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中的发现



[关键词]课堂生成,史料展示,建构认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4)13-0057-04
秦统一中国后确立的集权制度,为我国古代统一王朝政权体制铺垫了基础,并随着不断演进成为中国古代政治的核心制度,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课标上看,这一部分主要应指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其对中国社会文明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重点在于开创。因此,本人将重点定位于“中央集权”的概念及形成特点的认知;难点定位于这一制度影响深远的原因。
我校是省级重点中学,我所带班级为高一新生。学生虽然在初中阶段对本课内容已有初步的了解,但无法将新课与所学知识进行有效衔接;加之我校学生课时负担较重,没有更多精力在课外进行充分的预习,所以在课堂上充分掌握所学内容较为困难。这样的学情,教师只有深入挖掘和运用课堂可生成性资源,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才能培养其学习兴趣。因此,我提前一天组织学生搜集秦始皇以及统一的相关资料,各小组提交一个主题并由课代表转交于我,预设生成。借此,我指导学生辨析和运用所找的材料解决问题;从人性化的历史细节着手,在课题分析的生成过程中,通过感受、比较、分析历史问题。
【设计思想】
教材是从政治制度的角度对本课进行说明和阐释的,只是这样的体系与现阶段学生的心理认知需求相差甚远,所以笔者欲在尊重学生已有能力的基础上,以青春期学生能够和愿意接受的人物成长为切入点,分7个环节展开对所学重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进行教学。由于本课题的时代局限,学生所能挖掘的资源有限,我在搜集资料的同时对学生的搜集做了如下要求:围绕课题搜集材料,主要是关于秦始皇个人的信息和秦始皇与“中央集权制度”相关联的信息。同时要求大家在搜集材料时,思考秦始皇所以能成为影响重大历史之人物的缘由。这样的要求就为课堂的生成创造了条件。
【教学环节】
环节1:展示秦始皇画像,语境导入。
师:大家知道,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幅员辽阔的统一国家,文明传承的力度在世界上也首屈一指。谈及此,就不能不提到秦始皇。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再次感受他和他的时代带给中华民族的变化。哪位同学首先展示你所选定的秦始皇和他那个时代材料。
设计意图:课题导入重在致趣点睛。由于学生处青春期,对于历史人物的生活细节,尤其有着极大的兴趣。鉴于此阶段学生对自我成长的渴求和对历史人物的崇拜心理,笔者通过对秦始皇这一人物的描述,可以激发学生的共鸣以及对后续问题的展开探究做好铺垫。
郭同学:
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史记·秦始皇本纪》
谈同学:
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史记·李斯列传》
师:大家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思考:你更赞同哪位同学对他的评价呢?
预设:
(1)同意郭同学提供的评述,因为秦王嬴政为了取得和巩固统一,确实实施了许多离间天下,施暴于民的政策措施,确立法制,以维系一人之天下。
(2)同意谈同学提供的评述,因为嬴政统一中国使中国成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有利于中华民族的文明进一步发展。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运用自己搜集的资料展开对问题的探究,旨在激发学生对自我成就的表达,鼓励学生多视角发现和看待问题,同时在大家积极的共同参与下,完善和整合资源。这一过程中,两则材料一个是对人性的观感,一个或可看成政治文明层面的总结,看待秦始皇的角度并不一样,对两种预设都赞同,可能会扰乱学生思维。而我这节课是想借心理史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对人性中细节的解读,体现历史对历史人物的选择,以及历史人物对历史的顺应,因此两种预设是完成教学目标的两个层次,第一个预设的目标稍低一些。这是要在下面的环节向学生交代清楚的。
环节2:刚才大家无论支持哪一个评价,都涉及“统一中国”这一历史现象。有哪位同学能够提供相关材料和观点?
设计意图:根据第一环节学生的生成,笔者所做的是把学生的展示与“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解建构关联,此处即通过对“统一”的认定来解决“中央集权制度”制定的必然性。旨在指导和帮助学生养成从多角度、细微化的历史去思考历史现象的习惯。如此让更多的学生更深入地参与资源的挖掘,强化对学习兴趣的保持和求知欲的牵引。
周同学:
材料1: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庄襄王为秦质子于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邯郸。及生,名为政,姓赵氏。年十三岁,庄襄王死,政代立为秦王。
材料2:赵欲杀子楚妻子,子楚夫人赵豪家女也,得匿,以故母子竟得活。
材料3: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有虎狼心。
——《史记·秦始皇本纪》
师:这位同学所提供的材料与统一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个体的人性化,更能真正打动人心。高一学生,对于这样一些与自己成长有着可共鸣的问题应该感兴趣。处于青春期的他们很想知道,十三岁的嬴政怎样把自己的经历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这就为激发学生的感受而进一步进行探讨做好了铺垫。这一环节的生成过程中,教师仍然以学生的生成作探究的基础,如若没有,教师可以用这样的材料来引导学生从历史的细节对历史进行思考,以利于养成对“人性化”历史的思考习惯。
预设:
某同学:嬴政的身世和他本人在这样的年纪所经历的一切都成为日后统一中国不可忽略的因素。嬴政虽然父母双全,但却是地地道道的单亲养育;虽是高贵至尊的秦王太子,却在得到这个名号之前连个普通百姓的孩子都不如,之后也是完完全全的孤家寡人,这些因素混合在一起,造就了他极强的恋母情结和残忍的虎狼之心。
他,只爱自己的母亲,只相信自己,对外部世界满心怀疑、漠视乃至于仇视。在他看来,只有控制才有安全。
环节3:为了自身和国家的安全,嬴政采取了全面控制的策略。那么他是怎样把自己的命运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呢?哪位同学提供相关的资料和认识?
设计意图:环节2生成后,学生对于前一个问题的思考意犹未尽。青春期的学生很需要了解自我成长与周边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所以笔者就以秦始皇个人的经历和做法能否使他管理的国家发生预期的变化为题,继续引导学生对“中央集权”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深化探究。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继续保持解决问题的积极状态,进一步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标。同时指导大家共同概括和书写对材料的认识,从而实践对学生思辨能力以及整合能力的训练。
魏同学:
材料1:秦统治者不断地扩大自己的属地,征服周围一个又一个国家。当时的人恐惧地称“秦为野兽”,把秦无情的扩张比做“蚕食”。到公元前221年,秦统治者成为全中国的主人,他采用了始皇帝的称号。始皇帝就是“第一个皇帝”。他的继承人将为“第二个皇帝”,这样一代一代传下去,“至千万世,传之无穷”。
材料2: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他还解除了除他自己军队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装;下令迁徙各国的旧贵族到首都,以便监视他们;把秦原来的卫戍部队派到全国各地。此外,新皇帝还通过统一度量衡和货币来实行经济集中化。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师:大家一起动手概括上述材料的内容,并展示李同学的书写。
预设:学生共同参与,书写出如下内容。政治上:确立皇帝制度;采用法家学说;废除分封制,推广郡县制;将各国的贵族迁到都城;军事上:解除六国武装,将秦军派驻各地;经济上:统一度量衡、货币。
师:还有同学想展示自己的材料和认识吗?展示学生的“秦政府组织系统简表”和“较为完备的中央官职表”。
设计意图:在完成环节3的生成后,继续激发学生对统一后所采取措施的进一步探究;同时鼓励多种学生用更多的形式展示自己的资料,既为问题的全面分析做好铺垫,又给学生的参与创造机会。
任同学:
秦朝建立的制度有以下特点:中央官制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三公九卿”分工严密,各司其职,而又互相牵制,任何人、都无法独揽大权,最终军权完全操纵在皇帝一人手中,保证专制皇权不致旁落。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九卿”中奉常、宗正、郎中令、将作少府等官职就是为皇室专设的,是为皇帝私家服务的。国与家同治,这是封建时代统治统治特点。
环节4:作为一国之君,统一了六国后,嬴政又是怎样构建外围安全防御体系的呢?哪位同学有资料展示并表述。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生成,对“中央集权”的内涵进行再探究和展示,旨在对秦朝所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有更全面的了解和把握;同时可以帮助一部分愿意深度思考的学生继续进行知识的再构建。
完颜同学:
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这套从中央到地方金字塔般统治机构的建立,把全国的每个地方、每户人家都纳入国家政治体制之中。
环节5:下面针对刚才以上几位同学的展示和表述,我们自己建构一个最适合我们自己记忆的,关于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内涵的图示。哪位同学愿意上讲台展示?
设计意图:在对重点知识已经掌握的前提下,通过教师的指导,帮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建构新的认知图形,以此形成对“中央集权制”的及时巩固。这既符合学生动手实践的心理需求,又遵循了学生学习——巩固——进一步学习的认知规律。无论怎样的展示,只要动手实践就属生成。之后,展示某一同学的材料,共同完善。
沙同学:
嬴政通过建构中央管理体制和完善对全国的管理监控实现了对中国的行政管理。
环节6:大家想想,这样的行政安全防御体系会带给中国怎样的影响?天下是否从此像嬴政所希冀的那样安全无恙了呢?
设计意图:这一问题的提出,旨在帮助学生对中央集权制度的终极目的进行客观思考,帮助他们认识,秦始皇作为一代君主,其巩固国家的历史主观动机和历史的客观结果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以此升华对这一制度的认识。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对前面所学到的相关知识进行再思考。需要说明的是,在指导过程中,应该向学生讲明中央集权制度的属性和与文明发展的关系,帮助学生明确制度的完善是文明发展的保障。
王同学:
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这一制度是建立在封建生产方式基础之上的,适应了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需要,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有利于抵御外来侵略、组织水利工程、发展社会经济、防止分裂割据、加强民族交流等。但也有明显的弊端: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和统治,皇帝个人作用对政局影响大,容易产生腐败和专权,这也是中国封建社会腐败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特别是封建社会后期,积极意义日益减少,消极因素逐渐增大。
环节7:教师分享的资料。
资料:大家一定都看过《还珠格格》吧。当小燕子满天飞的时候,人们表面上陶醉在赵薇的大眼睛里,实际上很多人却沉浸在大清皇帝的龙恩里,多好的皇帝。嬉笑怪嗔富有人情,体恤下情联系群众。古代臣民的生活真如影视剧中那般美好吗?没有。鲁迅说,翻开整部中国历史,看到的只有“吃人”和“被吃”几个字。杜甫有诗:“被驱不异犬与鸡”。可惜到了21世纪的今天,这些古已有之的不平而鸣,对皇权罪恶的批判,反而被越来越多对清官和好皇帝的称扬取代了。
材料反映了当前文艺领域的什么现象?对这一现象,你有怎样的看法?
设计意图:最后的分享旨在帮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对当下所面对和接受的文化,尤其是学生接受最多的影视文化进行理性思考;同时给学生一个课后也可以充分思考和表达自己认知的机会,旨在渐进养成学生的历史思维习惯。
预设:
就此问题,能够清晰回答出的同学不会很多。教师指导和帮助学生从以下角度去理解。如:歌颂封建帝王的现象,说明当下文艺题材创作的贫乏,也缺少对封建帝王实质的认识,对培养现代国民的民主意识会产生不利影响。
【教学反思】
本节课把注重学生成长的心理需求作为设计教学问题的主要依据。生成过程中,学生踊跃参与问题的探究学习,教学目标借由学生的参与得以完成。存在的问题是,对材料搜集的要求不是所有学生都能认真完成的,在课堂生成过程中,个别学生会出现因为教学环节脱节的问题而不能跟进教学思考的进度,从而造成学习效率的降低的现象。由于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应试技能的训练会不可避免的被此教学范式所削弱。此问题在未来教学过程中随着历史学习思维能力的养成和基础知识的不断积淀而做相应的调整。
【作者简介】张燕,女,中学高级教师,兰州一中历史教师。
【责任编辑:王雅贞】
相关文章!
  • 情境、主体、意识、理性

    新课程改革以来,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如有效教学理论、生本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念、“学习金字塔”理论等无不揭示

  • 第一次世界大战:20世纪历史的

    历史学家常常习惯于用时间作为坐标来表明历史的分期,这是历史学的特性使然。正是在时间的流淌中,时代的特性悄然发生着转换,尽管有时不

  • 为历史课赋予历史感

    何睦何智坚?眼关键词?演大众传媒,变迁,教学设计?眼中图分类号?演G63 ?眼文献标识码?演B ?眼文章编号?演0457-6241(2014)17-0052-07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