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说课稿(二)
关键词 资本主义新变化,福利制度,生产关系调整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457-6241(2014)15-0028-03
本课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中的第三课,是上节课《罗斯福新政》——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延续,其意义在于对全单元核心内容的总结,因此在讲授这段历史时我会注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连续性。
我认为本课的核心内容是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新发展的表现,关键是“变、新”,应以“一条主线”(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新变化)、“四个变化”(即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福利国家、第三产业和新经济)贯彻整节课的内容。因此我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整合为三个方面:运用图片展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运用辩论法讨论——福利制度的利弊;运用材料探究——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本质。以此加强学生理性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加深对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认识,希望通过认识其他国家调整生产关系发展经济的经验,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思考如何适应世界经济发展潮流。
基于对课标的分析,我将本课的重点确定为: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基于对学情的分析,将本课的难点确定为:福利制度的影响。
1.导入
勃兰登堡门是德国的象征,从建立的那一刻起,就一直见证着德国的兴衰荣辱。我以图片展示了1871年德国统一时和1945年二战结束后的勃兰登堡门,意在使学生通过对两张图片的对比,进而思考二战对德国的影响,由此提出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经济原因是什么?从而引出我的新课。
2.运用图片展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
材料1:
我向学生展示图1,并提出三个递进的问题,即哪些国家、哪些行业国有化程度最高?国有化程度较高的行业,具有哪些共同的特点?由上表可看出西方国家采取了什么方式干预经济?意在使学生通过对图表的分析和对问题的思考,得出国有经济的特点。
材料2:
图2以美国作为个案,向学生展示战后美国经济发展概况,学生通过分析战后美国经济的五个时期,进而思考为什么美国经济在滞涨期出现了负增长的情况。
材料3:
为了更好地探究美国经济负增长的原因,向学生展示材料3中的文献,并重点讲解画线部分的内容,目的是帮助学生完善知识体系,得出滞涨的危害、原因和解决方案。
活动设计1:
通过以上三则材料向学生提问:美国经济出现滞涨的原因、危害和解决方案。在以美国作为微观个案之后,用图示法从宏观上分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分析问题,意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盛行和完善的过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发言加以总结。
通过“图示法”环节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来发展经济,那又是通过什么措施使公民更好地生活,获得福利呢?带着问题,过渡到“辩论法”环节。
3.运用辩论法讨论——福利制度的利弊
这部分内容是本课的重难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部分内容,我将以导学案的形式向学生发放以下四则材料。
材料4:
A.瑞典的福利体系:
B.英国税收与福利对家庭收入的影响
C.高福利制度制造“懒人经济”
美国人口普查局定义的3700万“穷人”中展示的却是另一种景观:他们不仅有足够的食品,还拥有汽车、彩电、冰箱、洗衣机、电烤箱等。根据美国的社会福利制度,穷人每月可领到生活补助,孩子上公立学校,从小学到中学可免费学习、免费就餐,婴儿可免费得到婴儿食品等等,可以说穷人基本上就是靠政府养活。然而,光靠给穷人撒钱并不能给他们带来真正的满足。享受高福利政策待遇的穷人是对美国政府抱怨最多、对现实最不满的群体之一,因为他们的社会地位很低,生活只能说是过得去,孩子也难以享受高等教育。
D.《贝弗里奇报告》对社会保障计划的概述
要消除贫困,首先要改进国家保险,也就是说,国家要为中断或丧失谋生能力者提供生活保障……英国社会保障计划的主要特征是,它是一个抵御因谋生能力中断或丧失。而造成的风险,或覆盖因出生、婚嫁、死亡而产生的特殊支出的社会保险方案。这个计划包含6条基本原则:基本生活待遇水平统一;缴费率统一;行政管理职责统一;待遇水平适当;广泛保障;分门别类。第303~309段对这些原则做了详细的解释。在这6条原则的基础之上,结合国民救助和自愿保险等辅助措施,社会保障计划提出,其目标是要确保英国民众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陷入贫困。
设计意图:学生在课前通过对材料的阅读与分析,全方位把握福利制度的影响,为之后的辩论环节准备材料。
活动设计2:
辩论:关于福利国家的利与弊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教材和材料的把握及日常的积累展开辩论。师生相互倾听,相互启发,教学相长,建构知识体系。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主体性和参与性。
4.运用材料探究——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本质
材料5:
A.第三产业领域:
设计意图:高一学生知识水平有限,通过表格向学生讲授第三产业所包含的领域,并以美国为例,分析第三产业的发展对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产生的影响。通过“新经济”的表格归纳“新经济”的定义,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材料6:
A.美国贫富差距
在发达国家内部,美国1979年20%最富的人的收入比20%最穷的人高3.5倍,而90年代末则已达9倍。目前,美国1%最富有人所拥有的财富比90%的美国人的财富的总和还要多。此外,其他西方国家,如英、法等,也存在同样的现象。
B.美国二战后的十个衰退期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教材把握和材料的分析,进而得出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掌握阅读文献探究相关史实的方法。
5.布置作业
通过板书进行归纳,并通过两道高考题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教学反馈。作业要求参考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经验,目的是让学生温故知新。
6.小结
本课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为讲授法,辅之以图示教学法和课堂辩论教学法。通过讲授,使学生加深对主体内容的理解,理清本课的逻辑关系,引导学生分析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新变化调整的局限,促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要把握好时间,并注意详略得当。其次是图示教学法,主要用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点和发展阶段的讲授。通过图示揭示历史知识的内在关系,将重点内容进行编排构图,便于学生理解。针对本课的难点——福利制度的影响,采用辩论教学法,通过辩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
【作者简介】房宝强,男,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1级本科生。
杜芳,女,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王雅贞】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457-6241(2014)15-0028-03
本课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中的第三课,是上节课《罗斯福新政》——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延续,其意义在于对全单元核心内容的总结,因此在讲授这段历史时我会注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连续性。
我认为本课的核心内容是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新发展的表现,关键是“变、新”,应以“一条主线”(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新变化)、“四个变化”(即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福利国家、第三产业和新经济)贯彻整节课的内容。因此我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整合为三个方面:运用图片展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运用辩论法讨论——福利制度的利弊;运用材料探究——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本质。以此加强学生理性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加深对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认识,希望通过认识其他国家调整生产关系发展经济的经验,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思考如何适应世界经济发展潮流。
基于对课标的分析,我将本课的重点确定为: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基于对学情的分析,将本课的难点确定为:福利制度的影响。
1.导入
勃兰登堡门是德国的象征,从建立的那一刻起,就一直见证着德国的兴衰荣辱。我以图片展示了1871年德国统一时和1945年二战结束后的勃兰登堡门,意在使学生通过对两张图片的对比,进而思考二战对德国的影响,由此提出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经济原因是什么?从而引出我的新课。
2.运用图片展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
材料1:
我向学生展示图1,并提出三个递进的问题,即哪些国家、哪些行业国有化程度最高?国有化程度较高的行业,具有哪些共同的特点?由上表可看出西方国家采取了什么方式干预经济?意在使学生通过对图表的分析和对问题的思考,得出国有经济的特点。
材料2:
图2以美国作为个案,向学生展示战后美国经济发展概况,学生通过分析战后美国经济的五个时期,进而思考为什么美国经济在滞涨期出现了负增长的情况。
材料3:
为了更好地探究美国经济负增长的原因,向学生展示材料3中的文献,并重点讲解画线部分的内容,目的是帮助学生完善知识体系,得出滞涨的危害、原因和解决方案。
活动设计1:
通过以上三则材料向学生提问:美国经济出现滞涨的原因、危害和解决方案。在以美国作为微观个案之后,用图示法从宏观上分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分析问题,意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盛行和完善的过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发言加以总结。
通过“图示法”环节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来发展经济,那又是通过什么措施使公民更好地生活,获得福利呢?带着问题,过渡到“辩论法”环节。
3.运用辩论法讨论——福利制度的利弊
这部分内容是本课的重难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部分内容,我将以导学案的形式向学生发放以下四则材料。
材料4:
A.瑞典的福利体系:
B.英国税收与福利对家庭收入的影响
C.高福利制度制造“懒人经济”
美国人口普查局定义的3700万“穷人”中展示的却是另一种景观:他们不仅有足够的食品,还拥有汽车、彩电、冰箱、洗衣机、电烤箱等。根据美国的社会福利制度,穷人每月可领到生活补助,孩子上公立学校,从小学到中学可免费学习、免费就餐,婴儿可免费得到婴儿食品等等,可以说穷人基本上就是靠政府养活。然而,光靠给穷人撒钱并不能给他们带来真正的满足。享受高福利政策待遇的穷人是对美国政府抱怨最多、对现实最不满的群体之一,因为他们的社会地位很低,生活只能说是过得去,孩子也难以享受高等教育。
D.《贝弗里奇报告》对社会保障计划的概述
要消除贫困,首先要改进国家保险,也就是说,国家要为中断或丧失谋生能力者提供生活保障……英国社会保障计划的主要特征是,它是一个抵御因谋生能力中断或丧失。而造成的风险,或覆盖因出生、婚嫁、死亡而产生的特殊支出的社会保险方案。这个计划包含6条基本原则:基本生活待遇水平统一;缴费率统一;行政管理职责统一;待遇水平适当;广泛保障;分门别类。第303~309段对这些原则做了详细的解释。在这6条原则的基础之上,结合国民救助和自愿保险等辅助措施,社会保障计划提出,其目标是要确保英国民众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陷入贫困。
设计意图:学生在课前通过对材料的阅读与分析,全方位把握福利制度的影响,为之后的辩论环节准备材料。
活动设计2:
辩论:关于福利国家的利与弊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教材和材料的把握及日常的积累展开辩论。师生相互倾听,相互启发,教学相长,建构知识体系。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主体性和参与性。
4.运用材料探究——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本质
材料5:
A.第三产业领域:
设计意图:高一学生知识水平有限,通过表格向学生讲授第三产业所包含的领域,并以美国为例,分析第三产业的发展对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产生的影响。通过“新经济”的表格归纳“新经济”的定义,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材料6:
A.美国贫富差距
在发达国家内部,美国1979年20%最富的人的收入比20%最穷的人高3.5倍,而90年代末则已达9倍。目前,美国1%最富有人所拥有的财富比90%的美国人的财富的总和还要多。此外,其他西方国家,如英、法等,也存在同样的现象。
B.美国二战后的十个衰退期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教材把握和材料的分析,进而得出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掌握阅读文献探究相关史实的方法。
5.布置作业
通过板书进行归纳,并通过两道高考题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教学反馈。作业要求参考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经验,目的是让学生温故知新。
6.小结
本课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为讲授法,辅之以图示教学法和课堂辩论教学法。通过讲授,使学生加深对主体内容的理解,理清本课的逻辑关系,引导学生分析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新变化调整的局限,促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要把握好时间,并注意详略得当。其次是图示教学法,主要用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点和发展阶段的讲授。通过图示揭示历史知识的内在关系,将重点内容进行编排构图,便于学生理解。针对本课的难点——福利制度的影响,采用辩论教学法,通过辩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
【作者简介】房宝强,男,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1级本科生。
杜芳,女,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王雅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