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产教融合”发展的实践途径探究

    李正周

    摘要:“产教融合”发展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应用型转型发展的内在要求。新的发展趋势下,实践教学环节的薄弱严重制约着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转型发展。为促进“产教融合”发展,该专业应创新实践教学体系,采取多渠道、多层面的合作方式,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专业服务性的实效性提升。文章以地方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为个案研究,分析其教学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并从师资建设、构建一站式实践教学体系、多种教学模式的协作发展来探索“产教融合”发展的实践途径。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 实践教学 校企合作 产教融合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7)05-0094-02

    引言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发展方向、人才培养定位和教学特色应高度符合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内涵及要求。设计作为一种生产力,在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产教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在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实践教学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体系中较为重要,但却相对薄弱的环节,在新形势下,该专业的实践途径亟需深化和再拓展。

    一、地方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现状

    视觉传达设计这一术语流行于1960年在日本东京举行的世界设计大会,其概念在中国也经历了“图案”、“工艺美术”、“装潢设计”、“平面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方向”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更迭过程。自1998年以来,“艺术设计”这个概念已在全国普遍性地使用,而视觉传达设计作为艺术设计的一个专业是社会需求和专业细化的产物。近年来,地方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众多同仁也对实践教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针对“产教融合”发展的理论及实践探索还不够。此外,地方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面临着师资结构单一、实践教学薄弱、教学设备不足等问题,给产、教融合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制约。

    此外,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以及专业实践能力提升方面,有待进一步强化和提升。諸如程式化的教学方式、陈旧落后的教学理念以及一成不变的授课内容、作业训练等问题也亟待改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实践性和服务性很强的专业,且随着科学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创新和应用而不断发展变化着,这就要求教学理念、内容不断更新、教学方式灵活调整和实践途径的不断拓宽。在当今的市场需求下,学生需要掌握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和技能,还有跨学科的知识和一定的实践能力,目前看来这样的特殊性、紧迫性在视觉传达专业教学中依然没有得到改善,仍然流行着一种“学好专业知识即可”的观念。

    二、地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理念亟待更新

    《辞海》(1989)对“理念”一词的解释有两条,一是“看法、思想。思维活动的结果”,二是“观念”(希腊文idea)。通常指思想。有时亦指表象或客观事物在人脑里留下的概括的形象。而教学,本身就是一种设计。首先需要正确的意念,进而形成一种观念,最终形成理念。结合笔者教学经验,认为教学理念是先进与否会对教学效果带来极大的影响。我国的艺术教育要和国际接轨,首先要从艺术设计教育着手,更新观念,大胆改革,逐步完善现有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在这个问题上,笔者认为教师是需要不断提升的,教师的职责并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对学生思想观念的教育和正确引导。谈到“设计教育”,我们先来温习一下“教育”之目的。在中国,“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说文解字》中,“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被教师的思想潜移默化地影响,因此,教师的教学理念是否先进便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通过调研的情况来看,教学依然过度依赖教材,甚至照本宣科,对学生设计思维的训练远远不够,甚至在作业布置这一环节,缺乏针对性,多年如一日地采用固定的作业形式,而学生做作业也仅仅是为了完成作业,获得分数,仅此而已。笔者始终认为,这样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毫无疑问是落后和毫无实际意义的,一方面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没有得到训练,另—方面,学生并不知道所学的知识如何去应用,而这两方面的问题,在学生进入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时,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因此,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效果如果想要得到实质性的提升,除了教学方式和教学技能外,教学理念的更新也是关键环节。

    (二)实践锻炼缺乏针对性

    设计是一门实用型专业,在教学中强化实践性、应用性极为重要,而学生的实践途径单一、缺乏针对性更是常态问题。首先,课程设置要科学合理。课程设置是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其是否合理、严谨、科学直接决定了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在设置中应注重课程的时代性和相互的关联性、逻辑性、递进性,并根据课程性质设置有针对性的实践环节,训陈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其次,创新教学方式。传统的授课方式已经难以适应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发展和社会的实际需要,应注重多种教学方式的有机结合,并强化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做到学以致用。第三,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实践训练是设计类专业性质的内在要求,缺乏完整的实践教学制约着设计专业的应用性、创新性和服务性的有效实现。比如《艺术采风》课程,因缺乏必要的衡量标准,学生很难在本课程中得到实际的锻炼。再如《专业实习》课程,在实践过程中缺乏实际指导,导致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并没有得到实际的训练和提升,反而创意思维能力被逐步磨灭。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完善管理方式和评价体系,改变单一的实训模式,采取诸如项目化教学、校企合作教学等方式来提升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三)创造性思维不足

    设计,从字面意义上来理解即为“设想、构思、计策、计谋”,三国演义里面诸葛亮常说“待老夫设它-计谋”,在此“计谋”便是一种“创造性的构想”,而“创造性的构想”便是当今的设计。无论是创作一个新鲜的物象还是再设计,“创新性”都是重要的评判标准。

    随着电脑的普及和设计软件的应用,其便利性、灵活性极大地提升了设计物态的实现效率。但问题要一分为二来看:一方面,设计软件的应用确实为设计的表现与实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使设计表现更为方便、快捷;另一方面,其弊端也显而易见,如学生过度依赖电脑,甚至离开电脑就不知道如何做设计。在现实教学中,软件技术正在逐步取代学生造型能力的训练,容易造成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足。另外,各类素材网站在为学生做设计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在逐步削弱学生的创造力。因此,学生的艺术潜质未得到充分挖掘,创意思维能力也得不到实际训练,导致学生创造性的缺乏,设计的本质正逐步嬗变为“拼图”的游戏和模式化的生产,无疑与应用型转型发展的定位背道而驰。

    (四)“产教”脱节

    理论教学、实践应用与社会如何融合发展是设计类专业“产教融合”发展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地方本科院校的应用型发展与职业类学校有着本质的区别,转型发展利于地方本科院校找准自身定位,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促进自身的特色发展,从而使办学目标更为清晰、明确。进一步说,应用型的本科办学并非只是培养专门的技术性人才,而是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创意思维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应用型发展契合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特点,使该专业的办学定位更加明确,未来发展方向更加清晰,人才培养的目标更切合实际。“产教”脱节是该专业目前存在的薄弱之处,专业教学很难与实践应用结合起来,理论教学仅仅停留在知识的讲授、作业训练这个阶段,导致学生作品大多数只是完成任务的“交差”,在实际运用中难有价值和意义,促进社会文化产业的发展更无从谈起。

    三、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产教融合”发展的实践途径

    (一)师资建设的多元化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就调研的情况来看,多数教师都是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从事教学工作,相对而言缺少实践锻炼,在教学中对学生实践训练的指导能力需要强化。

    从师资建设的角度看,首先,應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选派专业教师到设计公司进行设计实践锻炼,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进一步了解设计项目的运作模式、生产流程、制作工艺等方面的知识,为“产教融合”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设计公司的设计师进课堂。针对某些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可以聘任具有较强设计能力和丰富实践经验的设计师参与教学。最后,改革课堂教学形式。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要想很好地实现“产教融合”,课堂教学形式亟待改革,传统的教学形式并不符合社会的现实需求。课堂教学教不出设计师,教学形式应根据课程性质和实践要求来灵活调整,比如针对《包装设计》《旅游纪念品设计》等课程的实训环节,应留出课外实践的时间,让学生到设计公司和企业学习,了解设计的过程和方法,既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又让学生的创意作品能转化为实际产品,再进行产业化开发,促进“产教融合”发展。

    (二)多种教学模式的协调发展

    教学模式可以定义为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传统的设计教育体系可以说是知识积累型的,它采取的是点到点的线性积累方式,学生的学习是以被动的接受状态为主。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发展多年来受制于单一的教学模式,学生已经难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在应用型转型发展的背景下,想要实现“产教融合”,多种教学模式的结合是重中之重。

    首先,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是设计类专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之一,其优势在于能为专业教学提供实践指导,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采用外聘专业设计师、顶岗锻炼、共建工作室、项目实训等方式来实现。其次,工作室教学模式。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的工作室教学模式给专业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提升。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后,到工作室里使用材料、工具和设备对作品进行加工、制作,最终形成产品实物,并通过创意集市、网络等方式进行销售。学生不仅掌握了科学的设计方法,更提升了专业技能,还产生了经济效益,是一条实现“产教融合”发展的正确途径。第三,专业导师制教学模式。专业导师制,是指学生在进校完成基础课程的学习后,根据教师的研究专长和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指导教师,指导教师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制订教学计划,指导学生设计、制作及销售产品。最后,项目化教学模式。项目化教学模式指通过结合商业项目的实践、实训来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学生根据项目内容和设计要求创作作品,经教师和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后,可以和企业签订协议,投入生产、销售。

    (三)构建“一站式”实践教学体系

    “产教”脱节是设计类专业存在的共性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很多学校都建立了大量的教学实践基地,但大部分教学实践基地并未充分发挥其职能,存在继续深化合作的空间,目前普遍状况是接收部分实习生,合作形式较为单一。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目前存在实践与教学脱节、管理制度不健全和缺乏科学的评判标准等问题,让实践教学目的、价值和意义荡然无存。在转型发展的背景下,构建“产教融合”发展的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势在必行,通过教师教学、学生创作和企事业的技术能力、生产能力来完成作品的深化、制作、生产和销售,从而形成“产教融合”发展的“一站式”实践教学体系。

    结语

    实践不应只关注形式,在转型发展的背景下,应深入的思考“实践”反哺教学和服务社会的重要价值;教学不应该只关注结果,而忽略了教学主体本身综合素质提升的方法和途径。“产教融合”发展,是地方高校应用型办学的必然要求,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应紧扣“应用型”办学的目标定位,积极、主动地探索和拓展“产教”融合的实践途径。本文分析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的现状,梳理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适合“产教融合”发展的具体途径,对该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实践教学及转型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关文章!
  • 融合正向建模与反求计算的车用

    崔庆佳 周兵 吴晓建 李宁 曾凡沂<br />
    摘 要:针对减振器调试过程中工程师凭借经验调试耗时耗力等局限性,引入反求的思想,开展了

  • 风廓线雷达有源相控阵天线研究

    罗琦史冰芸摘要:风廓线雷达有源相控阵天线可以显著避免来自地杂波的干扰,非常适用于气象领域。文章从系统整体设计、天线辐射模块方案、

  • 基于MATLAB 的信号时域采样及

    唐敏敏 张静摘要:频率混叠是数字信号处理中特有的现象,发生频率混叠后,信号会分析出错误的结果。而采样过程中,由于频率不够高,采样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