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展览工作公共服务的重要性和实现途径

    吴兰+宋鑫娜

    摘要:随着公共服务理念的深入,档案馆传统的工作模式已不能适应以公共服务为核心的国家新型档案馆建设的要求。本文试图从档案展览工作的角度,系统阐述展览与公共服务理念的关系,论证展览工作在增强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通过分析和查找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的方法和对策,从而为展览工作机制的创新和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提供有价值的思考和实现途径。

    关键词:公共服务档案馆档案展览

    一、档案展览在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档案展览具有传播档案文化和面向公众的开放性特征,是档案馆提高公共服务能力的有效途径

    档案展览是档案利用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档案馆向公众提供档案服务的主要方式之一。档案展览结合特定主题,通过陈列档案原件或复制件,向观者传递和分享档案信息。相对于档案利用工作的其他方式,档案展览的特点在于:第一,向社会公众开放,受众面广;第二,以受众需求为中心策划选题,档案信息的传播具有特定范围内的指向性和有效性;第三,借助各种展览载体和手段,展览可以实现全方位、立体化的宣传效果。正因为如此,近年来,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结合社会热点和重大活动,通过挖掘馆藏资源,举办了不同主题和形式的展览,吸引观众参观,使越来越多的公众走进档案馆,使档案文化在更大范围内的传播。

    (二)档案展览是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职能的重要方式

    随着档案馆社会开放程度的提高,社会对档案馆公共服务的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单一、被动的工作方式,亟需突破固有模式,转变思想,不断拓展和深化基地工作的模式和内容。其实,针对如何深化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的问题,我国学者已开始提出档案利用服务与我国教育制度联动的建议,指出目前“国家教育制度中缺乏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方面的要求,档案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社会各方面利用档案史料的中心作用的发挥,一般应同国家的教育制度相衔接。”这一提法对档案馆基地工作在公共服务能力方面的培养和加强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档案展览作为档案馆公共服务的形象标签和窗口,肩负着打造档案馆文化标志性场所的重任

    公共服务的实现需要有形档案文化内容的支撑。档案展览以其立体丰富的展陈形式、通俗易懂的展览内容、灵活附加的服务模式为“五位一体”的新型档案馆形象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的方式和途径。国际档案理事会城市档案馆委员会主席阿尔贝勒奇说,按照国际标准,一个优秀的城市档案馆应当必备三个条件:一是位于市中心,市民容易接近,方便查档;二是现代化程度高,可以通过互联网和其他先进技术手段为用户提供便捷的服务;三是同市民生活紧密相关,能帮助他们了解城市发展的历史。在以上三个标准中,前两个标准的价值判断属于档案馆位置和配套设施的范畴。而第三点“帮助市民了解他们所居住城市发展的历史”的标准,正是对展览工作提出的具体要求,而系统、宏观、具象地展示一个城市历史文化发展的脉络,展览无疑是最佳的选择方式。

    二、从公共服务的角度研究和提出档案展览选题

    (一)馆藏长期陈列展的选题应该体现馆藏特色和地域特色

    从近几年国家档案馆的馆藏陈列展的内容、规模以及在档案馆工作中的地位来看,展览工作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轰轰烈烈的开幕式过后,展厅日常参观门可罗雀的现象也是随处可见。分析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展览的选题上来看,存在着过分重视政治性、教育性,而缺少“地域特色”、“档案特色”和“平民特色”的问题。笔者认为,馆藏陈列展的选题非常重要,它是展览获得成功和得到社会公众认可的基础。以上海市档案馆为例,在2004年推出的馆藏陈列展的选题“城市记忆”就较好地把握了“档案记录历史”的本质特色和“内容贴近公众”的平民特色,全面展示了上海100多年的历史和上海改革开放后在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等各方面的发展成就,是不可多得的好展览,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欢迎和认可,发挥了档案为城市建设和公众服务的作用。

    (二)结合重大纪念日、宣传日举办专题展览,发挥社会教育功能

    档案馆应结合“建党”、“建国”、“抗战胜利”、“奥运年”、“档案馆日”以及科技、环保、文化宣传日,适时举办相关专题展览,发挥档案馆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宣传科技文化知识的职能,让观众走进档案馆,给公众提供一个回顾历史,学习知识,举办相关活动的平台,充分发挥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

    (三)举办反映某一地区历史文化特色的专题展览

    通过举办这一题材的展览,让本地观众“知家乡、爱家乡”,提高市民观众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自觉地为建设家乡做贡献;让外国和外地观众了解这一城市和地区的历史渊源、沿革和城市特色,增长知识。北京市档案馆在2012年推出的“北京的胡同四合院”展览就是这样的选题。由于展览选题以北京传统文化为特色,内容贴近平民百姓,加之展陈手段丰富,展厅位置好,仅四个多月就接待了64万观众,展览取得了很大成功。观众除北京本地人外,更多的来自全国各地,甚至还有很多国外观众。除此之外,“老字号”、“园林”、“戏剧”等许多京味文化遗产都可作为选题,其他城市也可以此为鉴。

    (四)利用公众捐赠的档案资料,举办不同主题内容的捐赠展

    举办这一类型的展览的宗旨是,让捐赠的档案资料“从公众中来,为公众的文化需求服务”。这是吸引公众走进档案馆的有效方法之一。如北京市档案馆曾在2010年举办了“个人捐赠档案资料展”,受到了观众的欢迎。有些观众不仅自己来看展览,还多次约上亲朋好友来参观展览,边看边讲述展品背后的故事。这样的展览,公众看着亲切,容易引起公众的共鸣。

    三、在档案展览的展陈形式上,更贴近公众

    (一)要对展览内容进行不同形式的包装设计

    特别是要善于运用现代化手段,利用“声、光、电”等技术设施,采用除档案原件、图片以外的“实物、模型、情景复原、触摸屏、录音录像设备”等不同手法,提高展览的生动性、趣味性和互动性。北京市档案馆在2009年和2012年分别在馆内推出了“纪念北平和平解放60周年”和“青少年与奥运”专题展览。展览内容主要来自北京市档案馆馆藏,主要参观对象是社会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学生。在有限的展厅空间和经费条件下,筹展组除采用录音、录像设备作为辅助手段外,特意在展厅内设置了地灯箱,分别展出了“北平和平解放态势图”和“奥运火炬在中国境内传递路线图”。这个展出的手法非常吸引参观者,很多观众席地而坐,边听展览讲解,边对照地图消化展览内容,效果非常好。在“青少年与奥运”展览上,筹展组还制作了与原奥运火炬同等尺寸和图案的火炬复制品,很多观众在展厅内手持火炬拍照,既展现了档案的价值,又活跃了展厅气氛。

    (二)在展览内容中加入互动元素

    通常来说,人们会对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件印象深刻。因此针对普通公众,展览在形式设计时应考虑加入由观众参与的互动和体验项目。这种体验可以调动多重感官,让人获得心灵的慰藉和情感上的释放。在中华世纪坛举办的建党九十周年大型展览“一切为了人民”就是一个很好范例。动态展示、多媒体展示、交互展示、声光电技术手段的综合运用,为整个展览营造了一个立体、简洁、高效的空间环境。互动设计使观众在参观过程中有参与其间的感觉,对展览的印象更加深刻,在这个展览中,“北京笑脸”环节让观者在大屏幕找到自己的笑脸并将这个互动环节与其他设计元素结合起来成为展览的一部分,让人们有很强烈的参与感。北京市档案馆“青少年与奥运展”中,在序厅的部分,设置了一面世界地图互动墙,镶嵌在互动墙上的显示屏罗列着历届奥运会举办国国旗,当观众触摸到其中的一面旗帜时,地图上对应的城市就会亮起一盏灯,旁边还注释着本届奥运会的信息。这面互动墙成为了青少年朋友最喜爱的互动环节之一。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应用,动态展示、多媒体展示、交互展示已经越来越多地取代过去平面展品为主的展示方式,展品本身有时仅仅成为动态展示空间中的一个局部或一个瞬间,参观者互动交流的比重明显增多,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观者情感需求被越来越多地重视,此时技术支持就显得尤为重要。随着计算机、数码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这种互动将会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展览的各个方面。

    (三)展览的空间设计要给观者创造出合理的观赏和交流环境

    空间设计最终的结果是产生合理的流线布局,即展厅的流线图,简单地说,就是观众在展厅里行进的线路图。合理的流线布局要满足以下几点要求:第一,要使观众的参观变得顺畅;第二,观众不会遗漏重要的展览内容;第三,要避免观众走回头路,不要设计重复的参观路线;第四,保证观众有安全的撤离线路。好的空间设计要给观众一个循序渐进的感知和接受过程,让观众不仅了解展示物品,更要接受展示的内容信息以及更深层次的内涵。所以,在空间安排时,有必要设定一些转折与过渡的空间,如玄关、过道等,让观众了解展示主题相关的内容信息。以上文提到的“北京的胡同四合院”展览为例,从一入场的序厅部分用灯箱片展示的老北京市井生活,营造了胡同人家曲径通幽的感觉。接下来的各个部分也都利用巧妙地空间构成让人流在不经意间沿着一定的路线依序而行。如利用空间的隔断、光线的明暗、展品的疏密等对观众进行引导与暗示,让观众在不知不觉中看完展览后,依然感觉意犹未尽。

    (四)展览的讲解应根据观众需求进行编排和策划

    基于参观展览的观众在年龄、知识层次和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化现象,筹展部门应加强为公众服务的意识,针对不同的观众需求准备有针对性的讲解方案。如对于没有特别要求的观众,我们可以做概括性的讲解,如条件允许也可提供移动语音解说服务;对于青少年学生,我们可针对其学习知识和开阔眼界的需求,做趣味性和知识性的启发式的教学讲解;而针对某一行业的专业人员,我们就要做交流性的、互动性的讲解。有时为了使参观活动更生动、更有意义,我们还可以请与展览内容有关的人员做讲解,如展览中提到的人物、向档案馆捐赠档案的人物等等。他们能以亲历者的身份讲述事件的来龙去脉,这样的讲解方式更具感染力和教育意义。

    (五)档案馆展厅的位置应便于公众参观

    如前所述,目前县级以上国家档案馆内一般都内设有展厅,使档案展览有一个相对固定的展示场所。但大多数展厅的位置仍与档案库房位于同一院内,门口有武警守卫,而且手续烦琐。这使大多数社会公众望而却步,影响了展览的参观效果,即便档案馆外设置了广告牌也是如此。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在展厅的建设方面更新观念,突破传统做法,把展厅设置在便于公众进出的地方。“十二五”期间,我国各级各类国家档案馆正在打造“五位一体”的新型馆舍,由于档案展览在新型的档案馆功能中处于重要的窗口地位,因此展厅的建设更是重中之重。从公共服务建设的角度,展厅的设置应与档案库房实行物理隔离,建在公共场所,出入方便,手续便捷。展厅外应设有停车场,交通方便。展厅的开放时间应与纪念馆、博物馆等文化机构相同,星期六、日不休息,每星期可休息一天,整理展品和保洁。

    展厅的建设还可与公众的休闲需要相结合。一方面可吸引更多观众来参观,另一方面也可开发出档案馆的文化休闲功能。展厅内可设置相关设施,如网吧、咖啡吧、书店、商品部等,开发和出售与馆藏、地域文化、历史文化有关的书籍、光盘、物品、食品、纪念品等。此项举措可吸引家长在周末带着孩子到档案馆观看展览和休闲。这方面档案部门应学习和研究博物馆、纪念馆等相关文化机构的成功经验。

    此外,网上展览的作用、优势和社会效益已为社会各界公众和档案部门工作人员所认可。但纵观全国各级各类档案系统网站,其网上展览的设计质量还处于初级水平,有些展览甚至给人粗制滥造的感觉。要想普遍提高网上展览的质量,一要重视网上展览,安排专门人员进行策划和制作;二是要对展览进行精心设计,研究网上观众的观展心理和阅览习惯,要专门研究网页图片、文字的编排,页面的切换等技术问题,切忌随意将展墙上的图片在网页上进行拼凑;三是要增加与观众的互动功能;四是要善于综合运用动画、配音、解说、互动等设计元素,使观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四、完善档案展览的策划和宣传工作

    展览的策划、筹办、开幕、宣传、接待等工作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要提高展览的社会知名度,使其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可,就要对展览进行整体策划。如宣传工作,就包括展览前期预热宣传、展览开幕当天的媒体宣传、展览期间的跟踪宣传和展览结束后的效果宣传。

    合作办展有利于发挥合作单位在地理位置、社会认知度和组织参观方面的优势,以其影响力扩大展览的社会知名度,大幅度增加观众数量,并借力开展开幕后的各项活动,使展览的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2012年,北京市档案馆与北京市教委在北京市少年宫联合推出了“故事爷爷孙敬修”展览。该展览成功举办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通过教委的支持,我馆从孙敬修的亲朋好友处征集到了更多的名人档案资料;其次,教委提供的北京市少年宫的展览场所正是孙敬修老人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在故人工作过的地方展出故人的人生足迹,给展览内容增加了更多的真实感和亲切感;再有,市教委在展览开幕前,向所属中小学发出通知,告之展览的开幕时间、地点和主要内容。加之每星期六、日,市少年宫都有学生前来参加校外活动,虽然展览展出期间正值学校准备期末考试,展览仍接待了5000多名中小学师生。众多新闻媒体也给予了适时的报道和宣传。

    参考文献:

    [1]冯惠玲.公共档案馆的亲民战略.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2]王英玮.知识经济时代档案部门的生存与发展策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3]刘耿生.档案开发与利用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4]中国档案学会.档案与文化建设.中国文史出版社,2012.

    作者单位:北京市档案馆

相关文章!
  • 基于企业文化的国企思想政治工

    陈广梅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4-081-02摘 要 新形势下,党对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

  • 一次为中国革命延续火种的伟大

    朱强今年11月12日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在孙中山先生早期的革命生涯中,有一段流亡海外的经历,这段经历见证了

  • 周强:在县域治理中发挥好司法

    大数据时代,司法案件运行情况成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法院将海量案件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从刑事案件判断治安状况,从民商事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