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
杜正寿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误区;探索
自1999年教育部下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迄今已十年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和发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被重视,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研讨的专家学者越来越多,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越来越多。但是我们在看到进步的同时,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着一些误区,我们应该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有效的对策,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能够适应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逐步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误区之一: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思想品德教育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我们的中小学学科教学更加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特别是初中的思想品德课和高中的思想政治课。这就使教师们对此产生了误解,似乎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思想品德教育。在一些学校,政治教师就是心理教师,政治课就是心理健康教育课。这种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误解,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成了空洞的说教,只讲大道理、摆空架子,也使学生和家长望而却步,结果既影响了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又不利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开展。
误区之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只能从对学生的教育入手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点放在学生的身上,很少考虑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无法深入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有研究表明,教师正在成为心理健康的高危人群。工作压力的加大,使得相当一部分教师长时间焦虑、易怒、心态不平衡,带着一种消极的情绪甚至是一种病态的心理走进课堂,极易因为一点小事而怒发冲冠、歇斯底里,迁怒于学生,这些消极的情绪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负面影响。所以,要抓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就必须高度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有条件的学校应该给教师建立一个心理疏导室,定期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培训和心理辅导。
误区之三:心理宣泄的方式就是摔摔打打
现在很多学校都建了心理咨询室,大多数心理咨询室都设了一个宣泄区,学生们来到咨询室,对着宣泄器物一顿拳打脚踢。这固然是一种情绪宣泄的方式,也是一种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但不是最好的方式。其实情绪宣泄还有很多方式,如倾诉、写作、文体活动等,学校应该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言行更加文明、谈吐更加高雅,能不用暴力的方法尽可能不用。在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的同时应该培养学生乐观的、文明的审美情趣,单纯为情绪宣泄而宣泄,是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肤浅认识,易对学生产生误导。
误区之四:心理咨询师等于心理教师
心理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水平固然很重要,但是认为只要取得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的人就能胜任学校心理教师的工作就错了。实践证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其特殊性,教育的对象、教育的手段、教育的目标都应该与社会上的心理咨询工作有所区别。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是把他们看成正在成长发育的孩子,他们的问题大多是发展中的问题,对他们的问题应该以预防和疏导为主。因此,学校对心理教师的要求应该比其他学科的教师更高,合格的心理教师首先是合格的教师,他们应该更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能够跟学生平等对话,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如果不了解学生,不懂得学校工作的特点,仅靠书本上的心理学知识是不能够胜任学校心理教师的工作的,甚至还会对学生造成更大的伤害。
误区之五: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让学生掌握心理学常识
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已毋庸置疑,但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大问题。一些学校开设了心理健康课,配备了专职教师和教材,但由于一些教师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曲解,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化”,上课领着学生在课本上划道道,课后让学生背条条,学生们考试成绩很高,但实际上除了增加了一门课,别的什么都用不上,使学生失去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兴趣。
以上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认识上的种种误区,阻碍了此项工作的深入而有效的开展。目前我国各地都在积极地探索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模式,只有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认真思考、不断探索,及时总结经验与教训,才有可能建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长效机制,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的蓬勃发展。
(作者单位:甘肃省兰州市兰化三中。此学校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常务理事单位。电邮:[email protected])
编辑/于 洪 终校/李益倩