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轨道交通对城市旅游的影响分析

    谭艳薇

    近年来,广州市轨道交通发展迅速,已进入成网运营阶段。因其快速、安全、便捷的特点,已成为市民出行的主要公共交通工具。旅游活动是城市的重要的经济活动之一。轨道交通的建设已经改变了沿线旅游景区景点联动发展的战略格局,并调整了沿线的旅游区位态势,进一步影响城市的旅游空间结构,其在旅游发展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明显。

    一、广州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

    广州地铁(GuangZhou Metro)是广州市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由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负责营运管理。现有1号线(西朗—广州东站)2号线(嘉禾望岗—广州南站)3号线(机场南—体育西路、天河客运站—番禺广场)4号线(黄村—金洲)5号线(滘口—文冲)8号线(凤凰新村—万胜围)广佛线(魁奇路—西朗)及APM线(赤岗塔—林和西)正在营运中,广州地铁现时的运营总里程为236公里(含广佛线佛山段),位列全国第三,排在地铁通车里程410公里的上海和336公里的北京之后。线路连接八成以上的亚运场馆,通达机场和火车站,极大满足了市外交通和市内交通的连接,为广州的城市旅游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方式。1997年6月28日1号线首段通车,广州迈入地铁时代。在线网布局规划基础上,继续新建八条线路,至2015年广州市轨道交通累计通车总里程约400公里。2020年线网布局基本稳定,线网结构由“环形线+放射线+X对角线”构成,线网总里程达600公里以上。2009年,地铁全年共安全运送乘客6.8亿人次;日均客运量达到185万人次。纵横交错的地铁线路,彻底改变了生活节奏,加速了城市发展步伐,影响了城市旅游的发展。

    二、广州市轨道交通对城市旅游空间布局的影响

    (一)轨道交通开通前,旅游空间布局特征

    广州地铁1号线于1997年正式开通运行,因此以1997年作为一个研究节点。经研究发现,轨道交通开通前,广州城市旅游空间形态存在以下特征:集中分布在荔湾区、越秀区和东山区,以历史古迹类为主;少数分布于海珠区、天河区以及芳村区;零星 散落在白云区、黄埔区和番禺市。

    (二)轨道交通开通后,旅游空间布局特征

    广州市行政区划自2000年发生了两次调整,目前,广州市行政区划形成十区两市的格局,分别为荔湾区、越秀区、海珠区、天河区、白云区、黄埔区、萝岗区、番禺区、花都区以及增城市、从化市。

    1、沿新城市中轴线扩展

    随着新的城市中轴线的东移,贯穿南北的地铁3号线,东西走向连接新老城市中心的地铁5号线,为珠江新城的城市风光旅游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条件,进一步促进了旅游的发展。位处新城市中轴线上的万亩果园拥有临近地铁4号线的交

    通优势,使形成新的旅游景点成为可能,并相继诞生了瀛洲生态公园以及小洲村等的旅游景点。广州总长约12公里的新城市中轴线,依托日渐成熟的轨道交通网络,在传统的老城区之外,为广州旅游业拉开新的格局。

    2.沿地铁南拓方向延伸

    2000年的战略规划,明确了广州城市空间结构应从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变,采取“东进、西联、南拓、北优”的发展战略。地铁延伸方向预示城市拓展方位,地铁3号线、4号线加快推进广州的南拓战略,致使沿线的旅游逐渐成熟,涌现出一批位处番禺区和南沙区的新旅游景区景点,包括3号线沿线的长隆旅游度假区内各主题公园、大学城周边旅游景区景点以及百万葵园、南沙湿地公园等。地铁开通后,旅游规模的演变主要集中在地铁3号线和4号线沿线上,并依靠南拓的动力,不断向前延伸。

    3.依托轨道交通形成旅游走廊

    地铁开通后,因其速度快、环境舒适、网络发达,成为人们旅游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并串联起沿线旅游景区景点,形成新的旅游走廊。日渐成熟的轨道交通网络,打破了传统的以行政区划为组团的旅游空间格局,旅游空间结构从块状逐渐向廊状演变。如地铁1号线穿越了荔湾区、越秀区和天河区,自西向东串起了沿线的黄大仙祠、沙面大街、华林寺、詹天佑故居博物馆、陈家祠、六榕寺、人民公园、广州起义旧址纪念馆、农讲所、广东省博物馆等沿线景区景点。

    三、广州市轨道交通对旅游发展的影响

    (一)促进新的旅游组团的形成

    长隆旅游度假区旅游组团、大学城旅游组团以及珠江新城旅游组团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地铁的开通。地铁开通后,沿线不断出现新的旅游景区景点,加快了上述旅游组团的形成。3号线汉溪长隆站、4号线的大学城北站以及3号线与5号线的换乘点珠江新城站成为上述旅游组团的主要交通节点,完善了旅游组团的交通网络,客流量持续攀升。以长隆旅游度假区为例,地铁开通后,在鳄鱼公园、香江野生动物世界的基础上,新开设了长隆欢乐世界和长隆水上乐园,形成了长隆旅游度假区旅游组团。为了促进长隆旅游度假区旅游组团的发展,临近的汉溪长隆站更是三易其名,由原汉溪站现更名为长隆站,成为广州地铁中首次以企业名字命名的地铁站,最后确定了目前沿用的汉溪长隆站,保留了长隆旅游度假区的冠名。

    (二)提升了旅游景区景点的可达性

    地铁4号线蕉门站的开通,改善了位处城市远郊的南沙天后宫的交通可达性,使南沙天后宫成为市民旅游出行的新选择。1号线芳村站靠近黄大仙祠,千年古刹六榕寺位处2号线西门口站,3号线珠江新城站周边林立广州国际金融中心、广州市第二少年宫以及广州歌剧院,新落成的亚运城临近4号线海傍站,由5号线中山八路站可前往荔湾湖公园,邓世昌纪念馆可由8号线宝岗大道站步行前往。地铁的开通,提升了沿线旅游景区景点的可达性,大大缩短了出游的时间。

    (三)强化了重点旅游景区景点的地位

    荔湾区和越秀区在历史上一直是广州市的中心城区,传统的城市中轴线更是从越秀山镇海楼延伸到中山纪念堂,连接人民公园,通过海珠广场,直抵珠江。位于中轴线上及两侧的越秀公园、中山纪念堂、人民公园,以及处于老城中心的陈家祠、农讲所、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动物园等旅游景区景点,由于历史悠久、地理位置优越,而地位超然。目前,地铁1号线的陈家祠站、公园前站,地铁2号线的越秀公园站、纪念堂站、烈士陵园站、农讲所站以及5号线的动物园站分别以上述旅游景区景点命名。同样以旅游区命名的站点还有3号线的珠江新城站、赤岗塔站以及汉溪长隆站。地铁站名的命名一般体现了所在区域的标志性事物,不以地名改以旅游景区景点名字命名站点,进一步显现了上述旅游景区景点的重要性,强化了重点旅游景区景点的地位。

    (四)形成对旅游景区景点的指引效应

    地铁站名存在的目的是为了给公众一个标示和指引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制作地图时为乘客提供方便。目前,地铁线路上有多个站名以临近的旅游景区景点命名,包括陈家祠站、公园前站、农讲所站、烈士陵园站、汉溪长隆站等。以汉溪长隆站为例,因为临近长隆旅游度假区,此站由原汉溪站更改为长隆站,成为广州地铁中首次以企业名字命名的地铁站,后其名最终确定为汉溪长隆站。利用旅游景区景点命名地铁站点,形成站名效应。这是一种心理暗示,对游客前往命名的旅游景区景点起到一定的交通指引作用,意即游客前往上述旅游景区景点第一反应是可以乘坐地铁,因为线路上有以其命名的站点。

    四、总结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行距离不断延伸、线路日益密集,轨道交通已经成为城市旅游的重要交通工具。地铁发展迅速,行驶速度快,搭乘环境舒适,已经成为人们重要的出行交通方式,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综合客运体系业已成形。地铁的发展,强化了广州市的国家中心城市地位,加快了城市发展速度,完善了城市立体交通网络,有效解决了城市交通拥堵。未来的地铁网络将延伸到整个珠江三角洲,珠三角大城市群逐渐成形。轨道交通时代以其高速度、高效益改变了沿线旅游景区景点联动发展的战略格局,并调整了沿线的旅游区位态势,进一步影响城市的旅游空间结构,其在旅游发展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明显。

    (作者单位:佛山职业技术学院)

    近年来,广州市轨道交通发展迅速,已进入成网运营阶段。因其快速、安全、便捷的特点,已成为市民出行的主要公共交通工具。旅游活动是城市的重要的经济活动之一。轨道交通的建设已经改变了沿线旅游景区景点联动发展的战略格局,并调整了沿线的旅游区位态势,进一步影响城市的旅游空间结构,其在旅游发展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明显。

    一、广州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

    广州地铁(GuangZhou Metro)是广州市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由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负责营运管理。现有1号线(西朗—广州东站)2号线(嘉禾望岗—广州南站)3号线(机场南—体育西路、天河客运站—番禺广场)4号线(黄村—金洲)5号线(滘口—文冲)8号线(凤凰新村—万胜围)广佛线(魁奇路—西朗)及APM线(赤岗塔—林和西)正在营运中,广州地铁现时的运营总里程为236公里(含广佛线佛山段),位列全国第三,排在地铁通车里程410公里的上海和336公里的北京之后。线路连接八成以上的亚运场馆,通达机场和火车站,极大满足了市外交通和市内交通的连接,为广州的城市旅游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方式。1997年6月28日1号线首段通车,广州迈入地铁时代。在线网布局规划基础上,继续新建八条线路,至2015年广州市轨道交通累计通车总里程约400公里。2020年线网布局基本稳定,线网结构由“环形线+放射线+X对角线”构成,线网总里程达600公里以上。2009年,地铁全年共安全运送乘客6.8亿人次;日均客运量达到185万人次。纵横交错的地铁线路,彻底改变了生活节奏,加速了城市发展步伐,影响了城市旅游的发展。

    二、广州市轨道交通对城市旅游空间布局的影响

    (一)轨道交通开通前,旅游空间布局特征

    广州地铁1号线于1997年正式开通运行,因此以1997年作为一个研究节点。经研究发现,轨道交通开通前,广州城市旅游空间形态存在以下特征:集中分布在荔湾区、越秀区和东山区,以历史古迹类为主;少数分布于海珠区、天河区以及芳村区;零星 散落在白云区、黄埔区和番禺市。

    (二)轨道交通开通后,旅游空间布局特征

    广州市行政区划自2000年发生了两次调整,目前,广州市行政区划形成十区两市的格局,分别为荔湾区、越秀区、海珠区、天河区、白云区、黄埔区、萝岗区、番禺区、花都区以及增城市、从化市。

    1、沿新城市中轴线扩展

    随着新的城市中轴线的东移,贯穿南北的地铁3号线,东西走向连接新老城市中心的地铁5号线,为珠江新城的城市风光旅游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条件,进一步促进了旅游的发展。位处新城市中轴线上的万亩果园拥有临近地铁4号线的交

    通优势,使形成新的旅游景点成为可能,并相继诞生了瀛洲生态公园以及小洲村等的旅游景点。广州总长约12公里的新城市中轴线,依托日渐成熟的轨道交通网络,在传统的老城区之外,为广州旅游业拉开新的格局。

    2.沿地铁南拓方向延伸

    2000年的战略规划,明确了广州城市空间结构应从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变,采取“东进、西联、南拓、北优”的发展战略。地铁延伸方向预示城市拓展方位,地铁3号线、4号线加快推进广州的南拓战略,致使沿线的旅游逐渐成熟,涌现出一批位处番禺区和南沙区的新旅游景区景点,包括3号线沿线的长隆旅游度假区内各主题公园、大学城周边旅游景区景点以及百万葵园、南沙湿地公园等。地铁开通后,旅游规模的演变主要集中在地铁3号线和4号线沿线上,并依靠南拓的动力,不断向前延伸。

    3.依托轨道交通形成旅游走廊

    地铁开通后,因其速度快、环境舒适、网络发达,成为人们旅游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并串联起沿线旅游景区景点,形成新的旅游走廊。日渐成熟的轨道交通网络,打破了传统的以行政区划为组团的旅游空间格局,旅游空间结构从块状逐渐向廊状演变。如地铁1号线穿越了荔湾区、越秀区和天河区,自西向东串起了沿线的黄大仙祠、沙面大街、华林寺、詹天佑故居博物馆、陈家祠、六榕寺、人民公园、广州起义旧址纪念馆、农讲所、广东省博物馆等沿线景区景点。

    三、广州市轨道交通对旅游发展的影响

    (一)促进新的旅游组团的形成

    长隆旅游度假区旅游组团、大学城旅游组团以及珠江新城旅游组团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地铁的开通。地铁开通后,沿线不断出现新的旅游景区景点,加快了上述旅游组团的形成。3号线汉溪长隆站、4号线的大学城北站以及3号线与5号线的换乘点珠江新城站成为上述旅游组团的主要交通节点,完善了旅游组团的交通网络,客流量持续攀升。以长隆旅游度假区为例,地铁开通后,在鳄鱼公园、香江野生动物世界的基础上,新开设了长隆欢乐世界和长隆水上乐园,形成了长隆旅游度假区旅游组团。为了促进长隆旅游度假区旅游组团的发展,临近的汉溪长隆站更是三易其名,由原汉溪站现更名为长隆站,成为广州地铁中首次以企业名字命名的地铁站,最后确定了目前沿用的汉溪长隆站,保留了长隆旅游度假区的冠名。

    (二)提升了旅游景区景点的可达性

    地铁4号线蕉门站的开通,改善了位处城市远郊的南沙天后宫的交通可达性,使南沙天后宫成为市民旅游出行的新选择。1号线芳村站靠近黄大仙祠,千年古刹六榕寺位处2号线西门口站,3号线珠江新城站周边林立广州国际金融中心、广州市第二少年宫以及广州歌剧院,新落成的亚运城临近4号线海傍站,由5号线中山八路站可前往荔湾湖公园,邓世昌纪念馆可由8号线宝岗大道站步行前往。地铁的开通,提升了沿线旅游景区景点的可达性,大大缩短了出游的时间。

    (三)强化了重点旅游景区景点的地位

    荔湾区和越秀区在历史上一直是广州市的中心城区,传统的城市中轴线更是从越秀山镇海楼延伸到中山纪念堂,连接人民公园,通过海珠广场,直抵珠江。位于中轴线上及两侧的越秀公园、中山纪念堂、人民公园,以及处于老城中心的陈家祠、农讲所、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动物园等旅游景区景点,由于历史悠久、地理位置优越,而地位超然。目前,地铁1号线的陈家祠站、公园前站,地铁2号线的越秀公园站、纪念堂站、烈士陵园站、农讲所站以及5号线的动物园站分别以上述旅游景区景点命名。同样以旅游区命名的站点还有3号线的珠江新城站、赤岗塔站以及汉溪长隆站。地铁站名的命名一般体现了所在区域的标志性事物,不以地名改以旅游景区景点名字命名站点,进一步显现了上述旅游景区景点的重要性,强化了重点旅游景区景点的地位。

    (四)形成对旅游景区景点的指引效应

    地铁站名存在的目的是为了给公众一个标示和指引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制作地图时为乘客提供方便。目前,地铁线路上有多个站名以临近的旅游景区景点命名,包括陈家祠站、公园前站、农讲所站、烈士陵园站、汉溪长隆站等。以汉溪长隆站为例,因为临近长隆旅游度假区,此站由原汉溪站更改为长隆站,成为广州地铁中首次以企业名字命名的地铁站,后其名最终确定为汉溪长隆站。利用旅游景区景点命名地铁站点,形成站名效应。这是一种心理暗示,对游客前往命名的旅游景区景点起到一定的交通指引作用,意即游客前往上述旅游景区景点第一反应是可以乘坐地铁,因为线路上有以其命名的站点。

    四、总结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行距离不断延伸、线路日益密集,轨道交通已经成为城市旅游的重要交通工具。地铁发展迅速,行驶速度快,搭乘环境舒适,已经成为人们重要的出行交通方式,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综合客运体系业已成形。地铁的发展,强化了广州市的国家中心城市地位,加快了城市发展速度,完善了城市立体交通网络,有效解决了城市交通拥堵。未来的地铁网络将延伸到整个珠江三角洲,珠三角大城市群逐渐成形。轨道交通时代以其高速度、高效益改变了沿线旅游景区景点联动发展的战略格局,并调整了沿线的旅游区位态势,进一步影响城市的旅游空间结构,其在旅游发展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明显。

    (作者单位:佛山职业技术学院)

    近年来,广州市轨道交通发展迅速,已进入成网运营阶段。因其快速、安全、便捷的特点,已成为市民出行的主要公共交通工具。旅游活动是城市的重要的经济活动之一。轨道交通的建设已经改变了沿线旅游景区景点联动发展的战略格局,并调整了沿线的旅游区位态势,进一步影响城市的旅游空间结构,其在旅游发展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明显。

    一、广州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

    广州地铁(GuangZhou Metro)是广州市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由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负责营运管理。现有1号线(西朗—广州东站)2号线(嘉禾望岗—广州南站)3号线(机场南—体育西路、天河客运站—番禺广场)4号线(黄村—金洲)5号线(滘口—文冲)8号线(凤凰新村—万胜围)广佛线(魁奇路—西朗)及APM线(赤岗塔—林和西)正在营运中,广州地铁现时的运营总里程为236公里(含广佛线佛山段),位列全国第三,排在地铁通车里程410公里的上海和336公里的北京之后。线路连接八成以上的亚运场馆,通达机场和火车站,极大满足了市外交通和市内交通的连接,为广州的城市旅游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方式。1997年6月28日1号线首段通车,广州迈入地铁时代。在线网布局规划基础上,继续新建八条线路,至2015年广州市轨道交通累计通车总里程约400公里。2020年线网布局基本稳定,线网结构由“环形线+放射线+X对角线”构成,线网总里程达600公里以上。2009年,地铁全年共安全运送乘客6.8亿人次;日均客运量达到185万人次。纵横交错的地铁线路,彻底改变了生活节奏,加速了城市发展步伐,影响了城市旅游的发展。

    二、广州市轨道交通对城市旅游空间布局的影响

    (一)轨道交通开通前,旅游空间布局特征

    广州地铁1号线于1997年正式开通运行,因此以1997年作为一个研究节点。经研究发现,轨道交通开通前,广州城市旅游空间形态存在以下特征:集中分布在荔湾区、越秀区和东山区,以历史古迹类为主;少数分布于海珠区、天河区以及芳村区;零星 散落在白云区、黄埔区和番禺市。

    (二)轨道交通开通后,旅游空间布局特征

    广州市行政区划自2000年发生了两次调整,目前,广州市行政区划形成十区两市的格局,分别为荔湾区、越秀区、海珠区、天河区、白云区、黄埔区、萝岗区、番禺区、花都区以及增城市、从化市。

    1、沿新城市中轴线扩展

    随着新的城市中轴线的东移,贯穿南北的地铁3号线,东西走向连接新老城市中心的地铁5号线,为珠江新城的城市风光旅游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条件,进一步促进了旅游的发展。位处新城市中轴线上的万亩果园拥有临近地铁4号线的交

    通优势,使形成新的旅游景点成为可能,并相继诞生了瀛洲生态公园以及小洲村等的旅游景点。广州总长约12公里的新城市中轴线,依托日渐成熟的轨道交通网络,在传统的老城区之外,为广州旅游业拉开新的格局。

    2.沿地铁南拓方向延伸

    2000年的战略规划,明确了广州城市空间结构应从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变,采取“东进、西联、南拓、北优”的发展战略。地铁延伸方向预示城市拓展方位,地铁3号线、4号线加快推进广州的南拓战略,致使沿线的旅游逐渐成熟,涌现出一批位处番禺区和南沙区的新旅游景区景点,包括3号线沿线的长隆旅游度假区内各主题公园、大学城周边旅游景区景点以及百万葵园、南沙湿地公园等。地铁开通后,旅游规模的演变主要集中在地铁3号线和4号线沿线上,并依靠南拓的动力,不断向前延伸。

    3.依托轨道交通形成旅游走廊

    地铁开通后,因其速度快、环境舒适、网络发达,成为人们旅游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并串联起沿线旅游景区景点,形成新的旅游走廊。日渐成熟的轨道交通网络,打破了传统的以行政区划为组团的旅游空间格局,旅游空间结构从块状逐渐向廊状演变。如地铁1号线穿越了荔湾区、越秀区和天河区,自西向东串起了沿线的黄大仙祠、沙面大街、华林寺、詹天佑故居博物馆、陈家祠、六榕寺、人民公园、广州起义旧址纪念馆、农讲所、广东省博物馆等沿线景区景点。

    三、广州市轨道交通对旅游发展的影响

    (一)促进新的旅游组团的形成

    长隆旅游度假区旅游组团、大学城旅游组团以及珠江新城旅游组团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地铁的开通。地铁开通后,沿线不断出现新的旅游景区景点,加快了上述旅游组团的形成。3号线汉溪长隆站、4号线的大学城北站以及3号线与5号线的换乘点珠江新城站成为上述旅游组团的主要交通节点,完善了旅游组团的交通网络,客流量持续攀升。以长隆旅游度假区为例,地铁开通后,在鳄鱼公园、香江野生动物世界的基础上,新开设了长隆欢乐世界和长隆水上乐园,形成了长隆旅游度假区旅游组团。为了促进长隆旅游度假区旅游组团的发展,临近的汉溪长隆站更是三易其名,由原汉溪站现更名为长隆站,成为广州地铁中首次以企业名字命名的地铁站,最后确定了目前沿用的汉溪长隆站,保留了长隆旅游度假区的冠名。

    (二)提升了旅游景区景点的可达性

    地铁4号线蕉门站的开通,改善了位处城市远郊的南沙天后宫的交通可达性,使南沙天后宫成为市民旅游出行的新选择。1号线芳村站靠近黄大仙祠,千年古刹六榕寺位处2号线西门口站,3号线珠江新城站周边林立广州国际金融中心、广州市第二少年宫以及广州歌剧院,新落成的亚运城临近4号线海傍站,由5号线中山八路站可前往荔湾湖公园,邓世昌纪念馆可由8号线宝岗大道站步行前往。地铁的开通,提升了沿线旅游景区景点的可达性,大大缩短了出游的时间。

    (三)强化了重点旅游景区景点的地位

    荔湾区和越秀区在历史上一直是广州市的中心城区,传统的城市中轴线更是从越秀山镇海楼延伸到中山纪念堂,连接人民公园,通过海珠广场,直抵珠江。位于中轴线上及两侧的越秀公园、中山纪念堂、人民公园,以及处于老城中心的陈家祠、农讲所、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动物园等旅游景区景点,由于历史悠久、地理位置优越,而地位超然。目前,地铁1号线的陈家祠站、公园前站,地铁2号线的越秀公园站、纪念堂站、烈士陵园站、农讲所站以及5号线的动物园站分别以上述旅游景区景点命名。同样以旅游区命名的站点还有3号线的珠江新城站、赤岗塔站以及汉溪长隆站。地铁站名的命名一般体现了所在区域的标志性事物,不以地名改以旅游景区景点名字命名站点,进一步显现了上述旅游景区景点的重要性,强化了重点旅游景区景点的地位。

    (四)形成对旅游景区景点的指引效应

    地铁站名存在的目的是为了给公众一个标示和指引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制作地图时为乘客提供方便。目前,地铁线路上有多个站名以临近的旅游景区景点命名,包括陈家祠站、公园前站、农讲所站、烈士陵园站、汉溪长隆站等。以汉溪长隆站为例,因为临近长隆旅游度假区,此站由原汉溪站更改为长隆站,成为广州地铁中首次以企业名字命名的地铁站,后其名最终确定为汉溪长隆站。利用旅游景区景点命名地铁站点,形成站名效应。这是一种心理暗示,对游客前往命名的旅游景区景点起到一定的交通指引作用,意即游客前往上述旅游景区景点第一反应是可以乘坐地铁,因为线路上有以其命名的站点。

    四、总结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行距离不断延伸、线路日益密集,轨道交通已经成为城市旅游的重要交通工具。地铁发展迅速,行驶速度快,搭乘环境舒适,已经成为人们重要的出行交通方式,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综合客运体系业已成形。地铁的发展,强化了广州市的国家中心城市地位,加快了城市发展速度,完善了城市立体交通网络,有效解决了城市交通拥堵。未来的地铁网络将延伸到整个珠江三角洲,珠三角大城市群逐渐成形。轨道交通时代以其高速度、高效益改变了沿线旅游景区景点联动发展的战略格局,并调整了沿线的旅游区位态势,进一步影响城市的旅游空间结构,其在旅游发展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明显。

    (作者单位:佛山职业技术学院)

相关文章!
  • 基于企业文化的国企思想政治工

    陈广梅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4-081-02摘 要 新形势下,党对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

  • 一次为中国革命延续火种的伟大

    朱强今年11月12日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在孙中山先生早期的革命生涯中,有一段流亡海外的经历,这段经历见证了

  • 周强:在县域治理中发挥好司法

    大数据时代,司法案件运行情况成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法院将海量案件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从刑事案件判断治安状况,从民商事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