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舞弊现象的量化分析研究

    杨 涛 杨泽年 李 娜

    

    摘要:近几年高考舞弊现象十分猖獗,2009年松原、天水等突出高考舞弊案件在全国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文章利用经济学和博弈论等工具建立量化模型,对高考舞弊案件进行了原因分析。

    关键词:高考舞弊;量化分析;经济学;博弈论

    高考是中国第一大考,是许多人改变人生命运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考上好大学对于学生将来的求学深造、就业、前程、名誉等具有巨大的未来收益,这就使得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这一点,伙同学生、家长甚至教师和学校,联合舞弊,挑战我国高考制度,尤其是近年频繁发生的影响恶劣的高考舞弊事件,已经达到了令人惊愕的地步。本文在经济学和博弈论的基础上建立量化模型,透视高考舞弊现象及其危害背后的深层原因,希望借此能够对高考制度改革提供一定帮助。

    一、成本-收益模型分析

    舞弊者不但要承担被发现而接受惩罚的风险,而且随着高科技手段参与到舞弊当中,舞弊者购买作弊器材也需要付出一定的金钱成本。即舞弊者承担的风险和金钱支出构成了舞弊总成本。同时,作弊也存在着一定的舞弊收益,例如考试成绩、名誉、前途等。

    设舞弊总成本为C,据上分析,它应当包括舞弊器材成本T和被发现而受到惩处P,即C=T+P;另外,设舞弊收益为B,作弊净收益为F。这里需要说明,假设作弊者被发现而受到相应惩罚的概率为α,那么,F=(1-α)B-αP-T。简化得到:F=(B-T)-α(B+P)

    对这个公式进行分析不难得出F同其他变量的关系,即当假定其他变量为固定值时,F与B正相关,而与T、α、P分别负相关。也就是说,每个变量的变化都影响着F的大小,而F的大小是舞弊者是否作弊的重要参考指标,即F越大则舞弊者冒风险作弊的可能性就越大,反之则越小。具体而言,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分析结论:

    第一,现在的高考制度基本上是“一考定终生”,只要作弊成功,就能获得较高的分数,就能考上较好的大学,进而获得将来更好的发展前景、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名誉等。而作弊被发现也存在着一定的概率,其相应惩罚力度也不是很大。即对于高考舞弊者而言,收益B巨大,而风险α及相应的惩罚P太小。这就说明当前我国高考制度还存在着很大弊端,至少可以说存在着舞弊的诱因。

    第二,α和P可以分别代表着监管和惩罚的力度,如果两者力度不够,则会促使舞弊者获得更大净收益F,促使作弊现象泛滥。这两个变量的提高会遏制F的增大,而这两者力度的加大,不但需要道德和法律约束,还需要相应监督管理技术手段的不断革新,努力做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才能有效遏制作弊事件。

    第三,作弊工具的高科技化使作弊者已经武装到了牙齿,其制造的边际成本不断降低。也就是说,舞弊工具成本T相对于巨大的收益B而言,呈现下降趋势,也就促使净收益F增大。因此,当越来越多的高科技舞弊案件在高考后被发现并公布出来时,人们称其到了“疯狂”的地步。

    二、考生作弊的博弈分析

    高考舞弊是我国社会在转型中出现的一种不良现象,是诚信缺失和道德失范。当下社会在某些领域既缺乏有效的法律制约,也没有树立起良好的道德价值观,有害的社会风气在蔓延,甚至成为大多数人所默认的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作为高考第一参与者的考生颇受影响。下面我们建立一个两个考生的作弊博弈模型,如表1所示。

    假设考生作弊会都有1的收益,而不作弊则为0。因为考生心理受到不良风气影响,他们作弊与否的出发点完全受到其他作弊者的影响,他们会认为不作弊没有任何收益,作弊反而有收获,于是他们的最佳策略就是作弊。

    通过对这个博弈模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第一,中学生诚信及道德教育的缺失,引发了不正的考风,这对于心智没有完全成熟的考生而言,仅仅是为了追求心理平衡,考生们也会采取作弊以追求与其他考生同等的作弊收益,实现考场内的“公平”。这也可以看作是一种舞弊者的从众心理,而对于教育和社会的公平性则构成了极大挑战,所以要加强学生在校期间的诚信及道德教育,以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诚信道德观。

    第二,高考作弊猖狂的另一个重要根源在于惩罚太轻,与作弊者可能获得的经济利益不相匹配。因此,要震慑高考作弊行为,就要加大对作弊行为的打击力度和惩处措施。目前,我国专门用来惩治考试舞弊的法律还不健全不完善,面对考试舞弊破坏了、人与人之间的公平竞争,应该有针对想的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并同时加强相关法规的执行力度。

    三、结束语

    本文针对近些年我国高考舞弊事件频发且越发疯狂的现实,从经济学及博弈论角度出发,量化分析了近年高考舞弊现象猖狂背后的原因,通过“成本-收益”模型和“考生作弊博弈”模型,使得问题的分析更加直观,得到的结论也更加具有说服力。同时,本文也在结论中针对问题的解决提出了意见,主要包括诚信道德教育、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及执行等。本文旨在有助于我国高考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漆勇政.大学生考试舞弊成因分析与对策探讨[J].高等农业教育,2003(5).

    2、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3、周杰.作弊与反作弊的博弈分析[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

    (作者单位:杨涛,军事经济学院襄樊分院;杨泽年,军事经济学院襄樊分院;李娜,湖北襄樊市第三十七中学)

相关文章!
  • 融资融券对日历效应的影响:来

    王璐摘 要:过去的研究表明,中国股市的运行效率受到政府监管与干预并存在非对称交易的现象。2010年3月31日,中国股票市场实行了融资融券

  • 小桥老树的“官场江湖”

    张凌云凭借一部《侯卫东官场笔记》,他红遍大江南北,接连几年闯入国内作家富豪榜;他神龙不见首尾的低调一度引发全国大搜索。因他的作品而

  • 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

    金玉娜柏晓峰摘 要:按照形成原因——作用机理——解决机制的路径,对抑制盈余管理有效途径的实证研究表明:机会主义偏误和技术性错误是盈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