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十月革命发生的必然性
李京原
[关键词]十月革命,爆发,必然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457-6241(2009)05-0065-03
俄罗斯少数人和西方自由派认为,十月革命是各种偶然事件巧合的结果,与社会发展的进程没有关系。另一些人认为十月革命与社会矛盾的发展有关系,但是如果没有人为因素起作用,革命不会爆发。当时俄国社会确实矛盾异常尖锐,但俄罗斯帝国还并非不可救药,布尔什维克党利用尖锐的矛盾和复杂的形势实现了“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计划,结果给民族带来了灾难。最后的结论是否认十月革命的必然性,甚至谴责列宁是人为地发动革命的罪人。
许多学者不同意上述看法。认为十月革命的爆发和胜利都不是偶然的,十月革命是俄国历史客观具体发展的产物。本人通过阅读大量的专著和一些档案文献。也支持这种看法。下面拟从经济发展和革命前各阶级特点的角度对十月革命爆发前的俄国作一些分析。
首先看工业方面。一战前夕俄国工业非常落后。大战前夕,按人口计算,俄国生铁产量是每年30公斤,德国是203公斤,英国是228公斤,美国是326公斤。煤产量是俄国每人为0.2吨,德国2.8吨,英国6.3吨,美国是5.3吨。棉花消费是俄国每人3.1公斤,英国19公斤,美国14公斤(对于一战期间资本主义各国的人均生铁产量和人均棉花消费量如上图显示。单位:公斤)。期间,军备生产勉强有所增长,基础工业的生产却下降了。1914至1917年间,沙俄为1500万应征入伍者仅仅制造了总数不超过330万支的步枪。
尽管俄国工业很落后,但俄国的无产阶级却具有自己的特点和优点。看起来一个十分离奇的矛盾现象是,俄国的工业有一个方面却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人员组织上的高度集中,其集中程度甚至超过当时的美国工业。超过半数的俄国工业无产者在雇佣500人以上的大工厂做工。这种情况势必会带来政治后果:这种前所未有的集中性使工业无产者高度组织化并具有巨大的政治攻击能力,而且正是由于具备这些特征,它才能在革命中取得领导地位。
其次,一战前夕俄国的农业也异常落后。贫困是压在农民身上的沉重负担。战争带来的动乱增加了农民的愤怒情绪。1914年至1916年连续的战争动员,使农业失去了将近一半的强壮劳动力;牲畜被大量屠宰以供军需;农具生产降至正常时期的25%,同时农具的输入完全停止,而在和平时期,俄国农业生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这种输入。生产的下降使农民无法忍受沉重的地租负担,也使农民对土地的渴望变得不可抗拒。因此,不难理解,“苏维埃”最初对农民来说是一个稀奇古怪的口号,但十月革命发生后,尤其是《土地法令》颁布后,苏维埃政权赢得了农民的普遍拥护。
再次,我们分析一下士兵阶层是如何由沙皇的统治支柱转变成为反对沙皇的主力的。严格来讲,士兵并不是一个独立的阶级,主要来源是贫苦的工人和农民。由于他们的浴血奋战,俄国在战争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此,英国军事补给大臣温斯顿,丘吉尔曾予以这样评价:“俄国尽管一败涂地,伤亡惨重,但仍然是一个忠实而强大的盟国。在将近三年的时间内,俄国在各条战线上牵制着敌人全部师的一半以上,而在这场战争中它所死去的人数比所有其他盟国加起来还要多。”俄国在战争中牵制着敌人全部兵力的一半以上,可俄国士兵的作战情况又怎样呢?由于工农业的落后,俄国的士兵在战场上的战斗异常艰苦,不但缺衣少食,甚至五六个人合用一支步枪,后面的士兵只能耐心等待前面的战友倒下才能有机会拿起武器继续战斗。在这样的形势下,对于彼得格勒的士兵在十月革命爆发后,能够掉转枪口,由沙皇的卫戍部队转变成为反对沙皇的主力之一,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了。
最后,我们再分析一下民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在十月革命前也参加到反对沙皇的队伍中来。沙皇政府在战争期间将大量的民用企业转为军用,以解决军备之急。这一措施使资产阶级受到高强度的剥削,这些社会中的上层人物在革命的最初阶段,在反对沙皇的斗争中,所起的重大号召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在沙皇的统治被推翻之后,资产阶级控制的临时政府掌握了俄国的大部分权力。但是这一政府却未能使俄国沿着资本主义发展方向继续下去,因为它没有满足人民关于和平和土地的要求,所以很快被革命者推翻了。1917年7月,在俄军根本无力组织新进攻的情况下,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却听命于盟国,命令俄军发动进攻,此次冒险遭到彻底失败,短短十几天中俄军损失6万多人。消息传到彼得格勒,50万工人和士兵举行示威游行,并很快发展为武装起义,终于在十月,推翻了继续进行战争的临时政府,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综上所述,十月革命的发生有其历史发展的必然性,是在俄国的各种社会矛盾异常尖锐的背景之下,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为了拯救俄国而采取的重大革命步骤,我们决不能因为苏联在以后的社会主义建设中遭受重大挫折而贸然否认十月革命的必然性和革命性。
[责任编辑任世江]
[关键词]十月革命,爆发,必然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457-6241(2009)05-0065-03
俄罗斯少数人和西方自由派认为,十月革命是各种偶然事件巧合的结果,与社会发展的进程没有关系。另一些人认为十月革命与社会矛盾的发展有关系,但是如果没有人为因素起作用,革命不会爆发。当时俄国社会确实矛盾异常尖锐,但俄罗斯帝国还并非不可救药,布尔什维克党利用尖锐的矛盾和复杂的形势实现了“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计划,结果给民族带来了灾难。最后的结论是否认十月革命的必然性,甚至谴责列宁是人为地发动革命的罪人。
许多学者不同意上述看法。认为十月革命的爆发和胜利都不是偶然的,十月革命是俄国历史客观具体发展的产物。本人通过阅读大量的专著和一些档案文献。也支持这种看法。下面拟从经济发展和革命前各阶级特点的角度对十月革命爆发前的俄国作一些分析。
首先看工业方面。一战前夕俄国工业非常落后。大战前夕,按人口计算,俄国生铁产量是每年30公斤,德国是203公斤,英国是228公斤,美国是326公斤。煤产量是俄国每人为0.2吨,德国2.8吨,英国6.3吨,美国是5.3吨。棉花消费是俄国每人3.1公斤,英国19公斤,美国14公斤(对于一战期间资本主义各国的人均生铁产量和人均棉花消费量如上图显示。单位:公斤)。期间,军备生产勉强有所增长,基础工业的生产却下降了。1914至1917年间,沙俄为1500万应征入伍者仅仅制造了总数不超过330万支的步枪。
尽管俄国工业很落后,但俄国的无产阶级却具有自己的特点和优点。看起来一个十分离奇的矛盾现象是,俄国的工业有一个方面却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人员组织上的高度集中,其集中程度甚至超过当时的美国工业。超过半数的俄国工业无产者在雇佣500人以上的大工厂做工。这种情况势必会带来政治后果:这种前所未有的集中性使工业无产者高度组织化并具有巨大的政治攻击能力,而且正是由于具备这些特征,它才能在革命中取得领导地位。
其次,一战前夕俄国的农业也异常落后。贫困是压在农民身上的沉重负担。战争带来的动乱增加了农民的愤怒情绪。1914年至1916年连续的战争动员,使农业失去了将近一半的强壮劳动力;牲畜被大量屠宰以供军需;农具生产降至正常时期的25%,同时农具的输入完全停止,而在和平时期,俄国农业生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这种输入。生产的下降使农民无法忍受沉重的地租负担,也使农民对土地的渴望变得不可抗拒。因此,不难理解,“苏维埃”最初对农民来说是一个稀奇古怪的口号,但十月革命发生后,尤其是《土地法令》颁布后,苏维埃政权赢得了农民的普遍拥护。
再次,我们分析一下士兵阶层是如何由沙皇的统治支柱转变成为反对沙皇的主力的。严格来讲,士兵并不是一个独立的阶级,主要来源是贫苦的工人和农民。由于他们的浴血奋战,俄国在战争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此,英国军事补给大臣温斯顿,丘吉尔曾予以这样评价:“俄国尽管一败涂地,伤亡惨重,但仍然是一个忠实而强大的盟国。在将近三年的时间内,俄国在各条战线上牵制着敌人全部师的一半以上,而在这场战争中它所死去的人数比所有其他盟国加起来还要多。”俄国在战争中牵制着敌人全部兵力的一半以上,可俄国士兵的作战情况又怎样呢?由于工农业的落后,俄国的士兵在战场上的战斗异常艰苦,不但缺衣少食,甚至五六个人合用一支步枪,后面的士兵只能耐心等待前面的战友倒下才能有机会拿起武器继续战斗。在这样的形势下,对于彼得格勒的士兵在十月革命爆发后,能够掉转枪口,由沙皇的卫戍部队转变成为反对沙皇的主力之一,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了。
最后,我们再分析一下民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在十月革命前也参加到反对沙皇的队伍中来。沙皇政府在战争期间将大量的民用企业转为军用,以解决军备之急。这一措施使资产阶级受到高强度的剥削,这些社会中的上层人物在革命的最初阶段,在反对沙皇的斗争中,所起的重大号召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在沙皇的统治被推翻之后,资产阶级控制的临时政府掌握了俄国的大部分权力。但是这一政府却未能使俄国沿着资本主义发展方向继续下去,因为它没有满足人民关于和平和土地的要求,所以很快被革命者推翻了。1917年7月,在俄军根本无力组织新进攻的情况下,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却听命于盟国,命令俄军发动进攻,此次冒险遭到彻底失败,短短十几天中俄军损失6万多人。消息传到彼得格勒,50万工人和士兵举行示威游行,并很快发展为武装起义,终于在十月,推翻了继续进行战争的临时政府,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综上所述,十月革命的发生有其历史发展的必然性,是在俄国的各种社会矛盾异常尖锐的背景之下,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为了拯救俄国而采取的重大革命步骤,我们决不能因为苏联在以后的社会主义建设中遭受重大挫折而贸然否认十月革命的必然性和革命性。
[责任编辑任世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