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向污染宣战

    朱松琳

    1972年,第27届联合国大会决定把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1985年6月5日,中国首次加入到举办世界环境日的活动当中,每年都有自己的主题。

    今年的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向污染宣战”。 不仅措辞强硬,而且直接来自国务院总理在全国两会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

    “向污染宣战”,表明了当前党和政府对环境问题的高度重视,积极回应了人民群众对雾霾等焦点环境问题的关切和期待,更重要的是,展示了中国政府铁腕铁规治污的坚定决心和应对雾霾等突出环境问题的积极行动。

    5月16日,财政部下拨专项资金80亿,支持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其中京津冀是重点。今年中央财政共安排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100亿元,是去年50亿元的翻倍。北京、河北等省市的治霾支出也大幅增加,其中河北明确至2017年年底,投入900亿元治理大气污染,占其治污投入的20%以上。北京则承诺到2017年大气污染得到改善,其中治理PM2.5投入将高达7600亿元。

    同日,在北京举行的污染企业调整退出工作座谈会上,北京市经信委主任张伯旭称,300家污染企业将在今年10月底退出北京。目前,北京市已确定12个工业污染行业整体退出,包括:砖瓦、石灰、石材、沥青防水卷材、建筑陶瓷、平板玻璃、铸造、锻造、电镀、地板、涂料、印染。

    5月19日,环保部下发《关于加强工业企业关停、搬迁及原址场地再开发利用过程中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要求地方各级环保部门应当督促搬迁关停工业企业公开搬迁过程中的污染防治信息,搬迁关停工业企业应当及时公布场地的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场地使用权人等相关责任人应当将场地污染调查评估情况及相应的治理修复工作进展情况等信息,通过其门户网站、有关媒体予以公开。

    ……

    一系列措施,说明了党和政府向污染宣战的信心和决心。

    向污染宣战,是破解我国生态环境难题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

    向污染宣战的主攻方向,是深化大气污染防治,强化水污染防治,抓好土壤污染治理,加大重金属、化学品和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力度,深化工业污染防治。通过采取稳、准、狠的举措,逐步改善环境质量,让人民群众看到政府的决心,看到解决环境问题的希望。

    中国:污染到底有多重?

    2010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3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

    而与此同时,根据国际能源机构的最新数据,截至2011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80亿吨,已占到全球碳排放总量的25.5%,超过美国碳排放量约50%,被国际社会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

    去年以来,中国各地频发的雾霾也成为被高度关注的国际问题,甚至被国际低碳经济研究所称为“当今全球最大的环境灾害”。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联合国副秘书长施泰纳日前在京表示,中国在“空气污染方面的巨大挑战,已经引发了各个国家之间一系列的讨论”。“世界上没有任何其他的国家能够像中国这样,每天清晨,城市的中产阶层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看一下空气质量是什么样的。”

    除了雾霾外,我国土壤、水污染同样严重。5月15日,国际低碳经济研究所发布的相关报告以《中国已成为污染大国》为题,列举了如下事实:

    中国各类污染物排放量均居世界首位,并远远超过自身的环境容量极限。目前,中国消费了世界约21%的能源、11%的石油、49%的煤炭,排放了占世界26%的二氧化硫、28%的氮氧化物、25%的二氧化碳。

    在土壤污染方面,今年4月环保部和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全国耕地的污染超标率为19.4%,其中1.1%为重度污染。

    在水污染方面,2012年,全国十大水系、62个主要湖泊分别有31%和39%的淡水水质达不到饮用水要求,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生产和生活。目前,全国有2.8亿居民使用不安全饮用水。《2012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全国198个地市级行政区中,近六成地下水质较差或极差。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孟伟表示,中国污水排放总量远远超过环境容量,中国水环境的COD(化学需氧量)承载力为740.9万吨,但全国第一次污染源调查发现,COD实际排放量为3028.96万吨,约为中国水环境COD承载力的4倍。

    中国环境危机的根源之一是大量使用煤炭产生的二氧化硫排放,而根据国家发改委能源所的一项研究,中国能源结构转变和能源消费下降的转折点在2050年左右才能出现。

    “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上尚处于低端。这造成了中国的经济只能是拼能源与资源型的高污染高碳经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赵忠秀说,此外,环境治理的关键是环境技术进步和环境产品开发,而中国在这方面与先进国家的差距在20~30年。

    国际低碳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薛进军认为,要从“根本上”治理好雾霾、重现蓝天白云,按照目前的经济发展模式和技术水平,需要20~30年时间。即使是采取最严厉的措施、最先进的技术,最快地实现经济结构转型,也需要15~20年左右时间。

    治霾:任重道远

    去年9月,国务院颁发了一张有着前所未有力度的“治霾”蓝图:《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被简称为“大气十条”或“国十条”。

    为了配合“大气十条”,中央财政从去年开始整合大气污染防治资金,意在使有限的资金更好地用在刀刃上,当年投入为50亿元。今年则增加到100亿元。

    从财政部公布的中央本级支出预算可以看到,今年用于各部门节能环保的预算为290.67亿元,比去年实际支出增加了22.2%。

    不止中央财政,京津冀等地方也投入专项资金“治霾”,地方投入较多的为北京、河北,山东方面也表示今年设立了11.85亿元用于环保和大气污染防治资金,深圳则明确今年投13亿元用于大气防治。

    根据环保部环境规划院估算,要完成“大气十条”中规定的清洁能源替代、机动车污染防治、工业企业污染防治等7项内容,五年内最终需要投入17474亿元,如果仅仅依靠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显然是杯水车薪。

    “环保治理的资金来源并不只是公共财政拨款,还有一部分来自社会投资。”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王毅说,“国家不可能投入那么多钱,毕竟财政有限。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企业应该自己掏钱治污。”中科院2013年发布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提出,今后10年环保需投入10万亿元,建议中央和地方政府每年投入2000亿元,也就是占比20%,其他资金应来自企业和银行绿色信贷。

    多位专家表示,按照我国目前的环保投入,无论是中央、地方的公共财政投入还是社会投资,都不能完全满足我国控制环境污染的需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大气环保投融资》课题组的初步研究显示,从2009年到2013年,京津冀地区的节能环保支出年增长达到20%左右,截至2013年年底,京津冀三地公共财政在节能环保方面的支出金额分别达到66.7亿、38亿、164.8亿元,总和达到近270亿元。但即使如此,三地的节能环保支出依然没有超过公共财政支出的4%。

    “教育投入都占GDP4%了,环保投入为什么不能增加到2%或3%呢?”王毅说。

    虽然中央和一些地方陆续设立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但治霾涉及能源结构调整、工业转型、天然气管道铺设等各个方面,都未以大气防治的名义单列在统计年报和预算报告中。“从财政统计的科目看,看不出钱是投到大气的还是水的,不好算。”中国环境规划院研究员逯元堂表示。

    不过,环保部部长周生贤今年两会期间表示,将争取今年年内出台大气污染防治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此外,中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秘书长骆建华还对环保投入绩效表示担心。他接触过的案例中,有污水处理厂问中央财政要钱,等到中央财政到位后,因为地方未投入配套资金做管网建设,他再以管网名义问国家要钱,“变成了钓鱼工程”。也有地方一边向发改委申请资金,一边向财政部申请资金,重复要钱。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目前中央财政开始普遍采用“以奖代补”方式,即等项目建成之后,达到标准再以奖励的方式给予补贴资金。目前中央财政的大气污染治理专项资金也采取了这一形式。

    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则从统计的角度建议,在治霾的大背景下,环保投入统计口径应该细化,这样,“钱花到哪里、花得值不值,才可以更好地评估”。

    减碳:三阶段推进可持续消费战略

    面对巨大的碳排放,中国的“碳”路该怎么走?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下称“国合会”)副秘书长徐庆华5月9日表示,“可持续消费与绿色发展”是必由之路。他解释说,可持续消费是绿色发展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包括以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的方式满足今世后代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

    “但目前,可持续消费的相关政策未纳入国家发展计划和重要法律,未系统地列入国家政策框架内,未充分考虑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也缺乏可持续消费指标体系。”徐庆华说。

    在国合会5月9日至10日举行的2014年圆桌会议上,徐庆华等专家建议,在“十三五”规划中着重强调可持续消费,将可持续消费纳入现行法律法规和中国低碳城市发展战略,同时制定国家可持续消费路线图与《可持续消费行动计划》以辅助实施。

    国合会“可持续消费与绿色发展”课题组已绘制了中国可持续消费路线图,并作为一项重大政策建议递交国务院有关部门。这份路线图将中国实施可持续消费战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至2015年,改进期):将可持续消费纳入“十三五”规划,发展并确立可持续消费的制度基础,修订现有法律政策框架,纳入可持续消费。优先在住房(包括家电)、交通、食品和服装四个领域进行重点实施。第一阶段末期,可持续消费在能源节约和气候保护方面的潜能在四个优先领域内得到初步发掘。

    第二阶段(2015年至2020年,巩固期):改善和扩大法律政策框架,在中国新兴城市中产阶层中积极推广可持续消费模式。根据当地具体情况,为利益相关方调整和制定一揽子计划,促进可持续消费的发展。

    第三阶段(2020年后,持续提高期):在整个社会范围内持续提高可持续消费的能力和水平。目标是使可持续消费在住房、出行、食品和服装领域的影响水平达到最高。总体人均消费影响下降,城乡收入与消费水平之间的差距缩小。

    而为了保证上述目标的实现,课题组建议,建立可持续消费与绿色发展部际协调合作机制,开展可持续消费地方试点项目,建立并应用可持续消费指标体系,充分利用私营部门的力量(特别是零售商和金融机构),让各类企业都将可持续消费纳入行为准则。

    水污染问题:提标、严管、重罚

    近年来,各地频频爆出各种水质污染问题。近期,继兰州自来水污染事件后,汉江武汉段水质出现严重的氨氮超标,而江苏淮安居民甚至因为水污染的问题跑到了节目现场,跪求环保局长治理水污染。

    农业污水、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这是地下水污染的三个主要来源。其中,农业污水中的污染物总量是最大的,超过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中的污染物总量。

    我国每年大约用掉6000万吨化肥,占世界化肥使用总量的40%以上,而生产的粮食只占世界产量的25%。大约超过60%的化肥农药流失掉了,在降水或灌溉过程中,通过农田地表径流、排水和地下渗漏,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污染。令人担忧的是,这些污水是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的,而且几十年中持续累积。在北方,农业面源污染基本都沉降到土壤和地下水中,一方面污染饮用水,农村有3亿人口饮水不安全,更为严重的是造成土壤污染,进而造成粮食污染,威胁食品安全。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院长马中指出,通过调查,我国每年约有160亿吨工业污水被偷排,如果把这部分污水量加上,工业污染就超过农业面源污染,成为地下水的第一污染源。

    其实,污水治理要达标并不难,办法很多。不仅是末端治理,还可以进行循环利用、减少排放,同时通过技术升级,采用清洁技术,就可以从源头减少污染。

    要控制住地下水污染源,可以浓缩成六个字——提标、严管、重罚。提标是第一位的,然后是严管,要从制度建设入手,同时强化执行。首先要分清楚管理责任。环保部把污染源控制住,保证达标排放;国土部把全国的地下水情况都监测起来。其次是责任对接,看职能有无交叉或漏洞,要及时对接。同时要加强制度保障,及时立法。现在我国对地质环境的保护还是空白,要着手制定《地质环境保护法》,法律不能虚设,处罚过轻,则形同虚设。

    2011年,国务院颁布了《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规划提出,到2015年,基本掌握地下水污染状况,初步遏制地下水水质恶化趋势,全面建立地下水环境监管体系;到2020年,对典型地下水污染源实现全面监控,重点地区地下水水质明显改善,地下水环境监管能力全面提高,建成地下水污染防治体系。

    环保产业:面临更大发展空间

    当前,中国环境保护既处于任务繁重、压力空前的艰难时期,也处于有所作为、解决新老问题的关键时期。

    近年来,国务院及环境保护部陆续出台的一系列规划为环保产业发展提供了方向性引导。根据规划,“十二五”期间国家投入环境污染治理的资金总量将达到3.4万亿元,将会极大地带动环保产业发展。

    放眼未来,环保产业发展将面临更大发展空间,并有望达到节能环保产业规划的目标。根据《“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到2015年,我国环保装备、环保材料以及环保服务的总产值将分别超过5000亿元、1000亿元和5000亿元。

    同时,环保产业内部结构将逐步调整。

    一是环保服务业将日益占据主导地位。环保服务业与环保产品相比,2004年前者的从业人数、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约为后者1倍、0.7倍和0.77倍。2011年,上述数字已经发展为1.3倍、 0.85倍和0.86倍,无论是营业收入、营业利润,还是从业单位数和从业人员数,其增长速度都快于环保产品,已经显现出环保服务业日益加强的发展趋势。

    二是基于不同污染要素的产业结构将发生调整。国际实践表明,随着污染形势变化以及环境管理目标的深化和全面化,环保产业将逐步从传统的水和大气相关产品及服务占绝对比重的结构逐步发展为水、大气、土壤、固体废物等相关产品和服务全面发展的产业结构。

    同时,环保服务业发展模式将深刻变革。从2011年起,环境保护部在湖南、江西、广东等地分别启动了环保服务业聚集区、综合环保服务、搭建公共环保服务平台等方面的试点探索。在探索中,一批能够满足市场需求、有市场竞争力、多样化的发展模式显现出来,环保服务业将从以往单一要素、单一环节的服务逐步发展为提供一站式服务的综合环保服务模式。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向污染宣战”之后,经过全社会的共同行动,不久的将来,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将重现蓝天、白云、青山、绿水,13亿人民的中国梦将更加绚烂、美丽!

相关文章!
  • 基于企业文化的国企思想政治工

    陈广梅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4-081-02摘 要 新形势下,党对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

  • 一次为中国革命延续火种的伟大

    朱强今年11月12日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在孙中山先生早期的革命生涯中,有一段流亡海外的经历,这段经历见证了

  • 周强:在县域治理中发挥好司法

    大数据时代,司法案件运行情况成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法院将海量案件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从刑事案件判断治安状况,从民商事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