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必须以教学的主题立意为核心

关键词:题立意,制宪会议,美国宪法,国情民情
“一课一灵魂”和“用思想引领课堂”是教研专家们的深度思考,而对于广大普通中学教师而言,以教学立意来引领课堂教学,应该更具有可操作性,下面以人教版“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一课为例来谈谈笔者的做法。
人教版必修一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主要介绍了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和发展,资产阶级为在政治上取得支配地位,通过一系列手段,在英、美、法、德等国先后建立起各具特色的资产阶级代议制。从世界范围来讲,与当时很多国家的政治制度相比较,美国的总统共和制显现出有些超前的民主性,形成了自己政治制度的特色。“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是这一单元的第二课,课标的要求是: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机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据此笔者确定本课的主题立意为: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了美国三权分立的总统共和制政体,是世界政治制度史上的重要创新,它是美国国情和民情及其独特的立国经验的产物。根据这一主题立意,制定学习目标如下:
1.了解美国制宪会议召开的情况,知道会议召开的必要性和争论的激烈性。
2.知道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美国联邦制的权力结构,归纳美国政体的特点。
3.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理解国情和民情以及美国立国经验的特殊性是导致美国确立联邦制共和政体的重要原因。
课前准备:将美国宪法和修正案全文印发给学生进行阅读,并收集学生提出的问题。
导入:据新华网消息,2013年10月1日,由于美国国会里两党有关政府预算支出法案的矛盾没能在最后期限内达成一致,自10月1日开始,美国联邦政府正式停摆。10月16日,美国国会参众两院达成协议,给予联邦政府临时拨款,同时调高其公共债务上限。美国总统奥巴马在17日凌晨签署议案,正式结束了美国联邦政府持续16天的关门风波。
问题:从这一则消息中,你能发现关于美国政治运作的哪些信息?
意图:导入对一节课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引用这则消息,再配以美国国家公园关门、中国游客失望而归的图片,调动学生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材料中的信息,如美国联邦政府的经费由国会拨付,国会通过的议案需要由总统签署才能生效等引入本课课题。
(一)制宪会议的召开
过渡:走进1787年费城的一个会场,在这里,来自美国12个州的代表正在进行一件十分神圣的事情:制定宪法。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这次会议竟然开了将近4个月,进行了569次的表决。他们为什么要开这样的会而且还开了这么久呢?
材料一:独立后的美国实际上是13个拥有独立主权的州组成的邦联,邦联国会作为国家的立法机构,各州可选派代表2~7名,但在国会每个州只有一票表决权。更重要的是,有关宣战、缔约、举债、召集军队和任命总司令等重大事项的决定,均须得13州中至少9个州的同意。它虽设立了一个国务会议,但没有设立正式的国家元首。总之,无论从政府组成还是从权力分配来看,邦联还只是一个有限政府。
材料二:1786年,美国爆发谢司起义,邦联束手无策。华盛顿在给朋友的信中说:“新英格兰出现的骚乱,我们商业上的不景气以及笼罩全国各地的那种普遍低迷消沉的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最高行政机构的无权。”
——何顺果《美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三:小州对大州,农业南方对商业北方,以及西部区域的管制问题——这些才是当务之急。
材料四:汉密尔顿(联邦派)说:“如果还让各邦抓住主权不放,那么无论对邦联制度如何修补,都将无济于事……唯一的办法,是把全部主权都集中于‘全国最高政府。”
新泽西代表马丁(反联邦派)说:“脱离了大不列颠,就使13个邦处于自然状态……我们加入邦联时是平等的和自由的……如果谁要把我们弄得不平等和不自由,我是绝对不会让步的。”
——(美)凯瑟琳·德林克·鲍恩
《民主的奇迹:美国宪法制定的127天》
问题:
1.据材料一、二,是什么“迫不得已”的原因让这12个州的代表召开这次制宪会议呢?
2.据材料三、四,归纳制宪会议上各方争论的焦点有哪些?
意图:材料一、二表明了制宪会议召开的必要性,材料三、四表明各方利益的纠葛,焦点集中在三个方面,即联邦权力和各州权力的分配、大州和小州以及南方和北方的利益如何协调。体现了教学目标之一:让学生知道会议召开的必要性和争论的激烈性。
师:这次会议的时间,原本定在1787年5月14日,正式代表74人,但实到只有55人,而且拖到5月25日才达到法定人数,正式会议因此延期11天。会议开始以后,因种种原因中途退场的又有13人,坚持到底的只有42人;而这42人中,又有3人拒绝在宪法文本上签字,罗德岛则始终拒绝派代表参加。这样,最后在宪法文本上签字的,只有12个邦的39名代表。至于会议过程中充满唇枪舌剑和讨价还价,则更是不在话下,正如新罕布什尔州代表吉尔曼所说,“这是经过讨价还价和妥协的结果,尽管结果并不完美”。从美国宪法的制定过程,我们可以认识到:妥协在这里体现了一种政治的智慧。
过渡:1787年费城制宪会议制定的《联邦宪法》,堪称惜墨如金,一共只有七条,几乎没有一句废话。其中:第一条讲立法,第二条讲行政,第三条讲司法,第四条规定各州与联邦的关系,第五条规定修宪的程序,第六条规定宪法的地位和“最高法原则”,第七条规定宪法的生效。宪法条文尽管简洁,但制宪会议上的矛盾焦点得到了协调:
材料五:国会分为参众两院,参议员每州两名,众议员按各州人口比例选出(协调了大州和小州的分歧);各州计算人口比例和纳税人口时黑奴都以3/5的人口数加入计算(协调了南北方的分歧);确定联邦制,在加强中央政府权力的同时,各州仍保留了一些独立性(协调了联邦与州的关系)。
意图:上承制宪会议上的三个争论焦点,下启联邦宪法的内容。
(二)美国联邦宪法
1.国家结构——实行联邦制
问题: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说:“创立联邦制就是为了把因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和因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有机结合在一起。”请阅读美国宪法第一条之第八、九、十款和第六条,以及第十条宪法修正案,分析说明托克维尔的观点。
意图:让学生知道联邦制的优点及其对美国的意义。
解释:1787年美国宪法在国家结构上将邦联制改为联邦制,这是一个重要的变化。宪法第一条中把立法、征税、军事、外交等权力收归联邦政府,而且第六条规定了宪法的最高法地位。但第十条宪法修正案也明确宣布:“凡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力,均由各州和人民保留之。”这样就对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的权力做了界定,既可以防止州际恶性竞争和州的分离活动,也能够避免联邦政府权力的专制化。这样既使得13个州真正联合成为一个强有力的统一国家,有利于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也为各州保留了一定的权力,维护了各州的相对独立性。
托克维尔认为,联邦制有一些固有的缺陷。在联邦制下,联邦主权和各州主权相互交织,政府处理政务无不需要经过反复的协商和复杂的程序,这一切并非任何国民都能适应的。而富有自治传统和民主实践经验的美国人,天生就具备了适应这一切的条件。这说明美国联邦宪法是美国独特国情和民情的产物。
2.联邦政府的权力结构——三权分立
这里设计了三个问题,让学生阅读课文和美国宪法相关条文后回答:
1.国会众议员和参议员的选举规则有什么不同?你如何看待这种不同?美国参议员的选举方法后来有什么变化?
2.美国总统和最高法院大法官分别是如何产生的?任期如何?
3.阅读课文第41页第三自然段,回答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之间是如何相互制衡的?
意图: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结构与运作是学生必须知道的,设计这三个问题体现了课标和主题立意的要求。
解释:众议员是民众选举产生的,参议员是由各州的州议会选举的,后来第十七条宪法修正案规定参议员和众议员一样由民众选举产生;众议员任期两年,流动性大,可以让更多的人进入国会,代表更多的利益团体说话;参议员任期六年,利于保持政策的相对稳定。这实现了政策的流动性和稳定性的平衡。
过渡:要不要设立最高法院是制宪会议上争论的问题之一,因为之前各州早已有了一套司法系统。那最高法院的职责体现在哪里呢?
材料六:它不但负责解释法律和条约,而且还执行联邦的法律。没有最高法院的存在,联邦宪法将会成为一纸空文。
最高法院的职责:规范行政权与立法权之间的关系,避免这两种权力互相侵犯;保障宪法赋予联邦和各州的权力,避免各州不服从联邦和联邦压制各州现象的发生;保证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之间互不侵犯。
——(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意图:这段材料对最高法院的职责作了最好的阐释,为后面的司法案例做铺垫,让学生在此基础上总结美国政治体制的特点,认识其是重要的制度创新,这也体现了主题立意的要求。
3.我看宪法
材料七:美国成功的秘密在于长盛不衰的法治及其背后的制度,美国强大的真正力量在于“我们所继承的良好的法律与制度体系”。
——《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弗里德曼
材料八:在处理奴隶制问题上,制宪会议的代表们实际上是制定了两个宪法,一个是他们自己马上可以用的,另一个则是留给他们的后代……希望后人能够有足够的智慧来解决这个问题
——王希《原则与妥协:
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
材料九:汉密尔顿认为根本就不需要有“权利法案”。他说:“为何要去规定国会不可以做那些本来就没有权力去做的事情呢?《大宪章》系由王公贵族以剑相向,才从约翰王手中争取得来。而在美国的政治体制里面,人民不曾交出任何权利,却保留所有权利,因此没有宣言保留特定权利的必要。”
——(美)凯瑟琳·德林克·鲍恩
《民主的奇迹:美国宪法制定的127天》
问题: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美国宪法的积极性和局限性?
意图:美国宪法的积极性毋庸置疑,所谓的局限性也是时代的产物,不能一概予以指责。材料八、九试图让学生明白这一点。
解释:材料七体现了美国宪法的积极性,美国宪法不仅为美国后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法律和制度基础,而且对世界政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于宪法存在的种族歧视以及没有提及人民权利,能不能说是局限性,有待商榷。材料八说明,即使承认黑人奴隶制是局限,它也是历史的局限,当时还没有到废除的时候,否则制宪会议的代表们难以达成一致。
过渡:1789年,联邦宪法先后得到各州批准并生效,随后总统和国会相继选举产生,美国的总统共和制确立起来。但是黑人奴隶制这一历史遗留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负面影响越来越大,以致给美国带来了一场空前的宪政危机,差点导致了美国的分裂。
(三)美国宪政的不断完善
1.宪法修正案
材料十:南方各州相信:“联邦不过是一个联盟,各州保留完整的主权,主权不能分裂也不能委托代理,所以联邦并没有主权,只不过是各州代理人而已,代理可以随时被主权者的各州予以撤销,各州可以随时脱离联邦。”
——李子欣编著《美国宪法》
材料十一:美国宪法第十三条修正案(1865年)
第一款 在合众国境内或受合众国管辖的任何地方,奴隶制和强迫劳役都不得存在,但作为对依法判罪者犯罪之惩罚,不在此限。
问题:据材料,美国宪法的缺陷导致了什么严重后果?后来是通过什么样的途径解决的?
解释:材料十中南方各州的观点是后来南方退出联邦的理由之一,美国内战是南北双方对黑人奴隶制态度的分歧无法调和的结果。军事手段是治标不治本的,宪政危机还是要在宪法的框架内解决。美国宪法第五条规定:若两院议员2/3多数认为必要,或2/3以上的州议会提出要求,可提出对联邦宪法的修正案,经适当方式批准后即可生效。这条规定赋予宪法必要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从而增加了联邦宪法的生命力。其最大意义在于,由于联邦宪法关于“修正”条款的制定,以及由此形成的宪法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使美国立国所面临的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得以在体制内解决。材料十一表明以宪法修正案的形式废除了奴隶制。
2.榜样示范
材料十二:华盛顿在连任两届总统后坚持不再参选,开启了美国总统任期一般不超过两届的先例。1951年通过的宪法第22条修正案,明确规定总统任职不得超过两届,使华盛顿开创的总统连任不超过两届的传统得以制度化、法律化。
解释:从美国政治制度的建立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制度像一棵幼苗,最脆弱的是发芽时节,如果不精心看护,很可能会中途夭折;而当其根深叶茂之后,即使遭遇狂风暴雨,它也可安然独立。材料十二说明华盛顿开了一个非常好的先例,起到了榜样示范作用。联想到中华民国初创时,袁世凯的独裁与专制,令人感慨不已。
3.最高法院的规范
案例:“马布里诉麦迪逊案”
1800年底,亚当斯总统在卸任前突击任命了一批法官。但新任国务卿麦迪逊对其中一些人拒发委任状。
其中一个叫马布里的人到最高法院起诉麦迪逊,依据是国会曾经通过一个法案,授权最高法院可以强制行政官员履行法律义务。马布里要求最高法院主持公道,强制行政分支落实原本属于他的委任。但《联邦宪法》并未授权最高法院有此项权力。因此,当国会立法与《联邦宪法》出现矛盾时,最高法院该如何处理或为本案关键。
请看聪明的大法官出人意料的判决:
第一,麦迪逊的行为损害了马布里的人权,马布里应该得到补偿。这就是向行政分支宣告:如果执法犯法,司法部门有权依法制裁;第二,强制执行超出了最高法院的职权,与宪法相违背,必须取消。这就确定了最高法院有对国会的司法复审权,其职责是解释和判定法律,是从司法的角度对行政和立法部门进行制约,意义重大。
问题:从这一案例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解释:无论多好的制度,都会有它的不足、漏洞,人民应该用自己的智慧主动去更正和弥补,只有这样,制度才能不断完善,社会才能不断进步。大法官的判决就起到了修补制度漏洞的作用。
意图:本环节分别通过宪法修正案、华盛顿的榜样示范以及最高法院的规范等三个方面,告诉我们美国宪政为什么能不断完善。
思维拓展:
材料十三:二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在何种程度上不经国会批准而能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内阁所困扰。而另一方面,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都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阁的支持。”
材料十四:有助于美国形成和维护民主共和制度的主要因素大致可以归结为三类:第一,上帝赐予美国人的独一无二的地理环境;第二,法制;第三,民情(包括国民的心理习惯、生活方式、生活观念以及全部的思想意识)。 ……民情才是美国之所以成为美国的最终原因。
材料十五:在这里,先是乡镇的成立,尔后是县的成立,再后是州的成立,最后才是联邦的成立。政治活动是沿着由下到上的路径展开的。
——材料十四、十五摘自
(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问题:据材料十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英国和美国政体的不同之处,据材料十四、十五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根源在哪里?从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意图:比较英美政体的不同既是课标和教学目标的要求,也是本课难点。通过本环节让学生了解政治文明的多样性及其背后的原因所在。
解释:同为资产阶级代议制,英美两国却有很大的不同。材料十三中丘吉尔的话点出了英美两国政体的不同,材料十四指出了美国独特的国情和民情,材料十五表明了美国独特的立国经验,这些才是美国之所以确立联邦制和总统共和制的关键因素。这里又一次体现主题立意的核心作用。老师可以提醒学生,中国辛亥革命后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结果失败,加深学生对“美国联邦宪法是美国国情和民情以及独特立国经验的产物”这一主题立意的认识,引导学生得出启示,即进行政治文明建设,要认清民主法治的历史潮流,必须立足国情,同时在借鉴他国经验的过程中不断自我完善。
以教学主题立意为核心的教学设计应该注意如下几点:
第一,必须依据课标和单元主题,确定高远的主题立意和明确的教学目标,然后大胆拓展和整合课程资源,精选有效度的史料,突出学科特色,使每一节课都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和学科感悟。
第二,教学问题的设计既要“悬”(即设置悬念),又要“巧”而“精”,更要有一定的深度和思维含量,以便更有效地激发学生思维的探索性和灵活性。
第三,教学过程中,要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教师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等多样的学习方式,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维和有深度的交流讨论。
【作者简介】杨枫,男,1969年生,湖北天门人,中学高级教师,南京师范大学附属扬子中学教师,主要从事高中历史教学与研究。
【责任编辑:吴丹】
相关文章!
  • 情境、主体、意识、理性

    新课程改革以来,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如有效教学理论、生本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念、“学习金字塔”理论等无不揭示

  • 第一次世界大战:20世纪历史的

    历史学家常常习惯于用时间作为坐标来表明历史的分期,这是历史学的特性使然。正是在时间的流淌中,时代的特性悄然发生着转换,尽管有时不

  • 为历史课赋予历史感

    何睦何智坚?眼关键词?演大众传媒,变迁,教学设计?眼中图分类号?演G63 ?眼文献标识码?演B ?眼文章编号?演0457-6241(2014)17-0052-07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