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导向下医院内部控制问题探析

吴婉雪

摘要:2013年财政部颁布实施了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新准则改变了传统的单一收付实现制的会计计量基础,引入了责权发生制,给医院资产管理带来了内源性风险,对医院的内部控制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加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医院管理层和员工对内部控制的重视度不够等,阻碍了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健全,不能合理保证医院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和战略,使医院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也处于一个比较低的状态。基于此,本文结合风险导向下医院内部控制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思考。
关键词:风险导向 医院 内部控制 信息流通
中图分类号:R 197.32 文献标识码:A
医院内部控制是旨在构架较为完善的现代医院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促使医院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2013年财政部颁布实施了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新准则改变了传统的单一收付实现制的会计计量基础,引入了责权发生制,并首次明确规定对固定资产进行会计折旧处理,虽然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企业会计信息不实的问题,但由于会计折旧的自由裁量度增加了会计核算的不确定性,给医院资产管理带来了内源性风险,对医院的内部控制水平要求越来越高。由于我国社会保障水平较低,医院只能通过经营盈利来获得发展所需要的资金,这样也就使得公益性的医院不得不逐步走上市场化,成为公共福利和经营盈利的双重属性的实体经营单位。医院资产作为医院最重要的基础资源,如何提高运行效益成为医院获得经营利润的重要保障是值得深入思考的方面。基于此,本文结合风险导向下医院内部控制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思考。
1 医院内部控制风险分析
1.1内部控制环境薄弱
当前,我国公立医院存在着较为明显的行政管理职能,缺乏相应的制约管理机制。由于我国公立医院的产权主体归属国家所有,其管理者主要是履行相应的管理权限,并不具有所有者的管理身份来进行医院管理。这种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责权分离的管理架构,导致相应的利益不均衡问题以及监督权无法有效履行的问题发生,代理风险过高。公立医院的利益主体是社会公众,社会公众既无法充分地享受医院经营资产所获得的利益,而不承担相应的运营风险,进而导致了利益主体的监督管理职责的无效。公立医院治理结构问题不能有效解决,将直接影响到社会公众的利益,对公立医院社会效益的实现将十分不利。
1.2风险评估机制未建立
医院的风险是医院在进行医疗服务的提供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医疗服务结果和实现的预期目标之间的差异问题。医院的风险主要分为企业的内部风险和医院的外部风险,医院的内部风险包括了财务风险以及相应的医疗诊断风险,还包括了各种医疗技术性风险和相应的医疗服务风险。而外部风险包括了各种市场风险,以及国家关于医疗保险的相关政策变化可能产生的风险。卫生医疗服务具有“三高”风险,既具有风险高、难度高、技术高。医院既负责进行全面的医院运营管理,又需要全面的保证医院的各项安全技术问题的落实,和一般行业相比,医院的风险水平更高。当前,我国大部分的医院经营管理者都能充分认识到医院风险管理体系建立的重要性。但在具体的风险管理落实方面,不能有效进行风险评估机制的建立。由于医院风险评估能力较弱,难以有效地对运营过程中的风险进行控制。医院的工作人员在日常的医疗管理过程中,可能会接触到各种化学物质以及各种医疗污染物。同时,大型医院在进行医疗扩张过程中,需要进行各种医疗设备的购置,如果不能有效地对运营过程中的风险进行评估,可能会导致在日常运营中,占用了大量的资金,投资费也无法及时收回,给医院的运营带来一定的影响。由于医改政策的变化,未来药品加成的取消,由于地方政府对医院的财政补助资金难以及时有效地到位,使得公立医院的发展存在一定的风险,特别是对医疗物价的测算、定价更是处在理论阶段,难以合理进行相应的补贴数据的计算,这对公立医院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1.3关键控制活动未深入展开
控制活动是对医院运营过程中各种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全面落实流程管理控制,特别是对于关键的岗位进行控制,减少可能存在的风险。公立医院一般都能结合国家的内部控制管理规范要求,以及医疗事业单位的管理规定,对各种关键的风险问题进行了流程控制。在具体的业务执行过程中,并没有严格按照规范的流程管理的额规定,进行相应的控制,控制要求已经变成了一种制度规定,并没有认真地去履行。特别是公立医院中存在一定的行政管理特点,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一把手”说了算现象,“控下不控上”,管理层和医院的普通员工之间在制度落实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在具体制度执行中,过度追求灵活性要求,缺乏制度的刚性,制度执行效果不佳,进而导致控制制度落实不力,或者控制制度执行失效。同时,医院的预算管理较为薄弱,费用预测的准确性不高,支出预算控制不严,导致在具体的医疗费用开支过程中,控制效果不佳,费用开支过大问题,进而直接影响到医院的经营效益。医院存在大量的各类物资,这些物资如果不能进行合理的内部控制管理,将导致物资丢失和毁损问题发生,或者内部控制制度管理不严,导致资产流失。近年来,公立医院在医疗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加大了對医疗基础设置的投入,医院的固定资产持续增长。在进行大规模的固定资产的更新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浪费现象发生,医疗设备盲目投入导致设备的使用率低下,医疗设备的闲置问题较为突出。医疗设备一般交由各个部门进行使用,相互调剂能力较弱,不能合理使用医疗设备,导致医疗设备的资源浪费问题较为突出。在进行采购过程中,没有合理地对市场价格进行评估,往往局限于几个投标单位进行价格竞争,进而导致采购招标不合理,医疗设备采购成本过高的问题发生。
1.4信息流通不顺畅
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给公立医院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改变,主要是医院的运营管理方式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特别是对医院的内部控制体系规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医院的信息管理主要还停留在日常的办公运行管理上,没有全面的实现内部信息联通,导致医院内部信息沟通渠道不畅,信息失真问题较为严重,对医院内部管理提升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职能部门之间不能进行相互的工作协调,也导致了内部管理上的运营效率不高。同时,医院的科室人员主要是忙于专业活动,对内部职能管理较为忽视,无法正确认识管理与业务开展的关系。
1.5审计监督能力有限
一般来说,医院没有进行单独的审计部门的设置,公立医院的审计工作一般是纪检部门或者内部监察部门进行职能履行。这种管理制度难以有效地进行监督管理,往往只能对单位的财务工作进行检查,对内部的医疗费用票据进行审核,并没有进行医院的经营过程的参与,没有对其运营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督。同时,还缺乏相应的评价标准,没有结合公立医院风险管理特点要求进行模式化的评价体系的建立,导致在进行日常监督过程中,往往难以有针对性进行检查监督,无法及时发现内控漏洞,并对内部控制是否有效进行评估,大大削弱了内部监督控制的力度。
2 风险导向下医院内部控制完善对策
2.1建立内部控制目标
2.1.1维护资产安全
维护资产安全主要是为了防止资产流失。在进行公立医院的风险管理过程中,重点应强调资产的安全性,提升资产管理的能力。医院的资产既包括了各种实物资产,包括了各种医疗设备以及专业设备,还包括了各种物资等流动资产。在进行资产的管理中,重点是通过对资产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加强,全面履行内部控制制度的规定,对内部岗位之间进行相互牵制制度的规定,并确保资产管理的全面有效,堵住漏洞,消除隐患,保护单位财产的安全完整。
2.1.2财务信息的全面完整
财务报表信息可以全面有效的对医院的运营情况和业绩水平进行客观公正的反应。财务报告的信息不仅是对已经形成经营状况进行反应,更可以对医院的未来经营情况进行客观公正的预测。为了确保医院财务信息进行全面完整的反应,需要通过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的基础上,全面地对会计信息进行收集反应和汇总,防止可能存在的会计舞弊问题的发生,进而可以客观公正地对医院的经营信息进行反应,确保财务信息的客观真实和完整。
2.1.3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
医院需要全面认识到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经营效率之间的关系,只有不断规范单位的内部控制水平,才能有效提高医院的运行工作质量,提升业务发展水平。同时在内部控制的建立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相互监督和控制管理的作用,通过相互的监督管理,可以实现有效的协调,实现内部规范运营的目的。如果不能有效地对内部控制进行规范,可能导致单位内部管理薄弱,进而可能导致风险管理失控,进而降低了单位的内部经营效率。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利用医院的内部部门之间的相互工作融合,充分发挥整体的作用,以顺利达到医院的经营目标。同时,应严格考核制度的落实,对内部控制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发生,并及时地兑现奖惩,进而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及潜能,从而促进整个医院经营效率的提高。
2.1.4促进医院实现发展战略
促进医院的发展战略的实现,需要不断的强化医院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规定,提高内部制度执行的合规性,提升资产的安全管理水平,进而实现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促进医院实现发展战略。同时,在进行内部控制的定位管理过程中,需要结合医院的实际发展情况和内部控制管理的额规定,强调内部控制风险目标的识别,提升内部控制的管理能力,通过不断的内部风险识别和评估,进而为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完善提供了条件,保证其目标的实现。
2.2业务层面内部控制目标
业务层面的目标应以医院整体内部控制管理的目标为前提条件,通过具体的业务类型的分解,来将各类整体目标进行细化,进而为落实业务层面的目标提供了基础。在进行目标管理过程中,重点是对不相容的职务进行分离,对于内部授权审批制度进行管理,提升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性,特别是需要不断强化内部控制的财产、预算和绩效考核的作用,进而确保财务工作的真实有效,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进而为推动医院的经营效率提升,提升医院的管理制度落实提供了基础,也可以有效推动医院的风险管理制度落实,提升风险管理能力。
目标应该以整体层面的目标为指导,根据具体业务类型将整体目标细化分解,采用不相容职务分离,授权审批,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绩效考评控制等控制手段,最终达到以下几个目的: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促进医院的有效经营;保证医院制定的各项管理方针、制度和措施的贯彻执行;防范医院风险。
医院在经营过程可能会面临各种风险问题,因此,需要不断加强风险评估,通过风险评估制度的落实,提升风险管理的能力,针对风险发生的各项因素进行相应的量化考核和评估,对医院各个方面的风险发生概率进行评估,对可能产生的风险承受能力进行分析,确定最优的风险控制目标和水平。风险评估由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构成,如图1。
2.2.1目标设定
管理者需要对医院的风险管理的各种目标和各种潜在因素进行分析,并以此为目标,来明确医院风险的控制目标管理体系。目标设立后,应根据战略管理层次和具体的目标,来进行相应的风险管理目標的设定,进而为风险识别和控制提供了基础。
2.2.2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在风险管理目标的基础上,对医院的内外风险进行因素,进而对风险控制进行识别,进而为风险预警措施提供了基础。风险识别的方法主要包括了风险清单法和风险调查法等具体的措施方法。在进行医院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应将各类风险进行分类整理,形成医院的风险清单或风险库。
2.2.3风险分析
风险分析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通过具体的量化分析方法,来对各种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并为医院风险控制的具体措施进行落实,逐类或逐个地评估潜在事件的发生概率及其影响,并制定方法应对。
2.2.4风险应对
风险应对是对风险管理进行相应的对策分析,主要是对各种风险问题进行相应的承受能力分析,权衡其风险的水平,并进行有效的风险规避措施的落实。在进行医院的风险应对中,重点是需要对医院的整体风险水平和业务层面的风险水平进行评估,重点是对风险管理的导向问题进行分析,对风险的内部控制点进行重点监督控制。首先,对医院的风险现状进行评估,重点是对于风险控制的各个要素进行评估,对于风险导向进行评估,发现风险控制的主要问题和缺陷。其次,建立内部风险控制的体系,针对风险控制的环境进行分析,并进行风险的整体评估,重点进行重大的风险库进行风险分析。再次,需要对医院的风险进行相应的流程管理,对重大风险进行控制,并落实到具体的控制风险内容中去。
3 结束语
医院要注重风险意识的普及,通过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基础知识培训及相关案例剖析加强全体人员对风险管理导向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重要性的认识。在项目实施阶段要进行项目管理具体流程和方法、风险的识别、评价、文件规范等方面的培训。在项目报告阶段要进行项目成果应用和推广的培训工作。例如在进行项目实施的过程中进行相应的风险定量分析,并进行相应的风险评价,通过数据的定量计算可以合理计算出风险控制的重点区域,进而可以有针对性进行风险控制。
参考文献:
[1] 姜丽.浅谈医院内部控制的建立与完善[J].中国电子商务,2015(2).
[2] 王海林.IT环境下医院内部控制模式探讨[J].会计研究,2016(11):63- 68.
[3] 王惠芳.企业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困境破解及框架构建[J].审计研究,2015(2):71- 76.
相关文章!
  • 基于企业文化的国企思想政治工

    陈广梅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4-081-02摘 要 新形势下,党对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

  • 一次为中国革命延续火种的伟大

    朱强今年11月12日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在孙中山先生早期的革命生涯中,有一段流亡海外的经历,这段经历见证了

  • 周强:在县域治理中发挥好司法

    大数据时代,司法案件运行情况成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法院将海量案件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从刑事案件判断治安状况,从民商事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