式扶贫相比救济式扶贫,对于提升贫困群体能力素质和区域资源供给有更强的作用,但开发式扶贫中企业常常简单输出技术、人力和资本,无法将企业自身的战略定位、长远发展和贫困群体和区域的需求形成链接,难以形成可持续的互动模式。此外,相关方法也未能解决贫困人口自身全面发展的问题,贫困区域和人口内部消极的平衡状态难以打破,没能培育和发展积极因素,构建包括精神、物质、技能、环境等在内的动力机制,充分调动贫困人口致富的欲望和动力,扶贫效果的可持续性有待提高[4]。
1.3企业参与精准扶贫作用力量单一
精准扶贫是一项环节繁多、体系庞大的系统工程,企业只是社会扶贫工作体系的一部分,仅靠单一的大型企业或高效益企业参与扶贫,难以形成企业间联动和联合作战的有利态势。此外,发挥不同类型、不同性质、不同规模的企业在精准扶貧中的作用,才有利于形成组合拳,博采众长并形成多元互动关系。同时,在企业参与精准扶贫的过程中,也需要与政府、社会组织以及贫困群体等共同建立和完善互动协同机制,形成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精准扶贫的制度保障和生态氛围。
实施精准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为了使企业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更好地发挥作用,需构建以动力机制、作用机制、协同机制为核心的三大机制,注意各机制之间的相互协同与制约。
2 企业参与精准扶贫的动力机制创新
构建以企业为供给侧的集供给力和扩散力的拉动力,以贫困群体和区域为需求侧的助推力,以社会力量与评价、激励机制的保障力,形成一体化的动力机制。
2.1强化企业和员工社会责任感投入精准扶贫
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也帮助企业获得相应的激励,在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其对外承担社会责任形成不同的效果。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帮助企业在内部形成一种从管理层到普通员工的责任感,这就要求企业在赢利之上形成更高的使命,将服务社会、造福人类、改变生活的崇高使命融入企业自身的文化核心。在有条件的国有企业,应推动其制定相应的政策文件,对企业参与精准扶贫工作的方针、目标、方式、措施、决策做出有关规定,让精准扶贫成为其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企业从下到上都自觉形成为社会服务、造福社会的氛围。对于广大企业应当定期开展表彰活动,在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评选精准扶贫优秀团体和先进个人,交流经验,奖励优秀积极分子,营造整个社会、各类企业均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良好氛围。
2.2企业利用农村生产要素实现与贫困群体间的互利共赢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必然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贫困区域恰恰存在大量闲散人口,企业参与精准扶贫,一方面为贫困地区带来了就业机会,增添了工作岗位,同时为自己企业内部注入了新鲜血液。贫困地区的自然资源,如农业资源、尚未开发的旅游资源,都能成为企业发展的后备资源,如此一来,企业和贫困群体和区域之间形成双向互动机制,二者相互促进,帮助企业实现长远发展。但是,在这种双赢之间,需要有政府和社会治理的调控之手共同参与,以保证实现双方的最佳配给和互惠双赢,避免企业一头热或贫困群体一头期盼的状况,通过调控手段和多方参与及多方监督的手段,有利于实现科学化配给,保障可持续运行。同时,政府要积极落实对企业的相关支持政策。按照国家税收法律及其有关规定,全面落实扶贫捐赠税前扣除、税收减免及各类市场主体到贫困地区投资兴业给予相关支持等扶贫公益事业税收优惠政策。
2.3企业通过国家政策和社会激励获得社会影响力
企业通过参与精准扶贫,可以享受国家对于参与扶贫事业的各项优惠政策,既帮助政府解决了精准扶贫的问题,也为自己的企业带来了优惠福利。企业可以向贫困地区提供教育资源、输送人力资源,提高贫困人口的自身技能和知识水平,为企业打造一批能够为企业所用的优秀劳动力,同时可改变贫困地区落后的生产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优化产业链,增加经济效益,实现互利双赢。此外,国家出台的相关规定为对精准扶贫做出特别贡献、取得明显成效的企业给予其特别冠名,为企业提高知名度与社会公信力,帮助打造企业正面积极的形象,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好的社会效益。健全激励机制。在每五年开展一次社会扶贫表彰工作大会的基础上,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扶贫荣誉表彰体系。对扶贫成效明显、贡献特别突出的企业,可在尊重其意愿前提下给予项目冠名等权利。
3 企业参与精准扶贫的作用机制创新
作用机制即作用机理,企业参与精准扶贫的作用机制是指企业在扶贫工作中起到了多种作用以及如何发挥作用,构建集技术、服务、设施、资金等生产要素为一体的作用机制。
3.1企业带入技术提供生产要素支持
企业参与精准扶贫将现代化技术带入了贫困区域或贫困家庭,为贫困地区的产业链發展提供技术支持,提高贫困地区生产效率,同时企业实现了节约资源、降低生产成本,从根本上解决了贫困地区生产活动中收益率低的问题,提高经济效益。企业带入技术使得贫困地区产业结构不断向合理化、高级化方向发展,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协调进步。技术创新通过决策管理水平的改善和提高,对经济效益产生积极影响。因此企业带入科学技术,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构建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对精准扶贫工作的推进有着重大意义。同时,企业可以构建扶贫工作组织体系。企业要充分动员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组建一支面向贫困地区的精准扶贫队伍,负责对精准扶贫对象进行识别,确保措施到户,做到因村配人,实现精准脱贫。
3.2企业帮助贫困人群和区域更新观念
贫困地区由于教育水平落后,网络等新媒体传播方式不发达,人们的思想观念较为陈旧,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较低,企业参与精准扶贫后,为贫困地区带来了人力和智力资源,完善了基础教育设施以及新媒体通讯方式,使得贫困地区的农民观念得到更新,提高普及教育,改变贫困地区农民以及下一代人的命运,切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帮助贫困地区搭建信息交流共享服务平台。整合信息资源,为贫困区域和人群提供信息服务,向贫困户提供分派一位专业技术人员,对当地农民进行培训,提高其获取信息的能力,实现信息交流共享。对于有条件的企业,通过党建帮扶等策略,企业可以通过与贫困地区的党支部共建活动,与农民共同学习理论知识,对农民做出指导,帮助农民更新陈旧观念,提高自身能力,实现全面发展,从思想上做到与时俱进。
3.3企业为贫困地区和产业注入资金和管理要素
企业为贫困地区注入资金是最为直接的救济方式,企业向贫困地区投入大量资金,为基础生活条件的改善、基础设施的升级换代、生产技术的更新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投入扶贫资金的关键环节在于资金的配置问题,企业可以从资金分配、资金使用和资金监管三方面制定具体措施。资金分配方面,要联系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突出重点,统筹分配。同时要加快资金的拨付速度,简化资金的拨付流程,使贫困地区尽早拿到扶贫资金,改变贫困现状。资金使用方面,要响应国家号召“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资金监管方面,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公示公告制度,设立专门的部门进行监管工作,形成全面完整的监管体系。
3.4企业为贫困地区和群体提供市场链接和就业机会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是农业产品参与市场经济的重要连接点,贫困地区的农副产品可以通过企业销往市场,拓宽销售渠道,加快销售进度,增加销售收益。企业可以向贫困地区直接采购所需产品,省略中间商环节,既降低了自己的采购成本,同时解决了贫困地区销售难的问题。产业扶贫通过吸收贫困地区劳动力这一生产要素,发展产业,结合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进行匹配,与当地特色产业紧密结合,让农民通过学习,提高自身技能,参与项目,资金入股,加盟产业,与企业共同经营,达成利益联结,实现村企对接,村企互动,村企共建。此外,通过劳动力就业实现扶贫也是精准脱贫的重要途径之一,企业进驻贫困地区,提供工作岗位,使农村富余劳动力获得就业机会,用自己的劳动换取经济收入,实现自我价值,达到脱贫的目标。
3.5企业为贫困区域提供基础设施与生活服务条件
企业将基础设施带入贫困地区,铺设网络缆线使贫困地区与外界畅通联系;增设医疗卫生设施、提供卫生服务,改善贫困地区卫生条件;进一步加强贫困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运输服务能力和水平,使贫困地区总体实现“进得来、出得去、行得通、走得畅”。企业为贫困地区提供的基础设施和基础服务,改善了农民的基本生活条件,使扶贫工作又向前迈了一大步。
4 企业参与精准扶贫的协同机制创新
全社会共同参与精准扶贫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企业协同各级政府与社会公益组织共同解决扶贫问题,利用线上线下的交换互动,实现精准脱贫的目标。
4.1各级政府、企业、个人三方联动协同扶贫
政府与企业、个人协同参与精准扶贫,政府的优惠政策为企业提供了参与扶贫的动力,也为企业提供了优惠和便利,企业也帮助政府解决了扶贫问题,提升了政府的公信力,帮助政府实现共同富裕这一目标,个人也在扶贫工作中实现了自我价值,展示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三方在扶贫工作的推动中,互相配合,共同进步。政府应制定长期规划,企业要根据文件精神指示做出年度计划。政府应将扶贫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政府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动员企业响应号召,将精准扶贫也列入企业的重点工作,并对扶贫的具体措施做出规划。此外,形成多层级的企业扶贫引导策略,在不同层级的企业间也可推动形成企业扶贫群体联合团队,促进企业以扶贫工作为纽带产生彼此的互动链接,形成新的效益增长点。
4.2线上、线下紧密互动协同扶贫
线上即是互联网上的传播、交流、宣导、沟通、互动。线下通俗地讲就是看得到、摸得到、能参与的实际落地活动。企业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做到协调整合,传播共享扶贫资源。利用网络实现线上线下的良性互动。搭建贫困信息服务平台,由相关政府将贫困地区的需求信息与扶贫志愿进行有效对接,联结互动,实现社会扶贫资源的精准化配置。各地要在实践中,创新精准扶贫宣传方式,扩大宣传范围,加强舆论引导,营造整个社会扶贫济困的浓厚氛围。
4.3监督评价和激励保障配合协同扶贫
企业、政府和社会在构建完善的监督评估机制的同时,需要配合完善企业自我激励、政府配套保障、社会舆论和媒体影响积极引导的协同机制。一方面,政府和企业自身可建立相应的监测评估体系,完善对企业精准扶贫工作的过程监控和任务推进,提高监督力度,对脱贫成效形成评估办法和手段,使企业扶贫工作的透明度增加,扩大企业的社会影响力,政府也能够提高自身的公信力。另一方面,用丰富的激励保障体系,保障监督评价的效果得以彰显,同时对于力度优、方法好的企业给予广泛的媒体宣传、激励保障和推广示范,形成全社会参与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 刘建生,陈鑫,曹佳慧.产业精准扶贫作用机制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6):127- 135.
[2] 李健,张米安,顾拾金.社会企业助力扶贫攻坚:机制设计与模式创新[J].中国行政管理,2017(7):67- 72.
[3] 林闻凯.基于企业社会责任视角的扶贫开发思考——以广东本地企业为例[J].惠州学院学报,2014(4):41- 46.
[4] 秦清芝,杨雪英,魏范青.扶贫工作的动力机制研究——以江苏苏北农村为例[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149- 151.
相关文章!
  • 基于企业文化的国企思想政治工

    陈广梅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4-081-02摘 要 新形势下,党对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

  • 一次为中国革命延续火种的伟大

    朱强今年11月12日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在孙中山先生早期的革命生涯中,有一段流亡海外的经历,这段经历见证了

  • 周强:在县域治理中发挥好司法

    大数据时代,司法案件运行情况成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法院将海量案件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从刑事案件判断治安状况,从民商事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