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就业制度的改革,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正日益受到重视,各高校都纷纷开设了就业指导课、就业讲座与咨询、组织招聘会等一系列的就业指导活动,但在各高校开展的就业指导活动中,出现了重视就业指导的实用性,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倾向。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就是要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渗透到就业指导之中,落实到擇业标准、求职道德、成才道路等方面。这是我国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区别于其他国家的就业指导的一个显著的标志。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管理作用。在就业指导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继续和延伸。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从就业观教育、道德观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三方面入手,这将有助于毕业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保持乐观的心态和参与就业竞争的积极性。
1 加强就业观教育
就业观是指人们对与就业有关的重要问题的基本看法和根本观点。科学就业观是指求职者以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关系为前提,在客观评价自我,理性认识就业环境的基础上,指导求职者职业发展,并最终实现自身需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就业观念。
目前尽管就业形势比较严峻,但毕业生的就业期望仍然比较高。一方面是毕业生就业难,另一方面是不少单位聘用不到毕业生。而就毕业生个人而言当前就业难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择业期望值过高,在选择用人单位时追求稳定职业:在对某高校2015届近千名涉及10个系,分别是文学系、法学系、经济系、管理系、新闻与传播系、外语系、理学系、艺术设计系、表演系、教育系;24个专业及方向的非师范类毕业生进行调研,结果显示毕业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会首选普教系统,但当前,普教系统每年补充教师的总体数量呈下降趋势,对师资要求又不断的提高,真正能进入普教系统的学生数量不足毕业生总数的8%。公务员、事业单位的毕业生就更少。从调查问卷中看出择业时毕业生看重经济利益在当代大学生中也具有普遍性。而就企业而言在招聘人才时,又多看重有工作经验的实用型人才,这也恰恰是毕业生的弱项。在调查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时,19%的学生选择了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从教育自身原因挖掘就业困难的因素;23%的毕业生认为是高校扩招,应届高校毕业生过多造成的;还有的毕业生从主观找原因,认为是应届毕业生还不具备完成工作的能力、应届毕业生心态不现实造成的就业困难,这个比例分别占19%和16%;8%的毕业生认为是用人单位对应届毕业生有偏见;11%的学生认为是由于就业渠道不通畅造成的。这些情况反映了毕业生的择业倾向与社会需要有较大差距,毕业生不能正确地全面地客观地评价自己,给自己定位过高的同时又对就业环境缺乏冷静、认真的了解和分析。从这些现象中我们能客观地看到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所带来的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相应变化。
因此,加强毕业生的就业观教育就成为当务之急。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降低就业期望值,积极做好就业前的思想准备和心理准备。树立基层就业观念、自主创业观念、灵活就业观念帮助学生迈好走向社会的第一步。
2 加强道德观教育
道德观是人们对自身,对他人,对世界所处关系的系统认识和看法。属于社会伦理的范畴。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道德观主要是指以儒家为正统的传统道德。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道德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成败。
面对21世纪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新变化,青年学生的思想观念以及道德行业举止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对一些高校学生进行调查,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观现状为大部分青年学生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意识,但还有一部分学生道德追求不强烈,在道德行为和道德认识上存在明显反差,虽有真、善、美的道德认知,却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待社会所提倡的道德理想和道德规范表现冷淡,对于学习先进认为无用,这些表现表明,道德水平越低,个人也就越难以从他人利益的立场感受和思考问题,对于这些结果概括起来就是一部分大学生对“常德”的无知。
高校育人目标是确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重要依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指向是受教育者“德”的修养和发展。而道德的实质,也是强调个人与他人的关系,考虑到他人的利益,从他人利益的立场感受和思考问题。因此,在当前我们要特别注重培养、塑造和弘扬市场社会所期望的“诚信”、“信誉”、维护公共利益等道德观念,同时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掌握和内化社会占主导地位的道德规范,培养健康的道德情感,形成社会所要求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因此,我们应该以基础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大学生道德教育,以提高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的作用。
3 加强心里健康教育
在调查问卷中发现毕业生认为,在择业过程中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社交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各占22%、23%、22%;还有16%的学生认为广博的知识面是很重要的就业素质;15%的学生认为应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目前,高校扩招后毕业生数量供给持续增长、大学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高校专业设置和社会需求的脱节等多种因素使大学生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现今,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大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这些现象表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系到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越来越受到社会、学校、家庭的关注。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先后出台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卫生部、共靑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等一系列的重要文件。对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内容进行了科学的阐述。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些文件的出台,为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标志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教育行为,而且关系到国家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同时也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高等教育的高速发展,社会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强化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就业思想、树立正确科学的就业观、择业观。
参考文献
[1]王改芹.大学生的就业观与思想政治教育[J].职大学报,2010年第3期.
[2]王景尧.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定位[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
[3]张燕花.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切入点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10年01期.
[4] 许岱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11年03期.
[5] 李金芝,孙微,姬茜.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研究[J].大家,2011年03期.
作者简介
韩洪竹(1986-),女,汉族,天津,本科,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高校管理。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管理作用。在就业指导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继续和延伸。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从就业观教育、道德观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三方面入手,这将有助于毕业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保持乐观的心态和参与就业竞争的积极性。
1 加强就业观教育
就业观是指人们对与就业有关的重要问题的基本看法和根本观点。科学就业观是指求职者以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关系为前提,在客观评价自我,理性认识就业环境的基础上,指导求职者职业发展,并最终实现自身需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就业观念。
目前尽管就业形势比较严峻,但毕业生的就业期望仍然比较高。一方面是毕业生就业难,另一方面是不少单位聘用不到毕业生。而就毕业生个人而言当前就业难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择业期望值过高,在选择用人单位时追求稳定职业:在对某高校2015届近千名涉及10个系,分别是文学系、法学系、经济系、管理系、新闻与传播系、外语系、理学系、艺术设计系、表演系、教育系;24个专业及方向的非师范类毕业生进行调研,结果显示毕业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会首选普教系统,但当前,普教系统每年补充教师的总体数量呈下降趋势,对师资要求又不断的提高,真正能进入普教系统的学生数量不足毕业生总数的8%。公务员、事业单位的毕业生就更少。从调查问卷中看出择业时毕业生看重经济利益在当代大学生中也具有普遍性。而就企业而言在招聘人才时,又多看重有工作经验的实用型人才,这也恰恰是毕业生的弱项。在调查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时,19%的学生选择了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从教育自身原因挖掘就业困难的因素;23%的毕业生认为是高校扩招,应届高校毕业生过多造成的;还有的毕业生从主观找原因,认为是应届毕业生还不具备完成工作的能力、应届毕业生心态不现实造成的就业困难,这个比例分别占19%和16%;8%的毕业生认为是用人单位对应届毕业生有偏见;11%的学生认为是由于就业渠道不通畅造成的。这些情况反映了毕业生的择业倾向与社会需要有较大差距,毕业生不能正确地全面地客观地评价自己,给自己定位过高的同时又对就业环境缺乏冷静、认真的了解和分析。从这些现象中我们能客观地看到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所带来的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相应变化。
因此,加强毕业生的就业观教育就成为当务之急。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降低就业期望值,积极做好就业前的思想准备和心理准备。树立基层就业观念、自主创业观念、灵活就业观念帮助学生迈好走向社会的第一步。
2 加强道德观教育
道德观是人们对自身,对他人,对世界所处关系的系统认识和看法。属于社会伦理的范畴。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道德观主要是指以儒家为正统的传统道德。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道德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成败。
面对21世纪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新变化,青年学生的思想观念以及道德行业举止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对一些高校学生进行调查,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观现状为大部分青年学生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意识,但还有一部分学生道德追求不强烈,在道德行为和道德认识上存在明显反差,虽有真、善、美的道德认知,却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待社会所提倡的道德理想和道德规范表现冷淡,对于学习先进认为无用,这些表现表明,道德水平越低,个人也就越难以从他人利益的立场感受和思考问题,对于这些结果概括起来就是一部分大学生对“常德”的无知。
高校育人目标是确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重要依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指向是受教育者“德”的修养和发展。而道德的实质,也是强调个人与他人的关系,考虑到他人的利益,从他人利益的立场感受和思考问题。因此,在当前我们要特别注重培养、塑造和弘扬市场社会所期望的“诚信”、“信誉”、维护公共利益等道德观念,同时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掌握和内化社会占主导地位的道德规范,培养健康的道德情感,形成社会所要求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因此,我们应该以基础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大学生道德教育,以提高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的作用。
3 加强心里健康教育
在调查问卷中发现毕业生认为,在择业过程中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社交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各占22%、23%、22%;还有16%的学生认为广博的知识面是很重要的就业素质;15%的学生认为应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目前,高校扩招后毕业生数量供给持续增长、大学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高校专业设置和社会需求的脱节等多种因素使大学生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现今,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大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这些现象表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系到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越来越受到社会、学校、家庭的关注。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先后出台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卫生部、共靑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等一系列的重要文件。对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内容进行了科学的阐述。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些文件的出台,为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标志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教育行为,而且关系到国家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同时也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高等教育的高速发展,社会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强化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就业思想、树立正确科学的就业观、择业观。
参考文献
[1]王改芹.大学生的就业观与思想政治教育[J].职大学报,2010年第3期.
[2]王景尧.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定位[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
[3]张燕花.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切入点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10年01期.
[4] 许岱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11年03期.
[5] 李金芝,孙微,姬茜.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研究[J].大家,2011年03期.
作者简介
韩洪竹(1986-),女,汉族,天津,本科,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高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