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责任与作用

    摘 ? ? ?要: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初期,我国粗放型的发展方式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目前,我国正面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生态文明建设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一项新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列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之中,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召开,依法治国方略的全面实施,必将对生态环境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认为,要改变经济社会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局面,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其责任不可推卸,作用不可忽视。

    关 ?键 ?词:生态文明;环境危机;政府责任;作用

    中图分类号:F124.5 ? ? ? ?文献标识码:A ? ? ? ?文章编号:1007-8207(2014)12-0065-04

    收稿日期:2014-10-20

    作者简介:李春雷(1979—)男,吉林松原人,中共吉林省委党校(吉林省行政学院)基础课教研部讲师,研究方向为伦理与现时代。

    目前,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到公众的幸福,关系到社会的稳定。 党的十七大以来,政府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但依然存在生态环境不断受到破坏、资源短缺、生物不断减少等一系列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列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之中,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召开,依法治国方略的全面实施,必将对生态环境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而肩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对政府而言,是机遇亦是挑战。

    一、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

    自党的十七大至今,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做了很多理论探索和实践。在科学发展理念指导下,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走文明发展道路”,实现 “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活富裕”等目标,实施了如“生态省建设”,“循环经济发展”,“优先发展区”等措施。至此,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我们必须看到,我国生态环境问题依旧突出,生态环境不容乐观。一是水资源严重短缺。目前,我国工业“三废”污染严重,由化肥、农药、废弃塑料造成的农业污染导致了水污染加剧及水资源严重短缺,结果是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一半城市缺水,农村有8000万人和6000万头牲畜饮水困难;二是严重的土壤污染使耕地面积锐减、土地荒漠化日益加剧。环境污染使得本来就极为脆弱的生态链雪上加霜,大量珍稀动植物处在灭绝边缘。三是森林草场生态功能退化严重。 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的限制以及森林资源分布不均,致使森林生态功能较弱;人口的过快增长和片面追求畜牧利益造成了草场退化日趋严重,在牧草面积下降的同时,草地畜牧头数却直线增长。草场生态平衡受到严重破坏,不仅制约了畜牧业的发展,也加剧了草地灾害的发生。

    总体来说,尽管我国生态环境局部有所改善,但总体环境还在恶化,生态治理的速度落后于被破坏的速度,生态文明建设“赤字”正逐渐扩大。

    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制约因素

    从“管理型”政府走向“服务型”政府是市场经济对现代政府提出的要求,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但目前一些地方政府还是以单一的、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的方式换取GDP的增长,把经济增长作为政绩考核的主要指标, 对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中央简政放权政策的不断推进,中央政府的权力适度下放到了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主导着地方经济,上级政府以目标责任书的形式将下级政府的经济目标和政绩相联系。于是,一部分“短视”的地方政府为了追求眼前利益,以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为由,与一些明显以危害生态谋求发展的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从中得到税收及各种利益。中央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后,部分地方政府虽然在政策上有所改变,但有些地方官员重经济、轻生态的观念仍没有转变。一些地方政府对生态环境的监管责任履行不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一些地方政府的环保职能严重缺位。对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项目在行政审批时不够严格,对生态环境保护避实就虚,执法不严,处理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存在纵容和遗漏现象,对事故处理多采用罚款、关停的办法,存在着守法者吃亏、违法者占便宜的现象。二是对生态文明建设不够重视,资金投入明显不足。财政收入是政府履行职能的保障,生态文明建设需要财政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否则,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就会力不从心。但现实中,地方政府往往将大量资金投入到经济建设中,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投入与前者相比存在巨大的差距。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制体系亟待完善

    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保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但目前我国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制体系还亟待完善。一是关于生态环境和生态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现行的、关于生态方面的法律主要集中在污染防治和环境资源保护上,对生态资源的合理利用、对生态的安全保障等基本制度和监督管理机制缺少相应的法律规定, 无法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尽管我国相继颁布了有关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法规,如《可再生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等,但这些法律之间的协调性明显不足。二是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有待完善。基于此,使得我国很多本来可以循环利用的资源成为工业垃圾,造成了严重的生态污染。一次性用品如餐具及其包装等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也影响了我国的生态环境;由于我国权威绿色标识制度的缺失,造成了绿色产业的混乱,不仅严重影响了正规绿色产品的生产,也给消费者的绿色消费观念带来了不良影响。三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管理制度不完善。环境保护涉及中央、地方之间的利益分配,导致地方政府对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不够重视,部分地方政府重经济、轻生态的思维方式认为生态文明制度可有可无,进而导致了地方政府对生态环境缺乏有效的治理手段。

    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把金钱看得尤为重要,在缺乏法律法规约束时就会出现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取利益的情况,而现实却是法律法规的严重滞后,从而导致许多政策执行不到位或者是地方政府敷衍了事。其结果就是对于生态环境污染的处罚过轻,缺乏相应的刑事处罚,使一些企业或者个人无视环境是否被破坏,通常是以受到经济处罚而了结。

    (三)公众的生态文明建设意识依然淡薄

    一是公众对生态文明的理解存在片面性,很多人将生态文明建设等同于生态环境建设,相信科技进步能够解决一切生态环境问题。在生活中,多数人知道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但缺乏实际行动。二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普遍存在“重城市、轻农村,重工业、轻农业”的问题,由此导致了生态文明建设很难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

     此外,生态文明教育直接影响到生态文明意识的养成,我国目前在生态文明教育方面跟不上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 我国生态文明教育相比于发达国家起步较晚,尚未形成健全的生态文明教育制度。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缺乏生态文明教育,至今没有出台一部完整的关于生态文明教育的法规。虽有少数高校对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做了规定,但不够系统,仍需进行制度化、规范化的完善。此外,我国生态文明教育的覆盖面不足,更为严重的是相对于城市而言,农村的环保宣传教育缺失更为突出。

    (四)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探索有待加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地方政府落实党和国家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使得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更加协调,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有所提高,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关于生态文明研究的成果仍然缺乏创新性。 在发展传统工业的同时,自然资源的供给能力、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面临着严峻挑战,解决这一问题就要从创新驱动战略的角度正确认识生态文明,以科技创新促进生态文明创新,解决地方和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这样,才能使整个社会步入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快车道,使生态文明融入到整个社会发展当中。只有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政府才能做出符合国情和市场规律的重大决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添砖加瓦。但现实中,理论界对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探索明显不足,缺乏相应的理论研究成果。

    三、新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方向

    生态文明建设对政府管理创新而言是机遇也是挑战。政府能否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压下转变职能,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推动自身的改革与创新,直接关系到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

    (一)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充分发挥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政府的日常工作之一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各级地方政府提出的明确要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策精神,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明确界定环保部门的职能,做到不缺位,不越位。相关部门必须赋予环保部门相应的职能和权力,使其在基层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综合、监督、协调、指导的作用。在遇到关于生态环境建设问题时,应给予环保部门相应的发言权,客观而不失公正地处理和协调各部门之间的纠纷。二是强化生态文明监督职能。要强化环保、监察部门对生产企业、资源开发单位生态文明建设的监督,要对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生态职能、生态责任的履行和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对生态执法部门的执法行为进行监督,对地方政府有关的生态决策和管理行为进行监督,等等。

    政府的财政投入要重视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要建立并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生态补偿机制对当前严峻的生态环境修复来说是极其必要的,政府应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并将资金运用到生态文明建设中去。二是要加大对农村地区的财政政策倾斜力度。由于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方式单一,模式粗放,产业落后,导致的结果是经济发展薄弱,污染严重,生态环境脆弱。所以,加大财政投入对农村地区的倾斜力度,是现实的需要,也是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三是加大对低碳产业的扶持力度。低碳产业无疑是极具前景的产业,近年来,我国在财政方面对低碳产业的支持力度明显加大,投入了大量资金扶持低碳产业, 以完善的财经政策保障低碳产业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政府应建立科学、合理的财政投入组合结构,从而促进低碳产业的快速发展,充分发挥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二)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生态文明法治建设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建立健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体现,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强有力保障。

    生态文明法治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补充和完善现有的法律法规制度。当前,国内的生态法律法规制度存在诸多不足,因此,补充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迫在眉睫。只有完善生态文明建设法律法规体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保障。二是地方政府要依据实际情况制定规章制度。关于生态的法律法规,不能搞“一刀切”,中央政府应给予基层政府一定的权限。地方政府要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定出有利于地方生态保护的规章制度,这样,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保驾护航。三是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法律的执行者应该增强自己的社会正义感与社会责任感,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基本原则。只有严格执法,才能使生态文明建设走上法制的轨道。

    (三)加强生态文化宣传,在全社会树立牢固的生态文明观

    生态文化是伴随着生态文明应运而生的。政府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导者,也是生态意识的引导者。所以,政府应该加强对生态文化的宣传并创造良好的氛围,使生态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相对于法律的刚性约束,生态文化是一种更为人普遍接受的道德规范,更有利于营造生态文明的大环境。建设生态文明,一是提高公众的生态意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生态文明观是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种客观反映,只有正确认识生态文明建设,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才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初级阶段,政府应该通过学校的素质教育和媒体机构的大力宣传,让公众知晓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并让他们通过实际行动参与其中,从而树立牢固的生态文明观念。二是大力倡导绿色的消费形式和生产方式。公众的日常消费行为与消费方式都与生态文明建设息息相关。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公众的消费需求越来越高,因而转变消费观念对生态文明建设来说,其重要性不可忽视。在生产方式上,政府应该倡导绿色生产观念,比如企业合理排放污水,合理丢置固体垃圾;农村地区减少对化肥和高浓度农药的滥用(农村地区每年因为化肥和农药的滥用,导致土壤成分遭到破坏;雨后企业排放的污水流入江河,导致地表水和地下水严重污染,生态链遭到严重破坏等),倡导使用无污染的绿色肥料等。其中,政府的责任是艰巨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三是制定有利于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的环保政策,充分调动公众参与的积极性。政府可以通过相应的政策促进社会组织的发展,使公众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事业之中。

    (四)加强生态理论研究,探索符合国情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生态理论研究是政府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生态理论研究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一是借鉴国外的最新成果。目前,各国都面临着许多具体的生态问题,由此其生态理论研究也有所差异。我们应借鉴世界各国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二是加强自主创新理论研究。创新才能发展,应充分调动专家、学者、高校、研究所的科研积极性,紧密结合我国实际,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理论研究,形成高水平、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总之,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和伟大复兴,任务艰巨繁重而又光荣。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只有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才能使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

    【参考文献】

    [1]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人民出版社,2012.

    [2]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人民出版社,2007.15.

    [3]张蕾.198个地市近六成地下水质差[N].光明日报.2013-04.

    [4]马天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制约因素及对策探析[J].新西部,2013,(09).

    [5]李禾.纳百川之污的渤海,不能承受之“重”[N].科技日报,2013,(03).

    [6]祝黄河,吴瑾青,艾海男.生态文明建设:十七大以来科学发展观新发展的重要内容[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2,(11).

    [7]李宇征.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误区及其应对措施探析[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9,(03).

    [8]詹玉华.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政府责任研究[J].科学社会主义,2012,(02).

    [9]胡小梅.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及其启示[J].福州党校学报,2012,17(02).

    [10]赵成.论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保障及其构建[J].渤海大学学报,2012,27(01).

    [11]李宏伟.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与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J].理论参考,2012,(05).

    [12]黄毅华.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政府行政责任[J].中国外资,2012,(03).

    (责任编辑:高 ?静)

相关文章!
  • 基于企业文化的国企思想政治工

    陈广梅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4-081-02摘 要 新形势下,党对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

  • 一次为中国革命延续火种的伟大

    朱强今年11月12日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在孙中山先生早期的革命生涯中,有一段流亡海外的经历,这段经历见证了

  • 周强:在县域治理中发挥好司法

    大数据时代,司法案件运行情况成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法院将海量案件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从刑事案件判断治安状况,从民商事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