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青少年家庭教育中的母亲角色研究
崔凯
摘 要:当代青少年家庭教育中,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日渐显现,母亲的作用从辅助到主导,从自发到自觉,从感性到理性,从言传身教到技能培养,从照顾到教导,从迷茫到清醒;从无序到有序,从传统到现代再到传统,从困惑到超脱,从管理到伴随,从生活辅助到精神塑造,从性格到品格,从生活到思想,从言行到三观,其角色值得研究,体现了当代青少年家庭教育中母亲地位的变迁。
关键词:母亲;青少年;家庭教育
一、青少年特点
青少年时期是孩子个性发育的一个转折阶段,是从不成熟的童年期走向成熟成年期的过渡时期。心灵在不断丰富,情绪在激烈波动是青少年的特点,但是,他们还不具备成年人的心智水平,因此,心理上处于一种非常不稳定、不平衡的状态中,常常出现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是心理问题的高发期。
母亲在这一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研究母亲在一角色的作用,首先分析青少年时期的特点。青少年时期,主要表现为:智力发展显著、自我意识增强、性意识的觉醒和发展、自我闭锁与交往需要的矛盾、独立意向与依赖心理的矛盾等多个方面。在具体教育环节,要注意这些问题,顺势利导。
二、母亲角色
(1)传统上。在中国的传统教育当中,相夫教子被设定为女性的基本责任。母亲在青少年教育中起到基础性作用。母亲身上有女性独有的细腻、敏感,更能注意到孩子的发展变化。但,在传统家庭中,母亲的地位较低,做决策的是父亲,事情不管结果如何,父亲都是对的,母亲都是错的。在传统上,母亲的角色和地位,决定了孩子受母亲的影响较小,父亲在家庭教育中起到关键作用。(2)后现代。改革开发以来,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得到凸显。传统教育和后现代教育在上世纪80年代几个交锋后,我国青少年教育,从传统教育直接转入了后现代教育的行列,后现代思想快速占据主流。伴随计划生育,独生子女的普及,家长对孩子的管教,直接转变为无法阻挡的爱,最大限度的满足孩子需求成为家庭生活的中心。
三、母亲教育重点
(1)生活照料中的教育。在后现代家庭教育中,孩子进入青少年时期后,母亲不但照顾孩子的吃喝拉撒、生活起居,而且承担起孩子语言、认知、感官、性格、行为习惯等等的训练和教育,生活中一切都由母亲代劳。后现代教育,生活照料太多,孩子独立性不强,而任性较强。母亲应鼓励孩子勇于承担责任,不要让他逃避、推卸责任。(2)行为习惯教育。在后现代家庭教育中,要注视行为习惯的养成,特别是母亲的示范效应。母亲一定要为子女树立良好的榜样。(3)情绪情感教育。母爱是孩子成长的催化剂,孩子的身体成长、心理的健全离不开母爱,她滋养着孩子,安抚着孩子的灵魂。母爱能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优秀的性格脾气,母爱能够帮助孩子克服内心的恐惧和心中的焦虑,母爱能让孩子学会宽容、忍耐和理解。
四、母亲教育特点
(1)工作细腻,有利于提高子女智商。母亲作为家庭教育的主要角色,一改传统教育的家长制和家规体系,作为女性,母亲工作普遍仔细,感情细腻,对孩子和顺,关爱倍至,投入增加,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孩子接触社会机会多,认知能力显著提高,教育出的孩子智商普遍提高。(2)性格柔和,孩子暴力倾向较弱。母亲性格一般比较柔和,对孩子比较关照,很少有暴力行为的示范效果,孩子一般暴力倾向较少,子女一般比较本分,不惹是生非,相对比较文静。男孩子相对缺乏男子汉气概,女孩子相对独立。(3)热爱生活,理想目标比较现实。在母亲的带领下,子女相对更加投入具体生活,对于平静的家庭生活比较熟悉,理想抱负相对不如以前远大,目标更加接近实际。(4)过分溺爱,子女独立性相对不足。在母爱的呵护下,子女习惯于饭来张口,衣来身手,依赖性较大,独立性相对不足,有时缺乏责任感,关爱他人的能力不足。(5)观察和分析事物,正能量不足。女性相对弱势,容易从不利因素着手,在母性关怀下,看待事物更多地看到负的一面,正能量不足。面临问题,首先想到的是退缩,而积极面对,千方百计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容易怕事,少魄力。(6)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精神不足。成长在幸福中,习惯于好吃好喝,很少从事体力劳动,一旦遇到困难,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不足。(7)彷徨心态较重,容易成为完美主义者。在母亲的教育下,子女容易两难抉择,一方面自身动手能力不足,吃苦耐劳精神弱化。另一方面,对于外物又完美心态,其实也是彷徨的,想尽善尽美,又左右为难。
五、母亲教育改进
(1)改进方向。1)提高子女自主生活能力。在母亲教育背景下,要加强子女自主生活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专门安排有关活动或项目,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通过针对性的训练,一方面提高孩子独立生活,解决困难的能力,另一方面让孩子意识到,生活和工作的差异,家庭与社会的差异,付出和获取的关系,并丰富家庭生活,提高孩子对父母培育投入的理解和执行。2)加强理想信念,吃苦耐劳精神培养。在母亲教育为主的条件下,应加强孩子的理想信念教育,吃苦耐劳精神培养,让子女意识到家庭关怀是一种保护和临时性的环境。3)强化责任心。在母亲百般呵护下,更要关注责任心的培养,不能因为对子女的爱,减少了孩子的责任心培养,责任心的培养也是一种关爱,一种负责人态度。4)加强自控教育。在母亲呵护下长大的孩子,得风得雨,万事皆备,太多的满足了自身欲望,而自控能力略显不足。要加强孩子自我控制能力培养,切记万事有度,超越原则,得陇望楚,过分张扬必然有其反作用力。(2)改进方法。改进方法很多,概括为一句话,就是扬长避短,扬长补短。结合孩子自身情况,首先发现孩子爱好、特长和优点,做好扬长工作,发挥子女优势,让孩子找到自信,不断积累成就感,责任感和攻坚能力,提高孩子的能力和韧劲。其次,帮助孩子查找不足,尽量补短,实在难以弥补的,要让孩子避短,学会合作,通过合作实现优势集成,共赢和发现友谊的重要性。一方面培养孩子思想自由,追求平等,发扬民主,独立思考,另一方面要防止我行我素,个性十足。既要实现多元化发展,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又要识大局,得人心,有原则,懂规范,做事有本有眼。青少年的培养一方面关注其生活质量,造就青少年感情细腻,处事智慧,另一方面防止形成老爷思想,小姐脾气,形成难以管理,难以担当大任的局面。提高动手能力,独立性,责任感,吃苦耐劳,自控能力。(3)改进评价方法。从效率上评价,评价青少年培养取得的成绩,获取的效果,利用多元化的目标体系,完善的标准体系,科学的评价方法,评估青少年培养状况,并及时采取措施给予改进。从方向上评价,评价青少年培养方向与个人潜能、资源禀赋的关系,看是否充分发挥了青少年个人特长和天赋,充分发挥环境优势,造就一类人才。要多元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科学评价发展方向问题。从适应性上评价,评价青少年培养的社会适宜性,让广大青少年与社会接轨,深刻认识到社会状况和个人发展方向的关系。通过个人发展潜力和实际能力的对比,采取适宜的方法,造就适宜性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宁,社区青少年教育工作现状及其改进策略,吉林教育,2015.2
[2] 廉永生,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焦作大学学报,2014.9
摘 要:当代青少年家庭教育中,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日渐显现,母亲的作用从辅助到主导,从自发到自觉,从感性到理性,从言传身教到技能培养,从照顾到教导,从迷茫到清醒;从无序到有序,从传统到现代再到传统,从困惑到超脱,从管理到伴随,从生活辅助到精神塑造,从性格到品格,从生活到思想,从言行到三观,其角色值得研究,体现了当代青少年家庭教育中母亲地位的变迁。
关键词:母亲;青少年;家庭教育
一、青少年特点
青少年时期是孩子个性发育的一个转折阶段,是从不成熟的童年期走向成熟成年期的过渡时期。心灵在不断丰富,情绪在激烈波动是青少年的特点,但是,他们还不具备成年人的心智水平,因此,心理上处于一种非常不稳定、不平衡的状态中,常常出现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是心理问题的高发期。
母亲在这一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研究母亲在一角色的作用,首先分析青少年时期的特点。青少年时期,主要表现为:智力发展显著、自我意识增强、性意识的觉醒和发展、自我闭锁与交往需要的矛盾、独立意向与依赖心理的矛盾等多个方面。在具体教育环节,要注意这些问题,顺势利导。
二、母亲角色
(1)传统上。在中国的传统教育当中,相夫教子被设定为女性的基本责任。母亲在青少年教育中起到基础性作用。母亲身上有女性独有的细腻、敏感,更能注意到孩子的发展变化。但,在传统家庭中,母亲的地位较低,做决策的是父亲,事情不管结果如何,父亲都是对的,母亲都是错的。在传统上,母亲的角色和地位,决定了孩子受母亲的影响较小,父亲在家庭教育中起到关键作用。(2)后现代。改革开发以来,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得到凸显。传统教育和后现代教育在上世纪80年代几个交锋后,我国青少年教育,从传统教育直接转入了后现代教育的行列,后现代思想快速占据主流。伴随计划生育,独生子女的普及,家长对孩子的管教,直接转变为无法阻挡的爱,最大限度的满足孩子需求成为家庭生活的中心。
三、母亲教育重点
(1)生活照料中的教育。在后现代家庭教育中,孩子进入青少年时期后,母亲不但照顾孩子的吃喝拉撒、生活起居,而且承担起孩子语言、认知、感官、性格、行为习惯等等的训练和教育,生活中一切都由母亲代劳。后现代教育,生活照料太多,孩子独立性不强,而任性较强。母亲应鼓励孩子勇于承担责任,不要让他逃避、推卸责任。(2)行为习惯教育。在后现代家庭教育中,要注视行为习惯的养成,特别是母亲的示范效应。母亲一定要为子女树立良好的榜样。(3)情绪情感教育。母爱是孩子成长的催化剂,孩子的身体成长、心理的健全离不开母爱,她滋养着孩子,安抚着孩子的灵魂。母爱能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优秀的性格脾气,母爱能够帮助孩子克服内心的恐惧和心中的焦虑,母爱能让孩子学会宽容、忍耐和理解。
四、母亲教育特点
(1)工作细腻,有利于提高子女智商。母亲作为家庭教育的主要角色,一改传统教育的家长制和家规体系,作为女性,母亲工作普遍仔细,感情细腻,对孩子和顺,关爱倍至,投入增加,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孩子接触社会机会多,认知能力显著提高,教育出的孩子智商普遍提高。(2)性格柔和,孩子暴力倾向较弱。母亲性格一般比较柔和,对孩子比较关照,很少有暴力行为的示范效果,孩子一般暴力倾向较少,子女一般比较本分,不惹是生非,相对比较文静。男孩子相对缺乏男子汉气概,女孩子相对独立。(3)热爱生活,理想目标比较现实。在母亲的带领下,子女相对更加投入具体生活,对于平静的家庭生活比较熟悉,理想抱负相对不如以前远大,目标更加接近实际。(4)过分溺爱,子女独立性相对不足。在母爱的呵护下,子女习惯于饭来张口,衣来身手,依赖性较大,独立性相对不足,有时缺乏责任感,关爱他人的能力不足。(5)观察和分析事物,正能量不足。女性相对弱势,容易从不利因素着手,在母性关怀下,看待事物更多地看到负的一面,正能量不足。面临问题,首先想到的是退缩,而积极面对,千方百计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容易怕事,少魄力。(6)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精神不足。成长在幸福中,习惯于好吃好喝,很少从事体力劳动,一旦遇到困难,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不足。(7)彷徨心态较重,容易成为完美主义者。在母亲的教育下,子女容易两难抉择,一方面自身动手能力不足,吃苦耐劳精神弱化。另一方面,对于外物又完美心态,其实也是彷徨的,想尽善尽美,又左右为难。
五、母亲教育改进
(1)改进方向。1)提高子女自主生活能力。在母亲教育背景下,要加强子女自主生活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专门安排有关活动或项目,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通过针对性的训练,一方面提高孩子独立生活,解决困难的能力,另一方面让孩子意识到,生活和工作的差异,家庭与社会的差异,付出和获取的关系,并丰富家庭生活,提高孩子对父母培育投入的理解和执行。2)加强理想信念,吃苦耐劳精神培养。在母亲教育为主的条件下,应加强孩子的理想信念教育,吃苦耐劳精神培养,让子女意识到家庭关怀是一种保护和临时性的环境。3)强化责任心。在母亲百般呵护下,更要关注责任心的培养,不能因为对子女的爱,减少了孩子的责任心培养,责任心的培养也是一种关爱,一种负责人态度。4)加强自控教育。在母亲呵护下长大的孩子,得风得雨,万事皆备,太多的满足了自身欲望,而自控能力略显不足。要加强孩子自我控制能力培养,切记万事有度,超越原则,得陇望楚,过分张扬必然有其反作用力。(2)改进方法。改进方法很多,概括为一句话,就是扬长避短,扬长补短。结合孩子自身情况,首先发现孩子爱好、特长和优点,做好扬长工作,发挥子女优势,让孩子找到自信,不断积累成就感,责任感和攻坚能力,提高孩子的能力和韧劲。其次,帮助孩子查找不足,尽量补短,实在难以弥补的,要让孩子避短,学会合作,通过合作实现优势集成,共赢和发现友谊的重要性。一方面培养孩子思想自由,追求平等,发扬民主,独立思考,另一方面要防止我行我素,个性十足。既要实现多元化发展,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又要识大局,得人心,有原则,懂规范,做事有本有眼。青少年的培养一方面关注其生活质量,造就青少年感情细腻,处事智慧,另一方面防止形成老爷思想,小姐脾气,形成难以管理,难以担当大任的局面。提高动手能力,独立性,责任感,吃苦耐劳,自控能力。(3)改进评价方法。从效率上评价,评价青少年培养取得的成绩,获取的效果,利用多元化的目标体系,完善的标准体系,科学的评价方法,评估青少年培养状况,并及时采取措施给予改进。从方向上评价,评价青少年培养方向与个人潜能、资源禀赋的关系,看是否充分发挥了青少年个人特长和天赋,充分发挥环境优势,造就一类人才。要多元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科学评价发展方向问题。从适应性上评价,评价青少年培养的社会适宜性,让广大青少年与社会接轨,深刻认识到社会状况和个人发展方向的关系。通过个人发展潜力和实际能力的对比,采取适宜的方法,造就适宜性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宁,社区青少年教育工作现状及其改进策略,吉林教育,2015.2
[2] 廉永生,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焦作大学学报,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