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付实现制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的局限性分析及改进策略
王晓歧
摘 ?要:据调查,我国的事业单位改革在逐步深化,传统的会计核算方式与资金来源渠道的扩展、会计主体的增加不相适应,很难如实反映事业单位的资金变动状况,不利于单位资金的掌控,导致会计存在不明现象。针对这样的情况,本文就结合我国事业单位采用收付实现制的基本现状,简单谈谈它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存在的局限性,并分析提出科学的方法做好改进工作,为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精确度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局限性分析;改进策略
进入21世纪以来,事业单位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行业,在国家建设和国民经济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关系到社会资金的利用效率,与社会服务质量水平息息相关。收付实现制是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采取的主要会计核算方法,它能够弥补传统核算中存在的不足,提高核算的精确度。但是,它也存在着较大的弊端和局限,尤其是在事业单位改革以来,会计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收付实现制的不足明显暴露了出来,阻碍了会计信息的精准性,不利于资金的合理利用。为了有效解决这一局限特征,促进会计核算朝着更加准确的方向发展。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一定要分析清楚收付实现制的局限性,结合工作实际,找到科学的策略完善管控,做到精确核算,保证资金的合理利用。
一、收付实现制的特点概述
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方式主要包括两种,一是权责发生制,另一种是收付实现制。收付实现制也被叫做应计制,它是以应收应付款项作为基础的费用原则,将现金是否实际收入到其中作为标准核算方法,并按照收付期来确定本期的资金情况。利用该种会计核算方法,凡是当期收到的资金,无论是否应该归属于当期,都应该对其进行确认。只要是当期付出的款项,不管是否应该由当期承担,也要确认其为当期的支出。运用这种方式进行会计资金的核算,较为简单易行,在进行记录的时候也更加便利,记录的结果相对清楚,有利于反映出单位的现金流变化状况,然而其局限性在于较难客观的反映出会计主体的财务收入与支出情况,结余的掌握较为困难。
二、收付实现制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的局限性
按照目前的管理体制,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体系进行工作。其会计目标是为与事业单位有关的各方全面提供反映该单位财务状况和收入、支出及结余情况的会计信息。它的准确性和完整度直接关系着事业单位信息的情况,与单位内部管理、资金利用效率和决策的科学性都息息相关。现如今,我国的事业单位依旧延续传统的运行模式,资金来源多为国家拨款。然而,我国的市场经济却逐步开放,公益性质的事业单位也不断参与竞争,会计主体更加多元和丰富。这就影响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准确性,财务信息风险加大,收付实现制的局限性日趋暴露。
第一,会计核算中的资产核算方法不科学,不利于反映事业单位的资产价值。具体而言,采用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核算方法没有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随着新设备的引进,很多老化设施和仪器都没有计算在资金中,导致有关固定资产的资金计算不准确;无法体现经费的拖欠状况。例如,我国某院校欠费未缴纳学费的学生数量众多,在会计信息中却没有体现,存在着坏账的可能性;最后,一些事业单位没有确认指出有可能出现的损失,也会造成资产价值的失效。第二,在以跨期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单位,不能准确均衡地反映结余。在收付实现制下,收入、支出都是以实际收到和付出作为确认和计量标准。在事业单位中,某些单位的正常工作年度与会计年度不一致,由此导致收付实现制下的年度结余不能反映结余的实际情况。两者的差额不仅反映在收入总额上,而且其收入项目明细构成也发生变化,收入和支出的差额只能在表外反映,不便于管理层了解单位资金的实际情况,使预算管理和账务管理脱节。第三,对事业单位的负债状况反映不准确。收付实现制的基础是现金,是以现金作为证据的核算。这一大背景下的财务支出情况并没有涵盖当期已经发生却没有使用现金支付的项目,导致所谓的“隐蔽债务”得不到控制,应承担的资金支出在无形中减少了许多,势必无法真实反映事业单位债务的实际情况,导致单位债务不明,不利于事业单位工作的顺利开展。第四,无法保证成本与费用核算的正确性,阻碍了绩效考核的准确性。现如今,我国事业单位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只注重经济效益的时代已经过去,既强调社会效益也强调盈利,是目前工作的关键。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核算方法无法保证款项收到的时间与收益处在同一时间段,严重阻碍了会计记录的精确性,不利于客观的反映事业单位的核算信息,考核的精准度也会受到影响。另外,事业单位经营性业务与非经营性工作也具有较大的不同,无法做好精准考评,在实际运行中另种业务也很难区分,费用摊牌不合理,引发资金的外流。第五,年终结转事项得不到正确处理,会计信息常常存在不实现象。据调查显示,我国很多事业单位在年度预算执行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项目预算已经下达,可是却不能保证在当期进行支付的问题。这就导致事业单位会计确认存在跨年度结算现象,给资金的核算造成一种假象。比如,某事业单位组织进行社会培训的项目收入没有即刻缴纳,培训又是款年度开展的,计算出的收支数额当然不是本年度实际的结余,信息不精确现象也就得以显现。
三、收付实现制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进行改进的科学策略
(一)国家财政部门要放宽有关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基础
要求。现如今,国家财政部门对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规定还较为严格,单位工作缺少自主性,不利于工作的顺利开展。对此,相关部门可以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适当的放宽会计核算的基础要求,实行科学的方式进行管理。例如,检验检测机构、事业单位非独立核算的经营性业务、部分行业事业单位,而引入的权责发生制也只是修正的权责发生制,不是完全的权责发生制,不是事业单位自主选择的引入,还得由财政部会同中央有关主管部门确定。建议政府部门进一步加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力度,放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的规定,允许事业单位自主选择会计核算基础。
(二)做好财务分析工作,如实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情况。财务分析是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基础,单位要加强财务分析的精准性,按照收付实现制反映会计的真实信息,做好资金收支记录,保存好相关文档资料,并及时更改单位有关固定资产的项目以及无形资产的变化数据,确保财务分析工作能够如实反映事业单位的资金状况,打好核算基础工作。
(三)适当添加采用权责发生制度进行会计计量。鉴于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实际情况,适当的利用权责发生制对工作实施辅助,能够有效避免收付实现制存在的局限性,更加满足单位宏观管理的现状。具体而言,对银行的贷款利息要及时予以确认,做好计提坏账的准备,对规定资产进行折旧计算,并对于期末涉及的未决诉讼和未决仲裁分析败诉的可能性,如果很可能败诉,且损失金额能够合理预计时,应确认当年的支出并形成负债。
结束语:总而言之,收付实现制作为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基础方式,对会计计算工作和资金的合理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相关单位一定要明确了解它存在的不足,做好分析工作,然后结合事业单位的发展详情做好改进,从政策、管理、制度上予以创新,并适当加入权责发生制在其中,确保会计核算的精准性,促进事业单位资金合理使用。
摘 ?要:据调查,我国的事业单位改革在逐步深化,传统的会计核算方式与资金来源渠道的扩展、会计主体的增加不相适应,很难如实反映事业单位的资金变动状况,不利于单位资金的掌控,导致会计存在不明现象。针对这样的情况,本文就结合我国事业单位采用收付实现制的基本现状,简单谈谈它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存在的局限性,并分析提出科学的方法做好改进工作,为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精确度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局限性分析;改进策略
进入21世纪以来,事业单位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行业,在国家建设和国民经济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关系到社会资金的利用效率,与社会服务质量水平息息相关。收付实现制是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采取的主要会计核算方法,它能够弥补传统核算中存在的不足,提高核算的精确度。但是,它也存在着较大的弊端和局限,尤其是在事业单位改革以来,会计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收付实现制的不足明显暴露了出来,阻碍了会计信息的精准性,不利于资金的合理利用。为了有效解决这一局限特征,促进会计核算朝着更加准确的方向发展。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一定要分析清楚收付实现制的局限性,结合工作实际,找到科学的策略完善管控,做到精确核算,保证资金的合理利用。
一、收付实现制的特点概述
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方式主要包括两种,一是权责发生制,另一种是收付实现制。收付实现制也被叫做应计制,它是以应收应付款项作为基础的费用原则,将现金是否实际收入到其中作为标准核算方法,并按照收付期来确定本期的资金情况。利用该种会计核算方法,凡是当期收到的资金,无论是否应该归属于当期,都应该对其进行确认。只要是当期付出的款项,不管是否应该由当期承担,也要确认其为当期的支出。运用这种方式进行会计资金的核算,较为简单易行,在进行记录的时候也更加便利,记录的结果相对清楚,有利于反映出单位的现金流变化状况,然而其局限性在于较难客观的反映出会计主体的财务收入与支出情况,结余的掌握较为困难。
二、收付实现制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的局限性
按照目前的管理体制,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体系进行工作。其会计目标是为与事业单位有关的各方全面提供反映该单位财务状况和收入、支出及结余情况的会计信息。它的准确性和完整度直接关系着事业单位信息的情况,与单位内部管理、资金利用效率和决策的科学性都息息相关。现如今,我国的事业单位依旧延续传统的运行模式,资金来源多为国家拨款。然而,我国的市场经济却逐步开放,公益性质的事业单位也不断参与竞争,会计主体更加多元和丰富。这就影响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准确性,财务信息风险加大,收付实现制的局限性日趋暴露。
第一,会计核算中的资产核算方法不科学,不利于反映事业单位的资产价值。具体而言,采用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核算方法没有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随着新设备的引进,很多老化设施和仪器都没有计算在资金中,导致有关固定资产的资金计算不准确;无法体现经费的拖欠状况。例如,我国某院校欠费未缴纳学费的学生数量众多,在会计信息中却没有体现,存在着坏账的可能性;最后,一些事业单位没有确认指出有可能出现的损失,也会造成资产价值的失效。第二,在以跨期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单位,不能准确均衡地反映结余。在收付实现制下,收入、支出都是以实际收到和付出作为确认和计量标准。在事业单位中,某些单位的正常工作年度与会计年度不一致,由此导致收付实现制下的年度结余不能反映结余的实际情况。两者的差额不仅反映在收入总额上,而且其收入项目明细构成也发生变化,收入和支出的差额只能在表外反映,不便于管理层了解单位资金的实际情况,使预算管理和账务管理脱节。第三,对事业单位的负债状况反映不准确。收付实现制的基础是现金,是以现金作为证据的核算。这一大背景下的财务支出情况并没有涵盖当期已经发生却没有使用现金支付的项目,导致所谓的“隐蔽债务”得不到控制,应承担的资金支出在无形中减少了许多,势必无法真实反映事业单位债务的实际情况,导致单位债务不明,不利于事业单位工作的顺利开展。第四,无法保证成本与费用核算的正确性,阻碍了绩效考核的准确性。现如今,我国事业单位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只注重经济效益的时代已经过去,既强调社会效益也强调盈利,是目前工作的关键。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核算方法无法保证款项收到的时间与收益处在同一时间段,严重阻碍了会计记录的精确性,不利于客观的反映事业单位的核算信息,考核的精准度也会受到影响。另外,事业单位经营性业务与非经营性工作也具有较大的不同,无法做好精准考评,在实际运行中另种业务也很难区分,费用摊牌不合理,引发资金的外流。第五,年终结转事项得不到正确处理,会计信息常常存在不实现象。据调查显示,我国很多事业单位在年度预算执行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项目预算已经下达,可是却不能保证在当期进行支付的问题。这就导致事业单位会计确认存在跨年度结算现象,给资金的核算造成一种假象。比如,某事业单位组织进行社会培训的项目收入没有即刻缴纳,培训又是款年度开展的,计算出的收支数额当然不是本年度实际的结余,信息不精确现象也就得以显现。
三、收付实现制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进行改进的科学策略
(一)国家财政部门要放宽有关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基础
要求。现如今,国家财政部门对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规定还较为严格,单位工作缺少自主性,不利于工作的顺利开展。对此,相关部门可以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适当的放宽会计核算的基础要求,实行科学的方式进行管理。例如,检验检测机构、事业单位非独立核算的经营性业务、部分行业事业单位,而引入的权责发生制也只是修正的权责发生制,不是完全的权责发生制,不是事业单位自主选择的引入,还得由财政部会同中央有关主管部门确定。建议政府部门进一步加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力度,放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的规定,允许事业单位自主选择会计核算基础。
(二)做好财务分析工作,如实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情况。财务分析是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基础,单位要加强财务分析的精准性,按照收付实现制反映会计的真实信息,做好资金收支记录,保存好相关文档资料,并及时更改单位有关固定资产的项目以及无形资产的变化数据,确保财务分析工作能够如实反映事业单位的资金状况,打好核算基础工作。
(三)适当添加采用权责发生制度进行会计计量。鉴于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实际情况,适当的利用权责发生制对工作实施辅助,能够有效避免收付实现制存在的局限性,更加满足单位宏观管理的现状。具体而言,对银行的贷款利息要及时予以确认,做好计提坏账的准备,对规定资产进行折旧计算,并对于期末涉及的未决诉讼和未决仲裁分析败诉的可能性,如果很可能败诉,且损失金额能够合理预计时,应确认当年的支出并形成负债。
结束语:总而言之,收付实现制作为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基础方式,对会计计算工作和资金的合理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相关单位一定要明确了解它存在的不足,做好分析工作,然后结合事业单位的发展详情做好改进,从政策、管理、制度上予以创新,并适当加入权责发生制在其中,确保会计核算的精准性,促进事业单位资金合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