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下斜视矫正术与传统斜视矫正术治疗斜视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对比分析

    王月铭

    【摘要】目的 对显微镜下斜视矫正术与传统斜视矫正术治疗斜视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 本研究将2017年6月~2018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斜视患者72例,根据患者入院治疗时间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两组,研究组(n=36例)和对照组(n=36例),研究组患者实施显微镜下斜视矫正术,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斜视矫正术来进行治疗。并对治疗后的效果、手术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手术安全性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4.44%)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6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低于对照相,研究组优势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8.33%)显著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显微镜下斜视矫正术治疗效果显著,手术治疗时间较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手术安全性较高,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斜视;显微镜下斜视矫正术;治疗效果;并发症;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28..02

    斜视是一种眼科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病症,临床上治疗和矫正斜视的主要方式就是通过手术。传统的手术治疗时间较长,且手术后会出现结膜囊肿、充血等并发症;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显微镜下进行斜视矫正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此,本院将本院眼科所收治的72例斜视患者,分别给予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并研究治疗效果、手术相关指标及安全性,主要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的病例选取时间为2017年6月~2018年12月我院进行治疗的72例斜视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将72例患者根据入院治疗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的年龄17~44岁,平均(31.25±2.87)岁;本组当中包括男19例,女17例。研究组患者的年龄18~46岁,平均(32.09±2.94)岁;本组中包括了男20例,女16例。对比两组一般资料显示,研究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可以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通过了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参与研究的患者和家属均对此研究知情,已签署了相关的知情同意书。患者在入院后经过本院眼科相关检查后确诊为斜视,且无其他相关的眼科疾病。本研究排除肾、肝等脏器患有严重疾病的患者,排除泪膜功能异常、凝血功能有障碍、无自主表达能力及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

    1.2 手术治疗方法

    在对患者实施手术前,使用相关的设备对患者进行斜视度检查,同时对其进行裸眼视力等相关的基础检查,在检查结束后,对其进行麻醉,在此基础上给予研究组患者显微镜下斜视矫正术:首先将显微镜的放大倍率进行调整,根据实际的手术需求将其调整范围设置为5~10倍,在患者眼部的肌止端后下方结膜穹窿部位将其筋膜和结膜剪开,将眼外肌使用斜视钩勾出,使其眼直肌能充分的暴露,然后剪断其肌间膜,在分离其眼外肌时要尽量将肌鞘进行保留,根据术前计算的手术量,对其多条或单条的直肌进行缩短和退后的手术,然后将结膜切口进行缝合,清洗手术伤口,并用妥布霉素眼膏来进行涂抹,然后对其双眼进行包扎[1]。术后对患者进行眼药水用药指导,并嘱咐其在术后1个月后入院进行复查。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手术方式来进行治疗,术中未使用显微镜,其余操作方式与研究组患者相同。

    1.3 观察指标

    (1)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治疗后,三梭镜度数为5度或以下为显效;术后患者三梭镜度数为5以上10度以下则为有效;若术后患者三梭镜度数为10度及以上则视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2)对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进行观察比较;(3)观察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情况,包括欠矫、结膜囊肿、过矫。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当中所涉及的数据使用SPSS 22.0统计软件来进行分析和处理,治疗有效率和术后并发症情况使用%表示,x2行检验,P<0.05;手术相关指标x±s表示,t行检验,P<0.05。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有效率比对

    研究组当中有26例为显效;治疗后有效为8例,2例为无效,总有效率为94.44%(34例);对照组治疗后有18例显效,有效7例,无效为11例,总有效率为69.44%(25例);(X2=7.60;P=0.00);在手术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比对

    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为(0.62±0.31)mL,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2.99±0.64)mL,(t=23.03;P=0.00);研究组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5.34±2.21)min,对照组的手术时间为(20.67±2.67)min;(t=9.22;P=0.00);研究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相比较于对照组来说就有显著的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兩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对

    研究组患者在术后有1例患者欠矫、发生结膜囊肿的患者为1例、过矫患者为1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33%(3例);对照组患者术后有3例患者欠矫、结膜囊肿患者为6例、过矫患者为3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33%(12例);(x2=6.82;P=0.00);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斜视是眼科常见病症,引起眼睛斜视主要的原因就是患者的双眼单视异常或控制其眼球运动的神经肌肉发生异常,不但会对患者双眼的美观度造成一定的影响,还会影响其视觉功能。目前临床上治疗斜视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通过手术。斜视矫正手术的原理就是将患者的收缩过强的眼肌进行减弱,同时对其收缩能力较弱的肌肉通过手术来增强其收缩强度,进而帮助患者眼部肌力恢复,进而改善患者的眼部斜视外观[2]。眼部的结构相对较为特殊,因此对矫正手术的精准度要求也相对较高。

    本研究显示: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4.44%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69.44%;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低于对照组,研究组优势显著;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8.33%显著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是因为传统的手术方式在肉眼直视的状态下进行手术,操作过程中不能满足眼部手术所需的精准度,且会因为器械操作导致巩膜穿透等情况的发生,会对其造成较大的影响;而显微镜下斜视矫正术可以在操作过程中对眼部的细微结构进行详细的观察,进而对操作部位进行精确的定位,还可以在手术过程中尽量保留肌鞘的完整性,提升手术操作的精准度,进而有效的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减少并发症发生[3]。

    综上所述,显微镜下斜视矫正术治疗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斜视症状,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手术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朱梅红,林朝斌.显微镜下斜视矫正术与传统斜视矫正术治疗斜视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对比[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32(04):554-555.

    [2] 王 雁,王春梅,徐 爽,等.显微镜下斜视矫正术与传统斜视矫正术治疗斜视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对比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80):149+152.

    [3] 范 卫,李从谊,夏鸿慧,等.手术显微镜下斜视矫正手术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工程,2014,22(08):39+41.

    本文编辑:赵小龙

相关文章!
  • 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分析

    李欣【摘要】目的 分析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方法。方法 选择50237例处方,分析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使用及不良反应特点。结果

  • 个性化输液护理在静脉输液护理

    王春妍丁莹莹吕凌楠郭东青[摘要]目的 探討个性化输液护理在静脉输液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8年8月收治的100例

  • 数字化正畸平台在正畸学临床教

    王菲 黄倩倩 李海振 郭昱成 王爽 侯玉霞[摘要]目的:探讨Ortholink优领数字化正畸平台对正畸学临床教学效果的影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