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田区推进生态绿色交通规划建设实践与思考

许丽梅



摘要:绿色交通是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也是未来城市交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回顾了深圳市盐田区发展绿色交通的必然性与相关规划建设工作实践,梳理盐田本地化、个性化的绿色交通内涵,从规划行政管理者角度总结在类似城市片区推进绿色交通系统建设的思路与关键点,可供其他地区参考借鉴。
关键词:盐田区 绿色交通 规划建设 行政管理
中图分类号:U491 文献标识码:A
绿色发展是中国政府当前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围绕绿色发展的主题,2017年交通运输部提出了《关于全面深入推进绿色交通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绿色交通发展的目标,并将优化运输结构、创新运输组织、促进绿色出行、集约利用交通运输资源、升级高效清洁运输装备、防治交通运输污染和保护交通基础设施生态作为全面推进实施绿色交通发展七大重点工程。
盐田区位于深圳市东部滨海地区,距市中心12公里,辖区面积74.91平方公里,生态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尺度精巧宜人,拥有华南地区首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是适宜发展城市生态绿色交通的优势地区。在盐田建区20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依托片区良好的生态资源条件,将发展生态、绿色、低碳交通作为交通系统建设的主要目标,先后经历了以道路机动化交通为主导、逐步重视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发展、打造一体化绿色交通体系等交通发展阶段,并于2009年组织编制了全区性的绿色交通整体规划设计,有力促进了绿色交通体系建设与发展,形成绿色交通蓬勃发展局面。
1盐田区发展绿色交通内涵与适应性
1.1盐田区发展绿色交通的内涵
“绿色交通体系”最早由ChrisBradshaw于1994年提出,该体系将各类交通工具按对环境的影响程度进行了优先级排序,按影响程度从大到小,分别为小汽车、摩托车、公共汽车、地铁、自行车、步行。在我国,2003年由建设部与公安部联合发出关于开展创建“绿色交通示范城市”活动的通知,倡导发展绿色交通,绿色交通理念逐步深入中国城市交通规划与建设中。
绿色交通强调城市交通的“绿色性”,即减轻交通拥挤、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社会公平、合理利用资源。本质是建立维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交通体系,包括经济可持续性、社会可持续性、环境可持续性和资源可持续性四个方面,内涵可概括为“高效、公平、安全、环保、低耗”。就盐田区而言,绿色交通发展内容包括绿色交通政策和指引、交通设施的绿色化建设、交通工具的绿色化、交通出行方式的绿色化等方面,具体发展模式包括“减少私人机动化出行”“引导公交+慢行的绿色出行方式”“交通环境绿色化”以及“交通工具绿色化”四大方面,核心在于发展“公交+慢行”的绿色出行模式,见表1。
1.2盐田区发展绿色交通的适应性
盐田区适宜发展绿色交通,实现途径方式本质上与片区自身的自然环境、规模尺度、目标定位、区域交通背景、交通出行特征等因素密不可分,同时以绿色交通理念为指导的城市与交通规划体系也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与促进作用。
1.2.1城市规模尺度
盐田区作为较为特殊的城市化地区,土地开发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是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盐田区建设用地由西至东形成了沙头角、盐田港和梅沙三大功能片区,每个片区的空间尺度均不超过4公里,属于步行与自行车交通的适宜范围。各片区平均距离超过6公里,且沿着城市东西向走廊布局,有利于发展公交出行。盐田区地形地势和交通走廊格局为发展绿色交通提供了良好条件。
1.2.2多样化旅游出行体验和山海资源
盐田区多样化的旅游出行体验和山海资源的休闲属性,提供了绿色交通发展的内在动力。盐田是深圳市乃至周边城市休闲度假游选择的主要目的地之一,地区优越的山海资源为个性化的探险运动、骑行休闲、驴友跋涉提供了乐土,也为绿色交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目前地区年旅游接待人口已超过2100万人次。
1.2.3区域旅游交通组织策略
未来整个深圳东部滨海地区旅游交通发展方向将采取换乘式旅游交通发展模式,降低机动化交通对东部地区生态的影响,通过构建多样化的出行方式引导居民和游客感受多方式交通体验,客观上有利于绿色交通发展。
1.2.4公交及慢行出行特征吻合
受盐田区背山面海,三大片區产业经济以及用地规模相对较小的影响,全区居民交通出行一直呈现距离短、低机动化的特征。据调查,52%以上的居民出行集中在区内,总体上平均出行距离小于6公里,其中区内平均出行距离不足2公里;居民出行交通方式上,非机动化出行占比约50%,其中80%为步行,19%为自行车方式,对外交通出行中公交方式约占40%。居民现有的慢行交通生活节奏与绿色交通倡导的“低碳化”“可达性”出行目标吻合。
2盐田区绿色交通规划建设工作实践
盐田区绿色交通规划建设走过了以道路机动化交通为主导、逐步重视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发展、打造一体化绿色交通体系的发展历程,基本实现了由被动适应向先行引领、由试点带动向全面推进、由政府推动向全民共治的转变,形成盐田本地化、个性化的绿色交通出行方式和生活方式,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滨海城区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盐田区城市与绿色交通发展历程,见图1。
2.1起步发展阶段:以道路网络塑造城市肌理,拉开城市空间格局
盐田区从建区伊始就树立了规划先行的理念,通过规划管理部门牵头编制全区性的分区规划及细分地区的法定图则规划,明确基本的城市空间发展格局与道路网络形态,并以此为指导严格落实规划意图,全力推进内外道路网络等交通设施建设。此阶段绿色交通的概念与思路还在摸索过程,绿色交通发展还处于较为粗糙的、不成体系的推进公共交通、步行和自行车交通设施建设与运营,相关交通设施主要附属于道路交通系统内部,如道路附设人行道、自行车道、人行天桥等,还未精细考虑防治污染、降低排放、维护生态等绿色低碳发展要求。
2.2提升发展阶段:试点慢行交通项目,营造绿色出行环境
随着盐田区城市化进程的深化与交通设施的完善,规划管理工作开始更加深入地介入绿色交通发展,绿色交通规划建设的内涵与思路逐步明确,除了继续推进公共交通、步行和自行车交通设施建设,开始编制面向旅游、基于生态的交通策略研究与专项规划,新建体现盐田区滨海城区特色的海滨栈道等休闲性交通设施等,最终在此阶段完成全区性的《盐田区绿色交通整体规划与设计》编制,确立了盐田区本地化、个性化的绿色交通发展思路与路径方式,并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以此为指导全面推进绿色交通体系建设。
2.3多元发展阶段:全面推进一体化绿色交通体系建设
盐田区绿色交通规划建设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包含以绿色交通理念为指导的全区性综合交通规划、各种专项交通规划成果不断涌现,构建出独具地方特色的一体化绿色交通规划管理体系,并在绿色出行模式、绿色生态港口、绿色生态旅游、绿色景观道路、绿色交通工具等方面形成突出成效。
绿色出行模式方面,“公交+慢行”出行模式逐步确立,围绕轨道8号线开展一系列的规划编制与交通建设,如《轨道8号线交通详细规划》《轨道8号线沿线交通接驳系统规划与实施方案》等,轨道交通作为骨干公交的地位与作用明确,并以轨道交通为核心整合沿线常规公交系统与慢行交通系统,形成“公交+慢行”的一体化出行衔接链条,助力优化地区交通出行结构。同时在深圳率先建成全覆盖的公共自行车系统,累计租借量超过7000万车次,成为盐田区绿色交通、低碳出行的一张闪亮名片,荣获“广东省宜居环境范例奖”。
绿色生态港口方面,政府大力支持企业推进码头岸电建设、龙门吊“油改电”和拖车“油改气”项目,盐田国际码头船舶岸电建设获评深圳市治污保洁优秀工程、国家交通运输部码头船舶岸电示范项目;开展港口集疏运体系及货运交通组织规划研究,优化港口多式联运体系,充分发挥平盐铁路的作用,开通盐田港赣州、常平、河源国际陆港与中欧班列、多式联运班列,提高海铁联运比例,并加快拓展驳船航线;以及加快完善后方陆域交通配套设施,实施绿色仓储与智慧港区工程,规划兴建拖车服务中心,构建疏港货运专用通道,减少货运交通与客运交通混行。
绿色生态旅游方面,全面开启“旅游+”新模式,针对假日旅游高峰交通拥堵开展交通改善与需求管理政策研究,开展大梅沙旅游集散中心、水上旅游交通、山海通廊等与旅游活动密切相关的交通设施专项规划,海滨栈道、登山道、绿道、水上交通航线等成为热门旅游资源以及支撑旅游活动的重要交通设施,既优化了旅游交通出行结构,又提升了地区旅游吸引力。
绿色景观道路方面,开展盐田区慢行系统品质提升规划、慢行交通改善提升规划、交通安宁社区试点工程、道路景观改造提升等研究,指导片区道路改造,提升道路出行品质与景观环境、生态维护等。
绿色交通工具方面,除了推进集约高效的大运量轨道交通方式建设,还推动集装箱拖车“油改气”、公交车辆电动化,从盐田区始发的公交大巴在全市率先实现100%纯电动化,有效降低交通工具环境污染与排放水平。盐田区绿色交通发展阶段及重点规划建设内容,见表2。
3盐田区推进绿色交通规划建设的经验与关键点
总结盐田区推进绿色交通发展相关工作实践与经验,在类似规模尺度小、生态环境优、生活品质高的城市片区推进绿色交通规划建设,需要着重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3.1规划先行,循序渐进
在盐田区绿色交通发展的历程中,规划的引领和促进作用非常突出。在经过十年的规划摸索与建设实施之后,盐田区总结交通规划建设经验与教训,规划管理部门在全市率先完成了全区性的《盐田区绿色交通整体规划与设计》编制,确立了绿色交通发展的基本思路与路径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一系列的绿色交通专项规划与设计研究工作,这些规划设计成果共同形成绿色交通规划设计体系,推动绿色交通发展进入快车道,促成之后辖区绿色交通建设的大发展。
而绿色交通体系的规划建设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经过从宏观的发展战略与综合规划、中观的专项规划,到微观的交通详细规划设计及实施计划等,特别是在规划管理过程中,对绿色交通发展进行多方位的筹划部署,为绿色交通系统建设与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导。在建设上采取“以点带面,先易后难,由近及远”的策略,以易实施、见效快、反响好、风险小、普惠民众的项目为推手,坚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逐步推动绿色交通工作向前发展,如盐田区以公共自行车系统和山海休闲步行系统建设为切入点,成功向社会各界推介了绿色交通发展理念,获取了社会共识与广泛支持,为全面铺开绿色交通发展工作打开了局面。
3.2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盐田区绿色交通发展最大的资源和优势就是片区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为慢行交通的发展,为个性化、特色化交通方式的引入、交通设施的建设、出行环境的提升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在盐田区绿色交通发展的过程中,也始终把绿色和生态摆在首要位置,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落实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如盐田区海滨栈道的规划建设采取因地制宜、生态优先等原则,实现交通游覽与生态保护的平衡,绿色交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形成积极的正向循环,互为促进。
3.3环境承载,全面协同
绿色交通发展要形成与当地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与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的格局。盐田区相对偏离市中心的区位特点、背山面海的生态格局、小组团分布的空间特征和国际滨海旅游度假区的功能目标,决定了不可能走依赖小汽车出行的交通发展道路,必须坚持走高效低碳的以“公交+慢行”绿色出行模式为主体的绿色发展之路,才能避免城市交通拥堵,实现与片区产业结构、生活品质和生态保护的协调。
3.4政府主导,多方参与
绿色交通发展应坚持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通过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着力构建约束和激励并举的绿色交通制度体系,努力建设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绿色交通行动体系。盐田区绿色交通行动体系,见图2。
盐田区在盐田港绿色生态港口建设过程中,政府出台引导扶持政策,鼓励港口物流业节能减排。如针对柴油拖车污染源,2013年区政府在全市率先出台LNG拖车及加气站资助政策,鼓励企业淘汰老旧黄标车更换清洁能源拖车,目前已资助LNG拖车近千台;为了推动码头船舶岸电建设,政府出台了码头船舶岸电资助专项政策,补贴岸电投入的30%。
绿色交通规划建设是未来城市交通体系发展的必然趋势与重要课题。本文从规划行政管理者角度,回顾与分析盐田区绿色交通规划建设工作实践,总结推进城市绿色交通建设的思路与关键点,可供类似规模尺度小、生态环境优、生活品质高城市片区推动绿色交通发展参考,具备较强的先行示范意义。
绿色交通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当前仍处在不断的探索与完善过程之中,在理论丰富完善、交通政策指引、经济手段调节、社会公众参与、最新科技应用、制度保障体系等方面,仍有许多问题有待研究解决。
相关文章!
  • 基于企业文化的国企思想政治工

    陈广梅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4-081-02摘 要 新形势下,党对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

  • 一次为中国革命延续火种的伟大

    朱强今年11月12日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在孙中山先生早期的革命生涯中,有一段流亡海外的经历,这段经历见证了

  • 周强:在县域治理中发挥好司法

    大数据时代,司法案件运行情况成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法院将海量案件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从刑事案件判断治安状况,从民商事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