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一个学生也在坚守
在江西农村,散落着一个个乡村教学点,规模微小,常常只有1名老师和十几位学生,甚至只剩下1师1生。但正是这些“微小学”里的乡村教师们,延续着农村教育的“血脉”。 记者在江西省采访时了解到,许多乡村教学点位置偏僻,教学条件简陋,教师年龄偏大,农村教育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
在江西抚州市宜黄县神岗乡芦坊教学点,50岁的杨细仔是唯一的老师,他有14名学生:一年级5人、二年级2人、学前班7人,共享一个教室。当二年级的孩子上课时,学前班和一年级的孩子们练字写作业,其他时候则反过来。杨细仔一人负责语文、数学、美术、活动等全部课程,每天上课6小时,平均15分钟切换一次,一天切换24次。“我还有5年就要退休,如果身体允许,我愿意继续为孩子们服务。”杨细仔担心,自己退休后,若没有新老师入校,孩子们的教育将成大问题。
在宜春市万载县白水乡永新小学丰新教学点,3间平房和一片长满青草的操场组成了1座“微小学”。为了集中优质资源,2005年,当地撤销许多村级中小学,在乡镇建立6年制、9年制的中心学校。
而为了确保低龄儿童就近入学,在农村地区还保留着一些教学点。在距万载县370多公里外的抚州市金溪县左坊镇后龚村教学点,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孩子随着父母进城上学,留在教学点的学生越来越少。55岁的郑正印是这里唯一的老师,8岁的龚伟珍是唯一的学生。
专家表示,远离城市使教学点难以享受到城市发展带来的社会资源。同时,国家教育资金投入是按照学生数量下拨的,很多教学点学生数量太少,简单按照生均经费标准投入,远远不能维持一个教学点的正常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